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陰謀論簡史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1954年,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司法部長喬治-布勞蒂加姆籤署了一份文件,代表州政府從官方層面,確認當時在美國民間廣為的流傳都市傳說「十條誡令」,是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

60多年後,這份文件的影響仍然深遠,並且不僅僅局限於美國。在中國,當你打開搜尋引擎,檢索「十條誡令」這組關鍵詞,很榮譽找到關於「十條誡令」的大量討論與傳聞。

具體「十條誡令」是什麼,怕大家太長不看,原文這裡就不貼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決定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用他們的電影、音樂和playboy雜誌等文化產品給中國的青少年洗腦,讓他們沉迷於腐朽的資產階級生活,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從而達到美帝和平演變的陰謀。

尤其是近兩年,隨著輿論對影視行業從業者的不滿日漸興盛,「十條誡令」的熱度在中文社交網絡中的熱度再次提高:你看,為什麼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為什麼小孩子都去追星,不想當科學家了?都是西方人搞的鬼嘛!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誠然,大家為祖國的花朵殫精竭慮的心情是好的,但問題是:十條誡令是假的。

1946年,二戰已經結束,隨著邱吉爾「鐵幕演說」的發表,美國和蘇聯這對曾經並肩作戰的盟友逐漸開始從面和心不和變成了哪哪都不和,一場關於意識形態的「新型戰爭」(也就是冷戰)即將席捲全球,並在宣傳陣地上率先出現硝煙。

1946年2月,美國一家名為Moral Re-Armament的期刊率先刊登了「十條誡令」,據該刊說「十條誡令」最初是1919年在德國發現的,作者是德國共產黨,十條誡令的目的是共產黨要用共產主義文化來腐蝕資產階級,從而發動革命而創造的陰謀。

結合開頭提到的政府文件,也就是說「十條誡令」是官方層面認可的「敵對行為」,十誡本來應該是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滲透武器,不是資本主義用來和平演變的武器。

甚至有沒有「十條誡令」都沒有定論。在文件籤署後的幾十年裡,不斷有嚴謹的考據黨去尋找所謂1919年刊登「十誡」的德國報紙,至今仍然也沒有找到十誡的內容。也就是說,所謂的「十誡」大概率是資本主義陣營用來污衊共產主義而編造的謠言。

當然,沒人能具體地說清楚「十條誡令」是怎麼經過多輪反轉,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論」的。但「陰謀論」為什麼能夠擁有這樣打破時空的生命力,為什麼能夠被中文網際網路世界快速吸納,為什麼沒有像迷信一樣被現代科學的發展打斷,仍然找得到全新的生存方式?這顯然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話題。

尤其是當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個浸淫在信息流中的最長春節假期,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聞打破了日常傳播規律,開始不斷斬獲10W+的時候,我們似乎更需要多花時間來了解「陰謀」這個人類文明最忠實的精神夥伴。

與人類共生的陰謀論

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內容類型有哪些?很遺憾,「陰謀論」一定名列前茅,並且無論身份、學歷、經濟、區域,在你的朋友圈裡一定不乏身影。比如「國際社會的本澤馬」美帝,疫情之前的一篇文章,在疫情期間翻紅:

還有關於軍隊的爆文:

文中推測,美軍利用了去年10月在武漢舉辦的軍運會,在中國大肆傳播病毒,所以,這場肺炎疫情,實際上依然是美國的生物戰:

當然這也不是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的專利,國外的也沒閒著。疫情爆發初期,美國共和黨的一參議院就公開聲稱「病毒來自武漢的一個實驗室」,不久後,關於病毒是人工製造的陰謀論就開始大肆傳播,甚至還有美國人相信比爾-蓋茨支持了病毒的研發。

前者已經被很多媒體批判,後者更是引起了科學界的強烈譴責:

(各國科學家在《柳葉刀》上發表聯合聲明,駁斥陰謀論,並對中國的科研和醫務工作者予以支持)

其實,邏輯清晰、具備常識的人都會對這種陰謀論不屑一顧,但從數據來看,類似的陰謀論在人群中無論是傳播性還是接受度都非常之高。比如關於美帝生物戰的文章在被刪除前,閱讀量突破了十萬,在看數有一萬多,下面表示「醍醐灌頂、細思恐極」的留言也都有上萬的點讚。

為何人們會對如此經不起推敲的陰謀論這麼輕易地就全盤接受、深信不疑呢?陰謀論是何時出現的?事實可能很殘酷:

打人類文明誕生的時候起,陰謀論就已經被刻在了我們的基因中,並且擁有了很多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雛形」

比如神話。我們還在山洞中穴居的祖先,在面對地震洪水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的時候,就將其歸咎於神仙發怒,所以降罪人間,這基本上已經具備了「陰謀論」的核心要素——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知識積累,去解釋未知的領域,最終得到一個邏輯似乎能夠自洽的故事。

所以雖然人類的科技和文明雖然日新月異地發展,但依託於人性——忠誠、欺騙、善良、邪惡——陰謀論幾乎有天然的土壤,並在每個時代都獲得了相應的傳播基礎,進而演化出符合時代環境特徵的新陰謀論。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未知領域的幾何倍增加,人們耳熟能詳的陰謀論越來越多,比如阿波羅11號登月完全是造假,911是布希政府自導自演的悲劇、共濟會暗中控制全世界等等。

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這種吸引眼球的陰謀論獲得了更多的傳播渠道,搭上了順風車,讓更多人中了招,可謂防不勝防。

人人網還流行的時候,有人炮製了一篇「秋褲是蘇聯人的陰謀,目的是讓中國人失去抗寒基因」的釣魚文,結果迅速傳播,甚至有的長輩都會在飯桌上分享這篇文章,並感嘆道:秋褲這破玩意是不能再穿了。

不過陰謀論似乎也不僅僅是「智商稅」,專門收割知識積累有限、與時代脫節的韭菜們。事實上,即使是「知識分子」,也很容易成為「陰謀論」的受害者,甚至是傳播者。

最被我們熟知的例子發生在2012年,彼時高曉松視頻的《曉說》剛剛上線,恰逢歐洲杯,他就講了一期足球,大意是:所有的足球比賽都是博彩公司暗中操控的,比分已經提前定好,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場場表演而已。

(2018世界盃期間,高曉松的這期節目幾乎成為了陰謀論者的聖經)

而這段視頻在六年後的俄羅斯世界盃期間,星火燎原一般地在網際網路上大肆傳播,很多對足球不了解的人瞬間被「帶跑了節奏」,成了為忠實的足球陰謀論信徒,開始了對足球(尤其是足彩)粉絲們無盡的調侃。

挺聰明一人,怎麼就相信陰謀論呢?

其實只要對相關領域有所研究的人,都會發現這些陰謀論完全站不住腳。比如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事,如果這真是假的,連老百姓都看出來了,為啥冷戰期間天天盼著美國人吃癟倒黴的蘇聯人,從來沒有戳穿死對頭的謊言,反而一度加大航天投入,也要往月球上跑呢?

這不合理嘛!

再比如世界盃由博彩公司操控的陰謀論,對足球和博彩了解的人都知道,博彩公司只要設定好賠率,從中抽成,就可以穩賺不賠,犯得上冒天險去控制比賽嗎?而且足球因為比賽參與人數多,越多的變量加入,結果就越難控制,所以比賽結果與紙面實力不一致甚至相反,那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那為什麼陰謀論還如此有市場?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對未知的環境始終有一種恐懼和厭惡的態度,充滿了不安。為了規避風險,我們必須要用曾有的經驗和直覺解釋這種未知,從而將其納入到已知的範疇,進行預測和控制。

比如原始人不知道電離子、潮汐效應和地殼運動,但面對雷電洪水地震這種時不時發生的事該怎麼解釋呢?

正如上文所說——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知識積累,去解釋未知的領域,最終得到一個邏輯似乎能夠自洽的故事,這是人性決定的局限性——老祖宗就用自己往上面套:肯定有那麼一群和人一樣擁有七情六慾,但掌握超級武器、法力無邊的神仙組織在背後搞事情,人要是把他們惹急了,就會召喚雷電劈你、放洪水淹你、火山噴發燒死你。總之,這都是神仙組織的陰謀。

(東西方的歷史上都記載了大洪水,但在傳說中被看做是神仙在背後搞鬼,西方的幕後boss是耶和華,東方是共工)

可以解釋了,就容易想對策了。或者用現代的話術來解釋,那就是「需求明確了,就能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了」。所以趕緊給神仙跪下管怹叫爸爸吧,把怹老人家伺候好了就風調雨順,伺候不好就災禍不斷。

後來這就慢慢演變成了神話體系以及宗教。

而如今,雖然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已經達到了另一個維度,但術業有專攻。在人類腦容量和有效時間的雙重限制下,即便你是某一領域的大牛,而在另外的領域可能也只不過是一個小白,從而讓信息差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必然」。

所以建築大師可能會相信秋褲陰謀論,物理教授也可能被賣保健品的忽悠瘸了,老百姓們會相信皇帝用的是「金鋤頭」。

所以面對一個未知的領域,陰謀論還是能夠很快地佔領智商高地。 再加上新媒體手段的二次加工和包裝,太容易「迷信要是披上科學的外衣,使科學都沾上了一股妖氣」。

再回到前面提過的世界盃例子,就很容易解釋得通了。被陰謀論撕裂的「球迷語境」,實際上有著非常明顯的群體特徵:球迷們會對這樣的傳聞不屑一顧,反而是那些只有在世界盃才活躍起來的「大賽型球迷」,總是對高曉松的話深信不疑。

因為他們不懂442、433有什麼不同,不懂tiki-taka和擺大巴到底什麼意思,不懂鏈式防守和全攻全守,這些是需要一場又一場的比賽看下來才能逐漸理解,而不懂球的顯然沒有那個時間去鑽研。

而「博彩公司控制比賽」的內容,你懂不懂球都能理解,於是,足球這個超越自己認知的領域帶給自己的「挫敗感」、「失落感」,就被陰謀論成功化解了。

陰謀論不一定是壞事,但是……

其實所有陰謀論的故事都挺好看。

比如《貨幣戰爭》,就是個挺有意思的小說;再比如小時候大家都看過的那種《世界未解之謎》,雖然很扯,但讀起來也很有意思。

陰謀論的流行也可能對讓某些人受益。

比如《貨幣戰爭》的主角羅斯柴爾德家族,書中說他們手眼通天、無所不為,但就是這麼個連甘迺迪都說斃就斃了的狠角色,居然讓一個中國作者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家族秘辛掀了個底兒掉。作者宋鴻兵至今還活得好好的,足以說明其作品的扯淡性。

但被污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成了這場陰謀論的贏家之一,原本有些許沒落的家族,一下子在中國老太太摸電門——抖起來了。

2010年,該家族手中的拉菲紅酒在中國的售價達到了頂峰,3瓶1869年的拉菲被中國人拍到了150多萬元一瓶的高價,就連並不稀有的2009年拉菲的期貨,也被拍到了4萬多元一瓶。

據倫敦的葡萄酒交易所Liv-ex說,好年份的拉菲紅酒比其他一級酒莊的價格要高出130%。

不知道這些與其在《貨幣戰爭》後的名聲大噪有多少關係。

同樣,《世界未解之謎》裡的陰謀論也讓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受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百慕達三角。

據說經過百慕達的飛機、輪船、潛艇都會突然消失不見,連殘骸都找不到。更聳人聽聞的是,若干年後,某些消失在百慕達的輪船會突然現身,而船員各個都和當初失蹤時一樣,沒有衰老。

於是,各種超自然的設想聚集在了這片小島附近,什麼四維空間、平行宇宙、時空之門一類的,當然,美帝依舊脫不了干係,有人說他們在海下搞什麼秘密武器。

之後有學者特意寫書闢謠,拿數據證明,在這片區域發生空難海難的數量並不比別的海域更多。

但枯燥的科學事實必定沒有陰謀論刺激,於是,從60年代開始,無數閱讀了《百慕達三角未解之謎》的西方遊客都奔著這個恐怖的所在去一探究竟。

結果就是,百慕達的旅遊業蓬勃發展。

去過百慕達之後,肯定你會表示這地方和世界上所有的海中小島一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跟恐怖一點邊都沾不上。但因為人們對陰謀論的偏愛,該島的旅遊業還會繼續興旺到天荒地老。

而且人類對未知的恐懼,也讓我們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躲過了不少明槍暗箭,最終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

但是,我們依然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陰謀論。

當我們總是用主觀的經驗去解釋並不熟悉的領域時,就會沉溺於自己的舒適區間,失去探索和求知的動力。

如果你習慣於用鄰裡糾紛或者公司辦公室政治的思維去理解歷史和國際政治,那麼你就不會再願意去花心思閱讀政治和歷史的著作,去探尋其中的規律,體會歷史人物的縱橫捭闔。

如果你篤定地相信所有的足球比賽都是內定的結果,那麼你也不會去一場場的觀看比賽、研究戰術,去領略世界第一運動的魅力。

相信陰謀論,會讓我們故步自封,在自己已知的經驗中來回打轉,而不會再有進步和突破。

另外,陰謀論是無法證偽的,這就會損害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陰謀論者往往有一個自己的邏輯閉環,不管你用多麼清晰的邏輯、多麼確鑿的證據,在他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前提下,總會找到一個你無法證明的點,去論證其陰謀成立的合理性。

比如地攤歷史愛好者往往有一個觀點:諸葛亮就是死得早,他要是活得長,也會學司馬家篡位。

(說起陰謀論,總少不了矮大緊老師)

這個推論永遠無法證偽,因為沒人能讓諸葛亮活過來,看看他到底會不會篡位。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懷有不臣之心的推定卻被陰謀論者坐實了。

《我愛我家》裡宋丹丹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們是沒那麼說,但誰保證你沒那麼想啊?

此時,誰又能證明自己真沒那麼想呢?

很多文章在駁斥了「新冠肺炎是美國陰謀」之後,後臺都會收到諸如「你收了多少美元」的質問,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篤信陰謀論的話,一切的爭論和探討都會變成貼標籤和扣帽子的撕逼,一切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都可以從動機上質疑,從而發起誅心之論。

顯然,這對我們自身的成長以及不同意見者之間的交流並沒有好處。

過度篤信陰謀論還會切實地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比如美國一些反疫苗團體認為疫苗接種是政府的陰謀,所以反對兒童接種疫苗,導致2018年麻疹病例增長了48%。

顯然,疫苗陰謀論的危害已經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了。

最後:做一個理性的質疑者

當然了,反對陰謀論並非是讓大家變成傻白甜,別人說什麼信什麼,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永遠是這個社會文明中寶貴的特質。

那麼,理性的質疑者和陰謀論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1.大膽假設,謹慎求證。

理性質疑者或許會對某些大家看起來是金科玉律的東西表達懷疑,但是在懷疑之後,他們會用合乎邏輯和尊重事實的手段去證明自己的猜測。

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用多次的觀察、推演、計算,才得出了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在當時看來大逆不道的結論,而不是玄乎乎地說這一切都是教會的陰謀。

2.誰主張誰舉證。

如果你的觀點與現有觀點相反,那麼去證明現有觀點不成立的責任在你,而不在持有現有觀點的人身上。

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同學突然考了第一,如果你是個理性的質疑者,你要去舉出他作弊的證據;如果你是一個陰謀論者,你會要求他證明自己沒有作弊。

3.接受自己可能錯了的結果。

很多時候當你質疑權威,然後苦苦搜尋論據之後,結果卻和你的初衷褲兜子放屁——兩岔了。陰謀論者此時會繼續採用常見的套路——這些論據都是被人篡改過的/科學家都被收買了等等。

而理性的質疑者會承認自己錯了,畢竟,像真理低頭,是一件幸福的事。

總之,希望大家擦亮雙眼,在傻白甜和陰謀論者之間,找到一個理性質疑者的道路。 (本文首發鈦媒體)

相關焦點

  • 談《人類簡史》㈡:人類好鬥為發展,物競天擇抗艱難
    人類好鬥為發展,物競天擇抗艱難,適者生存不容易,和平之音憂可堪。論《人類簡史》:物競天擇問「戰爭」關聯詞語賞析:「戰爭」的解釋是,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
  • 疫苗篡改人類DNA?美藥劑師稱存在「疫苗陰謀論」,拒打新冠疫苗
    有研究認為,容易相信陰謀論的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而在危機情況之下人類相信陰謀論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少,這兩點在此次疫情中可謂是展現地淋漓盡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世界上極多的人都被迫處於隔離狀態之下,這種封閉對病毒的蔓延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控制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則助長了陰謀論的滋生。
  • 陰謀論 · 彭凱平專訪:陰謀論為什麼這麼紅?
    在彭凱平看來,這種心理機制就是陰謀論得以流行的心理原因:「只要真相的複雜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陰謀論就永遠有市場存在。」「陰謀論產生的一個原因:人類有一種急需對外在事物了解的傾向性。」研究態度要理性客觀,但對於研究方向,研究者會有自己的bias。「科學並非與社會生活無關。我們的傾向性來自何方?
  • 《人類簡史》導讀
    「 作為一本涉獵廣泛、觀點辛辣、傳閱度又極高的大歷史類著作,《人類簡史》自然也是褒貶不一:褒揚者直覺讀完書後擴展了視野,刷新了三觀;貶損者則因為書中涉獵的部分專業知識有失偏頗
  •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2015年01月27日 08:3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高毅 字號 內容摘要: 前不久聽說,最近出了一本「奇書」《人類簡史》,作者是個名叫尤瓦爾
  • 上海書評︱《人類簡史》為何是一部糟糕的歷史學作品
    本書大量借鑑戴蒙德1997年《槍炮、病菌、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以下簡稱《槍炮》)中的原創觀點,進行了縮寫。兩書許多論題重複。鑑於題材和觀點的近似度,對《簡史》的評價,須與《槍炮》一書相參照。缺少了對地理生態環境的討論,農業的發生在《簡史》中成了一個謎。不過,《簡史》基本繼承了《槍炮》對農業的歷史評價:第一,農業刺激了人口的急速增長,卻沒有增進人類的幸福,也沒有增加個人的知識。農業讓人類生活變得痛苦。人類的身體,在之前十幾萬年中,進化出了最適合採集狩獵生活的體質,更適於長期行走並奔跑,追蹤動物,更適於攀爬樹木巖石,採集果實。
  • 【洞見】《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人類最需要的不是智慧和能力,人類不缺智慧和能力,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已足夠縱橫世界。人類缺乏的是節制,對自然的節制,對其他人的寬容,對欲望的收斂。越往前看,人類越暴力,《山海經》中人類傳說的戰爭,《史記》中歷史人物大多的悲慘結局,感覺早期的人類社會殺人如同殺豬般尋常。人類的強大並不是靠暴力。論力量,人類不是老虎、獅子、大象的對手。隨著人類日益相對強大,人類社會的血腥味在消退,各類社會契約在深入人心,如國家、法律、企業、信用、聯合國等等。
  • 解碼陰謀論:誰要借新冠病毒 控制全世界?
    很遺憾,「陰謀論」一定名列前茅。 新冠病毒是從實驗室洩露出來的?還是比爾·蓋茨為牟利啟動的邪惡計劃?聽說5G網絡會加速傳播新冠病毒? 以上內容,在歐美流傳甚廣。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這種天方夜譚,怎會有人相信呢? 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ies,已經與人類共生數百年,指的是認為重大事件背後,隱藏著驚天陰謀的認知方式。
  • 喜歡在朋友圈曬書的你,一定要小心這本假的《人類簡史》啊!
    《人類簡史》這本書,即使沒有讀過,那也一定在朋友圈見過。所以啊,喜歡在朋友圈曬書的朋友們!大家一定要注意了——有人居然出了一本假的《人類簡史》!想一想,萬一不小心發到朋友圈是不是太尷尬了!我可能買了一本假書……我們來看看這本假的《人類簡史》是怎麼回事。
  • 陰謀論還是隱晦的歷史?蜥蜴人的傳說,最失敗的「外星人」
    ,無論他是陰謀論還是隱晦的歷史,這篇文章只猜想,不判斷,請讀者和我一起腦洞大開!最核心的也是陰謀論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有觀點提出:「蜥蜴人是控制世界的幕後掌舵者。」說蜥蜴人,不得不提世界各地遠古時期的民族崇拜,讓我們來梳理一下:中國人首蛇身的女媧、伊斯蘭的鎮尼、瑪雅文化中的羽蛇神、非洲大陸的齊塔胡瑞等等,非常巧合,這些被崇拜的所謂「神」都長著鱗片?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 為何很多人相信陰謀論?
    反疫苗者相信,接種疫苗有害。圖源:Getty Images陰謀論並非新鮮事兒,古已有之。正如作家、學者麥可·比利希(Michael Billig)在1984年指出的那樣:「陰謀論提供了一個展示不為人知的、重要的且與事件直接相關的訊息的機會,這樣,陰謀論的信奉者就好像變成專家了一樣,擁有了那些連所謂專家都不了解的知識。」現在,道格拉斯的工作證明了比利希暗指的那些東西。
  • 人類「虛構」的意義:《人類簡史》在說什麼?
    他的著作《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首次出版於2011 年,希伯來語,2014年有了中文版,並獲得2015年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近日,赫拉利本人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作了一場與「人類」相關的演講。講「人類」這樣宏大的題目,需要開闊的視野和綜合的能力。優瓦爾·赫拉利在歷史學領域,將這樣的寫作和思考方式,稱為「大歷史」(macrohistory)的方法。
  •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中文版書名《人類簡史》,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畢竟它曾在各家電商的排行榜上「霸屏」一年。《人類簡史》 中信出版集團在《人類簡史》裡,尤瓦爾·赫拉利以科幻小說式的精彩語言重新組織了人類演化進程,然後問道:人類真的和動物有不同嗎?
  • YouTube推出爭議視頻連結維基百科,打擊謠言與陰謀論
    在今年2月份美國佛羅裡達州Parkland校園槍擊案後,YouTube上最熱門的視頻並非該慘案的視頻片段,而是一條猜測該慘案的倖存者是演員的陰謀論視頻。在YouTube將其刪除前,該視頻已經被觀看了200,000多次。之前,YouTube從未表達過關於怎樣處理這類謠言/陰謀論視頻的措施。
  • 《人類簡史》補遺
    《人類簡史》最精彩部分,作者建設性的指出:由於直立行走,人的臀部變窄,所以嬰兒不得不早產,使他們不得不早早與世界碰撞。在自然界,這大大增加了危險性。必竟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哭與吃,什麼也不會。不象小馬,小牛,基本生下來就能走路。但是,這是最精彩的部分,也許是上帝的一個惡作劇,只有早產兒才能象剛出爐的玻璃一樣被拉升,扭曲,有無限塑形的機會。
  • 讀《人類簡史》,是一個毀掉三觀,並重建三觀的過程
    「特別熱衷於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正因為如此,他的《人類簡史》和我們平時所見歷史書籍大不一樣,並不是簡單歷史事件的記錄或者評論。他的歷史眼光更加宏大,著眼於人類這個整體,注重歷史進程的把握。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美國《時代》雜誌盤點「十大陰謀論」
    近期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出了歷史上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十大陰謀論」,也許它能激起人們的批判性思維,使之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風雲變幻的世界歷史;或是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讓其好好享受一下各種秘聞異事組成的大餐。
  • 《人類簡史》:人類是早產兒,動物也有語言,小麥馴化人類
    如果,某天科學家解密了時間的終極奧秘,發明時光機器,便可以進行時光回溯,去核實一下《人類簡史》這本書解析史前人類生活描寫的準確率,順便看看人類的起源。這本《人類簡史》,以色列的年輕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生動的描寫出了人類在史前生活的狀態,並對人類的進化,從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進行了剖析。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一個流浪漢的雜物堆裡,一本《人類簡史》格外引人注目。有網友評論:「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顛沛流離的生活也阻擋不了一顆追求精神富足的心。」甚至還引發了一些「碰瓷」現象……《人類簡史》的火爆引發了圖書市場的「簡史風暴」,甚至催生惡意碰瓷的山寨書、跟風書,可見其影響之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