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創新工作室的12位志願者以及黃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農技專家和相關種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為李卓秀的合作社送去了600多袋各類種子,價值近兩萬元。為李大姐明年的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李卓秀的合作社流轉了一千多畝地,以中稻、油菜、小麥種植為主,對李卓秀來說,最缺乏的就是種植技術。勞模工作室的志願者們都是農業領域的專家,他們現場對李卓秀進行了技術指導。
水稻收上來後,李大姐把田裡都種上了綠肥,為來年的生產提供肥料,不過,土肥專家戴志剛老師下地後發現,綠肥種子的發芽率不行,詳細詢問情況後,戴老師馬上就為李大姐提供了解決方案。
土肥專家 戴志剛:明年你用一種噴霧器噴灑,這個方法只需要用三斤種子就行了。這一個信息,明年就能為李大姐節省五千多塊錢的成本。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呀!隨後,來自省農技推廣總站的曹鵬老師為李大姐帶來了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
把李大姐的合作社轉了一圈,畜牧專家王林波老師、油菜專家楊豔斌老師都對李大姐的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思路。
接下來,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創新工作室還會與李大姐結成幫扶對子,幫助李大姐走出目前的困境,爭取把李大姐的合作社打造成全省傳統合作社調結構、轉思路的發展樣本。
對於有經驗的新農人來說,農業絕對是一個未雨綢繆的行業。現在鄉親們可以利用農閒時間,多了解學習一點最新的農業技術,為來年做打算。不過話說為什麼這麼多農技專家要來到李卓秀的合作社呢?其實李大姐的合作社代表了很多以傳統種植作物為主的合作社面臨的問題。
2016年的時候種水稻賺了三萬多塊錢,2017年的時候九百多畝田,全部改種水稻。
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人工成本相對不高,這讓水稻成為很多鄉親種田的首選。從2016年開始,李卓秀逐漸擴大了水稻種植面積,然而今年的水稻的效益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李大姐說,算上450塊錢一畝的土地流轉費,種植一畝水稻田的成本在一千塊錢左右,然而去年稻穀的價格不高,導致種植水稻的效益下滑。在武漢市黃陂區,像李大姐這樣的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的合作社還有很多。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像卓秀這樣的合作社在我們這裡一共有幾百家,都面臨著效益下降,生產成本不能回收的情況。前段時間,李卓秀專門去了趟江西,引進了一百畝的瓜蔞,可是面對這個之前沒有接觸過得新東西,一畝田五千多塊錢的投入還是讓李大姐有些擔心。一個是擔心技術,第二個就是銷售方面。
傳統的農業合作社該如何轉型,
是繼續種水稻,
還是逐漸減少水稻種植面積?
不種水稻了又去幹什麼?
調整種植結構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風險,這些風險也是傳統合作社難以承受的。農技專家高老師認為,目前種植水稻仍然是有前景的,不過,水稻種植戶們應該轉換思路,把產業鏈向下延伸得更長一些。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水稻的要進行精深加工,本來只賣一塊二的,可能加工成大米之後,就能賣到一塊五六了。實力不夠的鄉親,可以一起抱團,組成產業聯盟。同時鄉親們一定要了解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減少水稻種植的成本。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第一個在品種上進行優化,第二個,在種植技術上進行簡化。減少成本增加種植效益,第三個打造自己的品牌。記者:魏偉 |
編輯:黃小佳 |
☞1棟倉裝5000噸糧!40年,糧倉都有哪些新變化?
☞愁啊!黃鱔價格「入冬」,比去年每斤跌了5塊錢,養殖戶虧慘了!
☞為防果子被偷吃,果農架起粘網,沒想到竟因此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