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是班集體的靈魂,班歌,班名,班級口號,班徽,班旗,班服,班級格言等都可屬於班級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文化將會作為一個班級的精神引領,幫助老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一間充滿愛和尊重的教室。
在良好班級文化的影響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正向的發展,班級也會更加緊密團結。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成長、班級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什麼是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倡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簡而言之,就是老師想和學生營造一個怎樣的班級?你們共同的「班級信仰」是什麼?是「成績至上」、「唯我獨尊」,還是「自由平等」、「尊重差異」?
很多老師,他們的教室裡看似沒有複雜的班級管理工具,但他們的課堂井然有序,讓你疑惑的是他們不兇不吼,反而溫和有禮,學生不怕他們,但很願意聽他們的話。
那是因為這樣的老師眼中有光、心中有愛,他們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班級文化,藏在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裡
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呢?我可以講一堆道理,但是還是免了。
給大家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也是我自己建立班級文化的步驟,這樣你可以參考,覺得不錯就直接借鑑,不適合的也就看看就行。
班級名稱
首先,我會給自己的班級取個名字。這個名字一旦建立就是有了意義,它便與其他所有類似「一年級三班」、「四年級五班」、2A、3A這些代號有了區別。它不再是一個代號,而是一個有「靈魂」的班級。
所以,取名字就成了我的一個重要任務,我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找一些有象徵意義的名字。
一般會從這幾個角度出發:
(1)自身形象:像毛毛蟲、向日葵,本身就是自帶光環,一個努力破繭成蝶,一個積極樂觀、追求光明。
(2)經典讀本:像小黑魚,出自李歐李奧尼的《小黑魚》,故事賦予它勇敢、機智的品質。
(3)神話傳說:像九色鹿,善良和正義的象徵。
一般來說,這些名字都是有生命力的,跟孩子自身的生命特徵相結合,引導孩子走向更好的自己。
有幾類名字我不太會去取:比如「超人」,性別傾向明顯,女孩子會不喜歡;又比如「學霸」,這類需要孩子天賦異稟的名字,會讓孩子產生壓迫感;再比如「小屁孩」,儘管很多學生都喜歡這個人物,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缺少「學習光環」,弄不好還會有反效果。
班級故事
我在選擇班級名字的時候,會傾向於有故事含義的名字,從上面提到的三種選名字的方式你就可以看出來。我會儘量找到一個與之相關聯的繪本或故事。
比如,今年我們的一個線上英文班就叫「毛毛蟲班」,《好餓的毛毛蟲》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的班級故事,我在開學之初就給學生讀了這個故事,然後跟孩子一起探討:你想成為一隻怎樣的蝴蝶?
要想成為一隻勇敢、善良、智慧……的蝴蝶,就要從毛毛蟲階段開始努力。於是學生製作了自己的毛毛蟲,把自己期待的品質寫在上面。
每次學生做了好的行為或者不好的行為,我就會指著他的毛毛蟲問,你是不是正在朝著你想要成為的樣子努力呢?不需要過多地去說教,孩子自己就會非常有認同感。
班級口號
班級口號是對班級文化簡而言之的一句話,它就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價值觀。不知道大家是否像我一樣,回憶起小學的時候,都會記得黑板報上那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開學第一天,這句話對我就像有魔力一樣。簡單的一句口號,但對我有不斷鞭策的力量。
所以每年我都會跟孩子一起設定我們班級的口號。比如我們「毛毛蟲班」的口號:It is ok to not know,but it is not ok to not try.(不會沒關係,但不能不試一試)。
我認為孩子在我的班上最重要的就是遇到困難多嘗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只要出現畏難情緒,我都希望他們耳邊能響起這句話,從而鼓勵他們試一試。
班歌
有了故事,又有了口號,接下來還應該有一首屬於我們的班歌。大家都知道歌曲的號召力和傳唱率遠比碎碎念好太多。所以我必須找一首「洗腦歌」來鼓舞學生的士氣。
我給「毛毛蟲」班選歌的時候,想到了《隱形的翅膀》,我想每個毛毛蟲都有一個還未長出的翅膀,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的認同感也很強。
但我想要嘗試新鮮的歌曲,最後選了一首英文歌 Try Everything(勇於嘗試),這首歌的歌詞完美地契合了我們班的Slogan:It is ok to not know,but it is not ok to not try.
當歌聲響起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沸騰了,這種感覺是可以相互傳遞的,我也能感受到學生內心的那種力量。
整個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了,接下來我們就在接下來的每一節課上去踐行我們的班級文化,讓這股溫暖傳遞到每個孩子的心中,他們也願意為了這個有溫度的班級而努力。再去踐行班級規則就是順理成章、輕而易舉的事情。
持續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
開學第一周,樹立基調
以上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我開學第一周就要完成的內容,給班級早早樹立一個基調,也有助於孩子在「行為收斂期」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如果是等到第二三周再去建立,那時候可能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好行為的「端倪」,就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現在開始也是來得及的,畢竟遲到總比沒有好。
定期開展班級文化活動
班級文化的一些基本內容有了,接下來就是每天去踐行它,但不需要像第一周一樣花大量時間去探討了,可以循序漸進地通過周會、班會等定期鞏固,開展一些班級文化活動,這樣「療效」會持久。
班級文化的儀式感
在日常學習中不能老消耗班級文化帶來的能量,還需要給它補給一些能量,需要給班級文化「加雞腿」,比如同學或老師生日、感恩節……都是好機會,這時候製造一點「儀式感」會讓班級文化升華,師生情誼加深。關係好了,自然衝突就會減少了。
班級文化表面看上去是一些口號,文字能傳遞出來的也是一些具體做法,但真正落實下去,是內在的情感。
作者|粒粒趙
來源|Gogolearning教師成長學苑(ID:Gogolearning)
責編| 凳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