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媽媽寫在前面:
原來,創新學校給了普通家長這麼大的壓力和焦慮!
如果不是因為成人寫作課學員悠悠的分享,我們不知道童書媽媽持續報導雲谷學校、清瀾山學校、探月學院、赫德學校……這些創新學校會給送孩子到普通公立學校的家長這麼深的無能感和內疚感。
感謝悠悠,願意將第一次家長會後的痛苦失聲寫下來,分享給童書媽媽的讀者。請一定看到最後,悠悠冷靜下來的決定,很值得你參考。
文:悠悠
9月,兒子正式開始小學生活,家裡回歸了疫情以來久違的平靜。我打開電腦,書寫著開學這短短幾天帶給我的不滿、焦慮和不安。
寫得正投入時,先生打電話來問孩子上學時的情況,我一下子就忍不住哭了。
先生不會安慰人,講了一些冷冰冰的大道理,掛掉電話,我打開電腦繼續寫,眼淚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下面,我將跟你分享一個普通媽媽,把兒子送進普通的劃片公立小學之後所見所聞和所想。
讓我感到深深失望的開學第一天
孩子上小學第一天,我們也來開家長會。
一走進學校,我就被「路徑指引」驚到了,學校把進出學校的路徑用箭頭標在地上,不斷有老師在旁邊喊「請家長沿著箭頭行走」,還把拐彎處畫成直角,我們一群家長就像電影《雨人》中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自閉症哥哥一樣,拐彎走直角……
家長會是在各班教室裡召開的,50個家長窩在小朋友尺寸的座位上,一窩就是2個多小時,窩到腿腳酸麻。
除了上廁所、喝水,孩子們要在這樣擁擠的教室裡坐上一整天,不僅在上課的時候要保持坐姿,就連課間也要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孩子且得適應一段時間。
家長會上,校領導先講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是本校有史以來入學人數最多的一屆」,此外還講述了學校「以人為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的辦學思想,這些聽起來都耳熟,都正確,我都認同。
但接下來的班主任講話,卻讓我覺得這些統統都是空話。
班主任是個三十多歲的女老師,說話聲音不大,但是語氣咄咄逼人,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做好主科課程佔用音體美課程時間的心理準備……口頭禪是「這不都是為了您家孩子好嗎?」「大家沒有意見吧?」
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主科佔用副科課時的潛規則居然提前到了小學,而且如此大模大樣明目張胆。
一直以來,在我心目中,教育應該是「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情」「順應孩子天性」,現在卻坐在擁擠的教室裡聽著老師訓話,只有紀律和要求,感受不到人性的關懷,感覺自己被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
我能理解學校的師生比讓老師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來,但是我內心裡還是感到深深的失望。
▲《馴兔記》劇照,我遇到的現實比文學影視作品更誇張。
當天下午是新生培訓,我領著兒子的小手,把他送到了教室門口,遠遠地就看到有一半的小朋友已經到了,都老老實實的地坐在座位上,雙手放在課桌上,正在被老師訓練坐姿呢。
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老師示意我可以走了,我悄悄地來到後門,想看看兒子的表現,只聽到前門老師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啊?」兒子的聲音很小,我都沒聽見他的回答。
我伸著脖子看,終於看到了兒子小小的身影,只見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桌子旁邊,摘下書包,準備坐下。
因為怕被他發現我偷看,只呆了一分鐘不到,我就匆匆離開了。此時又有一位小姑娘前來報到,一聲甜甜的「老師好!」引得老師連連誇讚。
我又擔心起來:兒子不喜歡說話,聲音又小,老師會喜歡他嗎?
臨近放學,學校門口的家長開始多起來,隔著一道校門,能看到有一個班的小朋友正在練習站隊,不時地聽到孩子們整齊劃一的說「聽——明——白——了——」,門外的家長頓時一片感慨。
終於放學了,兒子從學校帶回來了校服和課本,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幫他包了統一的書皮,把所有的文具上都貼好了名字。全部整理妥當後,小書包和便當袋子頓時沉甸甸的,看著孩子的瘦小的肩膀,我忽然覺得有些不忍。
兒子被批評時悄悄掉淚
新朋友走過來悄悄拍他的頭
剛剛上學的兒子,每天放學時都會跟我講在學校發生的新鮮事,我也想通過他的講述印證或打消自己關於學校和老師的看法。
第一天放學,兒子告訴我班上有一個孩子總是哭,被老師轟到門外去了。
他還說自己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還沒說完就被老師打斷了,老師說他的聲音太小了。我問他被打斷時心裡是怎麼想的?他說「感覺好尷尬啊,我又不能重新說一遍。」
第三天,他說自己的橡皮不見了,老師用三角尺拍他的課桌時,橡皮被彈走了,我問他老師為什麼要用三角板拍他的桌子?他說是因為他上課時走神兒了。
兒子說,被老師批評後,他偷偷掉了兩滴眼淚,然後趕緊擦掉了。下課後,班上新結識的一個朋友走過來輕輕拍了拍他的頭。
和其他孩子相比,兒子確實說話聲音小,以前在幼兒園的時候,那裡的老師會表情誇張地問「有人在說話嗎?我怎麼聽不到呢?」她們認為這其實就像每個人的長相不同一樣,不能被定義為「問題」,但放在現在的環境就不行了。
畢竟從來沒有人這樣對待過他,我擔心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想到這裡,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
正在為學校的事感到糟心時,我讀到了馬雲在雲谷學校的開學講話,覺得真是字字說到心坎裡,恨不得馬上把孩子轉到這樣的學校去。但是我的城市並沒有雲谷學校。
真要轉學的話,轉去哪裡呢?高大上的國際學校?現在並不想考慮,一方面是經濟條件還不允許,另一方面是看到目前國際上的疫情遲遲不見好轉,誰知道未來的留學之路能否實現呢?
去創新學校嗎?還在探索階段的學校,能運營到孩子畢業嗎?如果不能,孩子未來的學業要如何繼續?再回來經受一遍公立學校的磨練嗎?
正寫到這裡,先生打電話過來,我一邊說一邊哭,這個哭裡有不舍、不安、不放心,但更多的還是覺得我沒能力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很無能很愧疚。
先生的冷冰冰的
還有幾分道理的大道理
先生說我想這些都沒用,只有努力掙錢,才能有選擇學校的自由。
我說我心裡難受的,是老師既沒有精力也不願意用尊重和幫助的態度,去改善或接納孩子的這個特點,而是通過殺雞儆猴的辦法來強行改正。先生對此卻持不同意見。
他認為,小學老師的態度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態度,不能總慣著孩子。他贊同老師的做法,說這是改掉孩子身上壞習慣的一個好機會。
他還認為,即使我們把他送進心中理想的學校,將來孩子走上社會後,能保證他從來不會遇到態度蠻橫的客戶、霸道嚴厲的領導嗎?從小接觸真實的社會,擁有不同學習的體驗,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好事。
我從小就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好學生」,小學期間一直把老師的話奉為聖旨,是親朋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進入大學後,我卻感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找不到自己的奮鬥目標。
我的前半生總結起來就是「高開低走」,我把這歸因為小學教育把我訓練成了一個只會服從安排,沒有自我的人。
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那是家庭教育和性格的原因,不要把鍋都甩給學校教育。我也是在公立學校接受的教育,為什麼就和你不一樣?」
先生這麼說是有底氣的,他的經歷跟我截然相反,小學一年級時就因為學習跟不上留級了,還經歷了高考本科落榜、第一次研究生考試落榜,但是他從來沒有自暴自棄,專升本後從一個四線城市考到了一線城市的211大學,還在碩士期間通過了直博考試。
後來,在工作中,先生也是見山開路,遇水搭橋,很少聽到他抱怨什麼。
他說,比起一直待在舒適的環境中,逆境才能催人成長。
我想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
寫作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以前我從來沒有嘗試把悶在胸口的一股氣寫出來,也沒有過把反對我的冷冰冰的大道理寫出來,等我真的寫下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情緒慢慢平靜,眼淚在臉上幹了,先生冷冰冰的道理聽起來頗有幾分勵志和鼓舞。
我開始進入積極的狀態:與其抱怨學校和老師,不如自己行動起來,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
比如,老師做不到個性化教學,但我自己可以做到個性化培養,沒有誰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害怕枯燥的刷題會導致他有厭學情緒,那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我就儘量尋找有趣的講授方法,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童書媽媽的兒童哲學營和寫作營也是不錯的選擇啊。
學校的活動空間小,運動量小,那就在放學後給他安排體育訓練課程,比如遊泳課、體能課。
老師或許有時急躁,但我自己可以先做到不急躁,不給孩子雙重壓力,加強和孩子的情感連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他的堅實後盾……
等我把這些可以做的事情一項一項列出來的時候,我發現我可以施展的空間很大,我能夠改變的事情很多。
而孩子的學校,不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學校其中的一個嗎?孩子的老師,不也是千千萬萬普通的老師中其中的一個嗎?
何況,我還有一個會講大道理的勵志的同心同德的先生,何況,我們一家有那麼好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何況,還有一個懂得用寫作來梳理自己人生的媽媽。
這些才是一個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環境,這個環境一直在我手裡。
END
作者簡介:悠悠,喜歡宅家,也喜歡旅行,喜歡老物件也喜歡新事物,喜歡詳細周密的提前規劃,也喜歡隨心而欲的說走就走。當媽後渴望成為孩子眼中「別人家的家長」,並正在為此努力中。童書媽媽成人寫作營學員。編輯:Si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