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那些事兒

2020-12-09 中公教師網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

杜威相關的知識點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涉及到教育學創立階段的主要人物中杜威的觀點以及教育目的理論中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還有杜威的活動課程理論,在整個教育學知識體系中杜威的理論貫穿始終,考點較細,所以杜威是考試中比較關鍵的人物之一,把握杜威的核心理論有助於我們在考試中拿到更多的分數。

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創始人,被美國人稱為「創立美國教育學的首要人物」,又被譽為美國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現者。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杜威的主要理論。

1.教育本質(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在《明日之學校》中,杜威提出「教育不是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吸收,而是須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為此,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關於「教育即生活」,杜威認為生活是多種多樣的,有兒童的生活、成人的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教育即生活」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隔閡,使學校能夠不用成人的活動模式去規範兒童。

關於「教育即生長」,杜威認為當時的學校忽視兒童本性的發展,「兒童被置於被動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狀態中」,「結果造成阻力和浪費」。他提出,「教育即生長」的根本目的在於把兒童從被動的、被壓抑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他認為兒童的生長發展需要一定的內在條件,這種內在條件就是兒童的興趣、本能、依賴性和已經形成的習慣,教育過程中必須承認並尊重內在條件,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於「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杜威首先對「經驗」一詞作了這樣的詮釋:經驗是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教育就是經驗的連續不斷的改組和改造的過程。

最後,關於「學校即社會」,杜威認為,學校是一種獨特的教育環境,這種獨特的教育環境不是也不應該是遠離塵世生活的世外桃源,而應該反映社會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形態並吸收健康的社會生活因素,從而使學校變成典型的、純淨的、理想的社會環境,使兒童在這種良好、純潔的健康環境中接受影響。

口訣:教育生活生長,經驗改組改造。

2.課程論

杜威以其經驗論哲學為基礎,提出了「做中學」和從經驗中學習的活動課程理論。

他反對傳統教育以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為中心,主張經驗性的主動作業,比如園藝、烹飪、縫紉、紡織、繪畫等應該在課程中佔有明確的地位。杜威也深知直接經驗的局限性以及間接經驗在個人生長發展和經驗改造中的重大作用,因此,他並不反對間接經驗,只是反對傳統教育中不顧兒童的接受能力的硬性灌輸。為了使教學適合兒童生長、發展的特點,杜威主張教材心理化,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把各門學科的教材或知識各部分恢復到原來的經驗,它必須恢復到它被抽象出來的原來的經驗,它必須心理化」。

3.教學方法論(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杜威非常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他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科學思維的方法。他所強調的思維方法也叫思維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其具體程序為:(1)感覺到的困難;(2)困難的所在和定義;(3)設想可能的解決辦法;(4)通過推理,看哪一個假定能解決這個疑難;(5)通過觀察或試驗,證實結論是否可信。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強調教學必須考慮兒童本性發展的特點,必須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和個別差異,教學必須考慮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使兒童積極、主動地學習。他在《我的教育信條》中指出:「方法的問題最後可以歸結為兒童的能力和興趣發展的順序問題。提供教材和處理教材的法則就是包含在兒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則。」不僅如此,杜威還強調,由於每個人做事情的方法是有差異的,所以,從做中學的方法也應體現這種差異,只有這種差異,才能夠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教育目的論(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論。他反對外在的、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來,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強加的,不能充分考慮兒童的本能與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靈活性,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終極的教育目的是一種理論上的虛構和假設,因為世界是變動不息的。「教育過程在它自身以外無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論。

杜威的口訣:一民主,二稱號,三心四即做中學,五步無目的。

相關推薦: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編寫教科書的基本要求

表現性評價的概念及主要類型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赫爾巴特」與「杜威」的那些事兒!
    ,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而杜威的教育理論則是建立在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上的。 赫爾巴特和杜威都十分關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課程理論以及教學過程等教育的基本問題,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建構在這些主要問題的基礎上的。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杜威,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杜威,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杜威,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一、自我介紹(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批判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創立了實用主義教育學,其代表作為《民主主義與教育》(也譯為《民本主義與教育》),杜威的「兒童中心」是傳統教育轉向現代教育的標誌。
  • NBA那些事兒,第二彈:「詹歐、杜歐、杜威,哪組更強?」
    NBA那些事兒。第二彈——詹歐、杜歐、杜威,哪組更強呢?眾所周知,美國各大體育媒體總是喜歡各種排行,什麼歷史球員實力,球隊綜合實力,球員進攻能力等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今天咱們繼續來聊些沒有意義但有意思的話題,詹歐、杜歐、杜威,您覺得哪家更強呢?
  • 杜威和陶行知的那點事兒
    杜威和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兩者在教育學上提出的觀點也很容易混淆,到底該怎麼區分呢?杜威說到杜威,我們知道他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現代教育代表人物,「兒童中心論」代表人物。關於教育的本質,杜威在他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覆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
  • 杜威的情事
    哲學家是以思考為職業的人,可算作地道的「思人」,他們的生活即便不都像赫拉克利特那樣離群索居,但也總是在精神的道路上行孤影單。從古至今的哲學家中,雖然名滿天下的人很多,但在有生之年就被整個國家的人奉若教父,上至總統,下到庶民都崇敬有加的卻是極少的,美國哲學家杜威就是其一。
  • 杜威在中國
    2010年年底,1000多萬字、38卷本的《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華讀書報也以「杜威歸來」為題予以介紹。國內知識界對杜威長久的興趣,部分原因是因為杜威對中國的感情尤其是他在中國居住了兩年以上,筆者特爬梳史料,試圖還原近一個世紀前約翰·杜威的中國之旅。
  • 杜威誕辰160周年 | 1919-1921:杜威在中國
    2010年年底,1000多萬字、38卷本的《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華讀書報也以「杜威歸來」為題予以介紹。國內知識界對杜威長久的興趣,部分原因是因為杜威對中國的感情尤其是他在中國居住了兩年以上,筆者特爬梳史料,試圖還原近一個世紀前約翰·杜威的中國之旅。
  • 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國(上)
    在《美國與中國教育》一文中,杜威曾這樣寫道:年輕的中國人「需要西方的知識和方法,以便他們自己獨立地運用它們去發展中國,而不是抄襲其他國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想從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因此,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於當時中國教育界那些懷著「教育救國」主觀願望的知識分子是富有吸引力的。
  • 一本書讀懂杜威教育思想
    1919年4月28日,杜威偕夫人奇普曼一行乘「熊野丸」號輪離開日本前往中國。據1919年5月1日上海《民國日報》的報導:杜威夫婦是4月30日抵達上海的。北京大學代表胡適、江蘇教育會代表蔣夢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代表陶行知以及歡迎的人群在碼頭上歡迎杜威夫婦的到來。杜威的女兒露西·杜威是1919年7月加入杜威的中國之行的。
  • 杜威的教育思想
    本文主要為大家總結國外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杜威,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代表人物、現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兒童與課程》等。他認為教育即生活,主張從做中學,並且他反對傳統教育以教師中心,主張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
  • 中外教育名家 | 杜威
    1、從做中學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這個基本原則。由於人們最初的知識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識,是關於怎樣做(how to do)的知識。因此,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在他看來,如果兒童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
  • 杜威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到日本講學時,杜威並沒把中國列在他的遠東之行計劃之內,但在日本期間,杜威接到了北京大學胡適教授的邀請信。恰巧當時北京大學的蔣夢麟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等也在日本,他們登門拜訪杜威夫婦,並以北大、新學會、尚志學會、中國公學的名義,向杜威發出正式邀請。杜威這才決定到中國走一趟,把行程暫定為由上海到漢口再到北京。
  • 杜威與「五四」的偶遇:「五四運動是中國真正的覺醒」
    同一天晚上,他又給女兒報告了一個最驚人的消息:「今天傍晚,我們從電話裡知道,把守北京大學周圍的那些兵士,都撤走了;他們住的帳篷也都拆掉了。接著,在那裡面的學生們開了一個會,決議要質問政府能不能保證他們的言論自由。如果政府不能保證言論自由,他們就不離開那裡。因為他們是打算還要講話的,免得再度被捕又關進來。這些學生不肯離開這個『監獄』倒給政府很大的為難。」
  • 杜威&陶行知&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較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杜威的課程哲學說了什麼
    補讀杜威,對我們而言,不僅是要懂得杜威對當前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更重要的是明白杜威的理論到底有哪些我們可以吸收的地方。杜威說過,在教育上,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總是那麼大,以至看起來會是不相關的事情。我們只有真正把握杜威理論的內涵,才能對教育實踐有指導價值。
  • 杜威與「五四」的偶遇:「我們正目擊一個國家的誕生」
    同一天晚上,他又給女兒報告了一個最驚人的消息:「今天傍晚,我們從電話裡知道,把守北京大學周圍的那些兵士,都撤走了;他們住的帳篷也都拆掉了。接著,在那裡面的學生們開了一個會,決議要質問政府能不能保證他們的言論自由。如果政府不能保證言論自由,他們就不離開那裡。因為他們是打算還要講話的,免得再度被捕又關進來。這些學生不肯離開這個『監獄』倒給政府很大的為難。」
  • 杜威—教育的本質
    考情分析:杜威關於教育的本質做出了相關論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重組與改造。一般考查形式:對教育的本質的考察,主要以記憶為主,單選多選判斷為主。所以要求大家在記憶杜威教育的本質的基礎上理解掌握每一個層次的概念和含義。
  • 赫爾巴特與杜威的相遇
    A.杜威兒童中心思想 B.赫爾巴特教師中心思想C.布魯納結構主義思想 D.盧梭的自然主義思想1.【答案】A。解析: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其核心是以教師為中心,而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主張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在活動中收穫第一手的直接經驗。因此答案選擇A。【難度係數】本題屬於識記類考點,考查杜威的主要思想。
  • 杜威「教育無目的」概念的澄清
    國內學界的持續爭論導致的結果是「教育無目的」成為一個偽命題,即杜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回到杜威論述「教育無目的」的文本是澄清這一爭論的重要方法。國內學界已經有相關研究在回到杜威英文原文的方向上取得具有啟發性的成果,把「教育無目的」的爭論歸結為個別單詞的翻譯不確切。但是,在這個意義上,「教育無目的」的概念澄清工作並沒有完成。杜威教育哲學的內在複雜性是「教育無目的」爭論的更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