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馬上高考生就要進入報考大學的階段,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喜歡報考離家遠的城市和學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想要離開家庭,逃開父母的管教。
古語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是,父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會為孩子長遠的發展做打算。但現實中,很多父母存在的問題是,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以愛之名綁架孩子,讓孩子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
影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播出時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很多人都說自己小時候也被父母壓抑的喘不過來氣。這部影片一共有9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講述不同的家庭間,因父母過度管控孩子而導致的扭曲親子關係,每個故事都讓人十分心痛。
影片中的每位母親都竭盡全力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規劃人生,安排孩子的日常起居,甚至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天天圍著孩子轉。但是她們用力過度,嘴上說著「我愛你」,但行動上卻處處限制孩子,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的天空變得陰鬱黑暗,過著麻木不快樂的日子,最終釀成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忽略了愛的本意。用一次次考試成績的好壞、比賽成績的高低來定義孩子,漸漸迷失方向,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以愛之名」是溫柔的枷鎖
1、加重孩子心理負擔
很多父母都特別喜歡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就.....」「當初就是為了照顧你,我才放棄......」「為了你我付出了......」。其實父母說出這種話,本意是希望孩子能明白父母的 一片苦心,成為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事實上,這種話語對孩子來講是極大的心理負擔。
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為自己犧牲,自己必須要做的很好才能回報父母。但是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達到父母的期望,按照父母安排的人生之路去走,當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卻和父母產生分歧的時候,他們就會因為愧疚,想要回報父母而選擇聽從父母的話。
2、不懂孩子的感受
「以愛之名」的父母很喜歡替孩子做選擇,替孩子安排人生。他們不去問孩子喜歡什麼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社會容納程度來替孩子報特長班,完全不詢問孩子的意見。
有些家長也不考慮孩子的天賦,有的孩子明明很有藝術造詣,想要學習繪畫,可是父母覺得搞藝術沒有前途,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一定要學好,所以就讓孩子學習英語。
但是孩子可能並不喜歡,於是開始抵抗,不認真學習,親子之前就會出現矛盾,父母苦口婆心的勸甚至責怪、打罵,孩子卻想要逃避、反抗。
3、孩子沒有私人空間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需要獨立的空間,擁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是父母對孩子無死角的監督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甚至有的父母會監控孩子的社交,看孩子和哪些夥伴交朋友,如果對方學習不好,他們可能會逼迫孩子和對方斷交。
這讓孩子會覺得不被尊重,自己不具有選擇權和自主權,覺得自己的私人空間被嚴重侵犯。
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會自暴自棄
1、對學習失去興趣
孩子被父母逼迫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自然會產生牴觸心理,想方設法的逃避學習。父母看到孩子吊兒郎當的態度自然會生氣,於是就會和孩子發生爭吵,被責罵了的孩子就會更加討厭學習,如此反覆形成死循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逃課。
2、自卑
父母用愛來逼迫孩子成長,用過高的期待來要求孩子,當孩子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的心態,覺得自己沒有達成父母的期待。有的時候父母還會將孩子和同齡人比較,誇讚別人,這種比較也會加重孩子的自卑。
3、半途而廢、自暴自棄
生活在父母高標準嚴要求下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態。當某件事情存在難度,他們就想要放棄,半途而廢,甚至有的孩子會非常悲觀,還沒有嘗試就覺得一定會失敗,因為害怕失敗,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和難過的語言就選擇不去嘗試。
選擇放手,給孩子自由,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
1、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做選擇的時候要聽取孩子的意願,如果反覆詢問和嘗試後,發現孩子真的不喜歡某樣東西,那就不要強加給孩子,不如給孩子選擇權,讓他們自主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孩子才會願意學,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否則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2、給孩子獨立空間
有些父母有了孩子之後,就會將培養孩子當成自己的事業和追求,甚至放棄自己原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全天陪伴孩子,和孩子待在一起。
其實,這種做法不僅剝奪了孩子的獨立空間,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父母應該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交友,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圈,不要天天只盯著孩子。
3、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真正的陪伴並不是監督和督促,而是帶著欣賞和肯定的眼光和孩子自由的交流、玩耍,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快樂童年,不要用父母的權威和愛的名義,過多的壓制和限制孩子。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像朋友一樣的自在相處,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父母可以陪孩子去戶外玩耍,參加集體活動,發現孩子更多的興趣和可能性,讓孩子自在呼吸。如果父母以愛之名過多的限制和壓抑孩子,孩子不會快樂也不會感謝父母,他們只能迷失自我,慢慢對生活失去興趣。
各位網友:你會過多的限制自己的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