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岸區教育局承辦的「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武漢)」 12月12日~13日在武漢舉行。
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紛紛圍繞「閱讀改變教育」的主題,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用思想激蕩教學,用理念和智慧引領課堂。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教育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線語文教師等共500餘人參加了本屆論壇,超過50萬人次在線上觀摩了線上直播。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程鬱綴在其《古典詩歌與人文精神》報告中,從《詩經》《楚辭》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發端,講到建安風骨、六朝綺麗、唐宋風流,追溯中國古代詩歌的恆常主題,剖析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國風》的批判精神、《孟子》的「民貴君輕」、屈原的高潔獨立、曹操的襟懷抱負、陶淵明的田園留戀、杜甫的聖人境界,都在他的講述中生動可感,讓聽眾感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程教授保持了課堂板書的習慣,引用的詩句都以書寫呈現,規整美觀的板書、流暢大氣的書法讓人讚嘆,整場講座充滿古典的氣韻和美感。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雨講述了「古典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她以大量經典詩詞為案例,解密古典詩詞優美意境和古代詩人鍊字用詞的密碼和鑰匙,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具體音韻學、文章學、文獻學等基礎學術本領,善於運用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等文本解析方法,還要掌握天文、生物、地理、政治、經濟、時尚等多方面的知識,這是攀登古典詩詞高峰的必備「錦囊」。楊教授以她的優雅、知性、淵博,折服了在場的眾多聽眾,收穫無數「粉絲」。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汪鋒的報告《審辨思維與語文教學》,闡述了審辯語言概念的重要性,強調語意的正確解讀須多方面綜合考量,解讀者應以開放、多元的學術態度面對所有合理的可能性。蔣承教授作《以閱讀改變教育生態》報告,用大量科學、嚴密的數據,解讀中小學語文課堂和語文教學,闡釋和分析學生閱讀行為,提供了觀察語文教育的全新視角。報告稱,「語文主題學習」項目對學生和教師的正面影響和深遠意義,已通過定量分析調查的方式作出科學評估。蔣教授還扼要介紹了《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的主要內容。
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介紹了福田區開展閱讀教學的探索和經驗,福田區建立從校園到教室、到家庭「閱讀之場」,讓中小學生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湖北省語文特級教師劉曉紅分享了提升學生讀寫素養的做法和思考,劉曉紅抓住「課文」「課堂」「課程」「課例」等關鍵詞,講述了「語文主題學習」帶來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課堂模式等方面的改變,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武漢市育才小學孫琳老師和武漢市第六初級中學許麗芬老師在論壇上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語文教研員蔣紅森和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張鳳英分別進行了點評。
許麗芬老師執教「走近魯迅」專題課,以設置問題、討論探究的方式,引領學生完成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的閱讀;孫琳老師執教一年級《雪地裡的小畫家》,拓展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下雪啦》。許老師的課程意識和對傳統語文課堂的反思意識;孫老師堅持以學定教,重視識字、寫字和朗讀指導的做法,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想讓你的言語表達更有魅力嗎?關注並私信我,私信發送文字「表達」即可獲得《別輸在不會表達上》學習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