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2021-02-18 中華書局陽光潤智

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順利舉行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應《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實驗區和實驗校的要求,為深入學習臺灣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年寶貴經驗,由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和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活動於2014年9月16日至25日在寶島臺灣順利舉行,來自北京、貴州、河南、山東、山西、廣州等地的中小學校長、老師及教科研人員共計26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赴臺參訪團分別參訪了5所有特色的學校,分別是臺北的三所明星高中——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臺北建國高級中學、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苗慄縣的蟠桃國民小學和苗慄縣興華高級中學。

除了5所學校的教育參訪,主辦單位還邀請到在臺灣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頗有影響的國際儒聯副理事長、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總審定董金裕,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朱賜麟進行專題講座,講座結束後三位老師還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現實問題與學員們進行了座談和交流。

此次活動,海峽兩岸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共同就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理論、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等重要問題展開了觀摩研討,加強了兩岸中小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方法和經驗交流,促進了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創新和深入發展。

一、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作為臺北女生的第一志願,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成立於1904年。參訪團首先來到北一女進行課程觀摩和交流。校長楊世瑞、秘書張哲榕、教務主任蔡愉玲、國文科主席陳碧霞等出席活動歡迎參訪團的到訪。

隨後參訪團一行被分為三組到教室觀摩了臺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課程, 三位經驗豐富的國文科老師王麗珍、王靖芬及易麗玉老師選取不同主題呈現了精彩的常態課堂。三位授課老師貼近生活、環環相扣的經典解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的座談,參訪團與校方老師針對國學教師師資培訓、學科資源建設、教師集中備課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給大家留下頗深印象的是「小綠綠」(北一女的校服主體為綠色,該校用此暱稱來稱呼該校學生)全程接待參訪團的大方、熱情、得體。此次交流會從接待、主持到學校介紹都是「小綠綠」們的創意,北一女給予學生的信任和成長空間讓大家讚嘆不已。

二、臺北建國高級中學

和北一女齊名的臺北建國高級中學為臺北男生的第一志願,創校於1898年,至今已經有一百一十多年的歷史。陳偉泓校長、葉昭松秘書、國文科郭素妙、林明進老師出席歡迎儀式,陳偉泓校長給大家介紹了建國中學的歷史和辦學特色,國文科名師林明進給學員們分享了他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認識,他更是提出中華文化是如此可貴與可愛,我們這一代教師在面臨趨新趨利的教育環境挑戰中要做好傳承的工作。

隨後參訪團一起聆聽了學校郭素妙老師的《論仁》觀摩課,非常有意思的是,她講「仁」先問建中學生「如果等女朋友,她遲到一個小時候,你會對她說什麼?」通過這個問題郭老師很自然的引導大家思考先關注對方的才是「仁」。

觀摩和交流結束,參訪團又參加了建國中學國學社的活動,臺灣國學名家、錢穆先生弟子、臺北藝大教授辛意雲給大家講解《大學》,辛教授融通中西方哲學,以《論語》學而篇的主旨著重分析《大學》的思想文化內涵,最後提出《大學》作為大人之學即個體生命的徹底覺悟。

其中讓學員們感嘆的是,建國中學國學社成立41年,而辛教授堅持每周三給國學社成員講課已達40年之久,已過古稀之年的辛教授課堂上仍然充滿激情,給學員帶來很大觸動。

三、臺北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作為臺灣公立第一所女子學校,中山女高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活潑的校風。校長吳麗卿、國文科主席郭碧雲出席歡迎儀式,隨後參訪團分為三組入班觀課,國文科徐倩如、遊千慧、邱薳令三位老師分別選取教材中《論孔子的為人》、《性善論》給大家呈現了他們的課堂形態。

在座談交流部分,郭碧雲主任給大家分享了文化教材怎麼教的學校經驗,三位授課老師也和學員們分享了課程設計思路。針對「背誦在高中學習經典中的地位」問題,遊千慧老師結合自己在高中學習階段的經驗提出,背誦是必要的,但它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的融入生命,當以後生活遇到兩難情境可以從中獲得靈光乍現的智慧,也就是要讓經典真正進入孩子們的生命中,成為安身立命的學問。不能因為太強調背誦而扼殺了學生們對生命種子的熱愛。

有著相似校名的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參會學員就兩校是否可能有更多的合作進行了交流。

四、苗慄縣中小學訪問

為了全面了解臺灣國文教育情況,我們還在苗慄縣選取了兩所有特色的學校—蟠桃國民小學和興華高中。

蟠桃國民小學的邱瓊霈老師選擇《帶箭的花鳧》這一課,給大家展現小學五年級課堂上現代文的學習,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現代文的學習,邱老師也注重與經典的融通。活動最後老師和學生與我們學員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交流溝通。

隨後前往興華高級中學,校長鄒義昌剛從大陸交流返回學校接待我們團隊,鄒校長著重給大家介紹了學校的發展理念,其中所強調的世界教育、生命教育給給大家很多啟發。楊崴婷老師給大家展示示範課《狼之獨舞》。

五、專題講座與座談

董金裕教授講授「從積累到內化——談儒學的推廣之道」,聽董教授講座可以感受到一線老師注重經典與個體生命的聯結與董教授的所強調的「內化」是一脈相承的。他說到在當代推廣切合人情事理的儒學要注重揀擇經典篇目、務求易曉,也要做到切合當代、融入生活。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退休後不僅擔任協會秘書,還同時兼任北一女和中山女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課程。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是臺灣地區非營利的社會民間團體,由余光中先生發起成立,以提升國文教育教學品質,傳播中華文化思想精髓,促進海內外華文教育交流為宗旨。段老師給學員們著重介紹了協會的定位和緣起,也分享了三十多年一線教學的經驗。

團隊中在海澱區負責傳統文化教育相關課題的老師向段老師提出了疑問,「大陸從臺灣引進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很好,可是內容太多、難度較大,傳統文化教師怎麼能快速成長可以很好的上課?」段老師回應到要在學校裡挑選骨幹教師,專門講授、逐步帶動,增加磨教材和磨課的時間可能就成為國學老師在現行體制下成長的空間。

來自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建國中學退休國文教師、原《中國時報》主筆朱賜麟「以國文教育中的文化慧命」為題分享了文化經典教育的臺灣經驗,他提出在近代課程變革所面臨的困境中,國文教學關係著文化傳承使命,國文課程應兼具訓練語文能力、啟發文學情誼和涵養文化思想的三個教育目標,後者更是重要,而這就需要我們用經典教育去實現。他還綜合介紹了臺灣文化基本教材從1962年至今在課綱中的變化,我們從中看到臺灣也走過一段波折的道路。他親身經歷的臺灣國文教育課綱修改過程更是讓大家看到臺灣老師對經典教育的溫情與敬意。

====================================

(感謝您關注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關注我們。)

====================================

相關焦點

  • 文化慧命,不絕如縷 ——經典教育應當融入生活、熔鑄生命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詳情請回復「教材」查看)應《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實驗區和實驗校的要求,為深入學習臺灣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年寶貴經驗,由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和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活動於2014年9月16日至25日在寶島臺灣順利舉行,來自北京、貴州、河南、山東、山西、廣州等地的中小學校長、老師及教科研人員共計26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瑰寶從小傳承
    原標題: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瑰寶從小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是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的?圍繞這一話題,新華社駐臺記者走訪了島內教育管理單位、一線教學工作者以及學生家長。
  • 臺灣語文課程中文化傳承教育及啟示
    摘要:臺灣重視在中小學語文課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體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教育目標系統連貫且具有階段性,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強調經典性和時代性,語文課程傳統文化教育實施與評價強調理解性和體驗性,對大陸中小學語文課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啟示意義。
  • 李玉山:淺析中小學語文教學視覺素養教育
    中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關鍵階段,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分析了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培養條件,並提出了幾佔、視覺素養教育策略。視覺素養教育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它不僅僅需要國家編制更多優秀教材,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視覺文化的滲透。
  •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觀察:在求知和樂趣中獲得語言文化的能力
    「語文」一詞,原為國語(語體文)與國文(文言文)的合稱,一般被認為是語言與文化的綜合與統稱。隨著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完善與健全,「語文」成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也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必修學科。語言文字的基本知識、語言文學的形成規律及語言文化的綜合運用能力等,都是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
  • 經典閱讀勢必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常態
    近日,在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學校圖書裝備分會與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名師名校長峰會暨教育均衡背景下的中小學協同辦學和經典閱讀課程建設研討會」上,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吳鍾銘說,追求閱讀內容內在的體系化是一種結果,也是一種過程。所以,資源的深度聚合是深度閱讀的一個重要條件。
  • 臺灣老師來杭州教國學 他覺得大陸語文教學更開放
    劉崇義在臺灣時擔任國文課老師,從初中到高中,曾經在臺灣某中學任教的他有著29年的一線教學經驗。 在杭州待了一年多,第一次接觸大陸學生的劉崇義很欣賞孩子們的坦誠和尊師重道。「非常幸運能得到來杭州教書的機會,感覺大陸的語文教學更開放,學生和老師之間會有很多互動。」劉崇義告訴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希望能把大陸的經驗帶回臺灣,「有機會的話想試著改變臺灣原來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三種基本課型
    劉恩樵老師近年來承擔的江蘇省級課題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獲得了江蘇省第三屆精品課題稱號。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該課題的多項研究成果,以饗讀者。三是對文章重點問題的深入探究。在詳細的逐段講解分析之後,又對文章中的重點問題進行深入地探究,這是對文章理解的深化。這是把「井」掘得更深。相比之下,大陸一般用兩到三課時來教學《背影》,怎麼能避免膚淺理解經典名篇的弊端呢?
  • 推動生命教育,臺灣在行動!
    例如,青少年自殺率不斷提高,校園暴力現象屢禁不絕。臺灣社會亟需人文主義的回歸與關懷。  為喚起學生乃至整個社會對生命的尊重,臺灣學校首先採取了行動。1996年,臺中市天主教曉明女子高級中學將該校一貫施行的倫理教育進行改造,開始在臺灣率先試行生命教育。該校的創新舉措不久就吸引了臺灣教育部門的注意,並獲得其支持。1
  • 被臺灣教育感動了,不知道這些語文學習方法的孩子很吃虧
    國家的文化是一個大圓,圓心無所不在,圓周無處可循,而語文就是半徑。——余光中語文,是開啟孩子關鍵能力的鑰匙;閱讀,引領孩子全方位學習;寫作,引領孩子感受生命多元。 而如今,碎片化的內容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諸如「火星文」一類簡潔快速的網絡用語在年輕一代中大量傳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寫作識讀能力形成影響。
  • 臺灣中小學教學很多值得借鑑——第六期傳統文化教育赴臺專題
    作者說(泰安三中張慶光)   11月13日至11月26日,跟隨第六期傳統文化教育赴臺研修考察團一行,走進臺灣,參訪大學3所:臺北教育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等。
  • 兩岸高考語文試題分析:臺灣更注重古代文化
    但興奮過後細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個相當寬泛的範疇,命題者對此如何理解,直接關涉到試題內容的組織和題型的設計,進而影響到教育部《綱要》的實施和整個母語教育變革方向。筆者搜集由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編制的1994-2014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與大陸近年高考語文試題做了一番比較。其中的異同之處,折射出兩岸對漢語文本質及母語教育價值觀的各自理解,也反映出共同的文化歷史淵源。
  • 語文,還大有可為 ——2016年XDF語文臺灣培訓行
    、見證語文教學的山外之山;有機會與精英同道交流切磋,一窺海峽對岸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並汲取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迥異於參訪大陸學校之時,校領導們的居高臨下、老師們的沉默或附和、賓主雙方的正襟危坐與察言觀色,行走於每所臺灣中小學間,感受到的都是輕鬆親切的氛圍。每位校長都滿面笑容地站在學校門口,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雖然多數新東方老師們都較為年輕,而校長們則多為耕耘教育系統幾十年的資深「學長」,可面對後輩時,校長們卻無一人有頤指氣使之色,對自己手下的老師、秘書、助理,也都謙恭有禮。
  • 語文教學路上的追夢人
    來源:湘西網—— 記吉首大學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教師盛麗芳王煥明 彭 彪2000年夏天,懷揣著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滿腔熱情,她成為了一名基層小學語文教師。二十年來,她堅持用經典育人,用心育心,用生命感召生命,始終快樂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追夢路上。她,就是吉首大學師範學院附屬小學語文教師——盛麗芳。
  • 新媒:大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 臺灣憂文化優勢不再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大陸積極復興傳統文化,中小學課本見真章。大陸10多個省市中小學學生使用的語文版新教材23日「亮相」,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相當吃重,佔小學課文3成、初中課文4成;小學讀背古詩82篇,比舊教材多4成。
  • 臺灣詩人:屈原文化成為聯接兩岸文化的「臍帶」
    中新社宜昌6月8日電 (記者 曹旭峰 郭曉瑩)「兩岸的詩人都尊屈原為詩祖,屈原文化成了聯接兩岸文化的『臍帶』。」臺灣著名詩人、臺灣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水順(筆名「蕭蕭」),8日在屈原故裡湖北秭歸縣作上述表述。當天舉行的「2016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開幕式暨祭祀大典」上,蕭蕭作為臺灣的詩人代表,朗誦了他創作的《詩的原鄉》。「……少年的你寫下了《橘頌》,預言家鄉與臍橙永遠的芬芳與豐碩……臍是生命的源頭,橙,散發著生命與詩的香氣。」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作文教學面面觀
    >
  • 我在臺灣教語文
    「我在臺灣教語文」系列圖書,臺海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傳承中華文化,不是用傳統文化禁錮孩子,而是教孩子用中華智慧建設日常生活。為幫助學生們更自由輕鬆地讀經、讀詩與寫作,高詩佳老師所研發的系列作文與閱讀學習法,廣受臺灣老師、家長及學生的肯定。
  • 傳統文化回歸倒推語文教學改革 專家:閱讀是語文教育之本
    我認為,最根本、也是最緊迫的措施之一,就是從立德樹人的百年大計出發,重新審視並評估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的價值,並用嶄新的思路重新編撰我國中小學的教育大綱,全面更新中小學歷史文化和傳統道德的教育內容,重點是修訂好中小學語文、歷史和政治的教科書,包括補充教材和課外閱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