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多磷酸肌醇InsP8是植物磷信號分子

2020-12-17 光明網

  8月12日,Molecular Plan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雷明光課題組題為Inositol Pyrophosphate InsP8 Acts as an Intracellular Phosphate Signal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多磷酸肌醇InsP8是植物胞內磷濃度的信號分子。

  磷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之一,它不僅是植物體的基本組成成分,還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理生化過程。然而,目前大多數的農業土壤都嚴重缺磷,是限制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農業生產中,普遍採取大量施用化肥的措施來促進農作物生長,從而實現糧食增產。磷肥的施用在促進水稻產量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肥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提高和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問題。深入理解植物感受和響應磷營養的分子機制,在基礎研究和農業生產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低磷脅迫下,磷信號途徑的核心調控因子PHR1(PHOSPATE STARVATION RESPONSE 1)結合到低磷響應基因的啟動子上,激活一系列基因的表達,促進磷的吸收、分配和再利用(Rubio et al, 2001)。在水稻和擬南芥中的研究發現,SPX1可能是植物體內的磷感受器。在磷充足的條件下,SPX1和PHR1相互作用,抑制PHR1的轉錄激活活性(Puga et al, 2014; Wang et al, 2014)。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SPX結構域不能直接結合無機磷(Wild et al, 2016),所以SPX1感受的信號分子還不清楚。

  該研究首先通過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直接分析植物體內的多磷酸肌醇含量,發現低磷條件下生長的擬南芥InsP8的含量降低。進一步分析相關突變體發現,InsP8的含量隨胞內磷含量的變化而變化。在磷充足條件下,VIH1(diphosphoinositol pentakisphosphate kinase)和VIH2功能冗餘地合成InsP8。InsP8直接結合磷受體SPX1,促進SPX1和PHR1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PHR1對低磷響應基因的激活。在磷缺乏時,InsP8含量降低,SPX1不能和PHR1結合,PHR1結合到P1BS位點,激活低磷響應基因的表達,啟動低磷脅迫應答。與此一致的是,vih1 vih2雙突突變體缺少InsP8,不能感知胞內的磷營養狀態,PHR1持續激活低磷響應基因的表達,導致植物積累過多的磷。這些研究結果表明,InsP8是胞內磷信號分子,結合磷感受器SPX1,調控植物的磷穩態平衡(如圖)。

  該研究工作獲得中科院、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的經費資助。董勁松、馬國傑和隋立乾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雷明光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研究發現多磷酸肌醇InsP8是植物磷信號分子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植物細胞》發表瞿禮嘉課題組在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的研究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瞿禮嘉教授實驗室最新在線發表在《植物細胞》(Plant Cell)上的研究成果為解答這一科學問題提供了重要證據。這項研究得到了化學學院趙美萍教授研究組的大力支持,是生命科學學院與化學學院科研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 英國研究發現:大腸桿菌配合肌醇磷酸可回收鈾
    但是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發現,大腸桿菌配合肌醇磷酸(也稱為植酸,一種可從米糠和其他農作物種子、麩皮等廉價農業廢料中提取的物質),可以用來回收鈾礦汙染水中的鈾,同樣的技術甚至可被進一步利用於核廢料的清理。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清理核廢料也許將擁有一種低成本的便利方法。
  • The Plant Cell :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瞿禮嘉教授實驗室最新在線發表在《植物細胞》(Plant Cell)上的研究成果介紹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的研究新進展。這項研究得到了化學學院趙美萍教授研究組的大力支持,是生命科學學院與化學學院科研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 科學家揭示內質網鈣離子通道三磷酸肌醇受體在胚胎幹細胞
    該研究揭示了IP3Rs家族在調控胚胎幹細胞(ESCs)向造血和心肌譜系分化命運決定中的重要作用和其作用機制。細胞分化命運的決定依賴於多種信號分子和轉錄因子精確而嚴格的調控。鈣離子(Ca2+)是細胞內重要的第二信使,參與調控細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等多種重要生理過程,但對其在哺乳類細胞的確切調控作用和調控通路了解甚少。
  • 研究發現植物菌根因子受體
    該研究發現OsMYR1是菌根因子(Myc factor)的受體,闡明水稻類受體蛋白複合體OsMYR1/OsCERK1識別菌根因子的分子機制。同時,該研究還通過改造OsMYR1/OsCERK1蛋白複合體,提高了水稻對固氮根瘤菌所分泌的結瘤因子(Nod factor)的識別能力,為遺傳改造非豆科作物進行根瘤共生固氮提供了新思路。
  • 【學術前沿】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陳曉亞研究組繪製擬南芥葉片...
    植物是固著生長的自養生物,EV對生長發育和環境適應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們不僅是排放胞內物質的「貨櫃」,更是繼胞間連絲(Plasmodesmata, PDs)後發現的另一種介導細胞之間及細胞與外部環境的物質交流與信號傳遞的膜性介質。已知植物EV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在植物的抗病抗逆反應與生物互作過程中發揮作用。但作為膜脂包被的納米級小泡,迄今對其脂質構成尚缺乏系統的了解。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張宏課題組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
  • 別吃了,肌醇對沒有胰島素抵抗的人沒用
    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是肌醇的主要食物來源,尤以粗糧、大豆及柑橘類水果(例如橙子、西柚)含量最為豐富,它們多以植酸(肌醇六磷酸)的形式存在。動物性食物也含有肌醇(因為肌醇參與構建細胞膜),含量低於植物性食物,它們以卵磷脂(磷脂醯肌醇)的形式存在。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科研人員建立了秀麗隱杆線蟲(C. elegans)為研究多細胞生物自噬活性調控的遺傳模型,並通過篩選發現ipmk-1突變顯著提高機體的自噬活性。ipmk-1編碼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的同源物。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敲除IPMK也顯著提高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
  • 施一公院士Cancer cell發表癌症研究新文章—新聞—科學網
  • 全球首屆「IP6&肌醇在健康和其他領域的應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肌醇六磷酸(亦稱六磷酸肌醇,俗稱植酸,簡稱lP6),屬B族維生素類廣泛存在於植物、植物種子及胚芽中,主要從米糠(糙米皮)中精粹提取而得。IP6具有獨特的生理、藥理功能和化學性質,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磷天然抗氧化劑,是其他化學合成抗氧化劑的理想替代產品,廣泛用於食品、醫藥、日化、環保等行業。醫學研究發現IP6不但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癌症的作用,同樣在糖尿病、骨質疏鬆、動脈硬化、病理性鈣化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有著顯著效果。
  • 記全球首屆「IP6&肌醇在健康和其他領域的應用國際研討會」
    肌醇六磷酸(亦稱六磷酸肌醇,俗稱植酸,簡稱lP6),屬B族維生素類廣泛存在於植物、植物種子及胚芽中,主要從米糠(糙米皮)中精粹提取而得。IP6具有獨特的生理、藥理功能和化學性質,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磷天然抗氧化劑,是其他化學合成抗氧化劑的理想替代產品,廣泛用於食品、醫藥、日化、環保等行業。醫學研究發現IP6不但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癌症的作用,同樣在糖尿病、骨質疏鬆、動脈硬化、病理性鈣化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有著顯著效果。
  • 肌醇竟是不孕剋星?
    這篇文章的第二點講出了肌醇是如何拯救胰島素抵抗的,這段就比較專業了,可能有人人聽不懂。人體內的反應機制比較複雜,胰島素想成功運送血糖進入細胞,首先要找到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之後,要激活一系列的酶去完成一系列的物質轉導、傳導,才能發生最終的作用。
  • 微生物代謝分子可促進腸道HDAC3活性
    微生物代謝分子可促進腸道HDAC3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17:07:58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Theresa Alenghat研究小組的最新工作表明,微生物來源的代謝產物可促進腸道HDAC3
  • Science:揭示SPX結構域調節真核細胞內磷酸鹽平衡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和洛桑大學(UNIL)的研究人員報導磷酸鹽轉運蛋白中的一個被稱作SPX結構域的區域指示真菌細胞、植物和人類細胞中的磷酸鹽狀態。這種結構域為調節細胞攝入這種營養物的小分子提供結合表面。這些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更加高效地使用磷酸鹽的作物。
  • 植物鈣離子信號轉導途徑20年的研究歷程
    細胞Ca2+信號轉導機制-20年的研究歷程2020年第三期的Trends in plant sciences 刊登了20年來人們對細胞Ca2+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這為我們理解植物如何應答各種環境脅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1.Ca2+信號的識別與下遊傳導機制
  • 科學家闡述植物鈣信號編碼機理
    多年來,鈣信號是如何通過鈣結合蛋白「解碼」已經被廣泛研究,這其中就包括欒升教授研究組20多年來在植物鈣信號解碼的研究,發現並構建了複雜的Ca2+-CBL-CIPK信號轉導網絡。最近欒升教授課題組發表的綜述文章也系統總結了這方面的研究(Tang et al., Trends Plant Sci., 2020.
  • EMBO J|中農楊淑華團隊揭示低溫誘導植物鈣信號產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不僅揭示了低溫誘導特異鈣信號的產生機理,還發現蛋白激酶OST1通過調控鈣離子轉運蛋白AtANN1活性從而放大低溫誘導的鈣信號。鈣離子 (Ca2+) 在植物生長發育以及響應不同環境刺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同刺激下細胞質游離鈣離子濃度 ([Ca2+]cyt) 的變化在強度、頻率、振幅、持續時間以及空間分布等方面存在特異性差異,即Ca2+信號。
  • 歐盟允許在所有禽類和豬類飼料添加劑中使用6-肌醇六磷酸酶
    2016年3月8日,歐盟公報發布委員會執行法規(EU)2016/329,公布批准6-肌醇六磷酸酶作為飼料添加劑用於所有禽類和豬類飼料中。  歐洲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6月17日,就已得出結論,表明6-肌醇六磷酸酶只要按照使用條件應用,不會對動物健康、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 Science:細胞質膜磷酸肌醇4磷酸鹽的新功能
    6月21日,Science在線報導了人類對磷酸肌醇4磷酸鹽(PI4P)在細胞質膜中重要作用的新認識。磷脂醯環己六醇(4,5)- 二磷酸[PI(4,5)P2]是細胞質膜(PM)中一種含量很少的磷脂。但它卻可行使許多細胞質膜(PM)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