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閱讀史
陳志紅
我的閱讀史很貧瘠。
小時候,在鄉村生活,不是在爺爺身邊聽抗戰故事,就是在媽媽的菜地裡聽鬼神故事,最多是看個皮影戲,就算是最早的「閱讀」了。小學語文課本是我的第一本閱讀書籍,我拿著語文書,被裡面的文字吸引,時不時地朗讀課文,老師誇我讀的好,我更來勁了,整本語文書都熟讀成誦了。第一次寫作文化用書中的詞句,我的第一篇作文《我的老師》受到老師的表揚,第一次嘗到讀書的甜頭,從此愛上了讀書。
爸爸鐵道兵轉業後,舉家搬到城裡,在辦公室兼職文秘工作,訂閱了很多的報告文學,我經常拿來看,劉白羽、蕭乾、柯巖的作品看了不少,還看了很多鐵道報。還在讀小學的我,讀起來有些費勁,但充滿政治色彩的閱讀,對我的性格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
中學時代,我迷上了外國文學。《簡愛》、《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苔絲》、《飄》、《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悲慘世界》、《純真年代》、中國四大名著,這些書都是在某一個假期讀完的,讀完之後把同名改編電影都看了一遍,直到現在,《飄》仍然是我最愛的外國小說,主人公那顆倔強的心仍然打動我,「明天又是另外一天」的名言仍然激勵我。瓊瑤、金庸肯定是喜歡讀的,不過總是被老師沒收。《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梁羽生、古龍……那段時間,我陷在武俠小說裡,武俠世界裡的快意恩仇、兒女情長,覺得書裡刀光劍影的畫面都浮現在眼前,書中人物的命運也讓我牽腸掛肚。
在武俠世界裡徜徉久了,心情總是被曲折的情節引得有些緊張,迫使自己停下來,這時候,張愛玲的作品讀了一些,《小團圓》、《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還是和以前一樣,同名電影也看了一遍,我覺得文學與電影息息相關,互為補充,一個是靜的心靈世界,一個是動的光影天地。看著電影,回味著書中的文字,有種特別的感覺,看一部好的電影的收穫不亞於讀一本名著。閒下來的時候,不想動太多的心思,就讀了張小嫻和畢淑敏的散文,一個生活中見哲理,一個語言中有美好的期待。這個時候的閱讀是信馬由韁,隨心所欲,大多是流於表面,讀完了也忘卻了。
3
大學時代,雖然上了中文系,反而讀的少了。上現當代文學專業課的原因,讀了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很喜歡讀蘇童和畢飛宇,蘇童的《妻妾成群》、《紅粉》,畢飛宇的《青衣》、《玉米》、《平原》,很快被當中的情節和文字吸引,畢飛宇多重敘述和跳脫式的敘述風格,令很多讀者著迷,蘇童對女性的描寫很細膩,尤其是女性心理描寫,被稱為是「描寫女性最好的男性作家」。《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環境的烘託和渲染還原了書中的氛圍。有一段時間,上文學寫作課,我很喜歡模仿蘇童的語言風格,還寫了文章《夢也何曾到雙橋》,大學室友說是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以後都寫不出類似的文章了。
4
當了老師後,讀的都是教學和班主任的書籍。都是功利性的閱讀,因為讀了書就要派上用場,因為初為人師,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急需指導。《班主任兵法》、《班主任》雜誌、《愛心與教育》、《如何當班主任》、《班主任如何講話》、《畢淑敏心理諮詢手記》、《問題學生診療手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與學》、《中學語文名篇解讀》、《名作細讀》、《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名師都是讀書高手》、《王君講語文》、《聽王榮生教授評課》、《教學的勇氣》、《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於漪講語文》、《聽竇桂梅老師講語文》、《程翔與語文教學》、《聽餘映潮老師講課》、《不跪著教書》、《致青年教師》、《教師閱讀地圖》、《一線教師優質課例篇》等等。教學繁忙,只能粗略翻看,看到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用得上的,實行拿來主義,趕緊彌補工作的漏洞。這些閱讀都是目的性很強的閱讀,但是確實解決了很多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當中的難題,嘗到了教學的樂趣,班主任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很多的情況下,我們的閱讀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確的功利意識。除此之外,我想我們也應該有一種平和的,放鬆的,閒適性的閱讀,這種閱讀,有時候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發現和心境。當我放鬆下來時,我讀的是《史記》和《論語》,令人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很多篇章頓時恍然大悟,只可惜沒有堅持讀下去就擱置了。主要是原著讀起來燒腦。大學時候,對美學很感興趣,讀讀宗白華的《美學散步》很有必要,還是有些高深,讀完了也記不住。索性讀一些解讀性的文本,《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覺得見解很新穎,讀起來不必費很多心思。都是浮光掠影式的表層閱讀,不入心、不入腦、不入理。
5
當媽媽之後,給孩子讀了很多繪本,見識了繪本的力量,不讀繪本的語文老師當教不好語文,以前對這句話將信將疑,讀了之後確實大開眼界,繪本有種魔力,讓大人、孩子都著迷。跟著讀繪本,兒子認識了很多字,後來我有意識地給小朋友們講講漢字的來源,講簡單的甲骨文演變。組建了一個「給孩子的漢字王國」育兒群,我自己製作微課分享課程,為此,我讀了關於漢字方面的書籍:《給孩子的漢字王國》、《畫說漢字》、《細說漢字》、《圖解漢字》,《說文解字》也翻了翻。孩子們在群裡跟著學習漢字,領略漢字之美,我也學到了不少關於漢字的知識,還重溫了大學時代的《古代漢語》,以前可是很不喜歡學古代漢語的,現在主動學習,所以,是孩子拯救了我,恐怕這是最好的教學相長吧。
從廈門調入珠海工作後,自由的時間多了一些,與大學同學建立了讀書公眾號,「共讀一本書」是我們的讀書活動,我們一起分享交流,一起讀了《蘇東坡傳》、《小王子》、《窗邊的小豆豆》、《鄉關何處》、《小說課》、《詩的八堂課》、《特別的女生薩哈拉》等。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天涯海角,覺得彼此的心靈很近,很近。我們一起讀書,寫了不少文章,現在翻閱都是很欣喜。因為我們是閒適閱讀,內心充盈,心情愉快,是一段最美的讀書時光。在書友們的推薦下買了很多書,《遠去的民國大師們》、《萬曆十五年》、《中華文化的四十八堂課》、《木心文學回憶錄》、《解憂雜貨鋪》、《王小波系列》、《我的阿勒泰》等,這些書有的還沒來得拆封,只是覺得買來很有讀書的成就感,心想著我太富有了,有這麼多好書。
6
去年教育博覽會在珠海舉辦,在博覽會上遇到了我喜愛的熊芳芳老師,很激動地與芳芳老師交流了片刻,隨後想深入了解她的「生命語文」,回來買了她的著作:《生命語文課堂觀察》、《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高考微作文》、《語文審美教育12講》,具有哲思的美學語文課堂深深吸引了我,可惜筆拙,只能感嘆她的睿智和博學,芳芳老師的課堂當中滲透了很多的哲學思想,比如《我與地壇》課堂中提煉的「生、活、死」的哲學思考,還有網課提到的「文明的洞穴裡沒有自然的權利」,讓我對哲學產生了興趣,買了《中國哲學簡史》、《西方哲學史》,哲學的奧妙有待探索。倒是想起一句話:你讀的下本書就在你現在讀的這本書裡,確實如此。
假期聽了很多名師的公益讀書課,閆學老師提倡的「剋期閱讀」,我很贊同,限定閱讀的期限,會激勵自己讀更多的書。最近我在進行剋期閱讀:潘新和教授的《語文:表現與存在》,限定自己在一個月之內讀完,被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言語是生命,是哲學,是審美,是創造,言語想像力是詩意的饋贈。
7
4.23日是世界讀書日,寫下這些文字,只是對讀書的一種警醒,我們每日為生活而忙,但不要忘記,「日子一天一天地走,書要一頁一頁地讀」,清風朗月,水滴石穿,讓我們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吧。
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可怕的東西所折服,越不會被繁瑣的世俗事務所勞心,因為讀書,我們建構了一個與外力相抗的獨立的內心世界。
一個人在自我精神世界裡,能夠始終恬淡愉悅,一定是一本本的好書為他的心靈,點亮了明燈,保持時時清醒,步步睿智,最終走向幸福的人生。
2020年4月23日晚
我的2020年書單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去了。特殊的一年裡,有半年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所以,這一年裡應該是我當教師以來看書最多的一年。這一年大多讀的是語文教學專業書籍,居然不厭煩,覺得專業閱讀一點也不枯燥。也可能就如白落梅所說,凡是美好的事物,皆進入了禪的境界。我想我的境界還不至於此,但也可為之努力修煉。
距離上次梳理書單只有幾個月之久。上次是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我聽從閆學老師的「剋期閱讀」建議,終於讀完了潘新和教授的《語文:表現與存在》,讀起來很費工夫,驚嘆潘教授的學識,上百萬字的一套書,但是讀來很受益,至今閱讀的欣喜還在,寫作的時候總想翻閱以便得到支持,自從讀了之後,寫起教學反思之類的文章,理論有了新的高度,教學境界也提高了不少,而且無比堅信自己的教學理念。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讀讀這部巨著。
孫紹振教授評價說:「孫紹振先生評價說:「思考領域之廣,邏輯覆蓋之大,思想密度之高,學術視界之開闊,即使不是絕後,至少也可謂空前。」
教育界、出版界資深專家林茶居先生作如是觀:「不管是理論建構,還是策略推演和具體實踐,這部著作對當下以及未來語文學科深刻變革的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潘新和教授顯示出對生命哲學、語言哲學、存在主義哲學、人類學、現象學、闡釋學等西方文化精髓的旺盛的消化力,《語文:表現與存在》因此而具備了中國文化語境下的語文哲學、語文美學、語文言語學、語文文化學的種種旨趣。」林先生從宏觀上對這本著作融貫古今中西文化的理論價值做出肯定,也是最好的評論。我的文字和眼界不足以評價這部著作,聽聽兩位大家的評論,想必大家都想去閱讀它了。
有一次在群裡討論到這部著作,張文質老師說,等我們出書了,他會考慮帶徒弟們去拜見大師們。想想自己還是如此淺薄,趕緊讀讀書包裝一下自己,回溯一下,梳理梳理書單,繼續尋找前行的力量。
2020年書單:
1. 《語文:表現與存在》潘新和
2. 《教師的價值》錢夢龍
3.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
4. 《更美的語文課》王君
5. 《中國最美的語文》夏昆
6. 《錢夢龍經典課例品讀》錢夢龍
7. 《錢夢龍與導讀藝術》錢夢龍
8. 《於漪與教育教學求索》於漪
9. 《相遇語文好課》王益民
10. 《備課到底備什麼》劍男
11.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鄭桂華
12. 《語文不過如此》熊芳芳
13.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
14. 《回歸突破》葉瀾
15. 《語文,究竟怎麼教》張正耀
16. 《課堂教學技能》餘文森等
17. 《有效備課 上課 聽課 評課》餘文森
18. 《大教學論》誇美紐斯
19. 《教育的情調》馬克斯·范梅南
20. 《教學機智》馬克斯·范梅南
21. 《把課堂還給學生》徐傑
22.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吳非
23.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
24. 《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李志欣
25. 《語文教學藝術論》楊九俊
26. 《初中語文這樣教》劍男
27. 《讀書成就名師》張貴勇
28.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 .艾德勒 查爾斯·范多倫
29. 《蔣勳說宋詞》蔣勳
30. 《古詩詞課》葉嘉瑩
31. 《人間詞話七講》葉嘉瑩
32. 《唐詩之美》蒙曼
33. 《四時之詩》蒙曼
34. 《中學語文電影課》王開東
35. 《詩的八堂課》江弱水
36. 《王維詩選》四僧插圖版
37. 《教育的細節》朱永通
38. 《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
39. 《教育的勇氣》張文質
40. 《奶蜜鹽》張文質
41. 《張文質給學生上的十堂課》張文質
42. 《做教師真難,真好》錢理群
43. 《沈從文講中式美學》沈從文
44. 《語文活動式課例研究》
45. 《平原》畢飛宇
46. 《中學語文名篇多元解讀》
47. 《餘映潮中學語文精品閱讀課教學實錄》
48. 《抵達優質教學的心靈物語》程銳剛
49.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50. 《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
51. 《教育,讓生命更美好》肖川
52. 《給教師的閱讀建議》閆學
53. 《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張祖慶
54. 《聽王君講語文教師成長》王君
……有些忘記了,以後再讀再記錄。你會發現,閱讀面很窄,基本是專業閱讀,梳理記錄,提醒自己要廣泛閱讀,有坡度的閱讀。
梳理這份書單,只是記錄,不成體系。
不一定讀得很深入,只是督促繼續讀書。
不一定都輸入腦海,只是提醒以後還要反覆讀。
不要以為都讀懂了,只是告誡自己不要淺薄。
2021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