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化教育需求增長的同時,各類國際學校以及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國際班也迅速發展起來。一方面,家長和學生在挑選著學校,另一方面,國際學校其實也在篩選著學生。在這個「雙選」的過程中,家長和學生應該如何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國際學校呢?
12月19日,由廣州日報社主辦,廣報求學、粵傳媒承辦的「2020大灣區金質教育論壇」正式拉開帷幕,論壇邀請了金質教育機構校長、負責人為家長和學生解疑答惑。
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找到興趣愛好所在
廣東實驗中學IFPAD國際藝術高中部執行校長劉長勤表示,在考察國際學校的過程中,家長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做正確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所在,只有真正熱愛,孩子讀這個課程才有內驅力,才能學得好,發展才能更穩健。同時,考察學校校風、學風、班風,尤其是師資。穩定優質的師資是成功的國際學校最關鍵的因素。
四方面考察國際學校
廣州市番禺區諾德安達學校中方校長楊琳琳建議,可以從四方面考察國際學校,首先看師生有沒有發自內心的笑容。第二看課程設計、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了多少獨特的機會,是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第三看是否以學生為中心,讓孩子對學校有歸屬感。第四要看老師們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師資才足夠優秀和穩定。
沒有最完美的學校但有和孩子最匹配的學校
華附國際部校長朱志東說,每個學校都希望把學生培養成才。雖然沒有最完美的學校,但有和孩子最匹配的學校。如果某個學校生源相對整齊,應該考察學校整體教學理念,管理模式、師資等等方面是怎樣的。如果生源比較多元的話,除了考察上述方面,還應該考察學校分層教育做得怎麼樣。家長要清楚的是,申請學校之前,一定要對孩子的能力有深入的認識,看哪些學校和孩子和家長的期望是匹配的,包括學術,培養目標、管理理念、學校文化等等。
好學校一定會思考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廣州新僑學校執行長袁拔表示,好學校一定會思考要培養什麼樣的人,並在辦學過程中貫徹這個理念。這是家長在尋找好學校的時,應該重點考查的。第二,不要對課程體系有執念,任何的課程體系,都能夠培養優秀的人才,關鍵是自己適合什麼,以及學校的育人能力如何。「好」有很多維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維度上,以不同的權重給學校打分,進而得出一個好的選擇。
態度比學術能力更重要
愛莎國際教育集團教育總監(國際)博賜能表示,國際學校會從兩個角度來選擇合適的學生,第一是學術水平,第二是態度,包括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相比之下,態度比學術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即使學術水平暫時不太高,但很願意學習,學校都會有信心把他培養好,讓他發現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關於家長選擇學校,除了了解整體情況、課程體系等等以外,要重點關注學校的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另外,要了解家校關係如何。家校合作在育人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所以家長在考察學校時,可以觀察學校與家長是如何溝通交流的。
「望聞問切」考察學校
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校長陳海淑說,考察學校,可以「望聞問切」。走入學校望環境、聞理念、問學生問老師、再根據自己看到的,結合孩子的情況進行分析。建議除了參加學校開放日,儘量也在平常時間走入校園,看學校真實的情況。另外,家長值得關注的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國際學校也一定要注重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曉星、林霞虹、伍仞、曾俊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莊小龍海報製作:陳雅詩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