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新事|趕農時、備農資、送農技……這裡助農春耕有「實招」

2020-12-23 新華社新媒體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當地政府部門強化對種糧大戶的農資農技幫扶力度,助力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一大早,種糧大戶閆正東就開著耕田機到地裡耕田,他的農場今年要種800畝水稻,這幾天要完成200畝早稻的翻耕插秧工作。「我現在抓緊時間把谷種種下去,這樣我們老百姓心裡安逸。」閆正東說。

為幫助種糧大戶抓好農時趕生產,柴桑區農業局安排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一對一幫扶,並加強農戶的谷種、化肥、農藥等物資保障。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獅子街道龍崗村,種糧大戶閆正東正在進行早稻田翻耕。(受訪者供圖)

「我們通過辦公平臺、網際網路、微信群等多媒體形式,對外發布春耕備耕信息,及時了解種植戶需求,解答種植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確保春耕生產的措施落實到位。」柴桑區農業局經作局局長束波說。

隨著農業科技化水平的提高,很多種糧大戶選擇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插秧機、植保無人機、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等農業「黑科技」已成為種糧大戶的「標配」。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曹氏家庭農場,農場主曹敬民正在進行無人機植保作業。(受訪者供圖)

在柴桑區曹氏家庭農場,農場主曹敬民正熟練地操作植保無人機。曹敬民告訴記者,這次疫情對農場生產影響較小,通過政府信息化平臺和農技專家的幫扶支持,對今年農場增收充滿信心。

在政府部門引導下,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通過提高農業科技,給春耕插上科技的翅膀,為夏秋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劉彬、郭傑文、彭菁 報導員範曉平、駱道明

編輯:吳念

新華社江西分社 新華社音視頻部 聯合出品

相關焦點

  • 趕農時 保春耕——順昌春耕備耕見聞
    東南網訊 春日暖陽照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2月17日,位於順昌縣大曆鎮田後村的順昌縣榕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千畝蔬菜基地裡,30多位戴著口罩的農民正在挖檳榔芋種,進行移種,幾百米外的另外一片田地上,10多位農民正忙著覆蓋地膜,種植檳榔芋,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 不負戰「疫」不負春 寺巷街道搶抓農時忙春耕
    中國江蘇網3月31日泰州訊(陳瑾 徐慧)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泰州醫藥高新區寺巷街道紮實開展春耕春種工作,積極做好農業生產指導,把服務和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引導農民安全、有序搞好春季農業生產。農資保障促春耕。
  • 宅在家裡備春耕,看看這些農技員如何「雲端服務」
    一場疫情,打亂了農民春耕備耕的節奏。農資的供應、價格、配送各種問題凸顯,任何環節的紕漏對於靠地耕作收入的農民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與疫情防控一樣,春耕備耕也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鬥。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農技員通過「雲端服務」讓大伙兒足不出戶,在家備春耕。
  • 追著春光趕農時——魯北平原春耕見聞
    施肥、剪枝、澆灌……追著春光趕農時的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在山東省濱州市霑化區下河鄉西張村的果蔬大棚裡,村黨支部書記張青員正忙著給西紅柿施肥,28攝氏度的室溫,讓一粒粒汗珠鋪滿了他的額頭。「西紅柿長得越來越好了,過段時間就能上市了,這一棚估計能產3萬斤。現在市場價格很好,怎麼也能收入9萬元吧。」張青員擦了擦頭上的汗笑著說。
  • 各地春耕備耕現場:戴口罩下地、微信訂化肥、農資點對點配送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下,各地農人們收拾好農具、準備好農資,整地的整地、追肥的追肥、育秧的育秧。一年中第一個農忙時節已經到來了。田家少閒月,布穀聲聲急「咱們來說一下今年小麥的春季管理。這兩天正在下著小雪,計劃一周後就開始春季麥田管理。」
  • 《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無接觸種地:直播「播」出別樣春耕圖
    為了不影響春耕生產,山西省各地農技人員利用手機直播、農科110等「在線平臺」送技術進田,幫助農民解決春耕生產問題,在手機直播間裡描繪出一幅別樣的「春耕圖」。如今,數字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受疫情影響,「無接觸種地」成了今年春耕生產的最大特色。不少農技專家、種植大戶,化身「網絡主播」,一頭連技術,一頭連生產,把農田變成了巨大的露天「直播間」。
  • 春耕備耕忙,上海松江糧食生產進入春耕準備階段
    農機、農資、農技,各個條線的人員開始忙碌起來,只待春耕農時,從而為全年的糧食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在這個非常時期,發揮好農業「壓艙石」的作用。一年之計在於春。去年收好糧食,小崑山鎮的大農戶範紅輝如期完成了田地的冬翻和理溝工作。雖然這個春節過得有些不平凡,但隨著春耕在即,範紅輝早已抖擻起精神,開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備耕工作。
  • 關廟鄉搶抓農時忙春耕
    關廟鄉搶抓農時忙春耕 2020-03-17 15:43:54   來源:六安新聞網
  • 不負春光勤耕作——樂平市眾埠鎮春耕生產速寫
    該鎮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村組,深入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為廣大農民春耕備耕生產出力、獻計、送技,解決實際困難;同時,該鎮組織人大代表對全鎮農資部門、銷售點等春耕備耕農用物資進行檢查,為廣大農民春耕備耕保駕護航。該鎮還成立了鎮村黨員幹部支農服務隊,幫助廣大農戶搞好田間地頭引水溝、引水渠、儲水擋壩等水利設施的維修和加固工程,為今年農業糧食生產打好良好基礎。
  • 農資「國家隊」 全力保春耕:貴州省供銷社千方百計保障農資供應
    3月6日,記者從省供銷社獲悉:全省供銷系統128家農資企業均已全面復工,復工率達到100%。面對當前疫情影響和春耕春種生產需求,各級供銷社積極組織恢復生產,確保春耕農資供應,保障農業生產平穩發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決戰脫貧攻堅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 送農資送技術,這群農技專家給力!
    來自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創新工作室的12位志願者以及黃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農技專家和相關種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為李卓秀的合作社送去了600多袋各類種子,價值近兩萬元。為李大姐明年的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春耕春種搶農時
    連日來,我市各地一手抓實抓牢疫情防控,一手抓緊抓細春耕生產,構築春耕生產責任體系,廣大幫扶工作隊、農技專家、金融部門走上田間地頭,服務春耕、助力春耕,為保證全年農業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鄖陽區
  • 科技下田 服務上線 貴州省農技專家「傳經送寶」助春耕
    4月1日,大好春光,全省各地的農技專家們奔忙在田野山間,或培訓技術,或指導種植,或成果轉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投入到春耕生產中,不負春色繪就辛勤勞作畫卷,孕育豐收新希望。目前,為了加強經果林、中藥材、食用菌、蔬菜、糧食作物、水果等田間管理,科技先遣隊各領域專家正結合春季農業生產需求,通過現場示範、發放資料、技術諮詢等方式,落實各項農技措施,提升春耕科技水平,保障春季生產。和鄧朝義一樣,我省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專家奔走在田間地頭,成為當地農業企業、村民眼中的「香餑餑」。
  • 赤水元厚鎮:農技專家線上指導出新招
    「這包野香優9901和野香優1701種子有什麼區別啊?」2月14日一大早,赤水市元厚鎮農服中心農技專家袁正勤的手機就開始「刷屏」了。看到不斷跳動的群消息,這位群眾口中的「袁三孃」趕緊放下剛吃了一半的早餐拿起手機開始耐心地解答。
  • 赫山區泉交河鎮:不負春光忙生產 不誤農時保春耕
    以村為單位統一購買、配送農資,嚴防疫情傳播。濘湖橋村種糧大戶朱驗軍正在秧田裡擺盤,準備播種。紅網時刻益陽3月15日訊(通訊員 王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決勝關鍵階段,為確保取得戰「疫」勝利,同時全面推動春耕生產,赫山區泉交河鎮搶抓農時,要求全體鎮村幹部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進村入戶全面動員各村村民投入到春耕生產中,為推動脫貧收官之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 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贈農資幫扶小農戶 助力產業脫貧
    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舉行贈農資幫扶小農戶活動。今天(3月1日)上午,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資助推產業脫貧——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贈農資幫扶小農戶」活動在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舉行,市場內30餘家農資經營戶捐贈的價值數萬元的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四大類五十多種農資產品現場贈送到十多戶種植戶代表手中,拉開了2019年歐凱農資市場助力春耕生產的序幕。
  • 田間美 網上忙 「雲端服務」為春耕生產添活力網信中國
    今年春耕,突然而至的疫情擾亂了以往的生產節奏,借力數位化技術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成了不少農民的選擇。農民通過網際網路購買農資、學習交流技術知識、感受智慧作業的高效便捷,數位化新技術改變春耕方式,正逐步成為農業生產中的常態。
  • 鄖西縣三官林區: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鄖西在線訊三官洞林區 報導:「春耕復產忙,農時不等人」。當前正是疫情防控最為吃勁之時,也是春耕生產的黃金時節,三官洞林區在堅決落實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穩定農業生產為抓手,及早謀劃、搶抓農時、及早復工、及早復耕,為實現春季農業生產「開門紅」打好基礎。
  • 春耕不違農時!增城有序組織開展春耕備耕工作
    鬆土、開犁、播種、育苗,處處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春耕備耕時節如期而至。近日,增城區各地農村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季節不等人,眼下正是春耕的關鍵時期,這兩天我們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一邊抓防疫,一邊抓生產,大家都盼望著有個好收成。」正在地裡覆膜、施底肥的西境村農機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炳章說。周炳章今年計劃種植40畝早稻,為搶抓農時,他在2月15日就開始春耕工作。
  • 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長春4月8日電 題: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段續  松花江穿城而過的吉林省吉林市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條件得天獨厚。這幾年,吉林市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萬昌大米、舒蘭大米等品牌在國內有了知名度,農業變得精緻,好米賣出了好價錢。  早春時節,吉林市的夜間最低氣溫依然在0℃左右,黑土地上還未開犁。但水稻種植戶們早就忙活起來,育秧苗、備農資、聯繫農機……為今年有個好收成。  在吉林市舒蘭市,返鄉務農的大學生「新農人」蔡雪今年新流轉承包了1500畝稻田,為的是進一步擴大高品質水稻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