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角線構圖表現山嶽風光的動感
在拍攝山巒風光時,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出動感尤為重要。如果只拍攝山峰的話,肯定會使照片單調乏味。如果在構圖時能夠巧妙利用山的稜角、花朵或者是雲彩的影子,都可以提高山的魅力。
這幅照片,就是以盛夏的青山和藍天為主題。中間部分的山峰作為畫面的主角,再加上傾斜而下的光影,成為一張佳作。
光和影從左上向在右下延伸形成的曲線,正好可以作為對角線的參考線來使用。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天空的比例的問題。為了突出起伏不平的山稜,攝影師特意減少了天空的比例,但保證觀眾感受到雲捲雲舒。照片從前到後被三條線分成了四部分,對焦點在最前面的線附近,使山的質感更加清晰。
拍攝參數:鏡頭焦段28mm、焦距28mm(換算值28mm)、曝光模式:光圈優先、光圈f/5.6、快門速度1/500s、曝光補償+0EV、感光度iso160、白平衡WB自動、長寬比2:3
採用泛焦技術,使照片從前到後都清晰可見。一般來說都會把畫面分為三部分。如果是想分得更細的話,也可以分成四部分。想像分割線的位置,並且對準最前面的參考線上的物體對焦拍攝,就能夠表現出山的肌理。
通過V型構圖進一步強調山峰的存在感
為了更好地表現山巒聳立的樣子,拍攝時可以使用V型構圖。使用仰視的角度進行拍攝,可以從雲朵的縫隙處得以窺見山峰的風光。照片前方曲水流觴,讓觀眾產生一種河流會一直流淌到山麓附近的感覺,並且營造出照片的層次感。
拍攝參數:鏡頭焦段28mm、焦距28mm(換算值28mm)、曝光模式:光圈優先、光圈f/5.6、快門速度1/500s、曝光補償+0EV、感光度iso160、白平衡WB自動、長寬比2:3
V型構圖最大的效果,就是突出主要拍攝物體,或者說直接將觀眾的視線引導至主角身上。在這張照片中,為了增強這種效果,特意使用負曝光補償,減少整體明亮度,營造出戲劇般的場景。
使用三分法構圖表現宏大風景的層次感
萬裡無雲的晴天,怎麼才能拍攝出層次和動感,並且表現出風景的宏大壯美呢?這張照片就通過三分法構圖實現了這一效果。照片並不是採用了那種標準拍攝手法:從下到上按照前景、中景、遠景區分。攝影師把近景的樹林作為剪影安排在照片最上方,把湖水作為中景,把群山作為遠景放在照片最下方,把天空放在了正中間,強調了照片的層次感。
拍攝參數:鏡頭焦段28mm、焦距28mm(換算值28mm)、曝光模式:光圈優先、光圈f/5.6、快門速度1/500s、曝光補償+0EV、感光度iso160、白平衡WB自動、長寬比2:3
為了拍攝更有衝擊力的照片,還將從樹蔭透過的太陽作為點綴。這種太陽容易造成光斑,所以需要調節相機角度來避免。中間位置的兩顆樹木的剪影不僅營造了照片的動感,同時也增加了照片的張力。
構圖技巧實戰,以攝影師作品為例,從實際出發教你如何構圖,如何按照不同的場景和主體來進行拍攝。
自然風光拍攝(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