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輔宣在捏泥人 李貝妮 攝
中新網台州10月7日電(範宇斌 李貝妮 金虹躍)中秋、國慶長假裡,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亭旁鎮王家村,「90後」民間泥塑藝人楊輔宣將祝福融於雙手,將熱愛匯於指尖,捏出了一對對惟妙惟肖的中國娃娃,用傳統技藝慶祝佳節。
楊輔宣家中客廳的一角就是他的工作室,泥塑作品擺得琳琅滿目。有小豬佩奇、蠟筆小新等卡通人物造型,也有西遊記、四大天王等人物麵塑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楊輔宣捏的中國娃娃 李貝妮 攝
「完成一個常規的泥塑作品一般需要10分鐘左右。」楊輔宣說著,拿起彩泥、雕刀等忙活了起來。幾塊不同顏色的彩泥,經過他雙手的揉、搓、捏、拍、拉以及點、切、剪、刻、畫等手法,頃刻間,一個咧嘴大笑、手持祝福的中國娃娃就脫手而成了。
一雙手、一把泥,不僅捏出了精美細緻的泥塑作品,也「捏」出了幸福生活。
一個小孩舉起中國娃娃 李貝妮 攝
1991年出生的楊輔宣,捏泥人已有近七年。他的父親楊性級是老一輩的手藝人,同時也是楊輔宣的啟蒙老師。
「小時候,父親在捏麵人,我經常會在一邊看。」說起與泥塑的緣分,在楊輔宣眼裡,父親的手作是他兒時最好的玩具。白天,父親在外打零工;晚上,捏麵人售賣,他用勤勞的雙手,養活了一家子。
長大後,楊輔宣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美術專業畢業後,他曾打過工、開過店,但始終收入一般,且或多或少感到不那麼自在,也不是心目中喜歡的職業。
直到2013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他在網上看到色彩繽紛的泥娃娃,眼前為之一亮,當即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發揮自己的美術特長來創業?
說幹就幹,當年6月份,楊輔宣正式開始創業。
「以前,我們捏麵人相對簡單,主要以十二生肖為主,而真人版的泥人製作要求比較高,楊輔宣就專門跑到北京學習了一個月。」楊性級說,兒子從小美術功底好,再加上愛鑽研,自打學會真人版的捏泥技術後,很快又自行摸索出了卡通泥娃娃的捏法。
楊輔宣的作品 李貝妮 攝
在兒子的帶動下,一直打零工討生計的父親楊性級,也為兒子當幫手,跟著學起了捏泥。
產量不高、銷售不廣、人手不足……創業之初,楊輔宣遭遇了不少難題。然而,憑藉其濃厚興趣和滿腔熱情,他愈挫愈勇,不斷創新,三門「泥人楊」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父子倆的泥塑作品深受客戶喜愛,甚至還漂洋過海賣到國外。
「泥人每個售價15元到20元,一到情人節、七夕等節假日,銷售就更火爆了,晝夜趕製都來不及,有些訂單還來自韓國等海外客戶。」楊輔宣笑著說,線上銷售的同時,他和父親還一起線下闖蕩「江湖」,全國各地的美食節、大型文旅活動等現場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個長假裡,父子倆的「檔期」也早已排滿。
如今,楊輔宣和父親靠著捏泥人,每月有上萬元的收入,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想把泥塑這個傳統手藝傳承下去,讓傳統文化延續,讓更多的人了解泥塑。」對於楊輔宣而言,泥塑已不僅是一份簡單的事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