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組元」是語文統編教材單元設計的最大亮點,即每個單元不僅有鮮明的「人文主題」,更有明確的「語文要素」。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人文主題」創設閱讀情境,打通文本內容,開展主題閱讀,更要聚焦語文要素,清晰閱讀目標,找準語文要素的落腳點,讓閱讀過程從有效走向高效。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共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閱讀這三篇文章,不僅需要讀懂文本內容,更要著力引導學生畫出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詞句,想想畫面,交流感受,種下「創意表達」的種子。「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學生們讀課文」「當雷雲在天上轟鳴,6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溼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文本中出現的這些有新鮮感的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駐足品味,感受文本用語的鮮活與精準,在交流、誦讀中逐步理解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
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一篇略讀課文《月跡》。不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文,不論是精讀還是略讀,都應該聚焦「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引導學生在品味寫景語言生動、精妙的同時,感受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在寫景文中的作用。這樣聚焦於語文要素的單元整體設計,有利於教師明晰課堂閱讀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策略單元是統編教材中的新設單元,旨在通過一個單元幾篇文章的閱讀,學習、鞏固、內化一種閱讀策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統編教材安排的第一組閱讀策略單元,要落實的閱讀策略(即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因此,在教學本單元《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讀懂故事內容,更要在文章三處情節的回望與比照中,尋找故事情節推進的「規律與套路」,猜想意料之中的情節,感受意料之外的閱讀驚喜。
《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是五年級上冊閱讀策略單元的一篇文章,需要落實的閱讀策略(語文要素)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一位老師在執教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不僅看學生讀懂了什麼,而且巧妙地把「讀秒」技術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規定的「滴答」讀秒聲中提取關鍵信息,提出不懂問題;再在規定時間內回到文本,尋找問題答案。就在這樣的「讀秒」訓練中,學生不僅高效地讀懂了文本,而且提高了閱讀速度,閱讀歷程充滿了獲得感。
習作單元是統編教材編排的又一創舉。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學期安排一個單元,聚焦習作方法的學習、習作能力的提升,通過精讀課文授法、習作例文示範的方式,集中火候進行習作教學操練,因此習作單元的閱讀課應該是「指向寫作的閱讀課」。特級教師劉荃在執教《麻雀》(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一文時,設計了四個指向寫作的教學環節:一是初讀鋪「面」,激活情感體驗;二是細讀理「脈」,釐清前因後果;三是精讀入「境」,感悟寫作方法;四是總結明「道」,遷移運用寫法。這樣的習作單元閱讀課教學,擦亮了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瞄準了「會寫」的靶心,把握了「讀好」的情趣,架設了「抵達」的橋梁,是實實在在為學生的讀寫「搭橋」。
《夏天裡的成長》是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安排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要求落實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一位老師在執教這篇文章時,緊扣開篇第一句話「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引導學生閱讀、提煉、歸納,然後利用思維導圖直觀呈現作者選材的三個角度:動植物的生長、事物的生長、人的生長。這樣的教學設計,凸顯了習作單元閱讀課的基本特徵,很好地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8月2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