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於一點點改變 評紀海龍《小語大道—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

2020-12-13 中華文化雜誌

文◎方德佺

紀海龍

看到從山東出道的小學語文教壇新星紀海龍的《小語大道》(語文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書名,我並不覺得很特別。倒是副題——「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讓我頓生感慨:十年的教齡,無疑尚屬於青年教師的行列,是從適應期到成長期的爬坡階段,難免被疲憊和迷惘所阻擋而看不到前進的目標與方向,但紀海龍竟然用專著來表現自己十年的淬鍊,顯示他確實走上了小語之大道!

感嘆紀海龍的十年淬鍊,源於與自己初登講臺的十年和現在正處在十年教齡的教師相比,農村這一教學背景相似。我與周圍的教師總把農村背景當成不作為的託詞,且不說置身在農村小學教語文什麼都缺,關鍵是教師們都習慣了把教師用書中的條條框框寫進教案再教給學生完事,似乎離開教師用書就無法教語文課;這樣教語文,不說十年,就是一輩子,也教出什麼成果來。紀海龍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所處的農村教學環境,但並不沉淪其中,而是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學園地裡辛勤耕耘,努力改變著,哪怕每次只有一點點。

紀老師在文本解讀中的追求是「求真、鑑美、生善」,簡單的六個字並不是用教師用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以教學目標的確定為例,雖說教師用書裡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找得到,許多教師認為自己不可能超過教師用書的水平,便理所當然地照抄下來,但紀老師是從學段目標中尋找具體適合的條目,再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和學情,才確定教學目標。以這樣方法擬定的教學目標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讓一課一得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在對於文本內容的理解上,紀老師更能將其在文學創作上對人物理解的優勢加以延伸。如對《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王熙鳳形象的理解,一些教師包括教師用書都將其定位為「嘴甜心苦、兩面三刀」,紀老師認為這樣的結論是從課文這一節選片段得出的,屬於扁平化視角,真正的理解還需要適當聯繫《紅樓夢》來看王熙鳳,就會得出立體化的形象。「扁平化」「立體化」的理解人物的觀點,我在劉再復先生的《性格組合論》中讀過,但在教學我就用來解讀課文人物。紀老師在文本解讀中的追求還體現在對教材文本內容的梳理上,無論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賞析、童話類文本教學還是具體課文《蜘蛛開店》的解讀,都可以看見紀老師所下的功夫。尤其是解讀《蜘蛛開店》中三張表格的內容,使該課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在縱橫兩個層面的聯繫得以清晰地呈現,從而準確定位該課所承載的語文要素教到什麼程度。這樣頗有建樹、獨具特色的文本解讀,其實都是一點點的改變積累起來的,設若不是作者自述十年教齡,還真像是十分老道的名師、專家所為。

紀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敢於嘗試和堅持。以朗讀教學為例,課程標準和教材提出的目標都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成這樣的基本目標通常需要藉助各種各樣的朗讀中訓練。紀老師在通常朗讀訓練的基礎上,還敢於嘗試利用課後朗讀題搭建語境支架、程序支架和策略支架來訓練,而且追求在朗讀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支架中「獲得支持、生長」。紀老師重視在閱讀教學中訓練思維力的發展,不僅表現在朗讀教學中,在他傾向的「聊課」中,同樣也關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進而聊出了閱讀教學的一片新天地。只要是紀老師覺得能夠有益於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途徑,他都能夠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開展。這一點在生態課堂建設和課外整本書閱讀上,紀老師的做法更讓人欽佩。在創建閱讀生態課堂上,我也曾經很羨慕名師的經驗,但僅限於羨慕這種心理層面;紀老師不一樣,他盡其所能「把巴學園精神和部分西方先進的教育經驗引進班級實驗,與個人的部分理論實踐糅合,建設生態語文課堂」;他「每天能擠出一節課,作為生態語文課堂專用時間」;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活動既隨心所欲又興致盎然,課堂在學生的自由自主活動中充滿了活力,是紀老師用行動堅持做出來的。在推薦和選擇學生的課外讀物上,我總是抱怨學校的圖書與需要開展的課外閱讀要求不匹配,如適合學生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的圖書沒有一定的複本數,共讀一本書就讀不了;對此,紀老師有自己的看法,他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對什麼才是小學生喜歡讀的文學名著(包括不同譯本的外國文學名著)有著深入地研究,可以使學生在課文閱讀整本書上少走彎路。

紀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努力探索與建構。作文屬於輸出,與閱讀的輸入相比,學生怕寫,教師怕教。紀老師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他從低年級寫話教學著手,從簡單有趣開始,引導學生產生表達欲望,為學生鋪好表達之路;堅持以積極有效的正面評價促進學生寫話水平不斷提升,為後續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習作為抓手,與童話閱讀緊密結合,將兒童生活與童話世界相融合,讓學生置身在童話的世界裡創編屬於自己的童話。他重視統編教材習作單元的教學,抓住小學習作教學的關鍵節點開展系列訓練,使學生藉助不同專題如觀察、想像、寫景等形成專項表達能力。他根據不同的習作要求,傳授多樣的習作小妙招,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方式、方法中完成習作。他還積極建構習作共同體,使學生在習作全程之中加強同伴與集體協作,以追求共同進步為目標。紀老師在習作教學中的這些探索和建構,許多地方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其實是他將自己平時文學創作中的經驗不知不覺中融入寫作教學形成的有效方法,可以一點點地改變學生從寫話到習作的認識、能力、習慣,體現的正是寫作能力提升的秘妙所在。

紀老師在綜合性學習中所聚焦的改變有些已經結合在上述的閱讀、習作教學談及,此處不再贅述。

從農村小學做起,用十年的時間走上小學語文教學的大道,這樣驚人的成功中,最關鍵的是紀海龍老師一直堅持自己的教學追求,深耕小學語文教學的沃土,踏踏實實走好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步,我以為這是《小語大道》這本專著值得青年教師學習的精髓所在。

作者方德佺:高級教師,安慶市第二屆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小學語文教學》首批籤約作者;2017-2019年被淮北師大聘為國培班培訓專家;2019年被銅陵市王娟華名師工作室聘為指導專家;在《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教學(語文版)》等專業雜誌發表語文教學論文等近200篇,有2篇被《小學語文教與學》全文轉載。

相關焦點

  • 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語文教研之一:聚焦統編教材 分享行思經驗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9月15日下午,教研活動如期舉行,繼光實校小學語文老師齊聚一堂,聚焦統編教材,分享行思經驗。怎樣把握課程標準,如何有效落實課堂教學,二、三年級語文學科組長為所有繼光小語人指引本期低段語文教學的航向。
  • 為什麼「大道行思」
    這次談話之後的不久,俞老師又約我深談了一次。這次仍然是在他的辦公室,不過交談的內容則不局限於圖書出版了,也談到了家庭和業餘生活愛好;他特別向我講到了如何堅持人生信念、道路的看法。記得他滿懷深情地跟我說,有的人堅持走大道、正道,當然大道或許路途遙遠,甚至有坎坷,但只要努力最終都能到達目標;而有的人則喜歡抄近道,走旁門左道,表面看是路途短了,但往往摔跟頭,半途而廢。他勉勵我一定要走人間大道。
  • 遇見小語,遇見美好
    2020年10月,重慶市第十一屆小學語文優質課競賽落下帷幕。45堂課凝聚著45個研究團隊的智慧,老師們用生動的課堂來詮釋怎樣「讀懂統編教材」,如何「用好統編教材」。「樹立整體教學意識,努力構建教學評一致的語文課堂」成為語文教師們共同的追求。
  •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己亥之盛署江人即筆於江右洪都姚永紅,別署溪庵,皈依本師一誠大和尚賜法名:法永。1965年生於山西大同,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 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 ——牛筱瓊老師獲評全國小語「十大青年名師」
    全國名校聯盟主席楊永建、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奕、無錫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洵如、《小學語文教學》主編楊偉、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局長馮東燕、江蘇省小語會理事長李亮,河南省小語會理事長張琳,甘肅省小語會理事長石英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頒獎典禮。
  • 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四二——《番茄太陽》一帶一閱讀教學(崔麗芳等)(四下)
    應包含如下資源(文本格式正確,特別是序號參考公文規範設定;文本外的媒體資源單獨以文件形式存在,不要置於word、ppt等文檔中)1.所投設計要注重學生的課堂成長,要真實反映課堂教學,要體現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要有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意圖2.所設計教材電子檔案,多個課時的要提交全課時設計(非主課時略案即可)3.符合公文規範格式的教學設計文檔
  • 改變一點點就能一點點改變(不一樣的校長)
    程紅兵(左)在校門口迎接上學的孩子們。   「我之所以一把年紀還從上海跑來深圳,就是為了能辦一所『理想中的學校』。」 程紅兵說,在他心裡,理想中的學校,應該是一所「學校自主辦學、教師自由教育、學生自然生長」的學校。   明德實驗學校,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該校 「政府企業共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管辦評分離」機制,為全國首創。
  • 全國小語教育專家來臨與我區小語名師工作室團隊交流展示
    日前,我區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聯盟邀請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小語教學專家、學者來臨指導交流,為200餘位聽課老師做課堂展示。活動現場,教育專家支玉恆老師領著晨曦小學西校區六3班的學生,朗誦蘇軾的《定風波》,抑揚頓挫間,讓人聯想起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宋時景象,感悟語文學習中「朗誦」的意義。專家授課後,錢炳偉名師工作室學員胡佳麗老師給二3班學生授課。
  • 小語教學的啟智嘗試
    小語教材,與三十幾年前相比,已悄然發生了許多變化。它不僅道過文字傳承思想,給學生以思想教育。而且藉助科學知識的傳播,啟發學生思考,進行智力開發。三十幾年前的語文教育家魏書生就開了個好頭。有教師在完成《蝙蝠與雷達》、《魚和潛水艇》教學任務之後,又補元列舉了人類一系列生學其他成果在拓展學生知識面以開發學生的智力。
  •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編委及特約編輯祝各位小語人新春快樂
    多年專著於閱讀教學研究,研究單元統整閱讀教學策略,撰寫論文在《小學教學設計》《新作文》《江蘇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與管理》等刊物上發表,主持校本課程《小學語文統整閱讀課程》開發與實踐,成果獲得江蘇省2016年全省校本課程優秀成果評比一等獎。
  • 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 我要做什麼樣的出版?
    我知道自己的「新我」從沒有死去,而只是在過去繁忙而庸碌的生活中沉睡了。「新我」的出版在自己也許還沒有想得十分清楚,但卻仿佛可以依照鄧公當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做法去嘗試了。那麼,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甚至創造力日衰的出版人,到底想嘗試些什麼呢?下面就略加描述之,求教於方家與年輕朋友們: 我首先要嘗試誠意出版。
  • 展覽丨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在南昌盛大開幕
    由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省漢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於7月20日上午在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新城萬豪城3號樓30層開幕。這次展出姚永紅山水精品40餘幅。″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
  • 城南小學: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命題能力
    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命題能力——記城南小語命題指導專家講座命題是教師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教學評價的準確度,作業布置的有效度以及思維訓練的適切度。每一次命題的過程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為此,5月8日上午,城南小學特地邀請了縣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俞虹老師,為我校青年教師做了《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命題能力》的專題講座,春江小學部分語文老師一併與會。俞老師首先提出:教師參加命題大賽是對自身備課情況的有效回顧,有助於深入解讀文本,梳理知識,掃清障礙。
  • 迎江區小語學科「三定備課」聚焦閱讀素養整體提升
    11月25日下午,迎江區小學語文華中片區「三定備課」活動在華中路二小舉辦,區教體局黨委委員、教研室主任、小學語文教研員江興玲出席活動並講話,華中片區片長、區悅讀工作坊核心成員徐鳳及該片小語教師(含個別其他片區教師)參加活動。
  • 收穫滿滿的臺灣之行~前進吧,小語名師專家團隊!
    簡單的茶敘之後,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教研中心姚曉英主任做了《在改變中構建新語文課程》的講座,她的講座向大家闡述了語文教學應改變的三方面的內容:變教學內容,變教學方式、變學習方式。兩節課的觀摩,也讓我們看到了兩岸教學的特點與差異。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臺灣的語文教學則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吳敏而教授在評課時也指出「教學設計沒有唯一,只有多樣;教學設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榆次小語教學設計之十七——《爺爺一定有辦法》(繪本推薦課)(畢文靜)
    一、教學目標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基於此,又考慮到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閱讀繪本,享受閱讀樂趣,激發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 朱榮梅:大道行思
    撰文| 史琳琳 出品| 樂居財經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自省、學習、拼搏、創新,朱榮梅的人生信條既是對自身的激勵和預警,也是康橋集團耕耘17載的概括和總結。
  • 傳奇人物支玉恆:教20年體育,40歲轉行教語文,成為小語屆大家
    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支玉恆老師,還活躍在當下小語屆。最近《小學語文教學》雜誌又為其出了本專刊,系統傳播其的教學思考、教學藝術與教學風採。與其他三位名不同的是,支玉恆老師有著傳奇的經歷。支玉恆老師不是科班出身。
  • 穿越迷霧,尋找教學的世外桃園——婁星區小語工作室與伏口鎮小語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聯誼教研活動紀實
    為發揮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有效提高教師群文閱讀的指導水平,優化教師的教學理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婁星區小學語文工作室走進漣源伏口中心校,與伏口鎮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工作室聯誼教研,並進行群文閱讀專題研討活動,探索「高段群文閱讀怎麼教」的有效方法,促進教師群文閱讀指導能力的提升。
  • 回歸語文本質 強化語文實踐 ——2015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交流活動綜述
    隆冬中的山城重慶,迎來了兩岸四地的小語精英,大家共聚盛會,漫道小語教學,同根同源的八方賓朋共話小語情。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段宗平主持了開幕式,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委書記王遠玲女士致歡迎辭。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馬建華先生和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女士致辭。馬建華秘書長以簡短的致辭表達兩岸四地與會者的心聲:讓語文教學回歸課程本質,使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