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愛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2020-10-03 爬蟲時代

人是自我選擇的動物。但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孩子,往往處在「被選擇」的境況裡。從小,他們就「被選擇」了學校,「被選擇」了課業、「被選擇」了專業甚至「被選擇」了未來。「被選擇」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判斷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財產,對於自己的「財產」,一般人總是希望孩子永遠處於自己的保護之下,要不就希望「財產」對自己永遠服從。與其說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愛,還不如說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為人父母,愛孩子,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有選擇自己正確人生的能力和權利。

教育學家認為,儘管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蘊藏著無窮的潛力。人的潛力一旦被激發,就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而打開潛力之門的鑰匙,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孩子才能有展示個性和發揮潛能的舞臺,也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奮鬥的動力。

當下,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輔導班、特長班、興趣班層出不窮。為了讓孩子有一技之長甚至十八般武藝俱全,許多家長不顧孩子有無需要、有無興趣、有無特長、適不適合,只是讓孩子囫圇吞棗,趕鴨子上架。你的孩子報,我的孩子也報;你的孩子報幾個,我的孩子一定要比你的孩子多報幾個。孩子之間的競爭更像是父母之間的競爭。孩子報的各種輔導班、特長班、興趣並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家長的興趣,孩子身上負載了太多家長的期望和夢想。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不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不道德的教育,因為它不尊重人,不了解人,與人的發展需求不適合。這種不適合學生發展的興趣選擇,源自家長缺失了對孩子需求和基礎的真正了解。為了贏在起跑線,家庭追求教育的「超前」和加速度,把成人的高期待、高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總以為教育的標準越高越好、內容越多越好。不僅如此,家長還蠻橫地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要求。這是教育的急功近利,其結果是以「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為名義,無情地削弱了、扼殺了教育應有的適應性,造成了教育的嚴重扭曲,造成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被逼著學鋼琴並最終成名的朗朗只有一個,而懷著「逼出個朗朗」的想法教育孩子的家長則可能造就大量的抑鬱症患者。因此,選擇各類課外輔導班,特長班、興趣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選擇。另外,重要的還要看孩子報學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特長,是不是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孩子參加了各類輔導班、特長班、興趣班,對所學的科目或項目感興趣就多學一段,不感興趣就不要強迫孩子學,否則付出的將是一生發展的最好時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稟賦、潛能、興趣和愛好,父母要善於觀察了解,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不要越俎代庖。曾經有記者問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最令哈佛驕傲的是什麼?校長回答:最令哈佛驕傲的不是培養了6位美國總統,也不是培養了36位諾貝爾獲獎得者,而是為美國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充分發展的空間,讓每個金子閃閃發光。我們的家長也應從中得到啟示,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助其發展。我們應當明白:興趣發展到愛好,愛好變成了動力,動力激發了奮鬥,奮鬥結出了碩果。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

如果孩子對各類輔導班、特長班、興趣班沒有需求,沒有興趣,家長就不要強令其參加,否則會適得其反。

教育要順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讓他們自己的弱點競爭。方向正確,就會事半功倍,學有所成;方向錯誤,孩子越是努力,結果就越會南轅北轍。作為家長,要靜下心來,與孩子進行真誠的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最大限度地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洞察出他們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因材施教。

教育的最大目標應是孩子的終生幸福,教育應該遵循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留給孩子動手、動腦、交往、感悟的空間。回歸原點,才能夠找準方向,看到問題的本質。

是龍,就任他海中暢遊;是虎,就讓他山中稱王;是鷹,就助其飛上藍天,自由飛翔。

相關焦點

  •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這一類的話會讓孩子傷心,跟孩子平等的交流,為的是保證孩子的人格尊嚴。給孩子尊嚴的家長,總是會給孩子自主選擇權,而不是強迫孩子。如果想換衣服,家長就會以商量的語氣說,寶貝,你看這一件天藍色的t恤衫好,還是穿那件黑色的球服好呢?他們不會用命令的口吻說,就穿這件紅色的。如果到別人家做客,主人拿出水果、甜品等,家長不要立刻幫孩子回絕,謝謝。他不吃,而是讓孩子自己決定想吃就吃,不想吃就表達謝意並且回絕。
  • 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是陪伴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剝奪孩子選擇權,孩子對父母會產生厭煩感。適當地給孩子選擇權,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偷懶,把選擇權還給孩子,這才是理智的愛。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理智的愛,不需要我們無原則的勤快。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做父母的都很愛孩子,但是,怎樣才是最合適的,卻大可商榷。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個靈魂,亦即一個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的個體。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尊重,
  •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懂得尊重孩子
    這樣陽光開朗的她讓人動容,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沒有孤僻敏感,只有元氣滿滿。事實上,這一切得益於尖尖有個尊重她的好老爸。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和主見,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收穫尊嚴、成就感和幸福。《奇葩說》裡黃執中曾說:「什麼是完美人生?
  •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教育孩子也要尊重孩子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主題是《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教育孩子也要尊重孩子》。若在培養孩子的同時讓孩子享受這種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很重要的人,是一個有存在價值且很棒的人。並且這種想法會紮根在他內心深處,讓他無論處在何種環境下都可以發揮出生存的力量和無限的可能。
  • 怎樣讓孩子學會尊重長輩?
    雖然養兒並不只是為了防老,但如果孩子對家人的關愛覺得理所當然,對家人卻不懂得關心,甚至頂撞父母,命令父母為他做這做那,這樣的教育顯然是失敗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尊重長輩的現象呢?1、孩子沒有尊重他人的意識。首先,尊重是相互的,家長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有不尊重的行為呢?
  • 魔力恐龍 | 懂得給孩子選擇權,才是聰明的父母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的時候,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位置是不對等的,這很不公平,因為他們太小了,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不能與成人抗衡。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蹲下來,換位思考一下,以平等的姿勢,去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去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去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只有父母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平等的溝通,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
  • 孩子愛頂嘴,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兒童心理?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
    導讀:孩子愛頂嘴,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兒童心理?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愛頂嘴,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兒童心理?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動物穿衣有講究》:請將選擇權交給孩子
    學霸又怎樣,一樣不能彌補生活中的小缺憾。有些性格缺陷更是影響到我們的日常交流,甚至會時不時的在生活中劃下一個小傷口,看似不痛不癢,以至於我們終究無法找到病痛的根源,也終究無法治癒這些從小長在我們身上、已經根深蒂固的頑疾。
  •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最後,我們請記住了,尊重,不等於縱容。
  • 給孩子自由和放縱孩子有何區別?愛與溺愛的界限在哪?
    抱著這樣想法的父母,最終會在猶豫中掙扎,和孩子陷入一種「權利爭鬥」的死循環:媽媽說:你要「如何」,我才「怎樣」。孩子就會說:你先「怎樣」,我才「如何」。往往最後,媽媽是犟不過孩子的。畢竟,孩子哭成那樣,再硬的心都會疼。
  • 孩子會被「愛」慣壞嗎?
    自從有孩子以來,我就很關注科學育兒方面的知識。現在很多專家都提倡對孩子進行「放養」,尊重他的獨立性,給他充分的自由。一直以來,我和他媽媽也是這麼做的,我們把他當朋友對待,做什麼決定之前都會徵求他的意見,我們很少批評他、約束他,也不幹涉他的愛好,甚至我還陪著他打遊戲。可是親戚朋友都勸我們,說我們太溺愛、嬌慣孩子,「家長就要有家長的樣子,孩子這麼大,再不管教就晚了」。
  • 尊重孩子,是對孩子最高級的愛
    周國平 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我們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過度的焦慮與恐懼,以及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意志較量,都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試著,從這些小事做起,學著尊重孩子。
  • 怎樣讓孩子去感受愛?
    五四青年節,讓孩子學會奉獻現在的孩子,有享受不完的愛,而奉獻的意識卻很少,甚至沒有,這是為什麼?在家裡,豆寶抱著媽媽撒嬌說:媽媽,你愛我嗎?媽媽笑著回答:當然愛你了。接著豆寶提出了一個讓人為難的選擇題:那媽媽,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愛之名」的教育,孩子不會感激
    但現實中,很多父母存在的問題是,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以愛之名綁架孩子,讓孩子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 但是她們用力過度,嘴上說著「我愛你」,但行動上卻處處限制孩子,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的天空變得陰鬱黑暗,過著麻木不快樂的日子,最終釀成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二、懂孩子、尊重孩子 讀懂孩子的心,要尊重孩子
  • 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請哪位大神告訴我,什麼樣的愛是溺愛?」其實,為人父母誰沒有這樣的困惑?嚴厲了,怕孩子變得膽小怕事。鬆懈了,又擔心調皮得無法無天。這位父親沒有說話,他覺得,孩子這時候需要理解,需要安慰。如果這也是溺愛,那就這樣愛著他。
  • 教育孩子,始於尊重,止於溺愛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尤為重要的一任老師,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總是有這樣的困惑:管教嚴厲了怕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管教鬆懈了又擔心孩子調皮的無法無天;陷入兩難的家長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怎樣才能教出好孩子?家長要區分好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 真心愛孩子,就給他四大「特權」,75%的家長不捨得
    文丨池沐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但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主呢?如果做不好就會變成了溺愛,反而沒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1、所有權所有權即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自我意識逐漸完善,他們擁有對物品的強烈佔有欲。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這種種的評論其實都在訴說著,父母對於孩子的尊重有多重要,父母能夠真正尊重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如果大家私下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多多並不是一個單純只愛外表美的女孩子,她還會彈鋼琴,也參加了很多的兒童走秀,會演話劇,甚至平時還會學習很多的英文名著,仿佛這就是大部分的家長所期望的孩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