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臺灣教語文
」專欄執筆;中文閱讀與寫作、繪本故事專業講師。本書精心挑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最重要的50篇和名句50則,讓孩子在增強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一同分享古人的智慧。
-
我在臺灣教語文 讀書
《我在臺灣教語文:逆向思考讀寓言》用最新的方式教最傳統的文化,把時代悠遠的寓言變成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故事,並通過寓言教導孩子逆向思考,在閱讀中學會樹立自己的想法,反對被洗腦。高詩佳老師從經典寓言中挑選了59篇進行小說式的鋪敘與改寫,幫助孩子在了解傳統解讀之外,更能跳脫框架,在對寓言的閱讀中培養出真正的自主思考力。
-
《我在臺灣教語文—閱讀改變孩子的人生》微信試讀招募
我採用的是大學語文系圈點讀書的方法:先「半強迫」孩子閱讀,藉由圈點,至少我可以確認孩子有讀進去。張潮說:「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一開始,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明知道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但無法「確認」孩子是否「有」讀,即便孩子有寫心得也無法明確得之。
-
我自己都不喜歡語文,我怎麼教孩子閱讀?
你沒見今年的語文是個拉分大王嗎,數理化是一個死的分數,而語文比較靈活,範圍比較寬泛,很難把握,所以從小就要多涉獵閱讀這方面。「那你給我點建議。我自己都不喜歡語文,我怎麼教孩子閱讀?我現在該怎麼辦呀?」侄女已到了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的地步。我只能把自己帶孩子的經歷告訴給她。至於怎樣管教孩子,就只有看她了,畢竟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一樣。
-
劉秋菊‖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通過培訓學習、交流提高,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語文學習的歷程裡,從文本閱讀到文學作品,通過寫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心路歷程,向你展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取向,怎樣做才有意義?......
-
港臺語文研究 劉恩樵:臺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三種基本課型
劉恩樵老師近年來承擔的江蘇省級課題港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獲得了江蘇省第三屆精品課題稱號。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該課題的多項研究成果,以饗讀者。【評析】在臺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中,對「課文教學」的要求有這麼一段話:「課文教學,要先概覽全文,然後逐節分析,先深究內容,再探求文章的形式,進而能欣賞修辭技巧、篇章結構,乃至其內涵特色、作品風格。」從《背影》的這個課例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個要求切實地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得到了落實。臺
-
腦神經科學:閱讀改變大腦,孩子更聰明?
今天我們就再次跟著洪蘭教授從「 腦神經科學 」方面來聊一聊兒童閱讀吧!曾經有家長在我的講座上問我:「為什麼新加坡要求父母在孩子18個月的時候,就念書給孩子聽,他們又聽不懂,念了不是白念麼?」很多父母臉上也有同樣困惑的表情。
-
被臺灣教育感動了,不知道這些語文學習方法的孩子很吃虧
國家的文化是一個大圓,圓心無所不在,圓周無處可循,而語文就是半徑。——余光中語文,是開啟孩子關鍵能力的鑰匙;閱讀,引領孩子全方位學習;寫作,引領孩子感受生命多元。 而如今,碎片化的內容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諸如「火星文」一類簡潔快速的網絡用語在年輕一代中大量傳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寫作識讀能力形成影響。
-
語文班主任:關於閱讀理解,我就教「24個」秘笈,考試名列前茅!
語文班主任:關於閱讀理解,我就教「24個」秘笈,考試名列前茅!大語文時代的來臨,也代表著語文在各大考試中的重要性。很多孩子覺得在語文的學習中,最難的是作文,其實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是逐年上升,如果不找對方法,在考試中就很容易丟冤枉分。在語文考試中,除了基礎和作文,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理解,而且閱讀的答案有一些是沒有標準統一的,所以讓同學們去自由發揮就很容易走歪。
-
閱讀改變教育,智慧引領課堂,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舉辦
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岸區教育局承辦的「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武漢)」 12月12日~13日在武漢舉行。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紛紛圍繞「閱讀改變教育」的主題,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用思想激蕩教學,用理念和智慧引領課堂。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教育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線語文教師等共500餘人參加了本屆論壇,超過50萬人次在線上觀摩了線上直播。
-
上海交大 or 臺灣大學?疫情改變我的人生決定
大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之一,甚至會影響未來的人生軌跡。因為疫情,一位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的畢業生,與理想院校上海交通大學,失之交臂.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我放棄了去中國大陸的學習計劃。我在去年11月已報考了上海交大,當時疫情還沒爆發。去年11月我在上海實習,有很多需要的報考資料都在新加坡,例如身份證、財力證明、老師推薦信等,所以報名過程就比較麻煩,需要請家人幫忙掃描文件、付款等。
-
我的閱讀史/增加2020年書單
都是浮光掠影式的表層閱讀,不入心、不入腦、不入理。5當媽媽之後,給孩子讀了很多繪本,見識了繪本的力量,不讀繪本的語文老師當教不好語文,以前對這句話將信將疑,讀了之後確實大開眼界,繪本有種魔力,讓大人、孩子都著迷。跟著讀繪本,兒子認識了很多字,後來我有意識地給小朋友們講講漢字的來源,講簡單的甲骨文演變。
-
《我為語文:我天生是教語文的人》(002)
它不同於以「認字」作為前提條件的閱讀,而是在讀的過程中進行認字,並通過認字來促進更好的閱讀,是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孩子的「啟蒙閱讀教育」。這種閱讀是非獨立自主性的閱讀,是需要成人幫助的師生共讀、親子共讀;這種閱讀同時還需要營造一種氛圍並建構一定的環境來加以促進,是一種「情境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認讀實際上就是一種情境認讀或者叫做環境識字法。
-
聚焦於一點點改變 評紀海龍《小語大道—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
紀海龍看到從山東出道的小學語文教壇新星紀海龍的《小語大道》(語文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書名,我並不覺得很特別。我與周圍的教師總把農村背景當成不作為的託詞,且不說置身在農村小學教語文什麼都缺,關鍵是教師們都習慣了把教師用書中的條條框框寫進教案再教給學生完事,似乎離開教師用書就無法教語文課;這樣教語文,不說十年,就是一輩子,也教出什麼成果來。紀海龍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所處的農村教學環境,但並不沉淪其中,而是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學園地裡辛勤耕耘,努力改變著,哪怕每次只有一點點。
-
陳繼英:我為什麼要倡導「人生語文」教學理念?
當然還有老師問「人生語文」理念在新課標已有體現,為何還提「人生語文」教學理念? 我這樣認為:新課標提出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是對語文學科性質的總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們的一些知名學者的意見,就眾說紛紜了,從而使廣大語文教師無所適從。
-
教語文有訣竅!閱讀教學應該指向「教語文」
課改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指向的大都是「教課文」——都將時間用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上,認為一涉及到諸如「咬文嚼字」這些語文教學的「老理兒」,便是走了回頭路,就不是課改了。那麼,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指向教課文,還是應該指向教語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特別是經過近一年來參加我縣「片區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答案愈來愈明確。我們知道,文本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學的載體。
-
芒種是什麼意思 關於芒種的古詩
點擊上方「早安勵志語錄正能量短句」選擇「置頂公眾號」芒種是什麼意思 關於芒種的古詩
-
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詩歌或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反覆讀了很多遍,感嘆於孩子眼中的世界之美。說來慚愧,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除了背誦唐詩宋詞,根本不會寫什麼詩歌,天真的以為那是只有詩人才能寫的東西。那時候,也沒有老師或者家長告訴我或者教我,你也可以學著寫詩,你也可以是自己的詩人。
-
大語文背景下,你的孩子會閱讀嗎?
如今大語文背景下推薦閱讀書目:《艾瑪和蝴蝶》《有個性的羊》《我喜歡我自己》《母雞蘿絲去散步》《逃家小兔》《月亮的味道》《可愛的鼠小弟》《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等。 推薦閱讀書目:《艾瑪和蝴蝶》《有個性的羊》《我喜歡我自己》《母雞蘿絲去散步》《逃家小兔》《月亮的味道》《可愛的鼠小弟》《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part 2:通過繪本閱讀
-
救救臺灣孩子的語文教育
原本已經底定的「十二年公教語文領綱」,因為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後,課綱重審,於是有關高中語文教學數個重要元素:文白比例、共同核心選文、文化教材範圍,因為有學生代表提議,進入全面重新審議。但是這次「十二年公教語文領綱」的審查與討論,已經嚴重傷害了臺灣未來文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程序的不正義與黑箱,更令人匪夷所思。至少產生幾個顯而易見的弊端: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一旦下降到30%,將低於目前中學三年級的35%,並不符合十二年公教循序漸進的學生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