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2020-07-31 瀟湘晨報

在成長的路上,

孩子總要面對許多問題,

讓愛,讓陪伴,

為孩子的生命鋪陳陽光底色,

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

陽光、健康、快樂成長!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長久以來,社會暴力案件並不少見,襲擊警察,殺害醫生,被同伴慫恿「爬樓」,這些近期發生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令人唏噓。思想上的愚昧和精神上的貧窮,使他們缺乏了對生命起碼的尊重和敬畏。對他人生存尊嚴的任意踐踏和生存權利的隨意剝奪,一次又一次觸動著人們脆弱的神經,挑戰著人類道德的底線。

我們應該反思,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這些加害者們畸形的心理?如果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父母便給予正確引導,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進步需要我們孩子們擁有的不止是只有數理化,鋼琴,舞蹈和畫畫這些技能與特長,其實還更希望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

《陽光寶寶心靈成長繪本》幫助3-6歲性格形成關鍵期的孩子在成長每一個轉角都能陽光健康地度過。裡面有很多溫暖的小故事,教育孩子們只要保留著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就都能交到值得信賴的好朋友,拆除心靈的圍牆,去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準備冬眠的那一晚》

《準備冬眠的那一晚》:一個嚴冬的晚上,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回外婆家,路上遇到了暴風雪,路途受阻,於是借用了熊先生的家,做了一頓飯。離開的時候,儘管兔媽媽還要在寒冬裡趕路,卻為了感謝和回報熊先生,把身上的一件毛衣改編成了一個帽子留給了她一直未曾謀面的,正在冬眠的熊先生。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爸爸的禮物》

《爸爸的禮物》:就像故事裡的狐狸爸爸,也許帶回來的只是一片風和一片夕陽,可是這裡面滿滿都是爸爸對孩子們的愛和牽掛。(獲得2014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這隻大熊是客人嗎》

《這隻大熊是客人嗎》:它用它的善良,真誠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和認同,當他想離開的時候,對其他小動物來說,它早已經不是客人,而是一家人了。(獲得2014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

這些溫情的小故事或許會在孩子們心裡永遠留下一抹溫暖的色彩,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面種上一顆愛的種子,讓他們懂得付出即得到,愛這個世界並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地愛著。希望孩子們通過閱讀這些如陽光般和煦的故事,能獲得如陽光般珍貴的品質:勇氣、自信、善良、誠懇、感恩、感受愛與付出愛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書籍內頁

社會本身一個複雜的熔爐,正面與負面事物同時存在著。成長路上有艱難,黑暗像一隻影子,伺機跟在每一個孩子的身後,所以我們期盼有更多正能量的東西來引導社會的主流方向,有更多好的向上的東西在孩子們心中能行成一種正義的精神圖騰。

一本好書,能輔助父母教育孩子,使孩子們自己學會應該怎麼去愛與被愛。因為爸爸媽媽再細緻入微的愛,也難以在成長的每一個轉角,完全保護孩子周全。希望孩子們小小的心靈無論去到哪裡,都將被陽光輕柔包裹著。無論遭遇何種跌倒、摔打,爬起來會繼續微笑,無論陷入何種困境,始終不忘這世上有人正愛著自己,期待自己。希望全社會也協同合作,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暗中呵護孩子,驅散成長路上所有孤獨與恐懼,要讓我們的孩子自己如向日葵般,在未來的路上,永遠朝著太陽的方向,陽光、勇敢、積極而充滿朝氣的成長!

好書推薦

驅散成長路上所有孤獨與恐懼,

讓孩子懂得感恩、友愛與分享,

逐漸勇敢、獨立、堅強!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點以上圖片可連結購買

陽光寶寶心靈成長繪本(9冊)

開本:16開

定價:12元/冊

適讀年齡:3-6歲

作者介紹

福田巖緒 ,出生於日本岡山縣。畫家,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聯盟會員。畫風溫暖而充滿暖意,非常平易近人。代表《電車噹噹當》曾榮獲日本繪本獎,其代表作還有《放屁萬歲》《小聰和野貓》《爸爸的鄉下》《第一次家庭訪問》等。

內容簡介

本套繪本精選自日本鈴木出版社的兒童繪本雜誌《兒童國》刊物,是一套專門針對3-6歲兒童開發的心靈成長輔導繪本。本次精選的9冊都是獲得日本繪本獎、高橋五山繪本插畫獎、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大獎等獎項的日本優秀繪本作家福田巖緒、田中秀幸等畫家的優秀作品。故事都生動有趣,淺顯簡明又富有深意。向3-6歲孩子傳達了他們成長中可能會碰到的快樂、困難,詮釋了真善美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幫助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備讀物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每周薦書 | 新的一年,讓孩子讀懂家人的愛!
    每周薦書 | 新的一年,讓孩子讀懂家人的愛!新的一年,我們更應該重新審視親子關係,聚焦在孩子的親情教育上,親情是孩子學會愛的起點,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在對兒童的教育中,除了學習知識和規矩,每個家庭都還面臨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就是如何為孩子注入家庭的觀念,讓孩子如何懂得與家人之間的關係。
  • 教孩子學會"愛" 媽媽親身經驗分享
    讓孩子在愛的體驗中建立對愛的積極態度定勢一個對愛沒有任何感性體驗的孩子,不可能獲得愛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被愛是愛的基礎。基於這個認識,桐桐出生以來,我一直非常注重幫助桐桐積累被愛的體驗,所幸的是,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需善於利用愛的資源即可: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愛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給自己長臉的事或者取得了什麼成績而愛她,哪怕是在她做錯事的時候。當孩子體會到無條件的愛之後,才會對愛的非功利性有深刻的體驗,才不會懷著交換的目的去愛別人。
  • 童書薦讀——《我長大了》
    隨著鮑小珍第二屆名師工作室的開張,童書薦讀欄目以嶄新面目回歸啦!此次我們力求「閱讀+五育並舉」,改變了原有的薦讀結構,以三個全新的板塊重新出發。此次薦讀,我們基於生活內容、生長過程和生命目標這三個主題展開,一月一主題,一周一主推。        本月,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基於成長過程的內容閱讀系列童書: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我長大了》,感謝您的關注!
  • 520告白日,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當然不是,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可以在這一天告白,愛要表達出來,才能讓你愛的人感受到。中國的家庭大多內斂,父母孩子之間不善於表達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有表達愛,會更懂得體諒、感恩和付出,在成長中也會更加的幸福,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愛呢?
  • 讓孩子學會愛 如何進行「愛的教育」
    ..首先得學會關愛父母。試想,一個連自己朝夕相處,對自己百般呵護,有養有之思的父母都可以呼來喝去,冷嘲熱諷的人,又怎麼可能奢望他去愛別人呢?現在,就請你開始加強對孩子的「愛的教育」,讓他們學會愛人吧。希望我們的父母們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愛心,讓愛在孩子的心靈生根發芽,讓愛充滿這個美麗的世界。 第二,重視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 親情看似平凡,其實孕育著偉大,有親情的孩子既能愛父母,也能愛他人。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滿地嘀咕:「真是個霸道又自私的孩子……」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氣鼓鼓地上樓了。我知道,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不會「分享」就是「自私」,孩子不會「禮讓」,就是沒教養。但我不這麼想!等書回到我手裡的時候,不是書皮被撕掉,就是被弄得皺皺巴巴,我卻敢怒不敢言。
  • 圖文:吳淡如:學會愛後 分享愛的秘籍
    她勇敢地自我剖析、坦白,堅持把自己對人生的經驗、情感價值觀寫出來與讀者分享,因而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被很多女性稱為「華人情感閨密」。近日,她推出《勉強不來的幸福》一書。記者通過出版方永正圖書,專訪到了這位直率、大膽的女作家。  愛情有關的寫作開端  吳淡如的人生,幾乎三分之二時間都在寫作。很多人熟悉她的愛情小說、情感散文,卻不知道她寫作之路的開始也和愛情沾了一絲關係。
  • 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愛的八種方法
    比如:帶著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討的人,給他們幾元錢;有些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主動帶著孩子為災區人民捐款;看到路邊的流浪貓,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給貓吃;等等。這些都是在給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在父母的愛的感染下,孩子碰到這樣的問題,也會用父母的方式來做,這就是一種愛的教育、愛的傳染。
  • 「母親節」這些母愛爆棚的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趁著母親節將至,小編整理了關於媽媽,愛和感恩類的繪本分享給每一個媽媽,希望能用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書中的媽媽總是以一件花袍子出現,在寶貝的心中,媽媽在生活中扮演著各樣的角色,但永遠都是最棒的。而且有一點是永遠都不會變的,那就是媽媽愛我,而我也會永遠愛她。 02 媽媽你好嗎?
  •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最開始是取決於父母的。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能溺愛,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優秀的人,從小就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放手讓孩子獨立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要給予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有真正經歷了,孩子才能得以成長。
  • 【江 霞】學會正確愛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學會正確愛孩子文/江  霞經常從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消息而良好關係的關鍵就是父母要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需求,要從心底去接納孩子原來的樣子,從心底去欣賞孩子,不抱怨,不指責,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激發內在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 親子教育:讓孩子學會去表達愛
    親子教育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愛的表達方式,下面就用具體的故事來通俗的分析親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批評與鼓勵要二八分   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的優點,展示孩子的優點。親子教育專家說:「孩子的優點可以無中生有,可以引導栽培。不是孩子沒有優點,而是一些家長沒有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   「孩子,你是最棒的。
  • 讓孩子學會獨立是給他最好的愛?學會3個方法,培養優秀的娃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時和母親的關係是共生的,母親無微不至照顧孩子,孩子也通過母親表達需求。只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能力提升,這種共生關係,需要父母親手去剪斷。只有和父母在心理上剝離,在行動上獨立,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成長。唯有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擁有獨自行走一生的能力。父母怎樣做,才能培養出有獨立能力的孩子?
  • 《寶貝老闆》父母對子女的愛,學會分享愛,才是愛的真正意義
    因為女兒對妹妹的到來患得患失有些牴觸,畢竟出現新的競爭對手就是意味著瓜分父母的愛,更有可能父母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愛都傾注到妹妹身上,自己則被拋棄,沒人愛。由三口之家變成四口,對父母而言只是需要多照顧一個寶寶,可是對孩子而言則是多了一個來搶奪父母愛的「敵人」。對於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全部,自己的全世界。
  • 學會愛自己
    緊接著我又被告知:「您的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下降較多,請您多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並與數學老師進行交流。」放晚學了,看你從遠處走來,一臉的憂傷,我知道,你肯定也知道了數學成績。在路上,你問我,中午吃的什麼?我說:「韭菜炒蠶豆,香腸……」你囁嚅了一句:「你吃的真好啊……」我問你在食堂吃的什麼,愣了半天,你才告訴我,中午沒吃飯,我心裡一驚,問為什麼,你說不想吃,因為數學沒考好。
  •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2日——愛+愛  每月的22日是愛自然生命力體系慈善部推出的 愛+愛 家庭公益慈善日大型線上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張梅玲老師說在當今的社會上,學會思考應該是每個孩子應該學會的本領。因為一個孩子認知水平的提升過程遠比結果來得更重要。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思考呢?2.培養思維的能力(多問為什麼?多作比較,學會思考)4.多用啟發孩子的語句。如:「你是用什麼辦法做的?」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哪一個更好?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孩子缺少足夠的關注,就會種下孤獨的種子,這會直接導致成人後的ta,性格很可能有些孤僻,不太願意和人接近。這也是一個人童年缺愛帶來的既渴望愛,又害怕受到傷害的焦慮和矛盾心理。
  • 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是被父母「愛」出來的很多父母的愛,過於簡單: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解決所有麻煩。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 七夕│寶媽沒有情人節,但可以教孩子學會表達愛
    結果,答案無外乎兩個,且驚人一致:1.帶孩子帶孩子帶孩子!!!24小時待機哄孩子!2.上班上班上班!下班回家帶孩子!!嗯!有娃的老母親,就不配過節。02學會五種愛的語言這麼說,七夕節豈不是很沒勁兒?其實也不會。雖然沒有鮮花蛋糕燭光晚餐,但我們眼裡有孩子啊,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教育孩子表達愛的好機會。
  • 孩子不自信?父母要學會愛自己,而不是從孩子身上找原因
    說沒有是假的,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國內外育兒專家的先進育兒理念,也明白了為人父母需要好好學習怎樣更好地養育孩子。但是讀了那麼多書,有一個問題我始終無法解決,就是當我三番五次教孩子數學題,孩子很難儘快理解和掌握時我產生的不良情緒根本無法控制,由於一次次的批評孩子,孩子變得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