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研er在擇校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某高校是34所自劃線、某某高校入選國家某某計劃等。
是不是有考研崽已經迷糊了啊?那麼這些詞到底代表了什麼呢?下面就讓茶酥來給你講講吧!
1 34所自劃線院校
「34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複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
學校根據報考自己學校考生的情況和計劃招生的人數來確定分數線,學校確定後上報教育部備案就可以了。
那麼34所自劃線有什麼優勢呢?
1.複試時間早,便於調劑
一般而言,「34所」由於分數線公布得早,其複試要比其他院校要早。對於考生來說,這個時間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需要調劑的同學,抓住這個調劑時間可能下一個上岸的就是你
2.利用「反差類」院校和專業
「34所」自主劃線的學校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會高於國家線,報考難度會大一些。但是也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個別專業會低於國家線。
尤其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文科類大學的理工科專業,即使是其優勢專業,也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說:北京師範大學近幾年的文學公共課複試分數線都是50分,要遠低於國家線的55分或54分。2020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的複試分數線總分是345,而文學國家線的總分是355。
3.中西部地區,報考難度相對低
從地域上看,34所985自劃線高校裡面北京、上海、東部沿海地區高校要比中西部地區高校相對難考一些。
比如,同樣的專業,西部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大、重慶大學甚至四川大學要比東部地區的同濟、東南相對好考一些。但是這個「好考」也是相對的,要看具體的專業
34所自劃線高校是: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
2 985院校
各位考研er應該對985這個數字不陌生吧,畢竟周邊有人考上985後已經被家長說了好多好多遍啦!那麼985的優勢在哪裡呢?
「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劃線高校,這就意味著「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並非自主劃線的高校,而是按照國家線來劃定其複試分數線。
所以如果同學們想要報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競爭沒有那麼大,可以把目標瞄向這5所高校。
5所非自主劃線的985高校是:
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3 C9院校
很多同學是不是第一次聽說&34;這個詞呀?可不要小瞧這個C9哦~因為C9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最頂尖實力
九校聯盟(C9),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是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聯盟成立後展開了多項實質性活動,如互派交換生、開展暑期夏令營等。
4 211院校
「211」的含義是「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將全國各地挑選出的約100個高等學校設立為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資金中獲得優先對待。2011年,「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共有學校112所,不再新增學校。國內的不少頂級大學在招聘教師的時候,雖然大多沒有明文規定招聘對象的出身,但是不少高校在實際操作中要求本碩博的學校中需要至少一個「211」兩個「985」。
所以,以後有志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同學,要考慮在211/985院校讀碩博研究生。「985」高校全部都是「211」高校,211不一全是985院校。
5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間還有一些學校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這些高校的層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間。
主要是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以解決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從而大力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是:
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北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6 本一、本二、本三
其實這個劃分是按高考錄取批次來定的,在分析考研報考高校時一般不用這個概念,只是考生處於慣性,一定程度上還會這麼分析。
它對考研選擇院校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而且不同的省份其對本一、本二高校的劃分有所不同。
因為某個大學招生時所在的本科錄取批次是由各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根據本地招生工作的實際,以及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條件、辦學歷史、生源情況和國家重點保障的學科等情況,經與有關高等學校協商後劃分的。
7 全國重點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被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學。1959年,《中共中央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所高校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國務院《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最終確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
8 「雙一流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柱。「雙一流」建設吹響了中國高校衝刺國際前列、打造世界頂尖學府和頂尖學科的衝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