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農資送技術,這群農技專家給力!

2021-02-09 壟上行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搞特色種養殖的合作社,其實在農村,還有一部分合作社,以種植傳統的水稻,油菜、小麥為主,武漢市黃陂區的李卓秀大姐的合作社就是這種傳統合作社。中稻的種植面積佔到了百分之八十。最近李卓秀的合作社受到了很多農技專家的關注,是怎麼回事呢?

來自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創新工作室的12位志願者以及黃陂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農技專家和相關種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為李卓秀的合作社送去了600多袋各類種子,價值近兩萬元。為李大姐明年的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李卓秀的合作社流轉了一千多畝地,以中稻、油菜、小麥種植為主,對李卓秀來說,最缺乏的就是種植技術。勞模工作室的志願者們都是農業領域的專家,他們現場對李卓秀進行了技術指導。

水稻收上來後,李大姐把田裡都種上了綠肥,為來年的生產提供肥料,不過,土肥專家戴志剛老師下地後發現,綠肥種子的發芽率不行,詳細詢問情況後,戴老師馬上就為李大姐提供了解決方案。

土肥專家 戴志剛:明年你用一種噴霧器噴灑,這個方法只需要用三斤種子就行了。

這一個信息,明年就能為李大姐節省五千多塊錢的成本。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呀!隨後,來自省農技推廣總站的曹鵬老師為李大姐帶來了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

把李大姐的合作社轉了一圈,畜牧專家王林波老師、油菜專家楊豔斌老師都對李大姐的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思路。

接下來,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創新工作室還會與李大姐結成幫扶對子,幫助李大姐走出目前的困境,爭取把李大姐的合作社打造成全省傳統合作社調結構、轉思路的發展樣本。

高廣金:希望通過我們這個活動,帶動全省開展科技下鄉的活動。

                                                            

對於有經驗的新農人來說,農業絕對是一個未雨綢繆的行業。現在鄉親們可以利用農閒時間,多了解學習一點最新的農業技術,為來年做打算。不過話說為什麼這麼多農技專家要來到李卓秀的合作社呢?其實李大姐的合作社代表了很多以傳統種植作物為主的合作社面臨的問題。


2016年的時候種水稻賺了三萬多塊錢,2017年的時候九百多畝田,全部改種水稻。

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人工成本相對不高,這讓水稻成為很多鄉親種田的首選。從2016年開始,李卓秀逐漸擴大了水稻種植面積,然而今年的水稻的效益卻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李大姐說,算上450塊錢一畝的土地流轉費,種植一畝水稻田的成本在一千塊錢左右,然而去年稻穀的價格不高,導致種植水稻的效益下滑。在武漢市黃陂區,像李大姐這樣的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的合作社還有很多。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像卓秀這樣的合作社在我們這裡一共有幾百家,都面臨著效益下降,生產成本不能回收的情況。

前段時間,李卓秀專門去了趟江西,引進了一百畝的瓜蔞,可是面對這個之前沒有接觸過得新東西,一畝田五千多塊錢的投入還是讓李大姐有些擔心。一個是擔心技術,第二個就是銷售方面。

傳統的農業合作社該如何轉型,

是繼續種水稻,

還是逐漸減少水稻種植面積?

不種水稻了又去幹什麼?

調整種植結構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風險,這些風險也是傳統合作社難以承受的。農技專家高老師認為,目前種植水稻仍然是有前景的,不過,水稻種植戶們應該轉換思路,把產業鏈向下延伸得更長一些。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水稻的要進行精深加工,本來只賣一塊二的,可能加工成大米之後,就能賣到一塊五六了。

實力不夠的鄉親,可以一起抱團,組成產業聯盟。同時鄉親們一定要了解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減少水稻種植的成本。

黃陂區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第一個在品種上進行優化,第二個,在種植技術上進行簡化。減少成本增加種植效益,第三個打造自己的品牌。

記者:魏偉 | 

編輯:黃小佳 | 

☞1棟倉裝5000噸糧!40年,糧倉都有哪些新變化?

☞愁啊!黃鱔價格「入冬」,比去年每斤跌了5塊錢,養殖戶虧慘了!

☞為防果子被偷吃,果農架起粘網,沒想到竟因此被起訴!


相關焦點

  • 春耕新事|趕農時、備農資、送農技……這裡助農春耕有「實招」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當地政府部門強化對種糧大戶的農資農技幫扶力度,助力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一大早,種糧大戶閆正東就開著耕田機到地裡耕田,他的農場今年要種800畝水稻,這幾天要完成200畝早稻的翻耕插秧工作。
  • 廉江和寮偕網紅送農技下鄉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連日來,廉江市和寮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抖音百萬粉絲網紅「不凡哥」祁應裕及專家志願者
  • 農資電商困難重重!小夥子3年賣出5000萬元農資,竟然是靠一個淘寶店
    、技術基礎,還具有一定的網際網路思維。鄒超就把種植大戶當作自己的核心用戶,因為這群用戶不用太多的科普與教育,他們需要的優質優價的產品服務,滿足他,就能得到用戶認可。「作物專家」,這是比較正確的一條路。鄒超深諳線上營銷之道,他藉助淘寶店幫助農資企業開展品牌推廣,比如舉辦線上產品發布會,同時還藉助直播或是短視頻開展技術指導和課程,幫助用戶提高農技水平。
  • 赤水元厚鎮:農技專家線上指導出新招
    「這包野香優9901和野香優1701種子有什麼區別啊?」2月14日一大早,赤水市元厚鎮農服中心農技專家袁正勤的手機就開始「刷屏」了。看到不斷跳動的群消息,這位群眾口中的「袁三孃」趕緊放下剛吃了一半的早餐拿起手機開始耐心地解答。
  • 鄂州建起農資連鎖超市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念明、通訊員程婷、鄧睿)提供放心農資
  • 田優客,千億級農資市場邁出第一步
    發布會現場高潮迭起,從企業到合伙人、從專家到產品、從技術到生產、從創新到發展四個角度詮釋,田優客如何最高效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讓到場嘉賓們更加深入了解田優客在河南省乃至全國農業市場的專業優勢。  田優客農商學院農技專家代表受聘儀式也在發布會上進行,省農業科學技術學院小麥研究所副所長、河南省農業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喬國寶;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原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玉米水稻科研專家劉發魁;
  • 農資「國家隊」 全力保春耕:貴州省供銷社千方百計保障農資供應
    自2月24日起,全省農資門店全部開門營業,在認真落實農資經營倉儲場所消毒防護、從業人員防疫知識普及、防護用具配備齊全等措施的前提下,確保了農資供應服務場所安全有序。如修文縣社的貴州稼欣康盛生物科技公司,是中國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撐的唯一指定生物肥企業,也是供銷社綜合改革農村種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先行試驗區,現已復工復產,年生產能力10萬噸,年消化秸稈3萬噸、養殖廢汙10萬噸。
  • 「鐵路快遞」送農資到戶
    本報訊(記者狄婕)這幾天,哈爾濱市大用鎮沈八村村民林永明坐在家裡就收到了從濟南運來的化肥,省去了到火車站取貨搬運的勞累。今年春耕以來,哈爾濱鐵路局提供「鐵路快遞」服務,運送農資21131車,平均每天有15000噸的化肥、農機運往田間地頭,為龍江春耕生產提供高效的運力支持。
  • 「陽光會展」南京舉辦農資行業盛會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
    由世代海洋獨家冠名,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春灃教育、中國農資傳媒、農林衛視《中國農資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最具用戶價值農技服務商」評選活動,歷時60天,30家優秀的農技服務商在本次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
  • 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贈農資幫扶小農戶 助力產業脫貧
    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舉行贈農資幫扶小農戶活動。今天(3月1日)上午,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資助推產業脫貧——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贈農資幫扶小農戶」活動在西安歐凱農資市場舉行,市場內30餘家農資經營戶捐贈的價值數萬元的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四大類五十多種農資產品現場贈送到十多戶種植戶代表手中,拉開了2019年歐凱農資市場助力春耕生產的序幕。
  • 深度案例 | 網易七魚攜手大豐收,助力正品農資「觸手可得」
    集團多年來聚焦國內種植領域,以「提升農業價值」為使命,為國內2.6億種植戶提供專業服務,幫助種植戶解決傳統農資流通渠道單一、農技知識薄弱、田間服務不完整、農產品上行難等難題。目前已實現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產業鏈覆蓋,成為了農民身邊的網際網路種植管家。
  • 常州新北區選派一批農技專家來紫對口幫扶
    對接會上,潘永沺對常州市新北區選派農技專家來紫陽開展支農扶貧協作表示熱烈歡迎,並向他們簡要介紹了紫陽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他要求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要妥善安排好新北區來紫幫扶農技專家們的工作生活,做好後勤保障,解除後顧之憂。希望新派人員要儘快熟悉環境、適應環境,融入工作、投入工作;要多心關注紫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積極發揮自己專長,建言獻策、獻計出力,切實把對口幫扶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 湖南科技報社組建農技專家服務團,「抗疫情·穩生產」100名專家...
    根據省科協黨組的安排與部署,當天晚上,湖南科技報社即向全省各個專業的農業專家發出邀請,組建「抗疫情·穩生產」專家在線農技服務團,通過科普湖南微信公眾號、科普湖南在線網、QQ、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在線為農民提供相關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搭建起疫情期間專家服務農民的橋梁。
  • 威寧農技專家 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3月31日,在威寧自治縣兔街鎮新光村芸豆種植基地,來自周邊的種植農戶認真聆聽威寧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市管專家講解芸豆的栽培技術、後期插杆拉線技術、病蟲害管理等內容。培訓現場(劉軍林/攝)培訓現場,農技專家緊緊圍繞芸豆種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詳細講解了芸豆從抽蔓期到開花結莢期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及營養問題。同時,農技專家重點介紹了培育壯苗的科學技巧和高效栽培技術。農戶們聽後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本次培訓解決了他們很多種植中遇到的難題。
  • 富陽首席農技推廣專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挖出來就能生吃的「水果筍」、冬天裡就能嘗到的香椿頭、重達223公斤的「冬瓜王」、池塘內循環流水槽養大的「跑道魚」、從旱地上種出來的稻米……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度富陽區首席農技推廣專家及團隊測評會上,首席專家們用PPT展示團隊所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的新技術、新品種,讓現場評委大開眼界。而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些吸睛的「稀罕物」,已成為當地農民眼裡的「香餑餑」。
  • 「運聯研究」萬億級農資市場,是否對三方物流有更大需求?
    另外,農資行業出現了B2B垂直電商平臺,集中採購農資產品,為B端供貨。(1)大豐收大豐收成立於2014年,藉助線上平臺為農業種植大客戶解決農資、農技以及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大豐收直接跳過中間的品牌商、經銷商以及銷售門店,直接面對客戶,通過快遞或當地合作落地配企業將貨物直接送至客戶手中。2016-2017年,大豐收作為農資行業為數不多的獲資本青睞的企業,連獲兩輪合計超過3億元融資。就在2018年農資行業走向下坡路,許多農資企業業績出現大跳水時,大豐收於12月獲得華創資本C輪數億元的投資。
  • 孟州農技專家建議:冬小麥安全越冬,要做好這幾點
    通過網絡媒體、明白卡、村務公告欄等多種途徑,大力宣傳冬季麥田管理技術要點,積極引導群眾開展中耕鬆土、增溫保墒、肥水管理、控制旺長、預防凍害等田間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印發宣傳資料2萬餘份。重技術指導。組織40餘名農業技術指導員實行包村到戶責任制,科學開展技術指導,做到技術服務全覆蓋,切實把冬季小麥各項關鍵管理措施指導到人,落實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