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郭仲然 通訊員 梁玉瓊)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當個體的努力轉變為團隊協作,就能釋放出「1+1>2」的疊加效應。而越秀區北京街建立的「1+N」區域黨建共建機制,不但推動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在街道聚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社區發揮,有力構建區域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更讓「1+N」 釋放「乘法效應「,創造基層治理的無限可能。
突出區域資源特色 基層治理成「大合唱」
越秀區北京街地處廣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帶,雖然面積僅有1.27平方公裡,但轄內資源豐富,擁有省、市、區黨政機關及機團單位150餘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商務樓宇34棟。近年來,北京街黨工委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區域資源特色,建立「1+N」區域黨建共建機制(1指街黨工委,N指轄區各領域黨組織),並通過「結對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動、隊伍聯合、治理聯創」五聯工作方式,形成「街道搭臺、讓黨組織唱戲、讓居民群眾享受服務」的新局面。
近年,北京街黨工委牽頭抓總,注重從「結對聯建、合作共贏」處下手,形成「1+N」的輻射帶動效應。在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下,街道社區廣泛吸納轄內機關團體、學校、企業等不同行業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2019年-2020年,北京街更把握住黨組織到鎮(街)報到、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並開展服務的「雙報到」契機,提檔升級,在原有的「N」多為區級單位黨組織基礎上,主動與市級單位黨組織、跨區域單位黨組織對接,建立「1+N」區域黨建微信群,及時掌握各類黨組織服務資源,制定服務清單、需求清單,累計接收47家單位黨組織,推動市、區、街三級聯動,讓社區基層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創造出無限可能。
搭建為民服務平臺 開展特色服務定製
北京街面積小人口多,且老年人佔了很大比重。為了讓社區的居民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北京街改變以往「單打獨鬥、各自為陣」的服務局面,注重凝聚區域力量,促進黨群服務提質增效、服務力量下沉一線。2018年,在全市率先開展區域化黨建「1+N」黨員服務行動,由街道搭建平臺、統一行動,轄區各級黨組織結合群眾需求和自身資源擺攤設點,提供法律諮詢、政策宣講、民生事務解答、義診等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截至今年10月,「1+N」黨員服務進社區行動共舉辦四屆,參與黨組織由最初的幾個擴展到40餘個。
此外,北京街還率先搭建黨建為民服務項目化平臺,根據群眾需求提出服務項目,由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牽頭整合資源,發動轄區各領域黨組織、社會組織以及機關在職黨員等認領項目,實現三方對接,先後開展愛心助學、文化惠民、愛心餐、關愛長者健康等幾十項公益項目,讓眾多居民群眾受益。根據街道發展需要和社區特殊群體需求,北京街還開展特色服務定製。如:針對困難群體籌集「微心願」,發動轄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力量認領心願解決群眾當前需求;針對社區家政服務需要,聯合市民政局、團市委、區人社局等單位黨組織定期舉辦「羊城家政」志願服務集市,及時連結優質企業資源進駐社區;針對老年人健康需求,聯合轄內各醫院黨組織開展健康養生講座、八段錦免費教學、老年慢性病義診等服務,廣受居民好評。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