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賜履按:陳勝、吳廣起義雖然歷時半年就失敗了,但他們的引領示範作用強大而有力,一時間豪傑並起。其中最閃亮的兩位就是項羽和劉邦。
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事。九月,沛縣(江蘇省沛縣)人劉邦,在沛縣起兵;下相(江蘇省宿遷市)人項梁,在吳縣(江蘇省蘇州市)起兵。
先說高祖哈。
【村級幹部劉季】
高祖是沛郡豐邑縣中陽裡人,姓劉,字季。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就是劉大爺和劉大媽,媼讀如襖)。高祖未出生之前,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交合。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見到有蛟龍在她身上。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衣賜履說:大家看哈,劉老太太可是夠灑脫的,一個女人家,不知到大澤邊幹什麼,累了,居然倒地就睡了,擱現代社會恐怕也不多見哦。劉太公估計在家等急了,就去找老婆,來到大澤邊,下沒下雨不清楚,但當時雷鳴電閃,太公肯定是被嚇傻了,因為,他看見一條蛟龍伏在老婆身上!
大家注意,是蛟龍,而不是龍。何謂蛟龍?蛟龍就是蛟,《韻會》雲,蛟,龍屬,無角曰蛟;《抱樸子》雲,母龍曰蛟。另有記載說,蛟龍若遇雷電暴雨,必將扶搖直上騰躍九霄,渡劫後方可化龍。
看,太史公為了讓高祖稱帝具有上天意旨,煞費苦心整了一出「人龍配」,高祖既然是龍子,當皇帝自然沒話說。但,注意,安排的是蛟與劉老太太交,蛟還不是龍,還要渡劫後才能化為龍,一說明高祖徵戰九死一生後方得帝位;二說明太史公自己也覺得這個故事有些臉紅,偏偏不說你爹是真龍,而是尚未成龍的蛟,呵呵。我看到這裡,總想像太史公咬著毛筆苦思冥想怎麼既拍了馬屁,又還能表達一些自己的真實想法,比我們寫材料要難多啦。所謂春秋筆法,恐怕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蛟】
高祖身體特徵也很明顯,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龍額,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對人友愛寬厚,喜歡施捨財物給人,心胸開闊,素來有遠大的志向(和陳勝一樣有「鴻鵠之志」,呵呵),不安於從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起初,高祖擔任泗水(江蘇省沛縣東)亭長,單父(山東省單縣)人呂公,喜愛給人相面,看見劉邦的形狀容貌,認為很不尋常,便將女兒呂雉嫁給了他。
衣賜履說:高祖相貌可不一般,臉長得就像龍顏,左大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這個七十二,肯定是有講究的,我不知道,就不瞎說了,呵呵。這裡,講一下亭長是個什麼角色。
亭,原義是施發信號的高樓、候望臺、烽火臺,設於邊境地區以監視敵情,後來逐漸演變成維護社會治安的地方警察機構。亭長是亭的負責人,事實上在秦至漢初,亭長的正式名稱叫「校長」,西漢中期以後才稱亭長。亭長手下還有「求盜」、「亭父」、「亭佐」等屬員。有人把亭長翻譯成村長是不大合適的,所以高祖作為泗水亭長,並不是這裡的村官,而是負責該地域治安的小官,估計級別也就是個股級或副股級,呵呵。
高祖好酒及色。常常到王媼、武負那裡去賒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王媼、武負看到他身上常有龍出現,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劉邦每次去喝酒,到店裡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售出去的酒達到平常的幾倍。再加上看到了有龍出現的怪現象,每到年終,這兩家就把記帳的簡札折斷,不再向劉邦討帳。
衣賜履說:高祖好酒及色,這個愛好太親民了,為他今後拉起一票人馬乾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兄弟基礎,呵呵。至於喝醉了身上有龍出現,我仿佛看見太史公喝多了揪自己的鬍子寫出這一段(不要質問我太史公有沒有鬍子的事)。幾年前,看唐德剛先生的《袁氏當國》,袁世凱大總統天天為了稱不稱帝的事煩惱,就跟我現在天天寫公眾號一樣,睡不著覺啊!有天中午,袁總統好容易睡著了,突然一聲響,把他驚醒了。他坐起來一看,原來是家裡的小婢進來,把他的一個最喜愛的茶杯打碎了。袁總統大怒,喝問怎麼回事。那小婢結結巴巴說,老爺,我,我,我,看見一條龍,盤在床上!袁總統一聽,先是一驚,又是一喜,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稱帝!於是,身死為天下笑。諸位,你們如果是袁總統,信不信小婢的話?會不會稱帝?
上下兩千年,簡直如出一轍。呵呵。
高祖可不是那種老老實實坐班兒的人,當個亭長,沒事兒了就到處亂竄,還經常請假回家。有一次呂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漢經過討口水喝,呂后不僅給老漢拿了水,還給他拿了些飯(真想不到呂后還有如此愛人的一面,哈哈)。老漢吃飽喝足,對呂后說,老漢粗通相面,看夫人的面相,真是天下的貴人。呂后連忙讓老漢給兩個孩子相面,看了兒子劉盈(即漢孝惠帝),說,夫人所以顯貴,正是因為這個兒子。然後又說閨女(即魯元公主)也同樣是富貴面相。老漢走後,高祖回來,呂后就把看相的事說了一遍。高祖二話沒說,撒丫子追了出去。老漢端詳這張「隆準而龍顏」的臉後,說,夫人和子女都是富貴面相,但,你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高祖道謝說,果真如此,我決不會忘記你的恩德。等到高祖顯貴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老漢的去處。
後來,劉亭長按上級要求,要送役夫到驪山去做工,途中不少人跑了。劉亭長一琢磨,按這個逃跑速度,還沒到驪山,人都跑光了,於是行至豐縣(江蘇省豐縣)西面的澤中亭後,又把自己猛灌了一通,到了晚上,劉亭長大手一揮,說,大夥都跑吧,我也從此逃命去了!這群役夫中有十來個人沒走,願意跟著他。
就在這期間,劉亭長有天又喝醉了,夜間穿過草澤地,遇有大蛇擋道,他隨即拔劍斬殺了大蛇。後來有人聽到一位老婦夫哭著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啊,化為蛇,擋在小道上,而今卻被赤帝的兒子殺了!說罷就忽然不見了蹤影。
【劉亭長斬白蛇】
衣賜履說:對劉亭長稱帝合法化的理論基礎,到此終於夯結實了,太史公真不容易,呵呵。
及至陳勝起兵,沛縣縣長打算響應,主吏蕭何、獄掾(獄曹的屬吏,掾讀如院)曹參說,您身為秦朝官員,現在想要背叛朝廷,沛縣的青年未必肯聽從您的號令。如果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來,可得數百人,藉此威脅大家,眾人便不敢不服從了。
縣長覺得有理,就讓樊噲去召劉邦回來,此時劉邦的部眾已有百十來人了。但樊噲剛走,縣長就後悔了,擔心劉邦等人回來會發生變故,就下令關閉城門,加強防守,並要誅殺蕭何、曹參。蕭何、曹參見情況不妙,踩著凌波微步就跑了,一道煙來到劉邦跟前,幾個人一合計,寫了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縣的父老百姓宣告說:
天下苦秦久矣!現在父老們雖然為縣長守城,但是各地諸侯全都造反了,很快就要殺到沛縣。如果現在大家一起把縣長幹掉,選個可以擁立的人當首領,來響應各地諸侯,那麼你們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話,全縣老少都要遭到屠殺,到那時一切都完了!
【省部級幹部沛公】
於是沛縣父老殺掉了縣長,開門迎接劉亭長。由於劉邦的奇聞異事眾多,大家一致要求劉邦當縣長,劉邦以自己能力不足為由,堅決推辭。劉邦不幹,別人也都不幹,後來乾脆推舉劉邦為沛公,縣長的編制就空著了(柏楊先生註:故楚國王子大臣,多數都封公爵。沛縣原故楚國屬地,所以稱公。此時陳勝已稱王,且劉邦初起事,力量微弱,稱公已經很滿意了——一下子從股級晉升為省部級,已經可以啦,呵呵)。於是在沛縣祭祀能定天下的黃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塗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幟都是紅色的。這是由於被殺的那條蛇是白帝之子,而殺蛇那個人是赤帝之子,所以崇尚紅色。蕭何、曹參集結沛縣子弟,有三千人,響應抗暴行動。
從此刻起,亭長劉季,向著高祖劉邦,出發!
衣賜履說:那些個傳說,有可能是無稽之談,也有可能是他們故意這麼弄的,就跟魚肚子裡面發現「陳勝王」差不多的意思。大家推舉劉邦當老大,自然有別的原因:劉邦、蕭何、曹參、樊噲都太熟了,都是哥們。劉邦是管治安的亭長,蕭何是縣長的屬吏,曹參是獄曹的屬吏,在平日工作中,劉邦少不得要跟這二位共事,樊噲就更別說了,他是劉邦的「擔挑兒」,取的是呂后的妹妹。劉邦年齡最長,行事豪爽,平日裡少不了帶著哥兒幾個喝個酒,找個美女什麼的,而且他來買單(下級為上級買單,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吧),劉亭長工資不高,經常欠一屁股債,估計也有這方面的開銷。劉邦對世事的見解一定非常高明,深得蕭何、曹參輩的讚賞。這雖然是我的猜測,但決不是胡說,例證就是被稱為謀聖的張良。張良與各路諸侯都打過交道,誰他都沒看上,但就跟劉邦見一面,聊了一回,立即決定輔佐劉邦,這是劉邦的人格魅力和天賦智慧,別人是比不了的。
另外,我覺得蕭何、曹參要請劉邦回來,其實就是擺了沛縣縣長一道,人家本來就要造反,蕭、曹不讓人家造反,非要把劉邦請回來才行,派去的人還是劉邦的擔挑兒,這幾個人整個兒就是調戲傻小子呢。縣長突然回過味兒來,自然不能放劉邦進城。奈何縣長不是本地人啊,沒有群眾基礎,沛縣父老豈能放過你去!從各地紛紛殺掉郡縣長造反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推測,秦時很可能有郡縣長不得在原籍任職的規定,好先進的理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