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臺灣教語文

2021-02-07 語文潮


「我在臺灣教語文」系列圖書,臺海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傳承中華文化,不是用傳統文化禁錮孩子,而是教孩子用中華智慧建設日常生活。

最適合中國孩子的語文課 多位教育界人士強力推薦。

上一堂有情懷的語文課,培養真正具備理解、表達、思考能力的完整行為能力人。

用文化的、自由的、傳承的臺灣語文教育,給現行語文教育下一劑「補藥」。







高詩佳,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臺灣創意語文名師、作文師資培訓專業講師、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國語日報周刊》專欄執筆、《幼獅文藝》「學測作文輕鬆學」專欄執筆、「新匯流基金會」網絡專欄「詩佳老師的繪本閱讀」執筆、《未來少年》「高詩佳創意作文」專欄執筆;中文閱讀與寫作、繪本故事專業講師。為幫助學生們更自由輕鬆地讀經、讀詩與寫作,高詩佳老師所研發的系列作文與閱讀學習法,廣受臺灣老師、家長及學生的肯定。



《我在臺灣教語文:讓學生愛上寫作的閱讀地圖》

臺灣金牌語文老師高詩佳,用心智圖繪出3大類共12篇大師經典文章的趣味閱讀地圖,搭配四格漫畫的情境插圖,讓孩子們的閱讀與寫作思路瞬間清晰,愛上語文!心智圖是幫助我們整理複雜的想法和增進記憶力的好工具,更能幫助孩子們在閱讀中輕鬆理解大師們想要傳達的智慧,並在寫作中輕鬆開啟思想。


《我在臺灣教語文:讓學生不想下課的作文課》

要搶救孩子的中文程度,就必須透過活潑、有創意的教學活動引導,因為帶有遊戲與趣味性的學習,才能刺激兒童的想像力與創作力。本書甩開老掉牙的教條式教法,將課堂活動轉換成啟發想像力、描寫觸感等13堂有趣又簡單的作文課,每一堂課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簡單操作,不僅有趣,還可以激發無窮的想像力。


《我在臺灣教語文:從故事開始學古文》

用發散性思維,帶領孩子從多角度多側面來看古人的故事,讓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閱讀中增進對中國古代的道德、秩序的理解。本書精心挑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最重要的50篇和名句50則,讓孩子在增強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一同分享古人的智慧。


《我在臺灣教語文:逆向思考讀寓言》

用最新的方式教最傳統的文化,把時代悠遠的寓言變成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故事,並通過寓言教導孩子逆向思考,在閱讀中學會樹立自己的想法,反對被洗腦。高詩佳老師從經典寓言中挑選了59篇進行小說式的鋪敘與改寫,幫助孩子在了解傳統解讀之外,更能跳脫框架,在對寓言的閱讀中培養出真正的自主思考力。





凌性傑,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作家。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門文藝獎。著有《更好的生活》《有故事的人》《2008/凌性傑》《找一個解釋》《有信仰的人》《愛抵達》。




《我在臺灣教語文:向古代文豪學寫作》

臺灣一線新銳語文名師凌性傑,用自己深厚的傳統氣韻,帶領孩子們熱血又理智地穿梭於古老文本中,探索並獲得先輩們傳承千年的智慧與力量。凌老師精選17篇經典古文,引導孩子理解古代名仕的人生態度,同時向他們學習寫作,並對照自己的生活感受、閱讀體驗,與年輕的生命分享,幫孩子找到自己對於生活及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是真正在用生命進行語文教育。





曾家麒,臺灣中壢高商國文科教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長期活躍於中國古代文學及其他傳統文化領域,自2009年起至今,曾獲得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文藝創作獎古典詩詞首獎、全臺灣地區優秀青年詩人獎,第一屆國文老師文藝創作獎散文類最佳創作獎等近二十項獎項。



《我在臺灣教語文:教孩子擁抱世界的<幽夢影>》

臺灣一線卓越語文名師曾家麒,用高雅的品味教孩子閱讀廣受臺灣讀者喜愛的經典名著《幽夢影》。引導孩子優雅、自由、有深度地進行閱讀。本書篇目依清代語錄集《幽夢影》內容和青少年學子的成長經驗來分類,概分成八大類三十四篇。幫助孩子在與最美漢語的親密接觸中繼承古雅的生活態度——通過讀書發揮個人才華,通過交友領略處世哲學,通過思考體會天理人情,通過藝術學會審美,並獲得擁抱世界的能力。




林淑芬,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高職國文科課程綱要審訂委員,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一般科目與藝術學科中心課程發展委員,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後期中等學校國文科課程綱要審訂委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高職國文輔導團」創團及資深團員、精煉文本工作坊召集人,臺灣大安高工國文科教師。曾榮獲得第十一屆臺灣地區「POWER 卓越教師」 首獎(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舉辦)、臺灣地區「金鐸獎」教學獎、臺北市「語文與社會」類特殊優良教師、臺北市「SPECIAL教師」、臺北市「閱讀活動推廣」最佳推手獎等近十項獎項。




《我在臺灣教語文:教孩子學會做人的<論語> 》

臺灣一線卓越語文名師林淑芬,率6位臺灣優秀語文教師編寫此書,以博大的胸襟帶領孩子閱讀儒家經典《論語》,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了解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氣度、建立志向,更廣闊教孩子們在面對複雜社會時,要對他人長存關愛。本書共四十一篇、十一個主題,每個主題另設計具詼諧感的副標,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方向。






李瓊雲,臺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士林高商國文科教師,將品德教育融入生活的踐行者,學生心中的第二個媽媽。曾因為在學校中獲得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校園正向輔導管教範例甄選班級經營類優等獎,臺北市生命教育融入教學教案設計甄選優等獎,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獎等十餘項獎項。




《我在臺灣教語文:讓孩子充滿正能量的<圍爐夜話>》

這位屢獲嘉獎的臺灣一線卓越語文老師李瓊雲,用其獨創的方法給學生們上語文閱讀課。李瓊雲是一位用愛教化的老師,她重視學生品德教育,所教過的班級在秩序以及整潔都有極其優異表現。她還因此多次獲得政府頒發的校園正向管教、班級經營優等獎等。

《圍爐夜話》是清代文學家王永彬以隨筆方式寫下的對生活的智慧感悟,很適合作為學子的座佑銘。本書依照《圍爐夜話》內容和青少年成長經驗來分類,除了萃取原典精華,還援引古今中外人物實例為證進行講解,幫助學子在深度閱讀後做更多延伸思考。本書能幫助青春期孩子在最美的漢語中找到最好的生活方式,消除成長的煩惱,學習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是青少年一定要閱讀的好書。






楊曉菁,臺灣政大附中教師,報章雜誌閱讀專欄的主筆,中文博士班學生。喜愛閱讀及思辨,擅長創意援引電影、廣告、史學、哲學、西方經典作品等跨界多元的素材進入課堂之中。深獲學生喜愛。深信文學能提升性靈、飽滿生命、充實生活。曾獲得臺灣地區super教師獎評審團特別獎,臺北市super教師獎高中職組首獎,臺北市國語文競賽教師作文組第一名,臺灣地區語文競賽教師作文組第五名等多項榮譽。



《我在臺灣教語文:閱讀不偏食》

臺灣獲獎名師楊曉菁,用獨特的美味關係理念來進行語文教育,教孩子們使用獨特的拆解文章方法,幫讀者建立起脈絡清晰的閱讀思維。引導孩子全面、自由、有深度地進行閱讀,幫助孩子提升理解能力與思辨能力,最終提升語文學習水平。本書部分內容原連載於《聯合報》(臺灣)教育版專欄,後由作者擴充內容並編寫成書。共分為現代語文、古籍經典、詩歌韻文三大部分,通過對30篇不同題型的文章進行分析來傳授閱讀方法,爆發式開啟讀者的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力。


相關焦點

  • 我在臺灣教語文 讀書
    《我在臺灣教語文:向古代文豪學寫作》臺灣一線新銳語文名師凌性傑,用自己深厚的傳統氣韻,帶領孩子們熱血又理智地穿梭於古老文本中,探索並獲得先輩們傳承千年的智慧與力量。《我在臺灣教語文:教孩子擁抱世界的<幽夢影>》臺灣一線卓越語文名師曾家麒,用高雅的品味教孩子閱讀廣受臺灣讀者喜愛的經典名著《幽夢影》。引導孩子優雅、自由、有深度地進行閱讀。本書篇目依清代語錄集《幽夢影》內容和青少年學子的成長經驗來分類,概分成八大類三十四篇。
  • 2020*芒種——《我在臺灣教語文——閱讀改變孩子的人生》
    近來,由於家中神獸在作文中摸不到門,報名輔導班效果一般,於是買了「我在臺灣教語文書系」(共10本),希望能夠找到啟示和方法,自己一試。從今天開始,我會將閱讀和學習的心得在「時令*書」中與大家分享。這一系列圖書匯集了許多臺灣語文教師的教學故事
  • 我這樣教語文
    先說一個段子:「教語文就是:上課,老師把課文讀一遍;接著,學生再來讀一遍;最後,全班齊讀。下課。」語文,這活香生色的科目,語文老師,這本該散發著書卷氣的人,在別人心目中竟是這樣的呀!我......今年,從九年級循環到七年級,我想這樣教語文:一、上好語文課,讓學生覺得語文有意思。1、注重感悟:在老師指導下讀書,學生自己領會。
  • 救救臺灣孩子的語文教育
    原本已經底定的「十二年公教語文領綱」,因為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後,課綱重審,於是有關高中語文教學數個重要元素:文白比例、共同核心選文、文化教材範圍,因為有學生代表提議,進入全面重新審議。,鬱永河的《裨海紀遊》選,鄭用錫的《勸和論》,以及連橫的《臺灣通史序》,就一夕退出教科書。
  • 2017臺灣語文競賽現「最壞身教」 新北控臺中作弊
    &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2017年臺灣語文競賽26日在臺南市舉辦,期間新北市抗議臺中市公然作弊,未依競賽規定分區辦理複賽,最後經主辦單位裁定,在5項競賽中獲得前6名的7位臺中市選手遭到取消資格,此事被民眾批為最壞身教!
  • 語文,還大有可為 ——2016年XDF語文臺灣培訓行
    去歲10月末,我有幸與XDF諸多優秀的語文教師們一起,赴寶島臺灣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語文教學參訪學習,讓我們得以從日常狹隘的天地裡翩然飛去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三種基本課型
    劉恩樵老師近年來承擔的江蘇省級課題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獲得了江蘇省第三屆精品課題稱號。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該課題的多項研究成果,以饗讀者。【評析】在臺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中,對「課文教學」的要求有這麼一段話:「課文教學,要先概覽全文,然後逐節分析,先深究內容,再探求文章的形式,進而能欣賞修辭技巧、篇章結構,乃至其內涵特色、作品風格。」從《背影》的這個課例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個要求切實地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落實。臺
  • 劉秋菊‖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通過培訓學習、交流提高,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語文學習的歷程裡,從文本閱讀到文學作品,通過寫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心路歷程,向你展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取向,怎樣做才有意義?......
  • 我不是語文老師,學生卻讓我教語文
    今年接初一級的學生,一個女生跟我說:老師,你為什麼不教語文?你要是教語文,我會很開心的。 我是一個生物老師。我想,她是翻了我的朋友圈,看到我跟寫作的親密接觸,才這麼說的。 我沒有能力教語文,我只是喜歡寫作。
  • 《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002)
    《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作者:姜廣平序言:語文書寫著我的生命之旅(2)2.然而,終究是要對兩種讀音作出解釋或詮釋的,我必須向我們的讀者有個交代。這樣,你可以這樣理解,我這樣一個人,一直在為成為一名真正的語文名師而努力,當然,我現在總算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因而,我的人生就這樣分成了幾大塊:一、我一直為了語文;二、我終於成為語文!三、在成為語文之後,我仍然心心念念,為著語文。
  • 被臺灣教育感動了,不知道這些語文學習方法的孩子很吃虧
    享譽臺灣的語文名師陳麗雲老師十分注重語言學習和文字運用的內化經驗,深耕語文教育。12月初,陳老師將帶著她最美、最有意義的語文課堂理念走入昆明,與昆明語文教師、家長以及熱愛寫作的朋友共同探討如何讓讀寫教學合一,成為 「軟實力、執行力、創造力」的活水源泉。
  • 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長篇教育散文連載001)
    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作者:姜廣平【敬告】「語文大師課堂」將陸續推出國內語文名師的自傳性作品。即日起,推送集作家、學者於一身的三棲型語文名師姜廣平先生的專輯《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姜廣平先生目前系姜廣平大語文課程中心的負責人。書名本來是《我為語文》。應其所請,加上「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作為副題,也是本平臺為姜廣平老師作一點推廣,敬請理解。學語文,就應該找天生就是教語文的人做老師。姜廣平,就是那種天生是教語文的人。
  • 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內容倡導奢華 被要求重編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還沒發行,就被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審定委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廖玉蕙要求打回重編。廖玉蕙表示,有些教科書的內容太過歌頌時下豪奢,有教小學生向錢看,做發財夢的傾向。
  • 課改聚焦 | 臺灣名師陳麗雲:語文教育 根在教人
    但是,這其間,唯一不變的是——「人」,這是一個「人」的社會,這也是一個「人與人」的世界,尤其是教育現場,我們面對的是「人」,我們教的也是——「人」。課程與教學,最重要的關鍵點在「教師」。對教師的認知,深深影響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我認為:教師,是架梯子的人。換句話說,自己明白沒什麼了不起,重點是——讓他明白,這才是教師的價值,所以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步驟、生動的方法。
  • 臺灣老師來杭州教國學 他覺得大陸語文教學更開放
    從一份來歷不明的臺灣語文試卷說起 網上流傳的考題出自臺灣東峰國中初三年級語文考試卷 一見面,記者就向他提起一份最近在網上引發熱議的臺灣語文卷,據說93%的大陸孩子答題得了0分。上課用的教材是他參考臺灣的國學教材挑選經典篇目重新編輯而成的。 「國學的範圍非常廣泛,經史子集都可以算是國學。」劉崇義告訴記者,臺灣有專門的國學教育課,屬於臺灣高中生的必修課程,也是法律、經濟等文科類考生的高考內容。「臺灣的教材內容主要來自四書,我把它作為底本,內容上再進行一些修改。」 「人是什麼、孝是什麼,我會向學生講解孔子在這些方面的闡述。」
  • 臺灣著名語文老師說:我在大陸上課很緊張,因為這裡見不得冷場
    臺灣著名語文老師說:我在大陸上課很緊張,因為這裡見不得冷場 作者:李玉貴 發布時間: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作文教學面面觀
    劉恩樵老師近年來承擔的江蘇省級課題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獲得了江蘇省第三屆精品課題稱號。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該課題的多項研究成果,以饗讀者。(7)配合本國語教材之範文教學,嘗試創作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場合、不同風格的文章。(8)教師可依實際教學,獨立編寫作文教材,以利學生學習。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跳出語文教語文會教得更好
    跳出語文教語文會教得更好宋代大詩人跳出去,便能為所要認識的事物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跳出去,便有了把握事物整體與局部的前提條件;跳出去,便有可能看到事物間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繫;跳出去,才有可能從這種聯繫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跳出去,是搞好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步。我接手一個新班,第一節下課後,我問學生「上課為什麼不注意聽講。」他們說:「老師,我們最不喜歡上語文課,學語文沒意思。」怎麼辦?
  • 語文課程的教學理解:「教語文」不等於「教課文」
    語文課程的教學理解:「教語文」不等於「教課文」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譚曉雲「從教學內容角度觀課評教」是王榮生老師對語文教學界的重要貢獻。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師學科素養欠豐厚的問題,但缺少對語文課程正確科學的教學理解,將「教語文」誤會為「教課文」,將教學內容與課文內容完全等同,導致最終教「錯」語文,教「偏」語文,亦是問題所在。本文借黃厚江老師《背影》教學片段進行教例研究,試圖闡明「教語文不等於教課文」是語文教師必備的語文學科的教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