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新高考選科當心「入坑」

2020-09-05 天生智慧

有人經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新高考改革中實行選科組合,數學的必修科目,選科選擇物理和化學雖說可報考專業覆蓋率很高,但是現實中,能夠學好數理化的學生並不多,而且即便是學了,也可能一不小心「掉坑」裡了。

新高考改革,打破傳統非理即文的選擇,考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為參考選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當然,也讓很多考生和家長感覺到「無所適從」。什麼樣的選科,才是好的?什麼樣的選科,才是對的?沒有規定的選科標準,每個學生擅長的學科不同,自己擅長且適合的就是最佳組合,但是關鍵很多學生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學科。所以,很多學生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物化生

物化生選科專業覆蓋超95%,可以說是極高,屬於傳統的純理組合,科目之間的學習關聯度較高,雖然專業覆蓋率高(工科類的熱門專業、計算機類、經管類、醫學等),卻不是大多數考生能夠「駕馭」好的,選擇的考生不僅要有較高的記憶力,還要具備較強理解力,總體學習難度大,但選擇物化生組合的考生依然很多,而且多為優等生,競爭壓力較大,所以需要慎重選擇。同時注意規劃報考哲學、歷史類專業的考生該選考科目組合基本不能報考。

物化地

地理又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選科組合靠理科思維主導,專業覆蓋率僅次於物化生(地理科學,測繪,地質學等),符合理科學習「少背誦、多理解」的特點,選物化地組合較物化生組合來說,雖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部分學霸們」廝殺「,但學習難度依然也不低,同樣對於有意向報考哲學類、歷史類、公安學類專業的考生不適合,因為這類專業一般要求選科目中必須有政治。

物化政

物化政選科組合適合深造,專業覆蓋率與前兩種組合相差不大(理工類、醫學類等),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科類學科,而政治屬於文科類學科,更注重知識記憶和理解,三個學科之間的關聯度不高,學科領域跨度較大,既需要考生具有邏輯理解思維,又需要考生有較高記憶能力,但該組合介於文理之間,雖得分相對較難,卻是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最佳組合,對未來有深造和想報考公務員的考生有較大的幫助。

學習難度

雖然物理+化學的組合專業覆蓋率一般都超過90%,確實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但從學習難度看,物理難,化學也難,在選考科目中,這兩科對思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刷題,如果沒分配好學習時間,可能影響這三大主科的成績,對於多數同學而言,能夠同時兼顧還是非常吃力的。

賦分規則

從已新高考省份總體情況來看,大多數成績不怎麼好的學生基本上放棄了物理和化學,也就意味著選擇物理和化學任何一科的學生,成績一般都還可以,而新高考模式下,又要根據「賦分規則」,將考生按等級區分,再形成一個新的分數,就有可能因競爭大造成賦分之後的分數比原始分低,考生辛辛熬夜「刷提分,卻無奈賦分後不佔優勢。

報考專業

選擇物理,基本上就已經鎖定了理工科專業,選擇物理和化學,大部分工科專業都滿足報考選科要求,但是和化學有關的專業,主要是醫學藥學和「生化環材」這類專業,這些專業學習要求高難度大培養時間長,本科畢業就業處於劣勢,基本都需要繼續深造,投資時間成本較大。

新高考下的選科組合,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沒有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選科也是因人而異的,沒有規定的衡量標準,考生需要通過專業規劃、職業規划去明晰自己的生涯發展,提前了解,以興趣為導向,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啦,歡迎各位小夥伴點讚、收藏、分享、評論哦!

相關焦點

  • 高考在線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們知道,隨著新高考「3+3」模式的實施,在保留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必考科目的同時,將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中自選3門作為選考科目,考生將從文、理綜的「套餐」轉變為「6選3」。而根據在《教育部指引》的93個專業類的選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個專業類提及(不含允許無要求的專業類),佔專業類總數的64.5%;其次是化學,被58個專業類提及,佔62.4%。不得不說,在學生的升學道路上,要想選擇重點高校的熱門專業,物理、化學是不得不多加重視的學科。
  • 為什麼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數理化三門課程,其實是非常重學習方法的學科,要會觸類旁通,這樣孩子的智力才能有突破性發展。 這話沒錯,只是不要搞錯方向。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不是因為數學的用處特別多,而是因為有數學思維的人,總能化繁為簡,直擊本質,做起事來一通百通。但問題是:究竟怎麼才能建立數學思維呢?
  • 老師坦言:新高考選科,不想"入坑",物理和化學不要同時選
    我們經常說「理化不分家」,但是在新高考改革中,物理和化學是完全可以分開的;我們也經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現實中,能夠學好數理化的學生並不多,而且即便是學了,也可能一不小心「掉坑」裡了。
  • 高考何去何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真的要走進歷史了嗎?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麼,數學,或者物理,到底在高考中應該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為新中國教育的最濃縮的縮影,從40後到80後,基本上都是在這一大的教育背景和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從1980年到2020年,這四十年間,正是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成為我國生產建設主力的時代,這四十年,雖然沒有科學大師出現,但是,在工程製造領域所取得的進步也是舉世矚目,也是這四十年來國力逐漸恢復的重要力量源泉。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刻板效應對孩子的影響,要謹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單是在我國,很多其他國家也都是存在文理分科的情況,雖然現在國家的考試教育政策有改動,但是大家還是在思想觀念上存在文理分家的心理暗示。而很多家長受到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思想觀念影響,都希望孩子能夠在理科方面的學習上有一番早就,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每年理科生報名高考的人數遠遠超過文科生。
  • 曾經那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擔誤了多少人?
    1 記得讀初中那會,家長和同學口中就流行著這麼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種偏執的思想,把一些很多原本喜歡文科的學生,被逼迫著選了理科。 事實上,文科和理科思維,就像我們的左右腦思維一樣,一個代表感性,另一個代表理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抬高一方而貶低另一方,都會讓人的能力發展產生偏頗,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科。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大語文時代!
    在過去,常聽父輩們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現在乃至將來,對於中國的基礎教育,語文是首當其衝,重中之重。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提到,語文是第一大科,佔總課時的21%以上,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中小學語文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
  • 中學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不是數理化,學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在許多地方其實已經不被認同,比如筆者所在的安徽,今年中考改革後理化分數降低了,從中似乎可以看出今後的發展方向。數理化總分300,可是一門語文總分150,據說今後可能會提升到180分。因此,今後要想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學好語文才是最為重要的(文末有彩蛋哦!)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對現在的孩子而言還適用嗎?
    在我們還上學的時候,有一句名言幾乎貫穿了整個學生生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套樂樂趣立體書的「揭秘數理化兒童趣學禮盒」,輕鬆開啟孩子對數理化學習的興趣。整個禮盒的內容設計,都是以趣味益智的方式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學會自主探究,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關於新高考如何選科,選科失敗的經驗與教訓,「新高考前沿」根據一線真實案例,準備了10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季:《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又名《破釜沉舟,我拿青春賭明天》。
  •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關於新高考如何選科,選科失敗的經驗與教訓,「新高考前沿」根據一線真實案例,準備了10季的內容,正在改稿修正完善。 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一季: 《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賭徒心態,萬一我能學好理化生呢?》
  • 千人千面,新高考下的「6選3」指南
    新高考改革以來,複雜的選科組合讓大家頭疼不已,同時賦分的算法也讓各位家長和同學焦頭爛額,如何能夠考入理想大學和理想專業,選科是很有學問的,目前浙江上海發生了大面積棄選物理的現象,那麼物理是不是就不用學了呢?山東高考前面的尖子生大多數都選了物理,是不是物理就應該成為熱門組合呢?其實都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規劃自己的選科組合。
  • 中青報:學好數理化 從來不等於貶低文科
    原標題:學好數理化 從來不等於貶低文科   每隔一段時間, 關於文科重要還是理科重要的討論,都會在輿論場上泛起塵埃。最近,兩種看似對立的言論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一是一份新聞期刊刊發題為《社會墮落,從貶低文科始》的文章,作者從個人化的視角和經歷出發,為貶低文科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二是南方一座城市的副市長在演講中表示,有必要重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結合具體語境,以上兩種言論各有所指。
  • 新高考「3+1+2」,如何選合適科目?考生:儘量避開4種組合
    「3+1+2」全新高考模式已經來了,今年的高考,山東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正是第一批實行這種模式的省市,很多考生表示選科對高考結果影響很大。尤其這4類組合,看起來很美好,有著多年帶班經驗的高三班主任說,笑著選科哭著結束高考。
  • 選錯科目後悔一生,新高考如何選科指導
    但是班主任特意找到我,苦口婆心地勸說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力證學文科沒有出路。我被說服了,重新選擇了理科。高考成績出來後,儘管三大主科語數外成績十分優異,但被物理24分的成績嚴重拖了後腿,以致與我嚮往的大學失之交臂!後來報專業時,父母強烈要求我報當時熱門的專業,那是我所不感興趣的,有了前車之鑑,我拒絕了。
  • 985大學選科要求出爐,這一科成香餑餑!再不重視,無緣名校
    985大學選科要求出爐,這一科成香餑餑!再不重視,無緣名校新高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了要求,如果考生所選科目不合要求,那麼將與所報院校無緣。舉個例子!今年是山東新高考元年,6所公安類院校包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這樣的名校,在山東提前批錄取也遇冷,被迫參加徵集志願,為何?因為新高考對選科有要求,報考公安類院校的相關專業必須選政治,而不少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導致與心儀的高校失之交臂。由此可見,選科非常重要。不過,山東新高考實行的是「3+3」模式,咱們今天來談談「3+1+2」模式。
  • 江蘇新高考「3+1+2」模式怎麼選科?新高二學生必看
    2019年江蘇高考改革,江蘇從2021年開始採用「3+1+2」模式進行高考(今年9月份讀高二的學生採用新模式),高考總分將從480分上升到750分。其中「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每科150分,考全國卷,共45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歷史中選一門,每科總分100分,以原始分計入;「2」指的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選擇2門,採取等級賦分,滿分100分,計入總分。
  • 2020新高考,新的選科模式暴露不少「坑」,趕快告訴孩子
    大家好,據小編了解到,新高考改革的推進,使得全國已經有14個省實行了新高考改革政策,但在新高考模式之下,怎麼選科還成為了不少家長和同學們的難題啊!在2020年的時候,六個省新高考模式下的學生選科也是比較欠考慮的,但國家對於第一次參加這種模式考試的學生,降低了一定的難度的,那麼在接下來的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們應該怎麼選科才最為合理?小編最近分析出了幾點因素,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吧!
  • 疫情後,關注新高考改革選科的人數變化,反思:物理化學有多重要
    就因為這些專業沒有「錢途」,所以沒有頂尖的學子選報,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才明白,那些醫護人員、那些生物領域的人才,那些科學家才是能救命的。長期以來,「生化環保」被稱為「四大天坑」專業,因為他們在大學學不到東西,本科階段只能學習到淺層部分,畢業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待遇又很低,所以過來人都瘋狂「勸退」。
  • 新高考如何選科?抓住賦分的機會,有希望衝上211大學
    我們經常說:「學好物理化,走遍全天下」,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和化學在學科中是多麼的重要,在以前的高考文理中,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是屬於理科,歷史,政治和地理都屬於文理科,那麼在新的高考學科中主要是把物理和歷史作為主要的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