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把頭抬起看向天空可以看到小鳥,飛機,如果再遠一些呢,可以看到流星,彗星等各種各樣的星體。而在這兩者中間又還存在人類的蹤跡,這就是國際空間站。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航天部門NASA,俄羅斯航天部門Roscosmos,歐洲航天部門ESA,日本航天部門JAXA,加拿大航天部門CSA一起用相關技術共同建造與運營。
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建造的時間消耗最長,外太空可工作的大型合作實驗平臺,上面擁有大量的觀測儀器,也有可進行實驗的實驗室。可以讓人在外太空長時間停留的地方。
國際空間站在1998 年建立,由十六個國家提供技術支持,原材料,以及建造。經歷了十多年後,終於在2010年正式進入任務模式,預計將在2024年退休。國際空間站的長度約為70米左右,寬度約為100米左右,加壓的空間約為900立方米左右,離地面最近約為400千米左右,最遠離地面距離約為409千米左右。看是如此簡單的地方卻用了大量的錢財,並且用了16個國家的力量,進行組裝,可謂是難度極大。
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就像積木一樣,各個部分的零件都是有16個國家不同的提供。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提供的零件是最多的其次就是歐洲航天部門和加拿大,日本,義大利。其中這些重要的核心零件是,服務艙,功能艙,還有實驗艙。還有最重要的遙控工作機械手臂。功能艙裡包括了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發射的許多功能艙,總重量共達400多噸。
國際空間站第1個核心組成零件,是由俄羅斯發射的曙光號功能艙。這個功能艙
在1998年的11月,被俄羅斯聯邦的質子號火箭發射器,發射到太空。這個是國際空間站,巨大的太空堡壘的第1塊積木。曙光功能艙是有俄羅斯的空間中心和美國的波音公司一起研究製作的。重量為24噸左右,長度為13米左右,內部的體積是72立方米左右。然後可以利用的面積是40 平方米左右。
他能在不往裡添加燃料的時候不中斷飛行360 個白天和夜晚。曙光功能艙是國際空間站的地基,它可以提供供電,推行作用,導航作用,通訊作用,溫度控制,壓力調整,等多種用途。
第2個被發射的是團結號節點艙,是美國替國際空間站做的第1個"積木",據數據計算,這個艙,消耗了3億美金左右,它的直徑5米左右,長度6米左右,裡面有6個艙門,目的是當對接口用,用於聯通以後,被發射的其他艙,他在12 月被升空,隔了兩天後,就和曙光功能艙對接。
第3個升空的艙室,是俄羅斯建的星辰號服務艙。這個艙室的價格是3.2億美元左右,長度是13米左右,寬度30米左右,重量19噸左右。它是由生活艙,工作艙還有過渡艙,等三個密封艙室和一個用來放置通訊天線發動機,荷蘭料的,非密閉艙室組成的。他的生活艙也可以讓太空人們洗澡,也可以讓他們睡覺,還帶冰箱,餐桌,甚至還有廚房。艙室上有14個窗戶口,這些是太空人生活的房間,這個功能艙上面有4個對接口可以和載人飛船還有運貨的飛船對接。這個功能艙室被俄羅斯的K號火箭,發送到太空的。在2000年的7月,相隔了14天後,後面還連接了一個飛船。
2001年的 2月,一個叫做命運號的實驗艙被美國的太空梭發送到太空,這個,驗艙價格高達14億美元是國際空間站中,目前為止最貴的組裝部分。他是有美國的波音公司承包的,它的形狀類似於圓筒。他長9米左右,直徑4米左右,重13噸左右,它由41萬個零件組裝而成。它既是研究科學的基地。也是空間站的指揮還有控制室。是國際空間站中6 個實驗,艙裡最重要的時間艙。
尋求號氣閘艙,是專門建造,為了航天員們來回出入的,氣閘艙的作用是讓航天員們來回出去的時候換上航天服,是目前為止空間站裡最重要的。他是在2001年的7月份被美國送上太空的。
碼頭號多功能對接艙,是有俄羅斯的能源火箭公司,製造出來的,重量在4噸左右,體積是13立方米左右。他見到的目的是和星辰號服務艙對接,而另一側可以和進步號運貨飛船和聯盟號載人航天飛船連接。這個多功能艙,是2001 年9月被俄羅斯送上天空的。
革民不好是美國的第2個實驗艙,他是有歐洲10個國家裡的40個公司一起製造出來的,是歐盟航天局最大的太空項目。這個艙裡可以進行很多實驗,例如,生物細胞學,外太空的生物學,材料和流體學,人類的生理學,還有物理學等,許多實驗。他是在2008年被亞特蘭蒂斯號飛機發射到太空的。
日本發射的希望號,是唯一日本製造的艙室,他是有日本的航天部門開發建造的,它是太空站最大的艙室,有許多模組組成。其中的加壓模主長12米,外經4米,內經4米的圓筒形設備,裡面還有10個國際的標準的掛件。這個超市在2008年3月被奮鬥號飛機送上太空。穹頂艙室是有歐洲太空局建造的觀察臺,他因為外形很像是北極的雪屋,所以又叫圓屋頂。
被安裝完成後,這個觀察臺,上又組裝了一個,可以操控機械臂的裝置,方便觀測太空。它是由2001年,的奮鬥號飛機送上太空的。俄羅斯的小型實驗艙,黎明號在2010年,被美國的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到國際空間站。
萊奧納爾多後勤補給艙是有義大利研製的,它的價格在,1.6億美元左右。材料是由金屬鋁製造的。長度在6米左右,直徑是5米左右的圓筒。可以分成16個貨箱,可以帶9噸的物品。它可以,反覆使用,功能是運送物資,再把國際空間上的廢棄材料帶回到地表。他是在2011年2月被發現號飛機發送到太空。
最新發送到太空的實驗艙是俄羅斯的科學號,它是由俄羅斯兩家公司聯合製造的,是在曙光號基礎上製造出來的,是國際空間站的,第17個艙室,它的長度13米左右,直徑四米左右,壽命在15年左右。裝備著歐洲航天局量身定做的機械手臂。可以進行作業。在2004年被質子M號火箭發射。
其實早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對天空有著無限的嚮往,像是中國明朝時期的萬戶,他坐在綁滿爆竹的凳子上,轟的一聲消失在煙霧裡。還是望遠鏡的出現,無數的科學家用它來觀測宇宙,再或者說現在的科學家發明飛機,火箭,空間站,都是為了科學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為了人們的後代著想。他們探究和製作這些巨大的人工建造的實驗設施,是為了人類的發展而建造的,對以後人類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