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B站、快手,這些新時代的短視頻軟體上,不僅有光怪陸離的人生百態,也活躍著不少名師,他們用獨特的教學教法吸引學生的注意,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網紅」教師。
羅翔、戴建業、葛雅琦,從網上火到網下,他們的課不僅學生愛聽,網友也愛聽。羅翔每一次出現在B站,彈幕上密密麻麻「張三在此恭候多時」,成為他和學生之間獨特的密碼。
新學期即將開始,教師們的主戰場將從網上搬到網下,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過程中,網上名師的走紅,也讓我們思考,「網紅」教師為何能紅?好老師的標準有什麼變化?好課程更加豐富了嗎?
他們是短視頻軟體下的名師縮影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的抖音粉絲500萬人,短視頻點讚數多則過百萬,少的也有數十萬。他在視頻中用帶著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話講唐詩宋詞,不少人評論說「像評書一樣」。「李白一聽說奉召進京,馬上就膨脹了。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看他的鬼樣子,你們知道什麼叫『得意忘形』吧,這就是活標本。」這種故事化的講述,引來陣陣笑聲。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從B站火到了抖音,作為抖音的新網紅,他收穫了37萬粉絲的關注。羅翔是講刑法學的,剛開始只有法學學生關注。但由於他講課風格突出,且緊貼時事,每有社會新聞,總有「熱心網友」問他「該定什麼罪」,他幽默又充滿學理地逐一分析。在青年粉絲的要求下,他甚至講了一期《名偵探柯南》中的罪案分析,這讓他聲名鵲起,成為新一代「斷案大師」。在他的課程中,一到案例分析的階段,「犯罪嫌疑人」總是叫「張三」,於是,「張三」成為他講課特有的代號和笑點。「保護我方張三」「張三恭候多時」,評論中充滿了快樂。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小學部教師葛雅琦在抖音擁有700多萬粉絲,已經躋身「大V」行列。她教一年級小朋友語文課,她的特點是活潑可愛,板書密密麻麻,如同印刷體一樣工整。對於剛接觸書寫的小朋友來說,用工整的書寫為他們開蒙顯得格外有意義。用一兩分鐘的短視頻「管窺」葛雅琦的語文課,記者發現,她會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變成兒歌,手舞足蹈地展現出來。她的課程評論之下,網友們總是說「你不要教孩子了,你去教別的老師怎麼『教』孩子吧。」
從課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學方式在變,好老師的標準變了嗎?南開大學大四學生蔣佳倩認為,好老師的標準不會變。她告訴記者,她心目中的好老師要能夠教會學生「舉一反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劉文龍則喜歡「儒雅親和」「有同理心」的老師。
他們的「走紅」有兩個時間點
「他們的『走紅』,有這樣兩個時間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川分析。
第一個時間點,是2016年12月。「當時,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徐川說,親和力的號召一經推出,老師們做了很多嘗試。「有的老師用快板、相聲等表演方式傳授知識點。改變課堂交流方式,讓同學們愛上學習。」從這時開始,不少老師把B站、抖音等不少青少年喜歡的社交平臺利用起來,為他們上課。
此後的兩年,短視頻社交平臺正在風口期,風生水起,一觸即發。老師們乘勢而來,在青少年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生根發芽。他們的課程越來越受歡迎,受眾也越來越多,然而此時,第一個矛盾出現了。
抖音等短視頻推送有自己的算法,以「流量」和「關注」作為第一賣點。於是老師們為了推送到更多用戶,不得不把知識點切割成條塊分明的樣式,這甚至引來了「形式大於內容」「譁眾取寵」的差評。
第二個時間點,是2019年3月18日。「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徐川說,「這為好老師和好課程都定了調子。思政課是一個綱領,對於其他各門課程來說,都是如此。為了親和力和針對性,不能放棄思想性和理論性。」
「任何一種理論、一門學問,傳播出去都應該是一種『穩穩的力量』。要講邏輯,要讓學生心悅誠服。話語方式只是手段,我們要做的,是去粗取精,把最好的給學生。」徐川這樣說。
於是今天的視頻,思辨的內容更多了。正如羅翔「固定的第三部分」,總是留給學生的思考題,讓他們舉一反三,從案例法條中思考一些更深邃的內容。
他們的「優長之處」可供線下實踐
葛雅琦曾在採訪中談到,她不是「大先生」,只是「小先生」。「先生」這個稱呼跨越千年之後,好老師的標準發生變化了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牛楠森坦言:「教學方式、教學技術的變化,將會豐富我們對好老師的認識,但卻不會改變好老師的核心標準。」
經典之談莫過於「經師」「人師」之別,韓愈又對此區分為「句讀之師」和「解惑之師」,近世又有「德高」「身正」之說,今日則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表述。「雖跨越千年,但經典表述在精神上具有內在的繼承性和一致性。即,一位好教師,首先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其次是有愛生之心,以引導、成就學生為本心;最後是有善教之能,以人生體驗和智慧幫助學生解答其遭遇的人生困惑,帶領學生走出觀念的泥沼。」牛楠森說。
今天的抖音、B站上粉絲量眾多的「名師」們,儘管各有特點,但他們的授課方式能不能反哺線下課堂,讓網上網下融合成為可能?
牛楠森總結了抖音名師的「優長之處」,供線下實踐。「從教學交往而言,『名師』們對學生以鼓勵為主,這容易激發孩子學習自信心。」牛楠森說,「從師生互評而言,抖音『名師』對學生是『弱評價』,其評價對學生而言是低利害的,故而有助於學生以平和、輕鬆的心態對待學習;反過來,學生對『名師』的評價卻是高利害評價,學生不滿意味著『掉粉』,『粉絲數量』幾乎是評價名師的唯一標準。在這種評價機制下,每一個學生都手握評價『名師』的生殺大權,於教師,其必然要使盡渾身解數,於學生,則可擺脫評價擔憂而全心投入學習。」
「從教學準備和實施來說,抖音『名師』多是團隊協作,集體備課磨課、名師施教、助教完成課前預習引導和課後作業批改、輔教完成組織協調事宜,教學環節真正實現了環節之間的統一化、各個環節的專門專人化,如此打造出來的課堂必然是精緻、精準的。」牛楠森認為,這些都可以借鑑。
好老師的標準沒有變,好課堂的標準也沒有變。劉文龍認為,好課堂是有趣的,是充滿互動的。蔣佳倩認為,好課堂是乾貨滿滿的,「不能聽下來記住的只有段子」。
「好課堂是有美感的,情景交融方顯教學本義。」牛楠森說。(本報記者 姚曉丹 晉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