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升溫的地攤經濟,真的會對實體餐飲造成衝擊嗎?

2020-12-22 騰訊網

近日,「地攤經濟」這4個字刷爆了各大網絡社交平臺。全國各地的街頭餐飲大規模回歸,眾多地方出現了一條條熱鬧的小吃街或夜市,餐飲攤的生意十分火爆。目前,中國已有近30個城市和地區出臺政策支持地攤經濟。

疫情過後,餐飲行業本就處於恢復「元氣」的特殊時期,餐飲門店的生意尚未完全恢復,與此同時,無論是房租、人工還是原材料,都讓門店承受著不小的經濟壓力。在這樣的時刻,地攤餐飲的盛行,對餐飲門店來說,是否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呢?

「遊擊隊」與「正規軍」的優勢大比拼

朋友圈裡人人都嚷著要去擺攤賣小吃,儘管大多數只是過過嘴癮,但路邊小攤販確實是肉眼可見的變多了。那麼,地攤餐飲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

1. 成本低,利潤可觀

在街邊擺攤幹餐飲既不用負擔高昂的店面租金,也不用為人工等成本發愁,簡單租個攤位、架幾張桌子,甚至只要租一臺三輪車,就可以開門迎客,雖然價格便宜,但勝在薄利多銷,維持生計,不在話下。

2. 出餐快,簡單便利

幾個主打產品加上一些成品小菜,從操作上來說,更為快捷便利,顧客點完之後不需花費多久的等待時間,就能夠吃到食物,或者乾脆打包帶走,如此簡單的製作,提高了出餐的速度,也提升了營收。

3. 味道好,人情味濃

地攤餐飲由於產品少,因此產品的口味格外重要,食物好不好吃,攤位夠不夠吸睛,是消費者光顧與否的重要因素;且地攤餐飲更融入百姓生活,具有更濃的人情味和市井氣,顧客用餐時會更放鬆、更愜意。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鼎鼎大名的新加坡米其林一星大排檔以及臺灣鬍鬚張滷肉飯這個兩個「地攤」餐飲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了凡香港油雞飯

了凡香港油雞飯,在2016年被評為米其林一星小攤,無數人慕名前去只為嘗一嘗這來自街邊的「米其林一星」味道。

了凡的招牌油雞飯,在點餐之後現切的雞腿上淋上豉汁,雞腿肉鮮嫩多汁、雞皮油亮,入口鮮甜,搭配上味道獨特的新加坡辣醬口感會更加豐富。粒粒飽滿分明的米飯則完全吸收了雞油,米飯的清香味和醬油的醬香味完美融合,使得米飯唇齒間留香。

了凡香港油雞飯之所以能吸引眾多顧客有3個秘訣

1、為了保證油雞的品質穩定,每日限量供應180隻

2、主廚專注產品製作工藝,堅持食物的美味

3、價格便宜到爆,每份油雞飯僅售2新幣,折合人民幣為10元。

美味的產品+親民的價格,這樣的小攤想不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難吧。

臺灣——鬍鬚張滷肉飯

堅持採用全豬只有1%最珍貴的豬頸肉,把滷肉切成條狀,相當實在;另外採用臺灣認證的優質米,希望傳遞原始風味滷肉飯給每一位消費者,香濃入味的醬汁、不油不膩的滷肉,並且從不添加任何人工香料。

自1960年創立開始,鬍鬚張的經營者始終對食物口味、質量的有著嚴格的要求和堅持,味道好、口味佳,真材實料,所以好口碑帶來了極佳的生意,同時對待顧客也不馬虎。桌面點餐服務要求四快:「招呼快」、「點菜快」、「上菜快」、「收碗快」。好吃的食物、親切的招呼、快速上桌的服務成為了其倍增附加價值的根本,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臺灣地攤餐飲濃厚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雖然地攤餐飲有著它的獨特之處,但餐飲門店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1. 環境整潔,用餐安心

地攤餐飲用餐的環境不盡如人意,空間擁擠、環境衛生也難以長久保持。而餐飲門店的環境乾淨、整潔,消費者更能放心的用餐。

2. 系統點單,點餐無憂

地攤受場地和條件的限制,都是採用人工點單的方式,服務人手少,顧客一多就非常容易造成漏單、錯單甚至是重複下單的情況發生。對比起來,門店點餐系統下單,快速準確,並且掃碼點餐和預約點餐的功能也很好的避免了排長隊的情況。

3. 會員體系,沉澱私域流量

地攤餐飲面對的客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流動性,無法掌握固定的客群,而門店的會員系統,將顧客信息收集並沉澱下來,通過會員標籤,定製化推送營銷信息,也可以做會員專屬運營,如此,既增加了顧客的粘性和忠誠度,也提升了顧客的體驗感。

「正規軍」如何打好這場硬仗:

修煉「內功」,靈活經營!

地攤餐飲也許會走向某種程度的繁榮,但絕不會成為餐飲的主流業態,更規範、品質更高、品牌形象更好的餐飲門店仍將是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練好這幾招,輕鬆應對這場硬仗:

1. 品牌背書,吸引顧客

相比於地攤餐飲,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有知名度和信任度、有標準化的質量控制體系、有食品衛生安全保障的連鎖品牌餐飲,這就是品牌對於消費者的認知和心智的影響,擴大品牌影響力,更容易吸引消費者購買。

2. 產品把控,保證品質穩定

在食材原料商,嚴格把控食材品質,做到有源可溯、有據可查,確保食材的新鮮、健康;在產品工藝上不斷升級、創新,保證產品品質、口味的穩定性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不斷變化的需求。

3. 提升服務,滿足顧客需求

對於餐飲門店來說,擁有一批「忠誠客」很重要,這不僅因為產品好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門店有沒有滿足顧客的需求,門店的服務能不能打動他的心,讓顧客真切地感受到:顧客想到的,我們能做到;顧客沒有想到的,我們也能做到,且能夠做到極致。

4. 靈活經營,填補空白區域

根據消費者喜好,挑選合適的產品,利用移動餐車的靈活性,把產品送到消費者身邊,也利用移動餐車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餐飲品牌,通過借勢,也可以把更多的消費者引流到餐飲門店用餐,同時,還能通過這樣的方式,額外提升營業額和利潤,填補除堂食和外賣之外的另一片空白區域。

5. 升級場景,注重顧客體驗

打造或升級用餐場景,製造一個場景想像,為消費者帶來超強的代入感,進而與品牌或產品形成互動體驗,get品牌定位和價值,滿足消費者在用餐的過程中愉悅心情的高峰體驗。

在深圳卓悅匯購物中心門口,肯德基派3名員工擺了一輛「小推車」,向附近上班的白領賣起了粥+油條、咖啡+漢堡等5款早餐套餐,價格在8—12元之間,掃碼付款後即拿即走。

而另一快餐巨頭麥當勞也在寫字樓、商場外、馬路邊擺起了小攤售賣早餐套餐產品,還打出了「早餐『袋』著走」的口號。

當它們的早餐小推車和一個「無名無姓」的地攤一起出現的時候,消費者大概率會更青睞前者。由此可見,即使未來真的全面推行地攤經濟,必定也是此類有正規渠道、正規供應的品牌優先被「放行」。

小結:

地攤餐飲不會成為餐飲業的主流,它們只是必要的補充。短期之內必然有一些消費者回歸地攤,對餐飲門店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造成特別大的衝擊。

從更高層次的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盤活地攤經濟,也是在促進社會整體消費規模的提升,對於實體餐飲經濟也是利好的消息。

相關焦點

  • 肌後:從網際網路到地攤經濟,化妝品實體門店怎麼發展?
    實體店現在大街上很多店鋪倒閉,都知道實體不好做,不願意把目光投入到實體創業中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的疫情,恢復復工復產後,國家提出了「地攤經濟」,一夜之間,從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實體經濟的全民擺地攤。
  • 「地攤經濟」上熱搜,鄭州「夜經濟」又熱起來了!
    近日,關於城市開放「地攤經濟」「馬路經濟」的消息,成為具有爭議的熱點話題。有人認為在當下疫情的特殊時期「地攤經濟」有助於提振消費;也有人認為曾經的「地攤經濟」因為髒亂差等問題被整頓,現在要「復出」真的是長遠之計嗎?   早在3月份,成都市出臺文件,允許商家在不影響交通、不佔用盲道、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可以擺攤設點、佔道經營。
  • 地攤經濟是什麼意思? 擺地攤是不是真的很賺錢?
    地攤經濟是什麼意思? 擺地攤是不是真的很賺錢? 時間:2020-06-04 15:26   來源:紅e問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攤經濟是什麼意思? 擺地攤是不是真的很賺錢?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
  • 董曉宇:地攤經濟會降低商品價格和商鋪租金,帶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地攤經濟的發展對於產業經濟的發展有哪些作用?對於現有的實體商鋪可能帶來哪些影響?搜狐智庫連線了中關村發展集團高級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博士。「小地攤,大民生。一個地攤往往背負著一個家庭的生計,承載著一片區域居民的城市記憶。」董曉宇表示,地攤經濟放開有效地起到對衝經濟下行的作用。一是從產業方面有拉動促進作用,二是就業方面可以規模化解決靈活就業的需要。
  • 地攤經濟復興:成都增就業十萬!北京有人賣小龍蝦3小時收入300元
    付一夫認為,地攤經濟不能完全放開,因為其仍有一些內在問題,比如佔道經營,會影響市容市貌及交通通暢;塑膠袋、泡沫等垃圾亂扔,會造成環境汙染;因成本較低,地攤上的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假冒偽劣、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都是消費市場健康發展的隱患。
  • 購物中心如何迎接「地攤經濟」浪潮?
    同時,很多人把地攤經濟和街鋪商場擺在了對立面,網上甚至有「地攤火了,商鋪會死嗎」的擔憂,亦有「地攤經濟對商場造成分流」等相關討論。   事實上,地攤經濟大熱雖是疫情下的產物,但如今的「地攤經濟」早已蛻變,參與方不僅僅是流動攤販,亦可包括品牌商家和商業體,同時流動攤販也不再混亂經營,而是經營有序。
  • 電商、地攤經濟逐漸萎靡,實體經濟將迎來「春天」
    馬雲的新零售——盒馬生鮮新零售中的線下也可從看作是實體經濟,就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所說:「飛機飛到天上最終還是要返回地面的」,是安全著陸、迫降著陸或是直接摔下來,就要看駕馭飛機的能力了王健林對電商和實體經濟的看法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實體經濟遭到重創,加之「地攤經濟」的火爆,實體店生存困難,「旺鋪轉讓」、「清倉處理」、「虧本大甩賣」等信息「滿天飛」。
  • 地攤經濟重燃激發城市經濟活力
    根據成都市城管委公布的數據,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有媒體評論稱,允許擺地攤,比發幾億消費券更管用。
  • 地攤經濟火爆,積壓在工廠的童裝真的找到了新銷路?
    根據阿里巴巴數據,目前地攤經濟最熱品類分別為日用百貨、內衣、數碼、美妝、個護家清、玩具等。  所以擺地攤兒賣童裝真的是一個明智之舉嗎?大部分人會肯定地說:是的。  的確,從多個方面來看,地攤兒經濟正如政府希望的那樣,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對於童裝行業來說也確實存在很多積極意義:  清庫存:庫存在服裝行業實在算不得什麼新鮮事,做服裝誰還沒有點庫存?
  • 全國的地攤經濟都火了,然而杭州的……
    地攤經濟說起來,地攤經濟的火爆跟今年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的衝擊有關。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不過據市城管局表示「目前地攤經濟我們還沒有正式對外的材料,請大家耐心等待,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消息。」
  • 全國開啟地攤經濟,要變經濟泡沫嗎,城管為什麼要禁止地攤?
    最近幾天熱度高居不下持續討論的莫過於「地攤經濟」。地攤經濟真的吃香嗎?看完你就明白了。#地攤經濟火爆#就拿深圳來舉例吧,近日出現了一份深圳地攤經濟可擺攤列表,那麼是否屬實呢?留下來的很多都是高薪人才,不會去擺地攤。少部分人工廠上班一天十來個小時各位覺得還有時間去擺地攤嗎?而且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經濟普遍不景氣,難道擺地攤真的不用成本嗎?相當於外面的人很想進來看看,而問了一些老擺地攤的都想往外走。還有一個新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大連某夜市因為允許擺地攤之後滿地狼藉垃圾成堆。
  • 經濟不景氣,生活窘迫,地攤經濟能改變現狀嗎?
    圖片來自個人相冊由於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比起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來得更大,許多人被迫下崗、轉行,從而苦惱生計問題。也讓這些人對於「金錢」的味道更加的敏感,關於賺錢的話題討論最多的就是「地攤經濟」。
  • 地攤經濟重出江湖,街頭巷尾再現煙火氣,能讓老百姓增加收入嗎?
    對於老百姓面臨的困境,政府是清楚的,於是在本次兩會上,總理動情地表示「疫情之後,民生為要「,要讓老百姓以多種經濟形式實現自救,包括允許在路邊擺地攤。於是「地攤經濟「又成了當前最火的一個詞。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地攤經濟曾經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也讓人們快速地富裕了起來,增加了收入,搞活了經濟,也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 地攤經濟火了,擺地攤英語到底怎麼說?
    連我們四個老師都在群裡探討,身邊的人都加入了地攤出售商品的風潮。地攤的前世今生在1979年之前,中國是沒有地攤經濟。別說地攤經濟,連私人經濟都沒有。改革開放以後,大批敢吃螃蟹的人,才開始下海做生意,他們的第一桶金,大多都是從擺地攤開始的,因為資金門檻低,很適合當時的中國經濟。地攤孕育了第一批企業家。
  • 擺地攤的確能創收,但是那些實體店會受到重創麼?從這4點講透
    於是在「地攤經濟」的政策紅利下,街頭餐飲再次迎來了高光時刻,憑一輛小推車創業謀生的新聞屢見報端。與此同時,也有一批實體店經營者擔憂,大規模回歸的街頭經濟會把已經處境艱難的實體店推向更深的深淵。事實果真如此嗎?
  • 電商、網紅帶貨、地攤經濟輪番毒打,商鋪: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前有十多年,實體經濟的爆發期,商鋪房東應該是最大最強勢的「甲方爸爸」,店鋪為王、地段為王,那個時候你要是拿到一個好店鋪就意味著離買房買車、創業成功只剩時間的問題了。從此,商鋪經濟逐步低迷,高額的房租讓實體店主不得不深思這樣的銷售模式,轉行的轉行,轉電商的轉電商,商鋪的輪換越來越勤,速度越來越快,也不段有新的「小白」加入。實體經濟也在逐漸失去自己的市場份額。電商對商鋪的毒打在於各種各樣的商品可以在一個網上買到,不用耽誤時間到處尋找,價格又美麗,我為什麼不在網上買呢?
  • 「地攤經濟」崛起了,對商鋪及門面是好是壞?內行人深入分析
    眾所周知,在近幾年,實體經濟一直都不太景氣,有多方面的原因:1、開發商將商鋪、門店越建越多,什麼購物商場、大型農貿綜合市場、購物中心、小區臨街商鋪等地方的商鋪越來越多,商鋪慢慢出現供大於求,使得商鋪不再是稀缺品,導致商鋪變「傷鋪」,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特別是有些地段不好的商鋪或者門店不僅難出租並且也很賣不出,現在是「三代養一鋪」,不再是「一鋪養三代」。
  • 「地攤經濟」的英語你會嗎?
    近來最火的莫過於「地攤經濟」了。朋友見面會問一句:「要不要一起去擺地攤?總理會誇的那種。」而朋友圈各種曬圖,曬的也是擺地攤的奇思妙想。一時間,竟有全民擺攤的既視感。李克強總理更是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那麼,地攤經濟這麼火,它的英語該如何表達你知道嗎?
  • 地攤經濟火爆,擺地攤賣啥最賺錢?
    作者:寧致遠前陣子,地攤經濟挺火。今天,我們從地攤經濟切入,分析怎麼賺錢。最近,地攤經濟一詞被炒得火熱,各地區開始重視地攤經濟。為什麼以前「嚴打」的地攤經濟會在2020年復甦呢?由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個行業都出現下滑,不管是當老闆的還是當員工的,錢包都開始變得緊起來,不少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壓縮企業內部編制,減少用工量,無形中給求職者帶來很大壓力,網上一項調查統計,80%的大學應屆生都比較擔心今年的畢業工作問題。
  • 江蘇一商場「不務正業」,實體經濟或受「衝擊」,如今卻不及宜家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傷心的,既有令人興奮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風景,也會有稱不上景只有風的地方。文/冒險家蜂探長(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隨著經濟的迅猛上升,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多改觀,手機也成了常受人們用的方式,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人們不僅可以網購還可以觀看視頻,這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色彩,對於實體經濟更受衝擊;旅遊業當然在近幾年來說也是非常興旺的,很多人更會選擇出行旅遊來釋放自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