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愛的八種方法

2020-09-09 爬蟲時代

做一個會愛的人

父母如果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充滿愛的情感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一個會愛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處處關愛他人。比如:帶著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討的人,給他們幾元錢;有些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主動帶著孩子為災區人民捐款;看到路邊的流浪貓,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給貓吃;等等。這些都是在給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在父母的愛的感染下,孩子碰到這樣的問題,也會用父母的方式來做,這就是一種愛的教育、愛的傳染。

正確表達自己的愛

有些父母很有愛心,但是不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你是否總是用下面的方式來表達。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你說:「你總是這麼粗心大意,下次再這樣,摔死你。」

孩子的奶奶忘了關煤氣,你說:「媽,你是不是老糊塗了,怎麼總是忘記關呢?要是你一人在家該多危險啊!」

在路上看到別人的孩子打架,你說:「你們的爸爸媽媽呢?壞孩子喜歡打架,以後不準再打架了。」

我們不能說這樣的父母沒有愛心,相反,他們有很強的愛心。這樣的愛,成人能理解,但過激的語言可能讓部分人接受不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認為這是愛,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斥責,於是他們在心理對愛產生了誤解,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正確表達愛。上面同樣的事情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

「寶貝兒,摔疼了沒有啊?下次經過這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

「媽,您看您,又忘記關煤氣了。如果我們不在家,我們會惦記您的,讓我們放心好嗎?」

「好孩子都不能打架,不打架的孩子人們才喜歡呢。」

給孩子講講愛的故事

生活中處處充滿愛,愛的故事每天在不斷的發生著,父母也可以將愛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愛,怎樣做才是愛。

明智的父母通過愛的行為、愛的故事,讓愛的記憶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影響孩子一生的印象。

抓住愛的情感教育機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進行愛的教育,我們要時刻而且及時地去抓住它,比如,某天孩子吃零食,你可以讓孩子把零食分給在場的人,孩子給了你,你一定要接受,然後對他說:「你看,爺爺也沒有呢,是不是也給爺爺一個啊?」孩子給了爺爺一個,你一定要送上自己的誇獎:「寶貝真懂事,你現在看看誰手裡還沒有呢?」孩子會將自己的東西分給所有的人,讓別人和他一起分享。

讓孩子發現那些值得感激的事

生活中,讓孩子體驗感激二字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父母每天給孩子做可口的飯菜,每天為他們的吃喝拉撒操碎了心,為滿足他們的物質生活不斷地努力拼搏;

老師為了讓他們好好學習,對他們苦口婆心地講述道理,為他們批改作業到深夜,不論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做好家訪;

孩子生病了,班裡的同學輪番給他補習,幫助他趕上功課,給他講班裡有趣的故事,和他討論高興的話題,讓他忘掉病痛;

公交車上,叔叔阿姨們爭先恐後地為他讓座,為他提供方便,唯恐他被擠著,伸出自己的手保護他;

這些都值得孩子去好好感受,去感激,都應該讓他們去體會、去認識。但這樣的認識需要做父母的去引導,一定要教會孩子學會說「謝謝」,讓他知道他從中得到了恩惠,就必須付出自己的真心去匯報,使之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能夠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社會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茫茫人海,時時都洋溢著濃濃的溫馨。

父母的愛讓孩子懂得回報

父母對孩子的愛儘管是無私的,但是一定是需要物資和精神上的回報的,那麼,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進行回報呢?

首先,父母要善於索取。累了,就讓孩子幫自己捶捶背,為自己倒杯水;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給自己搭把手;病了,讓孩子幫著給自己做口吃的;等等。

其次,明確地告訴自己,父母也需要孩子回報一份愛。無論在什麼時候給孩子買什麼好吃的東西,千萬別違心的告訴孩子「我不喜歡吃,你自己吃吧」,而是讓孩子留下一份給父母。

最後,孩子在關心父母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關心他人是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孩子的愛能使得父母和他人得到最大的愉快。

讓孩子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還要讓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回報他人。比如,孩子的成長階段以學習為主,告訴孩子,孩子學習上的一點點進步都對父母和老師最大的回報。同學生病了,鼓勵孩子到醫院去看看同學,告訴他,在他生病的時候,這個同學還幫他補習過功課呢,他也應該這樣做。平時工作累了,回家可以跟孩子說:「我累了,想躺一會兒,你給我拿一個靠墊吧」。這些都是有利於培養孩子關心、感激和回報他人的情感。

讓孩子給自己過生日

很多孩子都知道享受父母給自己過生日,一旦父母忘記了,孩子心裡別提多難受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很少知道為爸爸媽媽過生日,甚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對於家長來說,給父母過生日是培養孩子學會感激與回報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父母可以讓孩子為自己親手做個禮物,為自己做件小事,講一個搞笑的故事,或者說上一句祝福話,這些都是對孩子積極情感的一種薰陶。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會愛 如何進行「愛的教育」
    ..首先得學會關愛父母。試想,一個連自己朝夕相處,對自己百般呵護,有養有之思的父母都可以呼來喝去,冷嘲熱諷的人,又怎麼可能奢望他去愛別人呢?現在,就請你開始加強對孩子的「愛的教育」,讓他們學會愛人吧。 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之有效舉措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冠以「愛的教育」 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
  • 愛孩子的五種方法
    父母不會因為生下孩子,就自然學會了愛,就像一個人不會因為談了戀愛就馬上懂得如何愛對方,愛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沒有學習,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往往是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代代相傳。 愛是孩子最大的情感需要,那我們如何愛孩子,並往親子帳戶中存款呢?  蓋瑞.查普曼博士在他30多年人類學領域的工作中發現,人類基本上藉助5種方式來傳達和感受愛,愛有五種語言。 愛的第一種語言是:身體的接觸
  • 親子教育:讓孩子學會去表達愛
    親子教育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愛的表達方式,下面就用具體的故事來通俗的分析親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批評與鼓勵要二八分兒子上幼兒園了,親子教育專家為他製作了一個成功表,兒子的每一個進步都用象徵性的東西貼上去。如今,兒子的「成功箱」已裝不下了。   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的優點,展示孩子的優點。親子教育專家說:「孩子的優點可以無中生有,可以引導栽培。不是孩子沒有優點,而是一些家長沒有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
  •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總要面對許多問題,讓愛,讓陪伴,為孩子的生命鋪陳陽光底色,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陽光、健康、快樂成長!裡面有很多溫暖的小故事,教育孩子們只要保留著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就都能交到值得信賴的好朋友,拆除心靈的圍牆,去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單親家庭的八種教育方法
    華龍網2017年12月26日12時訊 對子女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難以代替的,而且雙親都在身邊給孩子帶來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滿足,這是單親家庭所不具備的。那麼,在單親家庭,家長應該怎樣實施教育呢?
  • 雙向教育中的黃金法則,學會雙向教育,用愛來教育孩子
    而這樣的法則出現在《雙向教育》一書中,這是一本由梅傑寫成的著作,在這本書中有一個黃金法則——R=tlc的公式,這個公式不僅是用來教育孩子們的,還能幫助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並且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能從這樣的法則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本書中一直被認為是黃金法則的等式用我們的語言來翻譯則是:用思考,信心和愛來組成一個人的責任。而想要做到這個等式就必須學會體貼,關懷和愛。
  • 真正的愛是什麼?愛孩子的幾種表達方法
    施愛在愛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學家說:「人類在探索太空、徵服自然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種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的文明將邁向—個新紀元。」父母的愛是博大的愛,會讓孩子刻骨銘心,永生不忘。但是,在愛的記憶中,有的愛讓孩子幸福,促孩子成長;有的愛讓孩子痛苦,令孩子反感。有的父母,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總嘮叨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其結果是孩子真的不行了。
  • 孩子愛撒謊不是大毛病,找對方法最關鍵,這種教育方法比打罵管用
    你有沒有為孩子愛說謊煩惱?李阿姨提起她的孫女晴晴就頭痛,在李阿姨的心裡,晴晴已經從愛說謊變成「謊話精」了。家裡的碗碟打碎了,晴晴說是小花貓扒下來的;老師讓交課外書籍費20元,晴晴說成50元;晴晴搶了鄰家弟弟的玩具,把弟弟惹哭,卻告訴家長是弟弟摔跤所以哭了。晴晴十句話裡只有一兩句是真的,這真是令李阿姨困擾不已,不知道該拿小孫女怎麼辦。
  •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孩子愛說謊話,多半是這3點在作祟,學會3種方法幫孩子改掉壞毛病前言:我家孩子經常講假話,我會感覺到很失望。因為經常講假話,不是第一次講假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必須要幫孩子糾正過來,否則以後他會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可能你得不到一句真話。
  •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最開始是取決於父母的。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能溺愛,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優秀的人,從小就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學會放手父母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該狠心的時候要狠心,該懶的時候不妨懶,把操心、關注默默地放在心裡。移開呵護的羽翼,讓他自己去飛翔,唯有這樣,雉燕才能煉就一雙堅強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的獨立能力。
  • 教育是教育,愛是愛,是有區別的: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8天)
    根據二八定律,人群中只有兩成的人重視孩子的教育,而這些重視教育的人裡,只有兩成會給孩子英語啟蒙。英語啟蒙可,也不可,都行,前面課程裡說的太多了,今天就不說了。很多父母是佛系的,無論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一個朋友,自己讀到博士,小提琴繪畫全能,可見小時候也是練過來的,但她不給自己的孩子報任何班,用她自己的話說:除了閱讀,別的什麼都不管,哪天孩子自己想學了,提要求了,再滿足他。
  • 韓國篇·教育理念之「獅子型教子法」:愛孩子就是學會對孩子放手
    其實裡面暗藏玄機:這種玩鬧促進了小獅子的腦部發育,鍛鍊了它四肢的靈活性;學會了尊敬團體中的每個成員、學會了交往的禮節,也間接學會了忍耐、謙讓及欣賞其他人。所以,「獅子型教子法」呢就是:讓孩子面對現實,從逆境中學會成長,找到事情的解決方法。
  • 七夕│寶媽沒有情人節,但可以教孩子學會表達愛
    結果,答案無外乎兩個,且驚人一致:1.帶孩子帶孩子帶孩子!!!24小時待機哄孩子!2.上班上班上班!下班回家帶孩子!!嗯!有娃的老母親,就不配過節。02學會五種愛的語言這麼說,七夕節豈不是很沒勁兒?其實也不會。雖然沒有鮮花蛋糕燭光晚餐,但我們眼裡有孩子啊,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教育孩子表達愛的好機會。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讓孩子學會獨立是給他最好的愛?學會3個方法,培養優秀的娃
    2、忍一忍,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獨立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父母要忍住不插手。6歲前,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理,比如穿衣刷牙洗澡等。上小學後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倒垃圾、掃地、擦桌椅等。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猶太人有句教育名言: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沒有別人好,也要去做。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換來以後的完善。如果總是依賴別人,那麼你的一生將始終與貧窮和低聲下氣為伴。深以為然。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將來憑什麼能力進入社會。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每個孩子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從幼苗成長為茂盛的花朵都需要「護花使者」的精心栽培。溫室裡永遠培育不出好的花朵,只有在外面的世界,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花,才是最美麗的,而教育孩子和養育花朵其實是一個道理,第一步就得先讓孩子擁有獨立性。
  • 不是所有的愛都是對的,把握好教育尺度,讓孩子學會寬容以待
    所以,在生下東東的時候就暗暗發誓,要讓東東有一個幸福的成長環境,一定要愛孩子,對孩子的需求要盡所能地滿足。老師對東東媽媽的想法表示贊同,但是卻嚴厲地批評了她。他告訴東東的媽媽,這不是愛他,這是在害孩子。我們作為家長的,對孩子的愛是需要有尺度的。
  • 虎媽、狼爸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讓你學會用「愛」去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除了說教,在宋代優秀榜樣父母的身上,還告訴我們教育孩子就要長輩以身作則,想要孩子做到就需要自己先做到,宋代將棍棒之教開始逐漸的轉換為說理之教與用愛之教相結合,雖然不過於寵愛,但是也不會過於嚴厲。
  • 孩子愛罵人該怎麼教育?家長這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確的!
    孩子慢慢的長大,學的話也慢慢多了,竟然學會了罵人,那麼面對愛罵人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吧!孩子罵人的原因1、被情緒所困擾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是通過懲罰孩子來發洩情緒,試圖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懲罰行為來理解自己,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然後選擇罵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2日——愛+愛  每月的22日是愛自然生命力體系慈善部推出的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大型線上活動。本次有幸邀請到國內外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從事46年的兒童數學認知發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小學生數學思維》等著作的張梅玲老師與大家空中相聚的日子。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張梅玲老師說在當今的社會上,學會思考應該是每個孩子應該學會的本領。因為一個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過程遠比結果來得更重要。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