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日,全國已有29個省份的中小學、56所部屬高校開學。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昨晚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衝上熱搜,「開學第一課」成為絕對熱點話題。聽完這堂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的學生思政課、教師育人示範課、國民教育課後,您一定也和小編一樣感觸良多。您都有哪些想法不吐不快?這堂課為什麼這麼「火」?結合專家學者、校長和老師們的觀後感,小編今天就為您劃五個重點~
9月1日,2020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播出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並形成多個話題詞。
截至目前,《開學第一課》微博主話題詞 及相關話題 等8個話題詞登陸微博熱搜,3個話題登陸要聞榜。其中,主話題詞閱讀量升至24.6億,討論量442.2萬。與此同時,《開學第一課》節目位列微博熱議話題第一、綜藝話題榜第一、微博綜藝榜第一。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熱度空前。開學第一課同時登錄央視頻熱搜、抖音熱搜、快手熱搜、微視熱搜、B站熱搜、騰訊視頻熱搜等全網熱搜榜20個熱搜詞。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頭條新聞等新媒體大號持續曝光,百度搜素、360搜索、搜狗搜索、今日頭條、觸電新聞首頁持續推薦。
節目還獲《新聞聯播》《晚間新聞》《新聞直播間》推薦,並獲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半月談、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周刊、環球時報、參考消息、北京日報、湖北日報等千餘家媒體持續推薦。
《開學第一課》這麼火,主要還是因為今年的節目無論是從嘉賓陣容、還是內容製作上都非常吸引人。今年《開學第一課》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以孩子們親歷的抗疫故事為主線,彰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堂非同尋常、令人難忘的「開學第一課」,這不光是上給孩子們的,也是上給所有家長和教育者的。從這堂德育大課裡,小編總結了以下重點,家長和老師們都可以講給孩子聽!
中國正強,少年當更強
今年這堂《開學第一課》圍繞「少年強·中國強」主題,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政治課,讓大家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充分感受和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創造過無與倫比的輝煌;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片中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繪就了一幅幅抗疫英雄譜,譜寫了一曲曲凡人奮進歌。在抗疫最前線,黨員幹部頑強拼搏、衝鋒在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捨生忘死,人民解放軍逆行出徵、誓死不退,公安民警、疾控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奮戰,廣大志願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同時還有很多各行各業的拼搏者奮鬥者奉獻者,他們不畏艱險、默默堅守、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胸中有大愛,凡人亦英雄」,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大多數人的歲月靜好。
成長於這個時代的少年必然是不平凡的少年,他們還未開學就經歷人生大考,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現在,青年人的任務是好好學習,要學好知識本領,更要踐行使命擔當,讓中華民族在挫折苦難面前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勁頭傳承和延續。
在生命事件中體認家國情懷
從這種意義上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其實是從2020年初就已經開始了。幾位有重要貢獻的親歷者用捲入自己的生命事件講述著一個個難忘的瞬間,讓更多中華兒女在「聆聽」與「思考」中體認到濃濃的家國情懷。
在昨晚的「課堂」上,鍾南山院士分享了他經歷南京大屠殺、非典疫情以及新冠疫情的幾次生命事件,從對生命的切身感知談起,到對人類生命的敬畏和救助,他發自肺腑、充滿力量地向中小學生發出呼喊:「人的命是最大的人權!」這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國情懷是具體的、有方向、有溫度的,所以我們看到了報考醫學專業高考生的崇敬和追隨,聽到了90後醫護人員與病毒近距離忘我搏鬥的點滴……這些來自生命事件的感召力,為我們在腦海中構建起「家國同命運」的整體圖景。
「我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得過病毒和時間!」當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在自己身患漸凍症的疾病時期,仍夜以繼日奮鬥在抗疫第一線,在他充滿「家的味道」的故事講述中,我們看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責任、對隊友的情誼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所長分享了幾段新冠疫情疫苗研發的難忘故事。第一批疫苗研發成功的當天恰逢她的生日,她用「除了勝利、別無選擇」這八個字回復了大家的生日祝福。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直擊人心的生命故事。我們看到了這些國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然而他們並非遙不可及,他們也有著難忘的童年往事、他們也有朋友和親人、他們也有點點滴滴印刻在他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他們講述著生命故事,讓我們體認到對家庭的關愛和守護、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正是在勇敢、坦誠、友善地對待每一個成長階段和生命事件中表現出來、傳遞出去的。
教育要直面真實的人生課
以抗疫為核心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特別突出了在疫情和抗疫中所反映的多個關鍵人生主題,為觀看節目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直面真實的人生課。
對孩子們進行人生教育,首先要全面認識和理解真實的人生。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中,無論是鍾南山院士講述的人生經歷還是高三女孩的「方艙醫院」特殊備考經歷,都能讓人認識到人生常常並存著平常和無常、悲哀和喜樂、真實與虛妄、生與死……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百態。雖然某個人可能更多處於喜樂、真實的順境之中,但對個人的人生可能性和整個人類的人生樣態來說,這樣的人生百態卻是真實的。
少年強則國強,強大的人從根本上要對人生百態有必要而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才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一些意外壓倒。
過去,長期平穩的生活世界讓不少人遺忘了一些根本的價值對象而去追求那些具有更附屬意義的價值對象,如名譽、地位、財富和成功等。在這個方面,疫情的突發給人們以明確的提醒:不要遺忘那些具有根本價值的方面,生命、健康和安全才是人生的根基。這些也正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節目多次強調的內容。
健全體格、品格、人格
我們給孩子留下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孩子。健康教育有基礎,健康中國有依託。我們理解的健康,是一種體格上、品格上和人格上的健全完好狀態,是一種指向生命追求的核心成長素養,是一種關乎家國信仰的關鍵價值構成。
通過《開學第一課》節目,也讓我們認識到教育要做好學生成長價值的正確引導,特別是要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讓「國人、家人、個人」在育人行動中達成三位一體。
我們要倡導的是每個人都做「頂天立地的中國人」。頭頂的天,是我們共同的國;立身的地,是我們共建的家。「頂天立地」就是家國擔當。有家內心暖,有國格局大。每個孩子只有把自身成長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才能做一顆紮根大地的種子,擁有無限的成長可能,真正實現生命境界的升華。
新學期,要著力引導學生在體格、品格、人格的持續追求與提升中篤實前行。「強健體格」,保持對新冠肺炎的警惕性和防範意識,不斷提升健康素養,持續增強身體素質;「涵養品格」,始終保持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心態,不斷增強內驅力、生長力和學習力;「完善人格」,心懷「國格即人格」的成長認知,在家國擔當中聚力揮寫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樹立科學的公共衛生意識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送給了全國孩子們的一份最好的開學禮物——把科學的公共衛生意識「送」到了孩子們的心間。
在目前的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孩子們在校園內外繼續做好個人防疫非常重要。
張文宏醫生在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送來科學又實用的十條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還從睡眠、飲食、運動等方面給孩子們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非常及時,非常有用,非常貼心!「洗手要像做作業一樣認真」「當你唱《祝你生日快樂》這首歌兩次,基本上就達到洗手要洗二十秒的水平了」「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張醫生生動有趣的講解讓我們感受到了富有科學精神的人文關懷,聽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鍾南山院士也現身說法,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雖年事已高但身體仍非常健康的秘訣——堅持鍛鍊。
這份珍貴的希望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收好,做到尊重科學,珍愛生命,用心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加強鍛鍊,在新學期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