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開的網絡抽獎,過不去的虛假廣告

2020-12-22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松果財經,作者寧缺。

用手機付完款後,常常會跳出來一個抽獎轉盤,而奇妙的是你常常能夠抽中。

你以為你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其實你不過是陷入了一個「甜美」的謊言當中。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放在網絡抽獎上也是那麼回事,在網絡抽獎的背後,是一條巨大的灰色產業鏈,它們利用人性的弱點,無孔不入肆意妄為,不少商家廠家賺的盆滿缽滿,消費者卻投訴無門。

那麼,網絡抽獎到底是如何賺錢的?消費者被騙到底該怪誰?平臺又為什麼不對這種虛假廣告進行抵制?

網絡抽獎無處不在

網絡抽獎實際上就是一個彈窗界面下的虛擬轉盤,打開微信、抖音、支付寶、騰訊視頻、微博等網絡平臺,各式抽獎小程序和相關頁面隨處可見,就連在網絡平臺上填寫問卷,最後也有「抽獎轉盤」環節。

網絡時代抽獎環節簡直是無處不在,而抽獎轉盤上的獎品卻令人咋舌:百元話費禮包、動輒千元的代金券、百元現金紅包、50萬元的保險額度。

但是,消費者想抽中卻是難如登天。網絡抽獎軟體開發一般都會「留一手」,平臺方可通過第三方軟體隨時隨意設置獎品內容及相應的中獎概率,最終指針都會和這些獎品「擦肩而過」,反而是落在商品優惠券、保險額度等「大獎」「特獎」身上,指向下一次消費。

在網絡抽獎上,有一個特別好玩的事情:你沒抽到不虧,最要命的是你抽到了。所謂的「大獎」「特獎」背後都暗藏著商家的營銷套路甚至陷阱。

網絡抽獎是如何套路你的?網絡抽獎是怎麼賺錢的?

自古真心留不住,從來套路得人心,這看起來就很假的網絡抽獎還真的能套路不少人。相比於那些真心賣貨的,套路滿滿的網絡抽獎,其賣貨能力真的讓你意想不到。

網絡抽獎有兩種,一種是付費抽獎,一種是免費抽獎。但是不管是付費抽獎還是免費抽獎,逃不開的都是商家給消費者挖的大坑。

1、付費抽獎,抽中的概率極低,甚至根本沒有。黑貓投訴上就有用戶反映過自己在CF(穿越火線)10月SVIP自助餐抽獎活動中,充值了1600多元抽獎425次未抽到一件永久道具。

此外還有先買東西再獲取抽獎機會的,結果證明這只是商家為了騙錢而刻意編造的騙局,獎品子虛烏有,兌換時商家無影無蹤。

這種騙局還上了新聞。新華網報導曾有當事人在網絡上看到一次抽獎活動,聲稱只要下單購物滿299元就可以參與抽獎,且中獎率百分百,獎品都是高檔手機、奢侈品牌首飾等,結果東西買了一件又一件,獎品什麼都沒有。此後嫌疑人報警,與此事相關的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2、免費抽獎,抽中的概率很高,但是暗藏商家層層套路。1800元化妝品,3000元的智能掃地機器人,1000元的乳膠枕頭……當大額優惠砸中你的時候一定要再三想想。新華網就曾經報導過一則新聞,北京的黃女士在抽獎程序中獲得一張1800元化妝品的優惠券。收到商品之後才發展該產品屬於三無產品,沒有廠名、廠址和聯繫方式,聯繫支付寶官方獲得的答覆卻並不滿意。在交易信息中,商家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及詳細信息。

商家放出大額優惠券誘導消費,消費者買到低價偽劣商品卻投訴無門。其實,經銷商只是利用抽獎的形式低價處理庫存尾貨而已。相比於淘寶上的那些明碼標價的甩賣商品來說,這種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屬於欺詐。

3、做任務拿獎品,壓榨你的價值獎品卻不給你。這類型任務的完成難度遠超想像,需要用戶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例如讓你在某個時間段內加入多少個群聊;要求你連續再登錄多少天才可以提現;要求你必須要邀請多少好友才可以提現;甚至還有要求你綁定銀行卡、身份證等有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操作……

其實就是利用抽獎活動博取關注和點擊,圈住用戶的注意力形成了流量,然後將流量賣給廣告主變現,至於你最後你能拿到什麼好處,這得看「商家」的良心了。

4、誘導填寫手機號,強行開通付費套餐。很多用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中獎後要求輸入手機號免費領取,結果發現這就是個大坑。在投訴網站上,用戶「小瘋猴子成人精」就提到過,她在芒果TV看到一個抽獎,抽到後提示送4G流量,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後就直接扣費40元,說她開通成功40元4G國慶專屬流量套餐,去芒果TV查看有關流量套餐也找不到,想在中國移動通信app取消也沒有該業務。

這個就純屬於商家和平臺的合夥欺詐了,很多隱藏條例都沒有說出來,即使有說出來的也是放在界面不起眼的地方,用戶不仔細看根本不會發現。看似無本萬利的買賣,實則隱藏著巨大的陷阱。

小小轉盤,大大生意 網絡抽獎為啥總能成功?

曾經在地攤上糊弄人的「老把戲」如今也轉戰線上,雖然沒有了「找託」、「內定」,但是也有網絡時代的「暗箱操作」。抽獎設置者完全可以讓抽獎盤「指哪打哪」,消費者被商家牽著鼻子走,無形中陷入布好的圈套,成了「待宰的羔羊」。

可偏偏就是有人被套路,這是為何?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中獎」對於普通消費者的誘惑是巨大的。能夠讓人產生「賭場資金效應」——先前收益會增加消費者的風險偏好,因此容易加錢購買自己並不了解或價格並不透明的產品。而且「中獎」屬於意外之財,用「中獎」的幌子讓消費者產生機會的擁有權感,因而具有更大的邊際消費傾向。

那麼為什麼網際網路上遍地都是網絡抽獎呢?

第一,做一個抽獎轉盤的成本其實非常低。網絡上有很多免費的固定模板,用戶可以自己設置獎品數量、抽獎次數、獎品、中獎概率,設置完成後即可轉發到朋友圈或花點錢投放至公共領域。

第二,小小轉盤,能夠給平臺帶來很大的收益。每成功套路一個用戶,商家就能得到受益,相應的網際網路平臺也就能夠拿到商家的廣告費。根據市場調研機構Zenith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前傳統廣告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百分之百,今天,全球廣告市場已經有近半的份額被網際網路廣告佔據,背後是高達萬億的龐大市場。

在利益的誘導下,網際網路平臺多半是對於虛假廣告採取「綏靖政策」,如今,帶著欺詐性質的網絡抽獎再一次將網際網路廣告治理推入風口浪尖。

網絡抽獎本質上是一種網際網路廣告

網絡抽獎是一種讓消費者為特定商品埋單的誘導行為,是一種變相營銷,也相當於是商家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做的廣告投放。在網際網路流量見頂,獲客越來越難的當下,廣告已經很難做出差異化,而抽獎送一張大額優惠券,成為商家的秘密武器,獲客導流的效果也非常顯著。

CNNIC披露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6月份的時候,國內網民數量已經高達9.4億,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8個小時,幾乎覆蓋了用戶過半的休閒娛樂時間。網際網路之所以能夠快速風靡全球,改變我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其免費的服務。

網際網路之所以能夠提供免費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廣告的存在,而虛假廣告也與網際網路愛恨糾葛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時候平臺也會「為此折腰」。

虛假醫療廣告曾讓百度的口碑瞬間崩裂,整整七年來百度不斷地與虛假廣告博弈,建立了一套「AI機器審核+ 人工復檢+ 人工巡檢」的商業風控體系,但是嚴格治理違法廣告、淨化廣告市場秩序的行為,也將直接影響網際網路平臺的廣告營收。

其實商家為了獲得更好的產品銷量和收益,通過網絡抽獎變相營銷無可厚非,但是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貨不對板、強制購買、誘導充值、變相欺詐……這種行為輕則可能構成虛假廣告罪,重則會觸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涉嫌詐騙罪。

以抽獎之名、行營銷之實的網絡抽獎急需治理,網際網路平臺「流量開採」上也應該找到平臺、用戶和廣告主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跨越網絡抽獎的消費陷阱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隨著抽獎方式的豐富與參與人數的增加,在缺乏法律明確定性與監管缺位的境況下,網絡抽獎也成為新型詐騙手段的外衣,產生諸多失範行為。近年來,直播帶貨、轉發抽獎、微信網購異常火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抖音等平臺發布廣告,吸引受害人參與抽獎來引誘受害人購物,繼而編造各種藉口實施詐騙。 通過虛假抽獎推銷劣質產品。
  • 溫州公告十三起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該療法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將為更多的皮膚病患者帶來健康福音——劉亞華(三十年皮膚病臨床經驗)」「【青春痘】五聯祛痘療法,科學快速祛痘不留痕」等內容。  因違反《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溫州市甌海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
  • 花三百多塊網絡抽獎,獎品居然是「法國cooc香水」?
    他們在網絡上找有10萬以上粉絲的網紅主播,談妥將他們的微信號掛在主播頁面上,每有一個粉絲添加微信號,就給主播5元。添加了一些粉絲後,他們就在微信朋友圈發一些壁紙、表情包等,供粉絲下載。 養了兩個星期,他們就開始了行動。首先,在朋友圈發抽獎信息:「現在開啟重磅粉絲福利活動,僅限5位幸運寶寶。購買任何一款腕錶+郵費可以參加一次內部活動」。
  • 網絡抽獎套路深 用戶小心中招
    網絡抽獎臨近年終,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推出優惠活動,除了發放優惠紅包和各種類型的滿額返利之外,抽獎活動憑藉簡單的操作、新穎的方式和豐富的獎品,逐漸成為平臺和商家營銷新模式。然而由於平臺套路多、監管不到位,虛假宣傳、抽獎貓膩等現象頻頻出現;不少網友不僅沒當成中獎的「錦鯉」,反而咬了不法平臺和商家的「誘餌」,導致個人信息被洩露、合法權益被侵犯。(《人民日報》11月29日)最近,一系列的「最強錦鯉」的活動十分吸睛,瞬間引爆微信朋友圈,「錦鯉」的獎品內容包含了商場或商家的購物券、餐飲套餐等,讓人看了有遏制不住轉發的衝動。
  • 對於PPAP這首歌,朱正廷「逃不過」,蔡徐坤「我過不去」
    《偶像練習生》團隊表演比賽,在接到歌曲曲風時,蔡徐坤全組懵了,跟他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沒想到是一首可愛的風格。朱正廷:當時我非常的慌張,我是一輩子都逃不過可愛的風格了嗎?在排練時,蔡徐坤對可愛的動作,一直很難找到感覺,直言:「這個我是真的過不去」。即使看動畫片尋找可愛的感覺,蔡徐坤還是覺得很尷尬,不想太油膩。面對可愛風的歌曲,他全程都是害羞狀態。雖然在練習生蔡徐坤有各自分不開,但是一上舞臺,他還是很可愛的,還有朱正廷,萌萌噠!
  • 各大網際網路平臺路眾多 謹防網絡抽獎成「誘餌」
    然而由於平臺套路多、監管不到位,虛假宣傳、抽獎貓膩等現象頻頻出現;不少網友不僅沒當成中獎的「錦鯉」,反而咬了不法平臺和商家的「誘餌」,導致個人信息被洩露、合法權益被侵犯。  個人信息頻被套  一名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她在「雙11」期間參加了不少購物平臺的線上抽獎活動,其中大部分活動需要填寫手機號和微信號才能獲得抽獎資格。
  • 上海市工商局曝光12例虛假違法廣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新《廣告法》實施一年來,上海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共計查處各類違法廣告案件2505件,案件罰沒款總計8114萬元,同比增加18%、32%。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日發出2016年第2號虛假違法廣告公告,對違反新《廣告法》的12件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例予以曝光,並對三種廣告違法情形發出風險警示。
  • 網絡抽獎套路深,謹防「中獎」變「中招 」
    但有媒體調查發現,一些所謂的抽獎不過是變相售賣營銷,不少抽獎獲得的優惠券購買的商品存在問題,引發消費者大量投訴。「抽我!抽我!請大力抽我吧!」聽到或看到這句話時,十有八九不是碰到了受虐狂,而是有人在參與網絡抽獎活動,並且祈禱成為被抽中的「錦鯉」。當前,網絡抽獎活動花樣百出,很多人抱著「參與一下又不吃虧」「萬一大獎砸中我了」之類的心態,興致勃勃投身其中。
  • 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套路多 謹防網絡抽獎成「誘餌」
    然而由於平臺套路多、監管不到位,虛假宣傳、抽獎貓膩等現象頻頻出現;不少網友不僅沒當成中獎的「錦鯉」,反而咬了不法平臺和商家的「誘餌」,導致個人信息被洩露、合法權益被侵犯。去年6月1日施行的《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也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平臺洩露參與抽獎用戶的個人信息,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
  • 溫州公布一批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案例
    案發後,當事人主動對上述廣告的虛假違法內容進行了整改,並提出從輕處理申辯意見。據查,當事人因廣告違法行為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接受過行政處罰,雖然其三年內出現三次違法廣告發布行為不適用《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兩年有三次以上違法行為應當從重處罰的情節,但也不宜適用從輕處罰情節。
  • 火鍋店掃碼抽獎後手機被「轟炸」 400多微信好友中招
    吃火鍋掃二維碼抽獎,本來是件讓人挺興奮的事情,但是資陽陳女士的遭遇,卻讓她哭笑不得——掃碼之後,她的微信好友被群發的營銷廣告暴擊1萬點傷害!甚至有朋友問,你是不是改行開火鍋店了?陳女士去的這家火鍋店在資陽雁江區,名字叫小龍坎,招牌上是這樣寫的(跟火爆成都的小龍坎是同樣三個字):▲圖據網絡上網搜索,還能看到這家店的廣告:消費者反映抽獎讓先掃碼微信群發火鍋店營銷廣告6月24日傍晚,陳女士和其他4名好友相約,到資陽咖啡一條街新開不久的小龍坎火鍋吃火鍋。就餐中,有服務員上前,稱可以參加抽獎活動。
  • 在賓館被人偷塞小卡片 色情小廣告引發網絡招嫖案
    連日來,合肥警方在全市掀起2018「鐵拳」專項行動,以案件著手,打擊背後的組織賣淫團夥、印刷散發色情小廣告的組織等。未來,合肥將加大力度,對牛皮癬、「稅務廣告」等非法小廣告嚴厲打擊。  色情小廣告引發背後網絡招嫖案  今年4月至5月以來,合肥警方在廬陽區發現多起色情小廣告「拋灑」「派發」等情況,根據信息研判後,警方稱,「他們基本不接電話,只會通過微信、QQ聯繫。」經過多日的暗訪、調查,警方掌握了女人街附近一家酒店內,有一個以小廣告為基礎進行網絡招嫖的賣淫窩點。
  • 網絡抽獎「百抽百中」,中獎之後商家失蹤
    聯繫客服以後,對方稱珍妮是自行轉換的,但是珍妮記得抽獎時沒有任何提示是拿押金轉換免費騎行卡,「就是買了一張騎行卡,騎180天過期」,該客服解釋。來源 / 受訪者供圖「我退不了押金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好多人被這個抽獎騙了,我覺得這種轉換押金的網絡抽獎甚至有詐騙嫌疑。」珍妮說。
  • 上海曝光12條典型虛假違法廣告
    上述廣告構成虛假廣告,還構成以項目到達某一具體參照物的所需時間表示項目位置的違法廣告,當事人被依法處罰款25萬元。  二、GUNNAR護目鏡(生活用品)廣告  違法主體:慧訊光學商貿(上海)有限公司  發布媒介:網絡商品交易平臺  違法行為:當事人在網絡商品交易平臺的護目鏡商品展示廣告中使用「世界護眼第一品牌,質量不可置疑」字樣,違法使用絕對化用語。
  • 連雲港公布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十大典型案例
    【連網】 (記者 侍敏 通訊員 廖智勇)飲酒動作出現在廣告視頻中,酒業公司被處罰;套用模板卻標「真實案例」,口腔醫療公司虛假宣傳被查處;10000元只是定金,卻稱「10000元買個精裝的家」,置業公司利用微信公眾號虛假宣傳被罰5萬元……昨天上午,我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19年度查處的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十大典型案例,在警示網際網路廣告違法行為的同時
  • 廣東發票抽獎發放近7000萬獎金
    粵發票抽獎發放近7000萬獎金訊 記者嚴麗梅、通訊員楊小剛報導:廣東地稅推行「南粵金稅」全新網絡發票抽獎方式一周年之際,廣東省地稅局19日表示,一年來,全省有近3600萬份發票參與登記抽獎,發放獎金近7000萬元;目前,全省網絡發票用戶已覆蓋地稅部門管理的所有行業,每月開票金額達2000
  • 美媛春口服液涉虛假廣告 百度推廣難辭其咎
    原標題:美媛春口服液涉虛假廣告 百度推廣難辭其咎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對2014年1月全國部分電視、報紙、網際網路媒體發布的醫療、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及美容服務類廣告進行了抽查監測,其中美媛春口服液頗為引人注目。截止發稿時,該產品並未更改其廣告文字,依舊以養巢養顏為噱頭繼續宣傳,並利用百度推廣排在百度搜尋引擎首位。
  • 湖南公布一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案件四:邵陽綏寧大漢城鎮建設有限公司發布虛假違法廣告案發布有搭建浮橋、修建音樂噴泉等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廣告內容,並發布包含有投資回報預期但沒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的廣告。案件六:湖南晟冉房地產有限公司發布虛假廣告案通過沙盤模型形式對晟冉景苑推廣名為「錢隆國際」的4、5、6棟公寓進行的宣傳展示,與樓盤銷售時沙盤展示的實際情況不一致
  • 看看這些虛假廣告 有讓你中招的嗎?
    網絡圖片 新《廣告法》實施兩周年以來,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嚴格履行職能,依法查處違法廣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廣告市場秩序。當事人明知上述廣告中「全網最大」「首家PP新料」等宣傳文字為杜撰,與實際不符,仍以4000元的價格委託廣告公司製作並發布在商品頁面上。當事人對網店商品進行虛假宣傳,該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被黃巖區市場監管部門責令停止發布,並處以罰款。
  • 網絡抽獎 警惕陷阱
    目前,在微信、支付寶、微博等網絡平臺上,有很多抽獎小程序和相關頁面,通過抽獎可以獲得一些商品的優惠券。據了解,一些所謂的抽獎不過是變相售賣營銷,不少抽獎獲得的優惠券購買的商品存在問題,引發消費者大量投訴。誰都能中的「大獎」「我差點就花380元買了一臺價值2680元的掃地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