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區邀請臺灣馮滬祥教授講授國學課

2020-12-27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0日北京訊 7月5日,北京海澱區邀請臺灣馮滬祥教授在敬德書院講授國學課,主題為「從易經看中華文明」。海澱區幹部近90人參加了此次學術講座活動。

  馮滬祥教授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秘書(1979-1986年)、東海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兩岸人民服務中心榮譽主任、兩岸文教經貿交流協會會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和評審人。

  馮教授以其豐實的學養、學貫中西的底蘊,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炎黃子孫乃至全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影響作用。近三個小時的演講充滿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烈自信心、自豪感和深深地使命感。學術演講結束後,馮先生還興致勃勃的回答了現場聽眾的提問,再次贏得了全體與會者的掌聲與喝彩。 (中國臺灣網、北京海澱區臺辦聯合報導)

相關焦點

  • 【課程回顧】馮滬祥:《易經》對企業成功管理的最大價值:憂患意識、創新意識、使命意識
    在中國臺灣地區,也有王永慶對傳統國學智慧的佐證。究竟千年的國學智慧能夠給現代企業管理帶來哪些永恆的啟示?而作為中華文化之源的《易經》,對於企業家而言,最大的價值是什麼?2014年9月13日,國學大師馮滬祥教授來到浙江大學,為浙大CCE中心的企業家總裁班學員,講授《從易經看成功管理》。
  • 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李篤中為大工學子講授導論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大連訊 12月12日下午,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終身教授李篤中博士為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師生講授了題為「頁巖油氣發展與石化產業」的導論課。  早在2014年7月份,李篤中教授就受邀來盤錦校區舉辦了「如何做研究?
  • 「國學大師」章太炎講授國學的三十年 │ 溫故
    而他的講學生涯,也正是以其近三十年前在東京首度講授《說文解字》開始的。太炎先生一生講學,稍成規模者,計有十餘次。而聲名卓著者,則有1906至1911年間的東京講學、1913至1914年間的北京講學、1922年的上海講學與1934至1936年間的蘇州講學四次。其中,若論影響之大,首推東京講學。1906年6月,身陷「蘇報案」的章太炎刑滿釋放,當即前往東京,與革命同人會合。
  • 臺灣大學杜保瑞教授 · 易老莊三玄與親子教育 | 親子教育互動講座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華梵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佛光山叢林學院授課老師近年來,藉由各種大學授課、學術演講、及市民講座,攝錄視頻,以及聲音檔案,並上網傳播,提供優良的國學課程影片。同時,杜教授勤奮地致力於學術研究工作,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專業論文,集結出版專著,目前已是海峽兩岸最重要的創作型中國哲學學者。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實驗區和實驗校的要求,為深入學習臺灣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年寶貴經驗,由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和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活動於2014年9月16日至25日在寶島臺灣順利舉行,來自北京、貴州、河南、山東、山西、廣州等地的中小學校長、老師及教科研人員共計26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聽臺灣林金生老師講國學
    去年六月份在臺灣,遊太太強烈推薦我去臺灣睿智書院聽林老師的課;遊太太很認真將列印好的厚厚一沓講義遞給我,我翻了一下,看不大懂。
  • 臺灣國學教材首次大規模進入內地課堂(圖)
    「這套教材在臺灣地區已經使用了60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文坦言,這套教材的引進出版於當下中國內地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欠缺」有較大關係。它將為內地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 "國學課"登陸大興通州50餘學校 反響如何?
    據該校副校長張豔清介紹,該校從2006年開始在18個實驗班開設國學課,2007年在全校推廣。目前已把「國學課」作為校本課程納入到課表裡,每周二下午是固定的「國學課」時間。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墨卿解釋稱,臺灣國學教育與大陸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在他看來,臺灣高中國學教材編選精良,內容豐富,但也是基於臺灣本土文化環境和國學基礎編輯而成。一般而言,臺灣高中生在學習《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時,通常要按照教材規划進行研究性學習,也就是在老師引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 國學公共課 臺灣學者馬叔禮:大哉!孔子——《論語》的智慧
    10月19日下午,臺灣知名學者馬叔禮先生做客復旦國學公共課,為學友們解讀《論語》的智慧,這是馬叔禮老師第四次到訪復旦,同時也是他來大陸高校講學的第七年
  • 於丹作為國學大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於丹作為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也被《百家講壇》所邀請,她在節目上為觀眾講解《論語》。當年她在《百家講壇》主講《於丹說論語》而出名,而後在國內掀起了一陣「國學熱」。可以說,於丹對於國學的推動作用,那還是有的。於丹在節目上的表現非常受觀眾的喜愛,她講述的《論語》也深受好評,人們便記住了這位學識淵博的女性。
  • 海澱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成立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將通過一體化思政課程的銜接、一體化的教學研究、一體化的專題研討、一體化的教師研修,帶動整體工作。形成常態化的研討機制,通過研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讓學生有實際獲得,同時解決思政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實施雙組長機制,高校教授和海澱進校教研員共同擔任組長,引領教研組工作。
  • 兩岸國學論壇丨專訪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福濱!
    24日,第二屆兩岸國學論壇暨國學Vlog創作大賽在平潭開幕,主講嘉賓之一的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福濱接受記者採訪。「嵐臺距離近,福建跟臺灣的文化幾乎是一脈相承,平潭建設兩岸國學中心,在國學文化傳播方面,它具有引領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繼續努力,共同傳揚國學!」陳福濱說。
  •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專業(國學方向)在職課程研修班
    一、學院及專業優勢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是新中國第一家以國學為教育研究目的教育科研機構現有國文教研室(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國史教研室(中國古代歷史研究所)、經學與子學教研室(經學研究中心)、國學基礎教研室、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漢藏佛學研究中心)、《國學學刊》編輯部等教研機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從文學院、歷史學院和哲學院選調,海內外聘請著名專家學者加盟。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
  • 北京海澱區接待臺灣臺南市基層社區參訪團
    中國臺灣網5月21日海澱區訊 2015年5月18日,北京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熱情接待了臺南市新營區大宏社區參訪團一行30人,中關村街道東裡南等部分社區參加活動。  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鑫致歡迎辭。參訪團成員參觀了東裡南社區服務站,近距離體察大陸社區文化,直觀感受海澱區的社區治理成果。  國臺辦海峽交流中心副主任苗京平對臺南鄉親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對此次交流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雙方藉此平臺,加強溝通,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共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 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在圖書館喜迎大國良師聶振弢教授講解國學
    為弘揚國學文化,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邀請國學大師聶振弢教授在縣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國學講座。上圖為唐河縣泗州書院國學啟蒙班的幼兒在跳國學舞蹈。,韓國京畿大學客座教授,英國威爾斯大學特聘實踐教授,創辦《作文指導報》。
  • 臺灣國學教材進京後大幅修改 編入感動中國人物
    內地首次引進的這套臺灣國學教材到底是什麼內容?在北京的課堂融入中是否能夠接地氣?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臺灣國學教材進京並非坦途,由於教材容量太大,缺乏國學師資等原因,目前北京只有一家民辦高中在嘗試教學。更有趣的是,為了適應內地的教育環境,教材甚至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多位感動中國人物也被編入臺灣國學教材。
  • 臺灣國學教材大陸推廣遇難題 上海將有七所學校使用
    激烈的升學競爭讓很多校長認為,小學、初中可以學學國學,但不敢讓高中生在國學教育上花費時間。  為更好地推廣這套國學教材,避免臺灣教材的「水土不服」,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將與中華書局合作,牽頭進行上海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修訂。修訂將於今年10月開始啟動,目前初步考慮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各編寫兩冊滬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 李建平教授為我院2020級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2020級金融專業碩士生杜承月今天由李建平教授講授的「開學第一課」使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李建平教授用「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作為理論經濟學的學生,李教授的講授不僅讓我加深了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解,還讓我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產生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啟發了我的學術思維。李教授對我校理論經濟學發展史的講述,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做學問必須要長期的堅持和堅定的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