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Developmental 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課題組題為"Inositol polyphosphate multikinase inhibit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TFEB to negatively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

圖1. 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調控自噬活性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張宏課題組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IPMK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的活性依賴於IPMK的細胞核定位,但並不依賴其酶活性。

進一步研究發現,IPMK對自噬活性的調控依賴於轉錄因子TFEB的活性。敲減TFEB能夠抑制IPMK敲除細胞中異常增強的自噬活性和增多的溶酶體。TFEB是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相關基因的關鍵轉錄因子,目前已發現多種信號通路通過影響TFEB的磷酸化水平,來控制其入核轉運進而調控自噬。出乎意料的是IPMK敲除不影響TFEB的磷酸化和入核水平。這項新研究發現TFEB蛋白在細胞核內可以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具有液態特徵的凝聚體結構參與轉錄調控。IPMK通過與TFEB直接相互作用抑制了TFEB的液-液相分離,IPMK敲減導致核中的TFEB凝聚體結構增多,TFEB凝聚體與轉錄中介體Mediator以及下遊基因LAMP1 mRNA的共定位也增多。這些結果表明IPMK通過調控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溶酶體活性。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TFEB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的凝聚體在介導基因轉錄中的重要功能。另外還闡釋了IPMK作為細胞核內分子伴侶直接調控TFEB的相分離,從而控制其轉錄活性這一新的機理。同期《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奧地利維也納大學Sascha Martens教授的題為"Out of Phase: How IPMK inhibits TFEB"的評論文章,指出該工作揭示了一個新的自噬調控的機制,並開啟了多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34580720308005?via%3Dihub=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IPMK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的活性依賴於IPMK的細胞核定位,但並不依賴其酶活性。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圖1.轉錄因子Pros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染色體當細胞進入有絲分裂期,由於染色質凝縮形成高度緻密的染色體,絕大多數基因轉錄的關鍵調控元件(包括轉錄因子)會從染色體上脫離。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編者按毋庸置疑,基因轉錄的精細調控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核心,然而圍繞RNA聚合酶Pol II的C端結構域CTD的磷酸化是如何被精細調控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領域內的關鍵科學問題,過去更多的是比較清楚CTD如何被加上磷酸化開啟轉錄調控,但是CTD的磷酸化如何精細的被去除從而抑制轉錄的相關研究相對缺乏。
  • 轉錄調控:人源轉錄因子特徵 總結 (截至2018)
    14,E2F:E2F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編碼轉錄因子家族(TF)的一組基因。其中E2F1, 2和E2F3a是作為活化因子,E2F3b, E2F4-8的6個作為抑制因子。它們都參與哺乳動物細胞的細胞周期調控和DNA合成。
  • 研究發現多磷酸肌醇InsP8是植物磷信號分子
    該研究發現多磷酸肌醇InsP8是植物胞內磷濃度的信號分子。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之一,它不僅是植物體的基本組成成分,還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理生化過程。然而,目前大多數的農業土壤都嚴重缺磷,是限制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農業生產中,普遍採取大量施用化肥的措施來促進農作物生長,從而實現糧食增產。
  • ...專家聯合撰寫「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英文…
    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為細胞內多種沒有脂膜包被的無膜細胞器(如核仁、應激顆粒等)的形成、以及多種生理過程中細胞組分的選擇性濃縮和分離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機制,而生物大分子由液-液相分離向液-固態相變的異常轉化也被證明與多種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
    儘管過去研究人員圍繞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已有相對清晰的認識,但是對RNA聚合酶II(Pol II) 的C端結構域(CTD)的動態調控,特別是轉錄抑制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11月27日,《科學》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團隊與陳飛團隊的研究成果。
  • 周兆才/焦石發現胃癌的新靶標:PP2A磷酸酶調控亞基
    這些作用中的許多作用是由轉錄效應子YAP和TAZ介導的,它們通過控制TEAD轉錄因子家族來指導基因表達。Hippo通路失調和YAP / TAZ–TEAD活性與多種疾病(最明顯的是癌症)有關,這使得該途徑成為治療幹預的誘人靶標。 通常在癌症中觀察到Hippo腫瘤抑制劑活性的喪失和YAP的過度活化。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揭示內質網鈣離子通道三磷酸肌醇受體在胚胎幹細胞
    該研究揭示了IP3Rs家族在調控胚胎幹細胞(ESCs)向造血和心肌譜系分化命運決定中的重要作用和其作用機制。細胞分化命運的決定依賴於多種信號分子和轉錄因子精確而嚴格的調控。鈣離子(Ca2+)是細胞內重要的第二信使,參與調控細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等多種重要生理過程,但對其在哺乳類細胞的確切調控作用和調控通路了解甚少。
  • 丹麥科學家通過調控轉錄因子GntR1和RamA提高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
    為了探究控制穀氨酸棒桿菌的生長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的關鍵調控因子,研究人員在葡萄糖的基礎培養基中對野生型的穀氨酸棒桿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進行了長達1500代的適應性進化。在馴化菌株中分離獲得了一株優良菌株G15H,該菌株的生長速率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42%,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最高水平(0.62 h-1)。
  • 【學術前沿】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
    ,過去更多的是比較清楚CTD如何被加上磷酸化開啟轉錄調控,但是CTD的磷酸化如何精細的被去除從而抑制轉錄的相關研究相對缺乏。相對於對調節CTD磷酸化的激酶的廣泛研究,人們對CTD動態調控中的去磷酸化卻知之甚少。轉錄過程複雜性的另一方面體現在RNA產物的剪切過程,代表性分子如Integrator複合物能夠剪切暫停狀態下Pol II所合成的RNA促進轉錄終止【4】。但Integrator剪切功能如何發生仍不清楚。尤其是RNA剪切與Pol II磷酸化調控的相互關聯性,極少有報導。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
    編者按毋庸置疑,基因轉錄的精細調控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核心,然而圍繞RNA聚合酶Pol II的C端結構域CTD的磷酸化是如何被精細調控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領域內的關鍵科學問題,過去更多的是比較清楚CTD如何被加上磷酸化開啟轉錄調控,但是CTD的磷酸化如何精細的被去除從而抑制轉錄的相關研究相對缺乏
  • Science:鞘氨醇磷酸酯調控機制的研究
    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DDDC)羅成副研究員參與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學院Sarah Spiegel教授「鞘氨醇磷酸酯(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論文於2009年9月4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Science 2009, 325: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關於轉錄因子,我們都有哪些疑問?
    (3)我們可以通過多代培養篩選出Cas9-free的株系,比如在T0代,sgRNA表達盒只插入了等位基因1,但你的目的基因在等位基因2發生了編輯,那麼在T1代時,通過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我們就可以獲得有兩條等位基因2的純合株系,在這個株系中已經不存在Cas9蛋白,該基因編輯突變體也就和自然突變體無異。 7.
  • 江浩團隊揭示AKAP95可通過相分離調控基因剪接和腫瘤生成
    近幾年的研究顯示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是形成所謂的生物分子凝聚體(biomolecular condensates)和許多無核細胞器的根本推動力。配合不同的生物過程,這些凝聚體有著一系列不同的生物物理屬性,包括從分子高度能動的液體到半流體或膠質到分子能動性很差的纖維和固體狀態,包括染色體、轉錄、以及mRNA剪接的分子都能形成凝聚體而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