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立國際空間站,建立的意義又是什麼?

2020-12-17 科普達摩院

當把頭抬起看向天空可以看到小鳥,飛機,如果再遠一些呢,可以看到流星,彗星等各種各樣的星體。而在這兩者中間又還存在人類的蹤跡,這就是國際空間站。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航天部門NASA,俄羅斯航天部門Roscosmos,歐洲航天部門ESA,日本航天部門JAXA,加拿大航天部門CSA一起用相關技術共同建造與運營。

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建造的時間消耗最長,外太空可工作的大型合作實驗平臺,上面擁有大量的觀測儀器,也有可進行實驗的實驗室。可以讓人在外太空長時間停留的地方。

國際空間站在1998 年建立,由十六個國家提供技術支持,原材料,以及建造。經歷了十多年後,終於在2010年正式進入任務模式,預計將在2024年退休。國際空間站的長度約為70米左右,寬度約為100米左右,加壓的空間約為900立方米左右,離地面最近約為400千米左右,最遠離地面距離約為409千米左右。看是如此簡單的地方卻用了大量的錢財,並且用了16個國家的力量,進行組裝,可謂是難度極大。

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就像積木一樣,各個部分的零件都是有16個國家不同的提供。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提供的零件是最多的其次就是歐洲航天部門和加拿大,日本,義大利。其中這些重要的核心零件是,服務艙,功能艙,還有實驗艙。還有最重要的遙控工作機械手臂。功能艙裡包括了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發射的許多功能艙,總重量共達400多噸。

國際空間站第1個核心組成零件,是由俄羅斯發射的曙光號功能艙。這個功能艙

在1998年的11月,被俄羅斯聯邦的質子號火箭發射器,發射到太空。這個是國際空間站,巨大的太空堡壘的第1塊積木。曙光功能艙是有俄羅斯的空間中心和美國的波音公司一起研究製作的。重量為24噸左右,長度為13米左右,內部的體積是72立方米左右。然後可以利用的面積是40 平方米左右。

他能在不往裡添加燃料的時候不中斷飛行360 個白天和夜晚。曙光功能艙是國際空間站的地基,它可以提供供電,推行作用,導航作用,通訊作用,溫度控制,壓力調整,等多種用途。

第2個被發射的是團結號節點艙,是美國替國際空間站做的第1個"積木",據數據計算,這個艙,消耗了3億美金左右,它的直徑5米左右,長度6米左右,裡面有6個艙門,目的是當對接口用,用於聯通以後,被發射的其他艙,他在12 月被升空,隔了兩天後,就和曙光功能艙對接。

第3個升空的艙室,是俄羅斯建的星辰號服務艙。這個艙室的價格是3.2億美元左右,長度是13米左右,寬度30米左右,重量19噸左右。它是由生活艙,工作艙還有過渡艙,等三個密封艙室和一個用來放置通訊天線發動機,荷蘭料的,非密閉艙室組成的。他的生活艙也可以讓太空人們洗澡,也可以讓他們睡覺,還帶冰箱,餐桌,甚至還有廚房。艙室上有14個窗戶口,這些是太空人生活的房間,這個功能艙上面有4個對接口可以和載人飛船還有運貨的飛船對接。這個功能艙室被俄羅斯的K號火箭,發送到太空的。在2000年的7月,相隔了14天後,後面還連接了一個飛船。

2001年的 2月,一個叫做命運號的實驗艙被美國的太空梭發送到太空,這個,驗艙價格高達14億美元是國際空間站中,目前為止最貴的組裝部分。他是有美國的波音公司承包的,它的形狀類似於圓筒。他長9米左右,直徑4米左右,重13噸左右,它由41萬個零件組裝而成。它既是研究科學的基地。也是空間站的指揮還有控制室。是國際空間站中6 個實驗,艙裡最重要的時間艙。

尋求號氣閘艙,是專門建造,為了航天員們來回出入的,氣閘艙的作用是讓航天員們來回出去的時候換上航天服,是目前為止空間站裡最重要的。他是在2001年的7月份被美國送上太空的。

碼頭號多功能對接艙,是有俄羅斯的能源火箭公司,製造出來的,重量在4噸左右,體積是13立方米左右。他見到的目的是和星辰號服務艙對接,而另一側可以和進步號運貨飛船和聯盟號載人航天飛船連接。這個多功能艙,是2001 年9月被俄羅斯送上天空的。

革民不好是美國的第2個實驗艙,他是有歐洲10個國家裡的40個公司一起製造出來的,是歐盟航天局最大的太空項目。這個艙裡可以進行很多實驗,例如,生物細胞學,外太空的生物學,材料和流體學,人類的生理學,還有物理學等,許多實驗。他是在2008年被亞特蘭蒂斯號飛機發射到太空的。

日本發射的希望號,是唯一日本製造的艙室,他是有日本的航天部門開發建造的,它是太空站最大的艙室,有許多模組組成。其中的加壓模主長12米,外經4米,內經4米的圓筒形設備,裡面還有10個國際的標準的掛件。這個超市在2008年3月被奮鬥號飛機送上太空。穹頂艙室是有歐洲太空局建造的觀察臺,他因為外形很像是北極的雪屋,所以又叫圓屋頂。

被安裝完成後,這個觀察臺,上又組裝了一個,可以操控機械臂的裝置,方便觀測太空。它是由2001年,的奮鬥號飛機送上太空的。俄羅斯的小型實驗艙,黎明號在2010年,被美國的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到國際空間站。

萊奧納爾多後勤補給艙是有義大利研製的,它的價格在,1.6億美元左右。材料是由金屬鋁製造的。長度在6米左右,直徑是5米左右的圓筒。可以分成16個貨箱,可以帶9噸的物品。它可以,反覆使用,功能是運送物資,再把國際空間上的廢棄材料帶回到地表。他是在2011年2月被發現號飛機發送到太空。

最新發送到太空的實驗艙是俄羅斯的科學號,它是由俄羅斯兩家公司聯合製造的,是在曙光號基礎上製造出來的,是國際空間站的,第17個艙室,它的長度13米左右,直徑四米左右,壽命在15年左右。裝備著歐洲航天局量身定做的機械手臂。可以進行作業。在2004年被質子M號火箭發射。

其實早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對天空有著無限的嚮往,像是中國明朝時期的萬戶,他坐在綁滿爆竹的凳子上,轟的一聲消失在煙霧裡。還是望遠鏡的出現,無數的科學家用它來觀測宇宙,再或者說現在的科學家發明飛機,火箭,空間站,都是為了科學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為了人們的後代著想。他們探究和製作這些巨大的人工建造的實驗設施,是為了人類的發展而建造的,對以後人類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天宮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完成,壽命十年,亦可通過維護延期。相較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空間站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先說一下前三代空間站的歷史和特點。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由於起步較慢,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就要比美國等航天大國,要差上一點。而為了彌補這之間的差距,我國便努力學習和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與其他的航天大國進行合作。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
  • 曾禁止中國進入的國際空間站快撐不下去了!國際網友:有人要後悔
    然而經過多年的使用,國際空間站已經變得老舊不堪,近日,俄羅斯專家透露出國際空間站的最新消息。據環球網報導: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對外宣稱:國際空間站的表層已經出現了「小孔」,所以,這不僅讓人懷疑,是否能夠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
  • 少了中國也叫「國際」?國際空間站為啥沒有邀請我國參與?
    國際空間站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等等16個國家參與研製出來的。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為什麼在這16個國家當中沒有中國呢?要知道,如今中國可是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將中國剔除在外是一件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他建議可以把它承包給私人公司進行維護。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
  • 空間站為什麼飄在太空而不直接建在月球上?
    眾所周知,目前在軌運行的最大空間站是ISS,主要由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的航空航天機構在運營,但人類建立的一個空間站其實是和平號空間站,實現了太空人在太空中停留較長時間來進行研究。那麼,為何科學家們寧願讓空間站飄在太空中,也不直接建造在月球上?
  • 中國空間站迎來最強外援,華麗變身新國際空間站,美國啞口無言!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和義大利的友誼不斷增進,近日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義大利將和中國共同建立太空艙,這對於中國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眾所周知,各國都對太空進行不斷探索,我國也不例外。近日,我國開始執行天宮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首次任務,義大利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天宮空間站的建設。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天空是蔚藍色,宇宙是黑暗的,是閃亮的,是無限的,是畏懼的,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空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存活了將近50億年,和宇宙相比,地球微不足道,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工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如今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成為最後唯一的希望
  • 國際空間站竟然漏氣了!小小的洞是什麼造成的?至今是個謎!
    文/行走天涯國際空間站竟然漏氣了!小小的洞是什麼造成的?至今是個謎!空間站被建立在太空之上,這個工作環境是專門給太空人提供的,一般人也不會在這麼高空的環境下進行工作,那大家也知道太空是沒有氧氣的,太空中的環境都是真空密閉的,而各國建造的國際空間站裡面儲存著特製的高壓氧氣,是專門給太空人在空間站內工作和休息的,這裡完全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倘若空間站漏氣了,將會給太空人帶來生命危險,所以無論何時何刻,地面上的工作者都在注意著空間站內的一舉一動
  • 國際空間站到底是怎麼建造的,對我們有什麼用?
    什麼是國際空間站? 這裡要說下微重力環境 微重力環境開啟了探索新世界的大門,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科研所解決的問題,是掌握宇宙和地球未來的關鍵。 物資是如何運輸到空間站? NASA會和其他商業合作夥伴一起進行空間站的運輸工作。
  • 誕生二十周年,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
    但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故事,會聚焦擺脫引力的生活的可能性,以及人類在摘星攬月的時候會面臨的風險。  儘管沒有人能確定這個空間站的未來會怎樣,但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決定性的時刻。我們是國際空間站。不要休斯敦一個計劃,莫斯科又一個計劃。一個太空站只能有一個計劃,否則的話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你們得統一行動。」  Shepherd說,那天是「我在太空上面最快樂的一天。」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這個計劃也看不出有什麼偉大的地方,但既然總統和NASA局長都堅持要搞,航天界只能捏著鼻子執行。而格裡芬在歐巴馬上臺伊始就氣得辭職了。   在歐巴馬政府期間,就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國際空間站怎麼辦。1998年美國決定牽頭建立國際空間站的時候,計劃只做到2020年。後面的經費沒有著落。
  • 自媒體矩陣是什麼?企業建立自媒體矩陣的核心意義是什麼?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要打造自媒體矩陣,那一定是要先基本自己的需求,不能盲目的跟風,不管你是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老牌明星產品,還是今天頭條,百家號這類的資訊類自媒體,都是建立在自身的需要上面。什麼是自媒體矩陣自媒體矩陣是指將多個自媒體平臺組合在一起,包括視頻平臺,音頻平臺以及圖文平臺,為同一個企業或者是為個人打造品牌,從而在內容輸出時加入產品營銷的營銷策略。也就相當於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同時運營多個平臺。
  • 中大加盟丁肇中領銜的AMS 我裝置將進國際空間站(圖)
    丁肇中教授領銜的AMS計劃是由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研究機構合作承擔的國際性大型科研項目,造價約7億美元,是人類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測儀器和技術的實驗,目的在於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對於人類認識宇宙的形成機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實驗將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3至5年。
  • 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國際空間站行走:不切實際的幻想
    問:如果我在地球靜止軌道的一個平面上,在與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國際空間站)相同的高度上,我能「正常」地走動嗎?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時,他們總是抓住空間站的某個物體。如果他們沒有絲毫物體可以推動他們的身體時,他們會離國際空間站越來越遠。所以,這一問題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既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又在空間站的軌道上。這是因為地球同步軌道和國際空間站是兩個不同的軌道。
  • 國際空間站裡的氧氣是從何而來的,太空漂浮十幾年,為什麼耗不盡!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都在向太空發射衛星,為了研究空間站也是不可少的,國際空間站從對接之初到如今建成了有近10年的時間了,許許多多的研究人員,科學家都在空間站裡生活過工作過,空間站內的資源消耗也是非常快的,人類生活離不開的氧氣在空間站裡應該也是珍貴的資源。
  • 中國空間站即將上天,普京突然要「另起爐灶」,美直呼:趕緊停止
    圖為普京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空間站即將上天,俄羅斯也公布了新一代空間站的建造計劃,美國媒體直呼:趕緊停止,否則美利堅要落後了,對此有網友評論,普京突然要「另起爐灶」,難道國際空間站這次真的不行了為了增加對太空的了解,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建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十分有必要,空間站應運而生,作為一種載人太空飛行器,空間站能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以允許多名航天員進駐、長期工作和生活。
  • 性行為的本質意義是什麼?青少年建立健康關係的必修課
    本文在剖析性行為的本質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基礎上,呼籲善用、慎用「性行為」,鼓勵青少年建立更加健康和負責任的關係。性行為的本質意義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是靈魂體的結合體。也就是說,性行為的本質意義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建立深入、親密和忠誠關係的表達。就像語言一樣,身體的行為(body language)也有意義,性行為意味著在向對方用身體表達:我覺得你很有吸引力,我在乎你,我會為讓你幸福而努力,我願與你有深刻的聯結。
  • 蘇格拉底:「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批判性思維?」
    01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就需要更加深入和精確地領悟他每天所經歷的事情。而我們所經歷和正在發生的東西,如果能夠去細想的話,這就叫思考。著名的歷史學家許倬雲曾說過,當代的知識分子,已經演變為檢索分子;什麼事情都在網上去尋找答案,幾乎沒有人嘗試著去思考。
  • 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太空實驗艙將搭乘日本飛船升空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太空實驗艙將搭乘日本飛船升空[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5月25日,外媒「Engadget」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科學實驗艙將在2020年秋季搭乘日本HTV貨運飛船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