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白先生
近來在網上,就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引發80、90後的熱議,而「你不成功沒關係」這樣的話題更是引起許多父母的思考。事實上,美國也有著這樣的思索,近來上映的家庭片《奇蹟男孩》便將鏡頭聚焦兒童成長和家庭教育問題。
奧吉是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他吃了不少苦,在接連做了27次手術之後,才終於能夠存活下來。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在父母的護送之下,奧吉來到學校。他要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矚目」之中,進入學校學習,並和大家打著交道。面目的醜陋一度引發同學的嘲笑,他也因此受到壞孩子們的欺負,在父母的鼓勵下,他真誠地和人交往,在收穫友誼的同時,他也最終獲得同學們的認可。
影片改編自美國暢銷書作家R·J·帕拉西奧撰寫的心靈小說《奇蹟》。該書自2012年出版以來,長期雄踞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翻譯至許多國家,以其勵志向上,徵服了全世界的讀者。
孩子的成長,是全世界父母都很關注的問題,奧吉的母親,由美國知名演員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伊莎貝爾也是如此。在面對臉部畸形的奧吉,她總是鼓勵他,引發他鼓起自信,健康成長,使得奧吉在受到壞孩子的嘲笑時,最終沒有自暴自棄。最艱難的時候,奧吉一度對母親的鼓勵持懷疑態度,他說:「因為你是我的媽媽,所以才這樣對我說的。」伊莎貝爾告訴自己的孩子:「正因為我是你的媽媽,是你最親近的人,所以你才應該相信我說的話而不是其他人。」
對於父母來說,塑造孩子的心靈,讓他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使他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身處怎樣的絕境,都能相信自己,相信未來;讓他有一顆勇敢的心,使他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挫折時,能夠無懼風雨,信然前行;讓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是他時時能夠感受到來自家人和其他人的愛,並能把愛回饋給家人、朋友和社會,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這些,要比拼命給孩子優渥的生活條件,提高他的學習成績要更重要。我國有句俗語叫:「成功先成才,做事先做人。」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事實上,這和我國的傳統教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儒家文化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成人生的八個步驟,更看重內心的修行而非外在的成功。正因如此,承接前文「你不成功沒關係」的話題,為人父母者,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你不成功,沒關係,只要你過得快樂就行,只要你這一世過得坦蕩就行,只要你無愧於自己的內心就行。」果如這樣,我們也能讓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奇蹟。
隨著我國電影市場的增長,電影類型也將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這樣才有利於國產電影的成長和我國電影市場的成熟。而我國的兒童片和家庭片還相對幼稚和低齡,在如何提高兒童片和家庭片的層次方面,《奇蹟男孩》絕對是國產電影的榜樣。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楊凡、趙國徽]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網上投稿;請關注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