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不起眼的泥土,到活靈活現的泥人,全靠幾十年的手藝活兒。在北京這座歷史名城,有不少匠人,依靠著手中的銼刀和花筆,將一團團膠泥化腐朽為神奇。今年春節,不妨就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泥人帶回家,為新的一年迎來一個好彩頭。
泥塑產生於早期人類文明。從古至今,中國的泥塑藝術從未間斷過,歷代的泥人作品也不乏傳世精品。舊時,北京的泥人主要是在廟會上出售;坐商則以東安市場要貨鋪為代表;也有走街串巷的玩具小販。2006年,泥人成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起泥塑,許多人會聯想到天津泥人張與無錫惠山泥人,其實老北京也有自己的傳統泥彩塑,俗稱「老北京泥人兒」。北京泥人兒的創作,不注重寫實性,而是用誇張、變形的手法,通過作品本身所帶有的暗示性與象徵性,傳達出作品的吉祥寓意,這是北京泥人兒的一大特點。
精通泥人技藝的常樂師傅告訴我,想要做好泥人,關鍵是掌握人物的神韻。構思清晰,再用刀具、矬子等耐心打磨。想要做出個大件來,像是十八羅漢、關公等複雜形象,甚至要花兩到三天的時間。
常樂師傅告訴我,如今還可以製作出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小泥人」。只要本人親自到場或者提供照片,20分鐘就可以完成,價格約在200元上下。
如今在北京,能夠買到泥人的地方並不算多。常樂師傅的攤位在王府井小吃街內,根據泥人的種類和大小,價格在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此外在南鑼鼓巷、前門等地也有不少禮品店售賣民俗泥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