本文導讀:
皖出臺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 一批上市企業將獲扶持(本頁)
相關閱讀:
煤化工項目即將重啟 設計與設備生產商率先受益
現代煤化工規劃即將發布 「十二五」共批15個示範項目
新型煤化工項目開建在即 萬億商機隱現
機構研究:
東方證券:尋求新型煤化工帶來的增長空間(薦股)
國金證券:布局新型煤化工工程正當其時(薦股)
個股點評:
15隻化工股望受益
安徽新型化工規劃綱要
皖出臺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 一批上市企業將獲扶持
⊙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群 ○編輯 邱江
安徽省政府昨日發布新型化工基地發展綱要(2013—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安徽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走資源集約化、生產基地化、技術高新化、發展模式園區化和綠色化道路,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多家上市公司有望從中受益。
按照推動安徽化工產業實現集約、提升、錯位、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這一指導思想,《綱要》提出將積極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六大領域,重點建設安慶、淮南、定遠三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和若干專業特色園區。到2015年,安徽省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3%左右,安慶、淮南、定遠三大化工基地實現總產值1900億元,佔全省總量的50%左右。形成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7個以上,全面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到2020年,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產業集中度得到明顯提升,安慶、淮南、定遠三大化工基地實現總產值5000億元以上,佔全省總量的62%左右,全行業精細化工率達到55%以上。
在近期備受關注的煤化工產業中,安徽有自己的看點,將集中建設煤化工基地。其中,立足煤炭資源本地化,突破煤炭氣化技術瓶頸,重點建設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立足長江岸線優勢,利用省外煤炭資源,在安慶建設大型煤炭儲備基地,發展大型煤制烯烴及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項目;依託中安聯合煤業、淮化、國投新集、皖能、神華、安徽華誼等重點企業,積極推進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依託淮化、昊源化工、晉煤中能化工、三星化工等重點氮肥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適度擴大尿素產能,延伸發展聯醇、硝酸、雙氧水及下遊產品,實現氮肥企業產品多元化,提升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作為安徽省乃至華東地區最具競爭力的新型煤化工工程設計及項目總承包商,東華科技有望利用其地域優勢斬獲大量訂單。昨日,公司向記者表示,目前安徽省內所有的煤化工項目都由東華科技完成,如總價15億元的安慶曙光煤制氫項目EPC工程總承包、總價超過10億元的安徽華塑股份公司100萬噸/聚氯乙烯及配套項目等。同時,東華科技還參股了下遊企業安徽淮化集團,二者通過資本紐帶建立了長期業務關係。
生物化工方面,安徽將大力發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全降解農用薄膜、非糧法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製劑、高性能水處理絮凝劑、殺菌劑、生物填料等生物技術產品。尤其是依託中糧生化國家級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及豐原集團國家發酵工程研究技術中心,著力打造和延伸生物化工產業鏈,開發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化工產品。
此外,安徽將重點建設淮北臨渙工業園、蚌埠精細化工集聚區、銅陵化工集聚區、阜陽化工集聚區、池州香隅化工園區。值得一提的是,銅陵化工集聚區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為主要方向,省政府將在此重點培育打造塗料、精細磷化工、碳酸二甲酯和工程塑料四大核心產業群。記者了解到,銅化集團是該園區最重要的企業集團,其下屬上市企業六國化工、安納達將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到2015年,整個園區將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到2020年,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綱要》表示,安徽省政府將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融資上市、兼併重組、聯合聯盟、參股控股等方式,加快現有化工企業改革,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產業適度集中的新格局。鼓勵優勢農藥企業實施跨地區整合,實現原藥、製劑生產上下遊一體化。作為安徽省農藥產業中的唯一上市企業,華星化工與華信石油的重組方案已於1月30日獲證監會審核通過,目前正等待下發批文。
煤化工項目即將重啟設計與設備生產商率先受益
據知情人士透露,《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即將推出。市場人士對於煤化工投資分布的一致預期是,約50%歸設備、40%歸建造、10%歸工程設計。因此,煤化工機械設備將分得最大的蛋糕,「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將保持在三成以上。
⊙上海證券報見習記者 黃世瑾 ○編輯 全澤源
停滯3年餘的煤化工行業迎來新的轉機。知情人士透露,《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即將推出,「可能就在月內,最遲也在年內。」按分析師預測,煤化工建設與特種裝備製造相關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此前,市場有傳聞,《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將涵蓋全國範圍內15個示範項目。就具體的項目而言,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已經有多個示範項目確認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其中包括神華寧煤集團位於寧夏東部的400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潞安集團540萬噸煤制油項目以及位於新疆準東,由中石化牽頭,華能、兗礦、中煤等多個能源企業參與的煤化電熱一體化項目(以煤制氣為主)等。在伊犁,包括慶華集團和新汶集團主導的兩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已開工建設,此前已經試點運轉多年的伊泰集團煤制油項目也有望擴產至200萬噸的年產能。
而對煤化工行業整體來說,示範項目的陸續獲批同時也在「倒逼」《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的出臺。最近,國家發改委剛剛集中公布了此前審批通過的多項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的核准信息。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告訴記者,獲得「路條」本身的積極意義在於項目獲得融資更加容易,而行業整體規劃則是釋放了壓制煤化工項目上馬的不良預期。他表示,市場對這15個項目的總投資預計在5500億到7000億元。
市場人士對「十二五」行業的投資規模有不同的估計,國海證券分析師代鵬舉估計,而各地正式上報到國家發改委,要求「十二五」期間核准建設的大型煤化工項目一共104個,按照各地上報的技術方案,如果全部在「十二五」期間建設,投資要超過2萬億元。按50%的保守計算,再加上中央級的示範項目,合計約1.3萬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韓其成則更為激進,他認為前述2萬億元投資規模最後可能有90%可以成為現實。這樣,總投資規模當在2萬億元以上。
此前,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條件,不注重能源轉換效率,盲目發展煤化工也造成了近幾年來國內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產能大幅度過剩的局面。
資深化工行業人士周小康告訴記者,在煤炭富集省區,煤炭價格相當低,而通過貿易或者發電等方式利用這些資源達成的GDP附加值比較低,「這些省份都比較落後,所以對GDP的高增長有一種渴求。」同時,整體經濟環境的不景氣也為投資驅動增長的路子找到了理由。如今,新的產業政策發布箭在弦上。同時,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間接制油等多項技術也隨之獲得突破。各地方上馬煤化工項目衝動更是難以抑制。
而相關專用機械與建設行業在其中扮演了「賣鍬者」的角色,受益的可能性最高。市場人士對於煤化工投資分布的一致預期是約50%歸設備、40%歸建造,10%歸工程設計。由此,煤化工機械設備將分得最大的蛋糕,「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將保持在三成以上。
上市公司中張化機與海陸重工參與了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超限設備招標,分別獲得B包和C包採購項目。主營高壓容器設計與製造的張化機在2011年有29.34%的營業收入來自煤化工設備,是設備類上市公司中佔比最高的。
而在煤化工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氣化生產甲醇或天然氣,還是液化制油,都需要氧氣作為氣化劑,這就需要空分設備。據行業人士分析,此類設備在煤化工設備投資中佔約5%,「十二五」市場容量約500億元。上市公司中杭氧股份幾乎所有主營業務收入都來自空分設備,受益煤化工彈性最大。此外陝鼓動力也有部分收入來自空分設備。同時,西北地區環境脆弱,煤化工耗水嚴重,萬邦達為化工行業提供水處理服務。
在煤化工施工領域,韓其成認為由於主要業主——各大煤炭集團均沒有下屬工程單位,因此呈現完全競爭的局面。中國化學是國內化學工業工程建設的龍頭企業。不過,煤化工重啟對業績的彈性上,中國化學卻不如東華科技。後者的大股東是中國化學全資子公司第三設計院,煤化工相關總承包業務佔到公司收入九成以上。公司項目經驗豐富,曾經控制煤制甲醇項目建設60%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