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泥人。 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吳曉鈴
12月1日,成都培風橫街的一間陶藝工作室,粘土動畫《香蛋的故事》揭開神秘面紗,一個個泥人顯得拙趣生動。成都兩位民間藝人王先耘和張忠安花了5年時間,捏出了400多個泥人,並把它們拍成了一部104集的動畫片和一部100分鐘的動漫電影。
明年5月,動漫電影還將在國際知名的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上參與大獎角逐。
5年捏出400餘泥人
今年74歲的王先耘捏泥人已有61年,他開創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空心泥人」捏法,在成都泥塑界有「空心泥人王」之稱。今年5月,他的泥塑作品《水滸新108將》在業界轟動一時。不過,捏泥人自娛自樂,並不能滿足這位老人。他的工作室設在成都實驗小學西區,「每堂泥塑課,小朋友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我就想,既然好萊塢都能以粘土玩偶拍出一部風靡世界的電影《小雞快跑》,為什麼我們不能搞一部自己的粘土動畫呢?」在泥塑家張忠安、導演陳遠星等好友的支持下,他決定搞一部以三星堆為題材的動漫。
粘土動畫最難的是製作粘土玩偶。《香蛋的故事》裡角色多達40幾個,如果要讓每個人物都能擁有生動的表情,那每個角色就必須製作25個以上的表情和動作。捏成形、打磨、裝飾,他和張忠安每天呆在工作室的時間遠遠不止8小時,但5年下來,才捏了400多個泥人,遠遠達不到動漫影視片要求。表情不夠怎麼辦?王先耘想到了把一個泥人反覆利用的辦法,「比如原本是笑眯眯的表情,稍微在嘴角處改兩刀,就能變成委屈的表情。再把眉毛改成倒豎,就成了憤怒……」終於,王先耘和張忠安捏出了400多個泥人,製作了300多個微縮道具,粘土動畫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欲衝刺國際動漫大獎
《香蛋的故事》怎樣才能吸引關注?王先耘和陳遠星等人都不約而同想到了三星堆題材。「三星堆的發現舉世矚目,《香蛋的故事》就圍繞它展開,講一群小學師生幫助殘疾兒童香蛋,中途遇到三星堆人物復活的科幻故事。」40多個角色,被分別取了名字,還穿上了漂亮的小毛衣。陳遠星透露,劇組為此專門請人編織了200多件毛衣毛褲。
王先耘要做粘土動漫一事,得到了成都實驗小學的大力支持。校方組織了師生參與主題歌的創作、演唱,這些粘土泥人的角色配音也請的是小學生們上場。在12月1日的看片會上,孩子們童稚的聲音讓「香蛋」們無比生動。
陳遠星表示,由於粘土動漫的每個角色都必須手工捏制,耗時耗力,因此全球範圍內一直鮮有人嘗試。「粘土這種材質,能親和地將傳統與新奇、唯美與逼真結合起來,每一個動畫形象都是鮮活而立體的,能夠給看厭了手繪或特技的觀眾帶來久違的新鮮感。」
今年7月,104集的動畫片《香蛋的故事》已經送交國家廣電總局審查。如無意外,明年春節就能夠與全國觀眾見面。王先耘和他的朋友們還期待著100分鐘的電影能夠在明年的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上有所斬獲。他說,「大家都以為捏泥人是小孩子的玩意兒,其實只要有心,泥人也能捏出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