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2020-09-06 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多位中外嘉賓圍繞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的新機遇展開討論,提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或將成為今後教育的常態。

趨勢一:混合式學習或將成為常態

老師變主播、上課變「上網」……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迎來大發展。

服貿會期間,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在發言中說,疫情期間我國及時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面向高校免費開放包括1291門國家精品課程在內的3萬餘門在線課程,針對偏遠地區開設空中課堂,滿足2億多學生居家學習需求。在全球教育領域內,這是一個奇蹟。

劉利民表示,相對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的在線傳播形式為國際間教育交流合作打開了突破口,也為跨境教育提供了新渠道,有利於促進包括跨國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

「混合式學習現在非常方便,也為國際合作帶來機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說,我們對一些國家進行了調查,超過一半的學校把混合式學習視為疫情後在校學習新常態。

北京第三十五中學副校長王紅軍說:「疫情推動了教育形態的變化,促進了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也促進了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為必然。」

趨勢二: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新機遇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論壇上介紹,中國已與188個國家和地區、46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54個國家籤署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此外,目前在辦的各級各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2282個,中國還將加大中外合作辦學改革力度,在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方面實現政策突破。

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尼克·邁爾斯介紹,2020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後,我們對辦學更有信心了。該校教職員工和學生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4月重新開放校園後,90%在國內的學生順利返校複課。

「為了幫助學生體驗在線教學,我們改造升級了六個樣板教室。」尼克·邁爾斯說,改建後的房間配備了靈活的課桌椅和在線互動技術,校外學生可實時看到老師,更好融合線上和線下教學。

上海紐約大學榮譽校長俞立中認為,雖然疫情影響了一些學生赴海外留學,但是大家嚮往優質教育資源的熱情並未減退。既有中國文化的「根」,又有海外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將成為一些學生的新選擇。

趨勢三:出國留學服務方式更豐富

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我們還能出國交流、留學嗎?

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展臺,工作人員劉謙向參觀者介紹AFS青少年交流項目。「今天有不少人諮詢出國交流項目,關心是否繼續。」他說,我們與海外大約40個國家的學校聯繫保持暢通,目前大部分項目還在持續,將照常組織15歲到17歲半的青少年交流項目。

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疫情推動了留學服務線上發展,人們了解海外留學資訊更方便了。「我們不久前舉辦了一系列線上國際教育巡迴展,針對人們關心的留學趨勢變化、海外生活安全、畢業就業等熱點話題進行解讀。」他說,該中心實現了從傳統「窗口服務」向數位化在線服務的轉變,參觀者可以在現場體驗留學存檔、就業報到等一站式在線服務。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疫情打亂了國內外教育的常態,但也提供了新的機會。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時代,唯有開放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對發展,共享發展中的機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世界第三大留學目的地國以及引進合作辦學項目最多的國家,中國教育開放的大門必然越開越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 2020-09-06 18:15:5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
  • 「後疫情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如何轉型?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國際中文教育也面臨短期的下行壓力與挑戰。但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新機,我們更要有在變局中破局的勇氣和自信。為有效應對疫情,許多國家採取了關閉學校的防疫措施,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也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長期影響和挑戰。目前看來,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中文教師的信息素養亟待提升,數位化教學資源建設亟待加強,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亟待改革,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亟須創新等。面對挑戰,如何才能化危為機,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 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
    上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中新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 郭其鈺)春江水暖,資本先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的態勢下,資本市場也迎來「大考」時刻。
  • 三立教育:教育機構危中尋機,行穩至遠
    摘要:三立教育在接受電臺採訪中就疫情發生以來關於出國留學趨勢、未來的市場需求以及教育質量探討等問題作出了解答,記者了解到:三立教育目前已經在疫情中成功突圍形成了新的教學模式,暑假班也正在有序安全地開展中。作為連接海內外的紐帶,留學行業向來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直接影響。今年,留學行業迎來許多全新的挑戰。
  • 2020年服貿會將展示後疫情時代教育服務新變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胡路鑫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疫情期間,線上直播課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接受,即將於9月上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多家在線教育機構將組團亮相,共同展示後疫情時代,教育服務的新特點。另外,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合作會發生哪些新變化、留學教育將怎樣以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等話題,也將在服貿會上得到生動解答。
  • 危中尋機:透視後疫情時代消費趨勢新圖景
    我們之所以要來探究後疫情時代的人們可能的行為趨勢變化,是因為通常行為的變化都是一個複雜、漸進、連續的過程。附圖4 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趨勢圖景7組趨勢共同勾勒出後疫情時代人類從生存到發展、從傳統到煥新的全方位消費需求趨勢圖景。
  • 第二屆「曼」談教育—後疫情時代未來國際教育與職業發展論壇
    在逆流中尋求生機,履步維艱的時刻已經過去,後疫情時代到來。對教育領域學者、海內外華人學子、各高等教育機構而言,探索在後疫情時代下的發展模式尤為重要。促進全球教育領域學者、業界大咖深度對話,以及給全球海內外華人學子傳遞未來國際教育、繼續教育、跨文化教育以及新職業教育在疫情下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方法,從而推動海內外教育資源的流動。
  • 後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如何實現逆襲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對教育行業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新冠疫情,讓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革。隨著疫情陰霾漸漸消退,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步復甦。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過去,與在線教育的繁榮相比,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則經歷著「寒冬」, 面對愈來愈高的獲客成本,如何招生拓客?如何留住學生?都成了教育機構最頭疼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選擇國際教育,大咖出場給你一顆「定心丸」!
    後疫情時代選擇國際教育,大咖出場給你一顆「定心丸」!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將是暫時的近期教育部等8部門全面部署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其中提及「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後疫情時代站在是否選擇國際教育的十字路口
  • 2020國際教育研討會在穗舉行 探討疫情後國際教育趨勢
    為應對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國際教育面臨經營環境變化的挑戰,廣州民辦教育協會於2020年11月5日在廣州市南國酒店主辦題為《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趨勢暨粵港澳國際中學發展對策》的國際教育研討會。研討會上,教育行業專家、機構負責人針對行業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圍繞國際交友的變化和出路而展開。
  • 力高箱包:融入雙循環危中尋機變中求進
    面對貿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外貿企業如何走出困境?力高(雲南)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高箱包」)給出的回答是:積極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加大調整轉型力度,於危中尋機,於變中求進。2013年建成投產的力高箱包,是新平縣外貿龍頭企業。
  • 七田真國際教育CEO馬思延:後疫情時代的早期教育
    2020年11月20日-22日,博鰲教育論壇2020年會上,思可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七田真國際教育CEO馬思延再次作為早教行業唯一受邀嘉賓出席會議,並發表關於《後疫情時代的早期教育》的演講,深入探討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並會對中國的早期教育做出解讀。
  • 聚行業智慧,破疫情困境——特力集團舉辦「後疫情時代」主題沙龍...
    6月30日下午,位於羅湖水貝的特力珠寶大廈群賢畢至、大咖雲集,由特力集團主辦的「珠寶匠心傳承文化創意展暨珠寶行業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主題沙龍」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水貝片區各大珠寶企業負責人、業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珠寶行業如何面對新經濟、新模式、新零售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羅湖區政協副主席陳廣出席活動並講話,羅湖區商務局、深圳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深圳黃金珠寶文化研究會、深圳市珠寶首飾設計師協會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活動。
  • 在銀川,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機構怎麼做?看看他們
    11月27日,美智教育集團聯合十餘家知名校企線下舉辦了銀川教培行業發展論壇——「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本次論壇邀請了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教育家、藝術家以及企業家,以「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為主題,解讀銀川市場當下發展狀況、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的「影響與機遇」以及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
  • 搜狐教育盛典圓桌論壇: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的變與不變
    盛典期間,英國國際貿易部教育技能司中國區主任劉靜,康福國際教育董事長、凱博外國語學校總校長劉煜炎,金矢集團副總裁、首席國際教育顧問孔高寧,君誠學校總校長陳曉民,不學教育集團創始人趙曉麟圍繞「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的變與不變」展開討論。北京晚報資深記者鄭勇,擔任本場圓桌的特邀嘉賓主持。  劉靜透露,截止到今年10月份,通過UCAS申請英國的留學的學生申請量是增加了30%。
  • 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如何開闢新藍海?
    11月23日, 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京開幕,大會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的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並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暢談了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信心重塑與未來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融合發展?素質教育怎樣能成為一種「剛需」?
  • 後疫情時代定位未來教育治理變革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十四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近日,在第五屆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開幕式上,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方平表示,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發展形勢、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更多貢獻。
  • 【精彩回顧】蘇州外國語學校總校長董彬: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的新未來
    本次論壇邀請了各地國際教育及國際理解教育的專家、學者,圍繞「疫情之下」的教育重塑,分享國際教育實踐中的感悟與經驗,對各位國際教育同仁們在「後疫情時代」的工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論壇雖已圓滿落下帷幕,但嘉賓們的精彩發言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迪與回味。
  • 疫情時代,全球教育變數在哪兒?如何選擇出國留學?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中心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