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兌付潮來襲 信託業風險加劇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資管新規」落地已經一周年的時間,在去通道、破剛兌的前提下,經濟壓力的疊加令部分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甚至違約風波。8月21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已有包括江蘇省國際信託、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廈門信託、長安信託、中泰信託、華寶信託、雲南信託在內的至少8家信託公司被曝出項目違約或延期兌付問題。從行業數據來看,在五年的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也呈現遞增態勢。在業內人士看來,信託行業掀違約高潮可以視作前期快速發展積累的風險釋放過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未來經濟形勢企穩後企業違約率有望下降。

信託公司屢遭項目兌付難題

信託行業延期兌付案例仍在增加,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至少有8家信託公司被曝出項目違約或延期兌付問題。最近的一則信息來自中泰信託,中泰信託日前在官網發布了一則信息披露公告顯示,「中泰-弘泰1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弘泰11號」)交易對手貴州清水江城投集團公司(前都勻經濟開發區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都勻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已多次未能按合同約定足額償付到期應付款項。

從中泰信託披露的「弘泰11號」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介來看,該項目成立於2017年7月7日,共8期,信託規模為4.9億元。信託類型為應收帳款買斷類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7.2%,期限為24個月,信託收益以現金方式分配。針對違約項目的最新處置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向中泰信託發函、致電進行採訪,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從整體行業來看,今年至少有包括江蘇省國際信託、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廈門信託、長安信託、中泰信託、華寶信託、雲南信託在內的8家信託公司遭遇項目兌付問題。例如,6月,安信信託收到上交所年報問詢函,涉及信託產品違約和延期兌付等九大問題,安信信託在回復函中稱,截至2019年5月20日,該公司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合計涉及金額117.59億元。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計劃13個,涉及金額59.42億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2個,涉及金額58.17億元。3月初,中江信託「銀象350號阿拉善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融資方未按約支付2019年2月12日應付利息,已出現逾期。3月11日,長安信託因南京東部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建工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未按照約定兌付兌息,向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據了解,該筆信託貸款為28.5億元,由南京新港開發總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3月下旬,廈門信託與上市公司豐華股份發行的4.8億元《廈門信託——豐華1號投資單一資金信託》本金無法收回也引起業內關注等。

針對違約項目最新處置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向上述信託公司發去採訪提綱進行詢問,截至發稿,多數信託公司並未回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信託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在去剛兌的背景下,信託項目出現逾期,首先會影響到信託公司乃至信託行業的品牌形象;其次,對於新業務的開展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最後,信託項目逾期也意味著相應的信託收入無法確認,對公司的業績會帶來直接影響。

風險釋放加速

一連串的兌付風波也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從行業數據來看,在五年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也呈現遞增態勢。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1006個,規模為2830.5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1.26%,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一年的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了近350個,同比來看,2018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僅為659個,規模為1491.32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58%。

將時間線拉長,2015年一季度末、2016年一季度末、2017年一季度末,全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分別為425個、527個、561個。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指出,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槓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少數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

打破剛性兌付是否意味著信託違約將成常態?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飛旭分析認為,當前頻頻曝出信託違約的根本原因在於,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融資企業在經營運作中存在的問題集中暴露,可以視作是前期快速發展積累的風險釋放的過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未來經濟形勢企穩後企業違約率有望下降。此外,信託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逐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加強業務開展的合規性,以求更加有效地對項目風險做出判斷,降低項目違約的可能性。

從公司層面來講,上述信託公司相關人士也強調,由於根據法律規定,各信託項目之間、信託項目與公司固有業務之間嚴格獨立,部分產品的逾期兌付不會對其他產品的兌付造成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過積極清收、收益權轉讓等方式,各家出現項目違約的信託公司都在努力實現最終的足額兌付,以修復公司在行業、市場、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

信託行業「謀變」

隨著金融嚴監管的持續,信託業越發不好過,2019年監管也推出了一攬子措施嚴控信託行業規模擴張亂象,繼7月初,部分地區銀保監局召集轄區內信託公司開會明確對土地款融資業務不得再新增後,銀保監會又於近日向各銀保監局信託監管處室(遼寧、廣西、海南、寧夏除外)下發《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即「64號文」,再次強調「去通道、控地產的目標不變,力度不減」。

「信託公司也是金融機構,無法擺脫大的經濟環境對金融行業的影響,目前的風險率依然是處於較低水平,反映了信託行業整體的風控水平實際是處於行業較好水平。」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託公司信託產品還是會按既定路線前進,適應資產端和資金端的需求方向。

在陳飛旭看來,信託公司亟須調整當前的業務結構,儘快擺脫對房地產信託的過度依賴,積極開拓財富管理、資產證券化以及普惠金融等業務,在金融行業「to C」轉向的進程中抓住機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產品層面,隨著信託機構主動管理轉型的深入,信託產品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單一信託規模不斷減少,而以主動管理為主的集合信託規模不斷增加。投向上,房地產信託規模佔比將會下降,而工商企業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有望回升。

上述信託公司相關人士也指出,從業務開展的方向上來說,需要進一步響應國家與監管的號召,將「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信託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從技術上說,信託公司要進一步加強風控核心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在轉型期。傳統的通道業務對於風控沒有太高的要求,或者說更多是流程規章上的要求,而在主動管理更加重要、「脫虛向實」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建設對項目所涉及的產業、市場的風控能力,來避免主動管理業務的「踩雷」。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焦點

  • 信託業違約潮來襲,雪松信託做「兌付迷局」遭投資者圍樓
    2020年,金融圈不平靜,違約事件頻發,信託業多家機構領罰單!2020年,金融圈不平靜,違約事件頻發,信託業多家機構領罰單!據不完全統計,去年銀保監局對信託機構開出30張罰單,涉及8家信託公司,合計罰沒金額已達1214.36萬元,今年監管形勢愈更加嚴格。
  • 中信信託再遇違約 信託業兌付壓力大增
    兩周前,中信信託《中信·天房2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天房2號」)第二次臨時信息披露報告》被媒體曝光,報告中提示受益人,天房集團可能發生無法如期償付貸款本息的違約風險。受媒體關注後不久,天房集團就向中信信託致函表示將按期還款。除了上述兩起信託違約案例,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2隻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延遲或無法兌付的情況。
  • 信託業進入兌付高風險區
    此前媒體爆出信託公司提出項目到期「八折兌付本金」或等待訴訟結果兩種方案,但投資者並不接受。日前該項目的解決方案出現轉機,按照最新解決方案,可保證所有投資人本金安全。  儘管兌現危機似有轉機,但信託理財產品延期兌付從偶發變為頻發,使得投資者對信託投資的擔憂與日俱增。而此次「利息打折」漩渦中公司調查是否盡職?又何以頻繁爆出兌付問題?
  • 延期數月後 長安信託金凰項目開始兌付
    中國網財經7月10日訊(記者 常實 鹿凱)日前,有消息顯示,延期數月後,在金凰假黃金事件喧囂中,長安信託金凰珠寶項目也已開始兌付。長安信託也成為捲入該事件信託公司中,第三家選擇兌付公司,有關具體兌付情況,長安信託表示:金凰珠寶合作的信託項目計劃全部投資者已順利兌付。
  • 兌付延期、提前轉讓收益權 那些「爆雷」的信託產品是怎樣處置的?
    來源:信託專家信託公司之所以願意對風險產品進行剛兌,原因在於,「違約」對信託機構的聲譽影響太大了。一家信託公司若出現風險產品且持續未兌付,就很難發行新產品繼續募資了。「爆雷」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爆雷後的產品究竟如何處理,很多投資人還是一頭霧水。
  • 又一信託平臺產品逾期,兌付危機如何收場?
    譬如,中泰·恆泰18號集合信託計劃投向了青海省國資委下屬的青海省投資集團,但2019年青海省投的債券違約,信託產品隨即暴雷,其後信託投資人曾以召開媒體發布會的形式維權,引發了信託業的高度關注;又比如多隻投向貴州的政信類產品,如弘泰1號、弘泰11號等,同樣也都出現兌付逾期情況。
  • 信託到期時不兌付怎麼辦?如何應對信託風險?
    此時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發生流動性風險,即信託終止時信託財產足值,但是由於技術、操作等原因導致變現處置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說是融資方出現暫時的資金周轉困難,這種情況首先可以通過召開受益人大會,對信託計劃進行延期,然後在延長期內以合適的價格將信託財產變現或進行抵質押物的處置。
  • WEMONEY日報:2019年四季度末信託業風險資產攀升;中信銀行原黨委副...
    2019年四季度末信託業風險資產規模攀升3月20日,中國信託協會披露,截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儘管信託業受託資產規模逐漸下降,但是,風險資產規模卻大幅攀升。
  • 華信信託關於信託計劃延期兌付的說明
    關於信託計劃延期兌付的說明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經濟、部分融資企業惡意賴帳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融資企業未按約定償還融資本息,我公司管理的部分集合資金信託,根據現況以及合同相關約定,出現了延期的情況。我公司在不同風險情況下,公司自有資產評估為115-127億元。相關信託資產權益為238億,第三方機構在不同風險情況下作出評估分析的可回收金額為197-202億元。無論是公司自有資產規模,還是相關信託資產規模,都遠遠大於社會募集信託規模。我公司發行和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全部運用至實體企業,合計有40家融資企業,加上擔保企業多達百餘家。
  • 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的華信信託:倆月前大規模延期兌付
    從去年9月24日到11月3日,華信信託發生產品延期兌付事件,這期間發布了10多封公告宣布27支產品延期兌付。延期原因都是: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從官網披露的兌付公告來看,只有4支後續完成兌付。2020年11月,華信信託發布聲明回應:「公司不存在大股東佔款或資金被挪用情況。大股東華信匯通集團持續給予流動性支持以援助公司。
  • 信託風險劣變啟示錄:華信信託「資金池」危局如何化解
    來源:北京商報今年以來,信託產品兌付延期、「資金池」問題頻繁見諸報端,令信託行業風險曝光度快速提高。近日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更是提到,少數信託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 基於信託,忠於託付——信託業協會引導行業積極開展投資者教育系列...
    而其中,打破「剛性兌付」就是其回歸本源的重要前提。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信託產品逐步成為了許多高淨值人群眼中的優質理財工具。「不僅收益比銀行理財高,而且信託公司不可能不按期兌付」是許多人對信託的理解,而且以往的投資經驗也讓他們深信這一點。「剛性兌付」被投資者認為是信託公司不成文的規定,甚至有研究機構在建立金融市場模型時,都會把無風險收益率設置成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 山西信託風控墊底 曾延期兌付卻仍發10%收益產品
    2015年下半年,在第三方機構給出的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排名中,山西信託墊底,僅獲得評分14.5。早在2014年,山西信託就曾爆出有產品延期兌付,投資者收益無從獲得的情況。然而,就在盈利大幅下滑、風控排名墊底的情況下,仍發收益10%房地產信託,令人生疑。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玖富官宣退出P2P業務 一P2P被曝逾期拖延兌付
    上海公布第一批清盤退出並聲明存量已結清P2P網貸機構名單12月4日,上海市金融穩定協調聯席會議辦公室和上海市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發布了《關於上海市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第一批聲明清盤退出且存量已結清網貸機構的公告》,公告顯示,上海市第一批聲明清盤退出且存量已結清P2P網貸機構達146家。
  • 信託業形成轉型共識:做高品質的受託人
    用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的話來說,「信託業發展歷史一再表明,堅守受託人的根本定位,堅決回歸信託本源,堅持信託法律關係,做精做細信託主業,是信託業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具體而言,比如受託人定位問題,信託公司普遍清楚委託人信任的重要性,但卻將委託人對自己的信任建立在明示或暗示的剛性兌付,而非自己的忠實品格和專業水準上,違背了信託業「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制度定位。在履行受託職責的質量方面,信託公司作為受託管理機構,其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受託履職不力引發的操作風險。
  • 監管「收骨頭」 信託業轉型求新生
    金樂函數信託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續幾個季度風險數據料會達到歷史極值後逐步下降,出清風險後,整個信託行業進入更加穩定的發展狀態。「預計目前不良率尚未觸及行業紅線,延期貸款和續貸、處置資產等都是可以降低不良水平的手段。」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傳統非標業務的不良已在頂部區間,後續也還會有一段困難時期。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投資類業務的提升,後續不良率會逐漸回落。
  • 地產信託違約頻發 五礦信託兌付糾紛等判決
    而前述接近五礦信託的人士稱,信託行業本身就是經營風險行業,很多信託公司也會選擇資質不佳的開發商,但未必就出問題。開發商資質有時候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看對方信譽情況。如果對方有信譽,總會想辦法償債。糾紛還在繼續。「現在是緘默期,一切等待審判結果。」五礦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稱。而對於未來如何選擇合作夥伴,五礦方面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更傾向於做國企、優質房企。
  • 談信託業「受託人文化」 銀保監會黃洪:將習慣凝結為規範
    「信託公司只要有決心、有意願,完全有資源、有能力做高品質的受託人」……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表示,近年來,信託業積極按照信託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此同時,全行業仍然存在受託人文化不成熟、受託人職責不清晰、受託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 用益-信託市場簡報:多個信託產品兌付成疑?
    金凰珠寶多個信託產品兌付成疑?近幾年來,武漢金凰珠寶通過信託融資非常頻繁,不完全統計,和武漢金凰相關的信託產品如下:ZX693、439金凰珠寶貸款,規模合計約20億;北方信託-金凰珠寶流動資金貸款,規模約6億;長安信託-金凰3號貸款信託計劃,規模約10億;東莞信託泰信及鼎信系列金凰項目,規模約16億等,還有其它信託公司就不一一列舉了,上面這些信託產品有的已經兌付,有的已經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