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興喜事多。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揚州連續四屆蟬聯這一桂冠。前不久,揚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同時揭牌,市縣鄉三級實體化指揮中心全部建成,標誌著市級統籌、縣級統抓、鄉級統辦的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社會治理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根基,文明城市則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生動體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這一喜人成績的背後,可以看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精細精益的「揚州工」。
故事1
「最強大腦」破解小區「老大難」
廣陵區古城東關街道彩衣街是「最揚州」鹽商文化遊的網紅打卡地。彩衣苑小區門前有9家商鋪,從事餐飲、旅館、足療等經營,遊客如織、生意火爆。過去,商鋪門前光鮮,後牆腳時常汙水滿溢,居民意見很大。
小問題、小矛盾,街道就能搞定。但沿街商鋪水電管網安全隱患治理難題,牽涉到市、區多個層面,街道實在有心無力。
「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這個『最強大腦』幫忙,市區各個條塊積極支持,僅半個月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彩衣街商鋪這個老大難問題。」昨天,東關街道辦事處主任崔淼連連點讚。
【故事背後】 一網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一直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頑症。如何對症下藥,根治病症?
今年3月26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揚州市委、市政府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市縣鄉村四級幹部6300多人參加的超大規模會議,向全市發出了動員令——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築牢夯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底板。
揚州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領導小組雙組長,下設10個專項工作組牽頭推進。
動員大會後50天,全市在廣陵區召開現場推進會,督促推動有關任務加快落地落細。10月份,召開全市鄉鎮(街道)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現場會,建構起市域社會治理市縣鄉三級指揮體系的「最強大腦」。
揚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成勇說,「最強大腦」體現在指揮體系上,既上下貫通,又左右聯通,形成了「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系統評單」的閉環工作機制,實現了「一網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故事2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7個小時
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芒稻村的老李夫婦,早年失獨。前不久,李老太中風,使用家中老式蹲便器,非常不方便。
10月19日上午10時許,芒稻村網格員顧俊走訪知道了這一情況,通過手機平臺上傳信息至生態科技新城指揮中心,並在「嚴重程度」這一欄標註「緊急」。一刻鐘後,泰安鎮指揮中心收到了區裡轉來的工單,立即轉交給該鎮社會事業局。當天下午5點,回傳指揮中心的圖片顯示,新的坐便器已經安裝完畢。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僅用了7個小時。
【故事背後】 「一根針」能牽動「千條線」
失獨老人蹲便器改坐便器的溫情故事,見證了鄉鎮機構調整後的快速響應機制。
今年以來,揚州部署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機構調整,將鎮街職責劃分為統籌協調、黨群、經濟(生態)發展、社會事業、社會治理、審批服務、綜合行政執法等7大模塊。一方面通過推行「一辦七局」新模式強鎮擴權;另一方面,以縣為單位出臺鎮街審批服務清單和行政執法清單,全市共賦予鎮街186項行政審批服務權和567項行政處罰權。藉助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一張網,形成了鎮管「日常」、縣管「難事」、市管「重大事項」的三級「閉環」快速響應機制。
街道社區也能指揮區級職能部門,過去大家想都不敢想。現在,鄉鎮(街道)對派駐機構和人員的考評權重超過50%。改革以來,上級職能部門聞訊而動下基層,不僅「隨喊隨到,有求必應」,而且「事不完,人不走」。邗江區雙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新華感慨道:如今基層的「一根針」,能牽動上面的「千條線」。
故事3
老小區有了「別墅區」感覺
位於廣陵區古城汶河街道龍頭關社區的秦淮花苑小區,10月份開始安裝「智慧安防系統」,人臉識別系統、一鍵呼叫等「黑科技」一應俱全,外來人員進門得預約。居民李大爺自豪地說:「機關民警送來新科技,老小區有了別墅區的感覺。」
「部門報到」就是要到基層一線、到群眾身邊解決問題。公安、文旅、城管等部門機關工作人員下沉社區,用「網格+創新服務」破解老城區「疑難雜症」,在基層走出「最強足音」。
汶河街道黨工委書記鍾蕾感嘆:「街鄉的『哨子』吹響了,『部門報到』的步子勤快了,難題有人幫著解決了,群眾也從『站著看』變成了『跟著幹』。」
【故事背後】 有權管事、有人幹事、有錢辦事
今年以來,揚州將基層迫切需要而且能夠有效承接的服務管理權限下放,構建扁平高效、簡約精幹的基層組織體系;推動條塊力量下沉,優先在公共服務、綜合執法一線配齊配強人員,做到權隨事轉、人隨事走、錢隨事撥,讓基層幹部有奔頭、有勁頭、有幹頭。
到基層光榮,在一線出彩,正成為許多機關幹部的選擇。揚州廣陵區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區黨委書記曹霞因為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工作突出,被「火線」提拔。她說:「我要一輩子紮根社區!」
「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者是社會治理的『底板』,只有把基層隊伍建強了、穩住了,基層治理才能事半功倍。」7月1日,央視《晚間新聞》欄目這樣點讚揚州。10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再次聚焦揚州利用三級智能指揮平臺「守護」市民遊客健康安全的市域社會治理創新成果。
通訊員 王磊斌 施華建 記者 胡儉 葛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