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產品經理:如何改善「野路子」,構建自己的方法論?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屬於新興職業,沒有太多職場老鳥能帶人,除了少數大廠擁有完備的產品體系,大部分產品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所謂的「野路子」。那麼,作為一個小公司產品經理,該如何改善野路子習慣,構建自己的方法論呢?本文作者依據自身產品實踐中的所思所想,結合案例對上述問題展開了分析探究,與大家分享。

所謂「野路子」,即沒有規範的工作方式,做事情沒有依據,想到哪做哪,做到哪算哪,經常會陷入自己不知道幹嘛的境地,這樣的工作狀態會極大的降低工作效率,長期以往甚至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

如何改善「野路子」,即流程化、標準化做事,最佳的方法就是定義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以下簡稱SOP,讓自己在遇到問題時有所依據。

下面我將結合個人經驗,詳細闡述產品工作中如何通過定義SOP,改善野路子,形成自己的產品方法論。

一、定義與同事配合的工作流程

1. 了解網際網路公司需求迭代的流程

如圖:

2. 明確自己需要做以上流程中的哪些事

根據自己公司的情況細化,明確自己需要做以上流程中的哪些事,比如我司就需要產品做需求調研、產品設計、產品方案宣講、研發過程跟進、收集反饋這幾類事情。

3. 確定以上的事情需要哪些人(WHO)對接,以及如何(HOW)和他們對接

(1)需求調研

需求調研根據需求來源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內部需求,一種是外部需求。內部需求對接人包括BOSS、研發、測試、運營、市場,這些需求調研的工作和他們約好時間,反覆溝通直到雙方都沒有異議就可以了;

外部需求一般對接人是客戶,要複雜一點,懂得隨機應變,不要當場答應實現需求,只要做好訪談記錄,回來可以和決策人(一般小公司是boss,有些是產品總監或者技術總監)講清楚大概需求,至於要不要做,怎麼做,什麼時間做(需求優先級的問題),這些問題留給決策人。

(2)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一般情況下是初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設計過程中的對接人主要是需求方,有時也要需要技術參與討論方案可行性,最重要的是和需求方反覆確認以保證最終的方案過關,這一點會在定義自己工作的SOP中詳細討論。

(3)產品方案宣講(評審會)

產品方案宣講,一般對接人包括UI/研發/測試,有時需求方也會參與。這時候要提前預約時間,準備好產品方案的產出物,比如流程圖、功能架構圖、原型圖、PRD文檔,如果涉及項目管理,要在禪道等團隊協作的工具中建好需求號,便於開發人員領任務。

宣講的順序一般是先業務流程圖,再功能架構,然後根據業務流講一遍原型圖,至於文檔就不用講了。記得講完一定要同步,如果團隊有同步的軟體,比如svn,git,也可以用郵箱,我們公司用的git,然後在群裡發一句,「**原型圖V1.0.0,PRDV1.0.0已經更新至git,請有需要的小夥伴自取」。

【PS:請在每次需求變更後,及時更新為原型圖和PRD文檔,並同步給相關同事,必要時重新開會強調變更,這一點尤為重要】

(4)研發過程跟進

研發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對接人一般是開發和測試。比如開發、測試不理解需求,你要解釋;開發、測試發現需求有些情況沒有考慮到或者有規則不清晰的,你要補充需求(這種情況雖不能完全避免,但越少越好);甚至,前後端聯調出現問題,需要你定義接口。總之,就是在開發過程中一切的問題你需要負責解釋。

(5)收集反饋

收集反饋一般對接人是運營或者用戶,這裡主要是記錄上線後出現的問題,為後續產品迭代提供依據。

以上的5點是僅為個人總結的內容,不同公司的情況可能略有不同。

二、定義自己的工作流程

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設計SOP的定義,這個過程需要自己反覆思考總結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輸出物,並且在平常工作中不斷實踐才有效果,以我總結的產品設計SOP為例:

需求調研→業務模型搭建→流程圖→產品功能架構→原型圖→PRD文檔

1. 需求調研

這一步需要儘可能多的收集需求的信息點,包括需求的目的,參與的角色,上線時間,很多細節的想法等等。如果只是需求方只是一個人,那麼他會提關於很多需求的描述,儘可能記下來;如果是頭腦風暴式的需求,那麼有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需求描述。

以PCG(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的課程APP為例,A可能說課程要能定義屬性(視頻/文檔),包括價格,名稱等,B可能說課程要能下架,下架後前臺就看不到了,C說用戶要能夠選課程,購買課程,D說要有購物車,只要是會上沒有發現有明顯問題的信息,統統記下來;我一般用onenote分點記,很多人喜歡用思維導圖。

示例:

推薦工具:onenote

2. 業務模型搭建

根據需求調研記錄的信息點搭建業務模型,最重要的是梳理主流程,聽起來好像很難,但實際操作比較簡單,在草稿本上列兩點:參與角色、每個角色涉及的操作

同樣以上述課程APP為例,涉及到的角色:包括平臺運營人員、用戶,涉及到的操作:平臺運營人員上架課程,用戶選擇併購買商品;注意,這裡涉及的操作不是要列系統中詳細的操作,而是業務過程中完整的閉環操作(包括線上、線下)。PCG的內容是自己生產的,所以線下還包括製作流程,那麼完整的業務模型應該是:

運營人員製作課程→運營人員上架課程→用戶選擇併購買商品

注意:業務模型的搭建一定要閉環,所謂的閉環就是實現最終的效果,比如C端的產品一定是要通過用戶直接購買/廣告/增值服務賺錢的,B端產品一定是要解決閉環解決問題的,一定要考慮系統層面做到哪一步,作為需求的邊界。

我一般只會粗略的列,因為這個時候列得太細反而會干擾自己的思考。

推薦工具:草稿紙,筆

3. 流程圖

一般畫三種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任務流程圖。

業務流程圖一般用泳道圖(如有並行則用UML),主要是根據搭建的業務模型,在相應的泳道裡按照順序畫出每個角色的操作。切記,不要想一步把所有流程畫在一個業務流程圖中,只需要把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條/多條業務流畫出來即可,否則適得其反。

示例:

功能流程圖:主要是為了實現某種具體的功能,比如支付功能的驗證流程,需要給出不同情況下的結果說明,包括支付成功的流程,支付失敗的各種異常流程,開發很有可能拿著你的流程圖去寫邏輯判斷的,測試可以直接拿著流程圖寫測試用例;

示例:

任務流程圖:是為了實現某種任務的整個流程,只會在關鍵節點做判斷,主要是為了讓開發和測試知曉用戶的核心使用路徑。

示例:

推薦工具:ProcessOn

3. 產品功能架構

產品功能架構是就是用思維導圖呈現,該產品需求包含哪些模塊,這些模塊包含哪些功能;

示例:

推薦工具:X-mind

4. 原型圖

用界面化的方式展現元素,一般分角色,把對應的模塊列在相應角色的文件夾下,先把框架搭起來,再從數據流的角度一個一個頁面去畫,我一般會把頁面跳轉和一些動態面板的交互畫出來,比只畫靜態頁面要直觀很多。

過程中會有很多創意和想法,記錄下來,畫完自己按照流程跑一遍,看下有沒有流程上的障礙,如果有的話,記錄下優化的點,逐個優化。

原型圖需要保留版本,每更新一個版本同步更新給團隊成員。

示例:

推薦工具:axure

5. PRD文檔

PRD文檔每個人寫法不同,不必按照別人的模板生搬硬套,現在很多團隊敏捷開發直接在原型旁邊標註,看起來很方便。我一般是在原型旁邊註明重要的邏輯,另外再寫一份Word文檔。文檔需要做一個目錄,方便後期定位,還有每次更改的記錄,最好在相應的位置標上最新更改的時間並顯紅,內容主要包括流程圖、功能架構圖、功能描述、原型圖。

(1)流程圖

把業務流程圖貼在PRD文檔的總述裡,記得axure第一頁也貼一份,功能流程圖、任務流程圖貼在相應的功能描述下。

(2)功能架構圖

功能架構圖在PRD文檔綜述裡貼一份。

(3)功能描述

功能描述需要分角色、分模塊,分頁面,一般是一個頁面一段描述,彈窗放在同一段描述,但也不絕對,也可以用功能點劃分,比如列表、增、刪、改、查,規則就是用MECE(互相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分清楚,具體描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數據的呈現,這個頁面呈現的數據是哪裡來的;每個原型每個元素的描述,按照原型的頁面,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擼一遍,每個UI/欄位代表什麼意義,有哪些規則,每個操作相應的頁面變化是什麼,數據變化是什麼,想清楚,寫出來;描述異常情況,每種異常情況對應的頁面是怎麼樣的,提示是什麼。功能描述就是窮盡所有你能想到的注意點,如果你自己都覺得哪些規則好像不對勁,那一定是哪裡沒想清楚,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理理,否則開發和測試後面會找你的。(4)原型圖

在每段功能描述下貼上相應的原型圖。

PRD需要記錄版本,每一版本記錄修改的地方、時間等,而且每次變更及時修改並同步給團隊成員。

示例:

在小公司沒人指導一定要勤於總結經驗並運用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調整,最終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不論是轉行或是跳槽都能很快的適應,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

本文由 @娃哈哈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必備的武器和方法論是什麼?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越來越難找,應該怎麼辦?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或素質才算一名好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職業規劃到底如何?產品經理必備的武器和方法論到底是什麼?最近收到好多的反饋,「老師,貌似產品經理的工作是越來越難找,我該如何辦」在各類產品經理集會或分享場合,我們常常在討論這樣的話題: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或素質才算一名好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職業規劃到底如何?
  • 如何用「產品經理方法論」打造一個成功的你?
    最近看了一些給產品經理看的書,書中的一個觀點啟發了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從初入職場的青澀新人,到縱橫自如的行業大牛,正是你這個「產品」不斷升級,不斷徵服用戶的過程。大多數產品經理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只有很少的產品經理能深刻地理解「不做什麼」的重要性。上面三層「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都是相對具體的東西,從這一層開始,就是相對抽象但更重要的要素。因為前面的一切都歸結為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連接」對於微信那麼重要?
  • 用「產品經理方法論」打造一個成功的你
    最近看了一些給產品經理看的書,書中的一個觀點啟發了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從初入職場的青澀新人,到縱橫自如的行業大牛,正是你這個「產品」不斷升級,不斷徵服用戶的過程。產品不等於功能,同樣是賣菜,產品經理會告訴你美團為什麼既有「美團買菜」,又有「美團優選」,因為本質上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產品,面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產生不同的價值。
  • 線上+線下課程|從0到1,如何才能成為月薪過萬的產品經理?
    (▲部分發放offer的公司)精選大廠導師——正統產品體系,拒絕野路子我們的導師來自全國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至今仍是各大廠在職的產品大佬,教授的也是滾燙出爐的產品實戰經驗,能最大程度貼合企業招聘需求。跟著大廠導師學習正統的產品知識體系,比起野路子摸索,可以少走好幾年彎路。
  • 產品經理如何制定自己的求職計劃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是一個舶來品,因此目前並沒有具體的專業能夠對口產品經理崗位。於是,產品經理可以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各種專業的人。雖然看似大門為大家敞開,但是實際上成為一名產品經理並沒有這麼簡單,這條路需要好好去規劃。那麼,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制定自己的求職計劃呢?
  • 方法論 | 產品經理的原型工作流
    交互原型圖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技能,不管是小白,還是大牛;是實習生,還是總監,都是從畫原型圖開始的。好的交互原型圖,可以讓開發不問一句,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開發得明明白白;差的交互原型圖,可以讓UI、開發、測試焦頭爛額,摸不著頭腦,讓產品經理的威信大大降低。
  • 面試官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
    根據與不同領域、不同公司面試官的溝通,筆者總結了四種他們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能力的答案?尤其是能不能看到行業發展的趨勢,大環境的變化,進而對產品業務發展的方向做出正確的選擇就是對一個產品判斷能力的考量。這一項能力是高階產品必須考量的能力。 2. 某老牌網際網路公司事業部總經理一般面試時會根據溝通的情況,判斷一個產品是業務型產品還是創新型產品,不同的產品業務,不同的產品階段,找到合適的產品經理,這才是一家公司的用人之道。
  • 需求分析師和產品經理有什麼區別?
    需求分析大量混跡於五百強企業,比如銀行、航空公司、快遞公司、保險公司等。2. 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就是在網際網路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人員,產品經理主要負責用戶調查,行業數據分析,再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哪種商業模式等,並推動相應產品的開發組織。
  • 提升產品Sense與思維,你需要構建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構建適合自己的產品思考方式與習慣,是不斷提升產品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不打算從千篇的市場分析、競品分析、需求管理等角度切入,而是從需求採集到設計過程上結合自己的工作習慣,進行系統性的總結。資源:商品供應周期是否存在局限性,合作夥伴是否能支撐到位,如魅族應該不會忘記14年被京東坑過一把交互:使用成本是否太高,如解決暈3D的問題後再來份碟中諜中國3D特供版時間:各環節相關工作準備周期如何,研發周期如何,砍功能還是砍產品經理呢?
  • 產品經理進階計劃|產品經理能力規範之溝通規範
    溝通範圍產品經理不但需要與內部-公司團隊溝通協作,有時也需要對外,與用戶與客戶常打交道。這裡講著重講述與公司內部團隊溝通,畢竟產品經理的主要精力依然需要放在公司內部。2. 溝通場景產品經理最常見的溝通場景有:與領導溝通匯報工作;需求評審;與UI、開發、運營各個團隊之間的跨部門溝通。3.
  • 以翻譯產品為例,談談產品工作展開的方法論
    隨著工作閱歷的加深,產品經理所需要承擔的職責從最初的解決問題,逐步上升到分析問題,乃至發現問題和新機會。由此一來,在工作中,面臨的不確定和不具體的問題逐漸增多,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就變得尤為重要。
  • 在小的IT公司做產品經理,是一種什麼感受?
    在網際網路領域,一提起產品經理,很多人都會認為產品經理的工資很高,產品經理對整個公司的發展很重要,產品經理以後的發展機會會很好,所以很多外行人都想轉行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做產品經理。但是對沒有項目實踐經驗的人來說,除非你特別優秀,或許你還有機會去大公司感受一下做產品經理的感覺,一般的人,只能先進入小公司鍛鍊一段時間,然後再找機會去大公司發展。那在小公司做產品經理,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 想成為數據產品經理,先掌握這些數據分析方法論(二)
    之前在《想成為數據產品經理,先掌握這些數據分析方法論》一文中,分享了一些基礎的數據分析方法,從業務分析、用戶分析和產品運營三個方面提供了一些分析的切入角度。接下來,進階一步,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實用的分析工具。一、業務分析:如何做診斷歸因?
  • 產品經理如何處理定製需求?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每天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其中包括來自客戶的定製需求。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處理定製需求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他說:「我是拆遷戶,4套房子,500萬存款,我有車有房,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當老闆,要多自由有多自由,除了我爹誰也命令不了我。」我說:「前面左拐。」他說:「好的!」一、翻車多了就成了老司機如果把產品經理類比司機,那在開車的過程中最舒服的無疑是,自由自在地按自己制定的路線前往自己規劃的目的地。
  • 起底新銳韓妝too cool for school,玩「野路子」更易火?
    起底新銳韓妝too cool for school,玩「野路子」更易火?>>> 低價高逼格,走「野路子」的8歲小彩妝自帶光環 據財妹了解,這個品牌從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在業界有著不小關注度。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架構設計
    編輯導語: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日常的工作內容往往離不開產品架構設計。這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需要產品經理有很強的架構能力。那麼,產品經理如何才能摸清產品的底層邏輯、提升對產品的認知,做好產品架構呢?傑夫貝佐斯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
  • 認知升級法則:從產品助理到產品VP的一整套方法論
    一方面是將文章中的要素分解到最小顆粒度;另一方面考慮清楚如果要把作者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從那幾個方面進行落地;⑤ 歸類。將文章中的知識點或技能點,按照自己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⑥ 深度記憶。
  • 小白如何一步一步、條理清晰的學習PM相關知識?入職產品助理
    兩年前,來知乎回答過類似問題,那個時候直接把2012年自己轉行成功的那篇文章複製粘貼過來了:寫給想做產品經理的朋友們_李三科_新浪博客(可在知乎李三科查看)這篇文章緣起於有人在pmcaff社區裡詢問如何才能轉行做產品經理,當時自己也是剛轉行成功,遂把自己的經驗做了總結,寫了出來,被pmcaff首頁用紅色標題置頂推薦了好長一段時間,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成功轉行產品經理的
  • 作為產品經理,如何主導團隊敏捷開發?
    敏捷的概念在網際網路公司越來越流行開來,一些傳統的大型公司也逐步地向敏捷轉型,甚至在產品經理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最常詢問的就是你參與過敏捷開發團隊麼?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如果你現在還不了解敏捷是什麼,可能幾乎無法融入團隊的工作。但是當我們打算閱讀一些敏捷相關的材料時,卻總是被一些拗口的翻譯詞彙搞得很不明所以。
  • 項目及求職乾貨丨我是如何從測試工程師轉行產品經理的?
    期間,他刷遍了各大社區有關於產品經理的熱帖,向行業的專家諮詢自身的職業規劃,當然,期間他也在知乎上遇見了Dylan老師。「我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產品培訓課程做了比較,最終選擇了Dylan老師。」在Lion同學看來,實踐>方法論,這也是職景一貫以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