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村有一條南北官道,北通大都,南到蘇杭。大道上,車馬行人終日絡繹不絕。
關漢卿小時候,喜歡在道旁玩耍。這條古道給了他無數的憧憬和嚮往。他常常在道旁面對來往行人做出各種姿態,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一天傍晚,他叔叔關燦找他回家去吃飯,來到路旁時,看到關漢卿正跟一個道士模樣的人說話。倆人來回踱著步子,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又轉回來。關燦偷偷走近想聽那道士同關漢卿說些什麼。結果聽了半天,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話。叔叔覺得事情不妙,上前就扯關漢卿回家,關漢卿死活不走,那道士也拽住不放。關燦對道士說:「你不該與一個吃屎的孩子糾纏。」那道士聽了哈哈大笑:「吃屎的孩子?清者混,混者清,大人不如兒……」隨後飄然而去,關燦聽了道士的話,很是納悶,不知道士為什麼說「大人不如兒」。
原來,從一大清早,關漢卿就在路邊捏泥人,他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過路人都捏成泥人,在路邊玩耍,好像一齣戲,引得好多人圍觀。突然過來一乘紅綾轎,轎中老爺看見許多人圍觀這些泥人,就問這些都是些什麼人。關漢卿回答說:「都是過路人。」老爺聽了後好像話中有話,怕自己也被關漢卿捏成泥人,便命隨從把那些泥人都給毀了。關漢卿見自己的泥人被毀掉了,便頓足大哭,非讓老爺賠他不可。老爺不但不賠反而要處置關漢卿。正在這時,道士飄然而來,上前相勸說:「大人不如兒。」轎中老爺見這位道士出言不遜,問道士是那山那廟的。道士說:「不是山,不是廟,我們都是過路人。」老爺見道士重複了關漢卿「都是過路人」的話,知道鬥不過這位道士,立即起轎走了。關漢卿得救後捨不得再讓道士走。道士說:「我們『都是過路人』,不讓我走哪能行呢?我還要趕路呀。」關漢卿還是依依不捨。道士立即蹲下身來,將毀壞的泥人塑了一個大泥人,然後對關漢卿說:「這回行了吧,把我留下陪你!」圍觀的人一看那泥人跟道士一模一樣,個個拍手叫好。道士對關漢卿又說:「我們不如你,我們只是過路人,你是在這裡造人呀!」說罷又要走,關漢卿仍然不放,倆人便拉拉扯扯起來。正在這時關燦來叫侄子回去吃飯,才發生了上邊的事。
關燦到死也沒想到侄子長大會成為一個大劇作家,塑造出那麼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原載《關漢卿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