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工作即將在4月下旬啟動,家長們的「選擇困難症」又要犯了:是老牌公立學校好,還是新興民辦學校好?
今年的「小升初」,除了一些老牌名校依然大受追捧,一些名校長擔綱的新民辦校也很受關注。這不,今年9月開始招生的明道中學在今天(31日)上午召開了首場招生諮詢會,現場人氣頗高,吸引了千餘名有意向的家長們!
家長:名校長「挑大梁」,民辦校吸引力增大
明道中學位於南京江北新區,是一所寄宿制、小班化教學的民辦初中,學校今年9月招生,第一年面向全省招收140名學生分4個班,每學期學費1.5萬元,住宿費另算。據介紹,目前教師配備基本完成,課程體系設計也已成型。
資料圖片
現場不少家長坦言,他們的孩子大多有公辦初中保底,選擇民辦校一是看中擇優錄取的生源,還有重要原因是被名校長吸引。
這位名校長何許人也?原來是原樹人學校校長,人稱「波波校長」的張建波。明道中學還同時邀請了南通海門東洲國際學校校長姜曉華,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國百合班締造者、全國知名班主任俞玉萍等名師加盟。
張建波 資料圖片
這不,南京家長吉先生就是衝著「波波校長」來的。吉先生的孩子現在在南理工實小讀六年級,兩年前他就買了樹人學校的學區房。原樹人校長張建波創辦的明道中學是他第一目標。
吉先生說:「張建波校長是樹人原始創始人,既然他已經成功打造一個學校,一定有他的辦法。公辦和民辦就學成本相差也不太大,課外一年費用加在一起也要數萬,民辦還有很多好的師資力量。」
另一位家長薛女士則表示,年後,她就已經先後向4、5所學校投遞了意向書。雖然有公辦的第十二中學保底,但還是希望給孩子多一些選擇。
薛女士認為:「公辦校畢竟是義務教育,按照學區劃分都是可以上的,但是民辦校就不是這樣,肯定還是擇優而錄的。」
張建波校長談到明道中學的教育方向時說:「第一強調生活課程。但我們是全寄宿學校,我們把生活上升為課程開發;第二傳統文化課程構建,這是我們學校理念的體現,將會對傳統文化比如中草藥學、武術進行開發;第三更強調體育,我們提出,野蠻其體魄文明其心志,多元化個性化開展很多體育活動;學業學科方面,作為英才學校,我們的教學要求應該高於國家各方面要求。我們將在語文數學英語主要科目來拓展、提高學生的寬度高度和廣度,以適應他將來更有競爭力的學習。」
課外證書還有用嗎? 張建波校長:證書也是能力體現,奧數證書並不高於體育證書
此前,教育部門多次強調,各學校招生要「不以各類競賽、考試證書、榮譽證書或學習等級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或參考」。很多人理解為,課外的證書沒有用了。
家長們對此怎麼看?記者在現場採訪了多位家長,他們表示,雖然教育部門有這樣的規定,但在投材料的時候作為家長肯定還是會把相關證書放在裡面。
資料圖片
南京家長袁女士說:「他們學校的三好證書,還有一些才藝的證書,古箏十級什麼的,還是會放一些的。畢竟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孩子也蠻辛苦的。」
張建波也表示,學校希望選擇品學兼優的學生,從某種角度來說競賽證書是體現孩子某方面學習能力的一個體現,但並不是奧數證書就高於體育證書,學校會綜合考察。
張建波表示:「逃脫不掉南京選拔方式,第一個還是要看材料,我不知道我們報名有多少人,這個有個水漲船高的狀態,但是我們還是要選擇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學生。家長遞交材料後,初步審核,學生大致篩選以後會一個個來面談,因為第一屆招生應該說十分用心、十分小心。 」
記者了解到,除了明道中學,鼓樓實驗中學也選擇本周六召開招生諮詢會,其他民辦校近期也將採取線上或線下的交流,吸引優質生源。 「名校長」頻頻「牽手」民辦教育
民辦學校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往年,由於諸多原因,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相比,一直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近年來,隨著民辦教育政策環境的不斷完善,民辦教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很多中小學名校長也紛紛「牽手」民辦教育。張建波校長辭去公職,創辦南京明道中學,無獨有偶,南京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原校長華勇在去年夏天退休後,接任了南京首家民辦初中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的校長一職。
民辦學校近年來已越來越為家長們所接受。在開辦學校後的第一年秋季招生中,原南京第二十九中教育集團校長孫漢洲的鼓樓實驗中學有近3000人報名,最終錄取270人。原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佔寶的漢開書院也有2700多人報名,最終錄取220人。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辦學體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闕明坤說,這些現象的背後,說明了說明民辦教育地位不斷提升,吸引力越來越高,「他們到了體制外,可以大膽地實行教育改革,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趟出特色辦學之路。」
張建波校長曾在採訪中提到:「明道的本義是:探尋道路、學會行走。學校定名為『明道』,寄寓了我的初心。」他坦言,現實及未來的各種問題都擺在眼前,獨生子女教育、過度應試、「香蕉人」問題、人工智慧對人的影響問題……批判無益,只想辦一所理想的學校——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把學生培養成卓越的人。
「育英外校4.0版的學校,是智能時代『以人為本』的教育的本質追求。」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校長華勇也提出了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目標是直接與國際接軌,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和服務化的教育。「未來在育英,會為每個學生匹配3年的跟蹤導師,根據你的體格、人格、思想和志向,制定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方案,甚至於每個學生接收到的寒暑假作業不一樣,都將成為現實。」
由於民辦學校待遇更好,機制更靈活等原因,公辦學校教師辭職,投奔民辦教育機構近年有增加的趨勢。
面對公辦學校名師棄「公」投「民」,名師流失的困境,南京市琅琊路小學校長戚韻東認為,經濟回報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不容迴避,公立學校如何提高待遇,以留住公辦教師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則認為,和其他行業一樣,教師辭職,轉投民辦是正常的職業選擇,應當給與尊重。
教育界有關人士認為,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本身並不矛盾,都屬於教育大體系。未來,公辦教育提供普遍教育保障,民辦教育提供優質個性化需求,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重要補充,是一種趨勢。
那麼家長們,想好怎麼選了嗎?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楊慧;江蘇新聞廣播/沈楊;交匯點;我蘇網綜合編輯/黃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