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愛" 媽媽親身經驗分享

2020-08-23 艾美維他

&34;幾乎每天傍晚時分,爸爸帶桐桐上樓時,等在門口的媽媽都可以先聽到寶貝甜甜的聲音從樓道拐角處傳來,未見其人,先覺其&34;,感動的媽媽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

鄰居阿婆送桐桐一個巧克力,桐桐接過匆忙道謝之後就鑽進了房間,不一會兒又跑出來,對媽媽說:&34;在媽媽欣慰的目光裡,小傢伙給鄰居阿婆遞上一個從福州帶來的小餅特產……

帶桐桐去復旦玩,見小傢伙在紅花草面前流連忘返,我也湊了上去,誰知小傢伙以為我要摘花,連忙朝我擺擺手:&34;看到我意會的目光,小傢伙接著說:&34;,說著就蹲下來,小鼻子湊到小花上,猛吸一口氣,陶醉地說:&34;說著就把兩隻小手圈到花上,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

這就是寶貝桐桐,一個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小姑娘,今年4歲半。

愛是美好生活的靈魂,培養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小姑娘是我的夢想之一,也正是基於這樣一個願望,教養桐桐的過程中,愛的教育幾乎無處不在,讓人欣慰的是,在媽媽有意無意的引導下,桐桐正在向著富有愛心的方向健康成長著。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也積累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讓孩子在愛的體驗中建立對愛的積極態度定勢

一個對愛沒有任何感性體驗的孩子,不可能獲得愛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被愛是愛的基礎。基於這個認識,桐桐出生以來,我一直非常注重幫助桐桐積累被愛的體驗,所幸的是,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需善於利用愛的資源即可: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愛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給自己長臉的事或者取得了什麼成績而愛她,哪怕是在她做錯事的時候。當孩子體會到無條件的愛之後,才會對愛的非功利性有深刻的體驗,才不會懷著交換的目的去愛別人。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被愛的體驗,前些天桐桐才對我們說了一句讓人驚喜的話:&34;

2.在人際交往中喚醒孩子被愛的體驗 桐桐從小到大,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懷,總有關心我們的人給她送這送那、噓寒問暖,桐桐很小的時候,每次拿到別人送的禮物或者得到關心時,媽媽都會用相機或筆頭記錄下來,平時給她享用別人的饋贈時,也會有意提醒一下,說些&34;、&34;之類的話,偶爾桐桐也會問 :&34;每每此時,媽媽都會告訴她&34;我想,桐桐之所以越來越懂得用禮物和關愛的話語去回饋、溫暖別人,這些日常教養小節應該功不可沒。

言傳身教、隨機施教,幫孩子習得愛的意識和技能

孩子是當之無愧的&34;,他們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著父母的優長劣短,為了做好愛的榜樣,有了小傢伙之後,媽媽一直十分注意自身行為對桐桐的影響,不敢懈怠:帶她上街,看到路邊的乞討者,媽媽會掏出硬幣,帶桐桐一起把錢放到他們面前的容器裡;出去玩,遇到眼饞我們玩具的小朋友,媽媽就會在徵得桐桐同意後,喊對方過來一起玩,或者直接把玩具借給對方;在小店裡買什麼東西,付款後微笑地對服務員說&34;,感謝他們提供的服務;在公園,做好愛護花草的示範……每次這樣做的時候,媽媽還會不失時機地給桐桐講這樣做的理由,以便她明白行為背後的意義。久而久之,桐桐不僅親身體驗了愛心帶給我們的溫暖,增強了愛的意識,還學會了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本文開頭的案例便可見一斑。

藉助主題繪本的力量升華孩子對愛的認知

桐桐是個小書蟲,這為我通過繪本進行愛的教育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更讓人慶幸的是,市面上關於愛的主題繪本越來越多,讓人在感動的同時也獲得愛的教育。而且,繪本的藝術性使得她可以觸及一些日常生活難以示範的主題,拓展和深化孩子對愛的理解,貼近生活的繪本內容本身則非常適合與孩子的主題互動。

比如,桐桐大約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胖胖豬感冒了》這本繪本,由於這本書講的是好朋友是如何關愛生病的小豬的故事,媽媽便不失時機地就此跟桐桐討論如何關愛生病的親人和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本書的影響,桐桐很快學會了關愛生病的爸爸媽媽,到現在看到爸爸媽媽吃藥都會主動提醒或者幫著拿藥,爸爸媽媽生病時只要告訴她,她也儘量不會打擾爸爸媽媽的休息。

大約幾個月以前,我們開始接觸帶有哲學意味的愛的主題繪本,《紅狐狸和小鴨子》就是我和桐桐最愛的一本,雖然媽媽不確信桐桐是否真的會透過文字體會到那種超越食物鏈的愛的力量,還是由衷地相信,僅僅憑她對這個故事的好感,就有理由相信,終有一天,小傢伙會在回味的時候體驗到其中的內蘊。

善於發現孩子關於愛的點滴行為,及時強化

愛雖然發自內心,卻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觀念,沒有相應的行為配合,愛就成了泛泛的空談。為了鼓勵桐桐做個表裡如一的愛心小天使,媽媽非常注意及時發現她每一次愛心流露的表現,適時、當面鼓勵和強化她的愛心行為,幫她明確努力的方向。記得桐桐第一次提出跟小朋友分享她的玩具的時候,媽媽就鄭重表揚了她善於分享的友愛行為,受到鼓勵的桐桐自然也越來越懂得分享啦。桐桐愛花的行為也是如此,第一次媽媽發現她表現出對花草的積極呵護時就驚喜地讚揚了她的進步,到現在小傢伙都是一個小護花使者呢!

艾美維他 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總要面對許多問題,讓愛,讓陪伴,為孩子的生命鋪陳陽光底色,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陽光、健康、快樂成長!裡面有很多溫暖的小故事,教育孩子們只要保留著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就都能交到值得信賴的好朋友,拆除心靈的圍牆,去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教孩子學會感恩十大技巧
    其實,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美德,且能夠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各位父母朋友都一定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今天我們的課堂就教一教讓孩子學會感恩的十大方法。1、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
  • 如何教孩子自己學會刷牙?育兒達人實用經驗分享,家長快學起來
    在孩子一歲前,因為吃的食物還比較單一,以奶製品或者母乳為主,此時家長只需要不時用溼紗布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牙齦同時準備一些牙膠工具,基本上也就完事兒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吃的食物越來越多,我們就要教他如何保護牙齒了。當寶寶到了兩歲後,家長就要教寶寶學會自己刷牙和清潔口腔了。
  • 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拿好,飯盛好;寫作業時,陪孩子一題題做好,檢查錯誤;晚上睡覺前,幫孩子收拾書包,帶齊東西;孩子要幫媽媽忙時,「你不用管家務活,搞好學習就行了。」殊不知,低到塵埃裡的溺愛,不是愛,是一劑毒藥。
  • 什麼時候教孩子理財?晴子媽:越早越好!
    今天和晴子爸爸去銀行排隊取之前預約的武夷山紀念幣,然後靈光一閃就想到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趁早教孩子理財。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孩子們都會收穫壓歲錢,少則幾百多則上萬。對於壓歲錢的處置,有的家長會替孩子「代為保管」,有的家長則由孩子自由支配。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這麼小會理財嗎?讓他們理財會不會太早了。 晴子媽媽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教孩子理財越早越好!
  •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比教孩子分享更重要
    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在遊樂場玩玩具的時候,遭到其他小朋友「橫刀奪愛」,媽媽首先引導孩子要會分享,誰知孩子不肯,只好讓對方小朋友放棄,卻沒想到孩子大哭起來,引起周圍人圍觀。導致這位媽媽左右為難,生怕被拍上網,被人誤解欺負小孩。最後那位媽媽提出該不該讓孩子學會分享?
  • 謝謝你,媽媽!給我生命,教我學會愛,還給了我一次愛你的機會
    當天氣轉冷的時候,媽媽趕緊讓爸爸去給我送厚衣服,結果家裡的因為沒有及時保暖凍壞了。天氣很熱的時候,家裡蚊子很多,我正在睡覺呢,媽媽還過來給我拍蚊子。媽媽不僅愛我,還愛我的小家。結婚以後,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款待我和老公。等我有了孩子,媽媽摸清了孩子的喜好,想著法子犒勞孩子的胃。
  • 致父母:早點教孩子「學會拒絕」,比「學會分享」更重要
    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這首傳唱度極高的經典童謠《小兔子乖乖》,道出了每個孩子都應該學會的簡單而樸素的道理——學會拒絕,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早點教孩子「學會拒絕」,比學會「分享」更重要。父母要知道,讓孩子學會拒絕,能幫助孩子懂得選擇,選擇遠離外界的塵埃,給予他們保護自己的力量。所以,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好處,也要讓孩子學會拒絕的藝術。懂得拒絕的孩子,才會明白分享的價值。
  • 父母參加孩子「家長會」,該如何著裝打扮呢?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
    父母參加孩子「家長會」,該如何著裝打扮呢?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參加學校的家長會,這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有一個問題在家長這裡卻成為了難題,那就是參加孩子家長會,作為家長該如何穿著打扮呢?穿的不好怕別人笑話,穿的好又怕別人說炫富,這個問題可是難住了不少家長,那麼到底該如何穿著打扮呢?聽聽過來人家長分享的親身經驗吧。
  • 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學會做飯,國外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生活
    約翰還是個小朋友的時候,父母就帶著他參加各種的藝術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當約翰的年紀長大一些,父親就會給他講解圖畫的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建築的構思、風格以及線條。父親講解完後,還會給孩子提問:「寶貝,怎麼樣,你怎麼看它們呢?」這種有意識的培養,讓約翰對於美術和藝術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愛心傳遞 改變世界:讓孩子學會愛懂得愛珍惜愛人生起步用愛導航
    我的孫女兒小時候,每次到幼兒園都帶水果跟小朋友們分享,這是媽媽教她傳遞愛的結果。只有童年時代有一顆善良的愛心,長大之後,才有仁慈的品質。那麼,孩子學會愛,將涉及到哪些內容呢?第一是愛自己。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你的容貌、身材、舉止、思想是獨一無二的。
  • 「母親節」這些母愛爆棚的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趁著母親節將至,小編整理了關於媽媽,愛和感恩類的繪本分享給每一個媽媽,希望能用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是表現親子之愛的獨特繪本,讓每個孩子都看見自己的影子,讓每個媽媽都露出會心的微笑。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裡面滿滿的都是孩子對母親的愛,非常溫馨。
  • 如何教學會孩子分享
    「奇蹟就是這樣;我們分享的越多,我們擁有的就越多」——倫納德·尼莫伊。學會分享,你才會獲得更多我們人類和其他物種共享地球。分享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重要的人生課程。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有責任教會鼓勵、合作和奉獻的價值觀。不要強迫他們,示範給他們看如何分享。孩子們對自己的包、衣服、顏色、配飾、食物甚至父母都有佔有欲。當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孩子們不喜歡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分享他們的父母。如果你有困難,可以向老師、學校、班級和各種教育中心尋求幫助。
  • 怎麼教孩子寫日記?27年經驗分享,讓你分分鐘變身日記達人
    今天,有位媽媽加我微信,問我怎麼教二年級的孩子寫日記。但既然這位媽媽問了,我就梳理和分享一下自己寫了27年日記的經驗吧。01日記,我也是哭著寫過來的我是一年級的寒假開始寫日記的。沒記錯的話,應該是1993年年初(呃,一下子暴露年齡了)。
  • 寶寶不愛刷牙怎麼辦?達人媽媽分享經驗
    經常聽到媽媽說孩子不愛刷牙,剛3歲就滿嘴的蟲牙,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只要抓到訣竅,就可以很容易做到了。培養孩子刷牙,可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好習慣養成方面我更喜歡和發展目標一樣先一步準備,所以皮皮過度的很順利。一直都是主動要求洗澡刷牙,漱口。【網友皮皮媽媽分享:我家孩子是這樣愛上刷牙的!】
  • 媽媽教盲童走盲道的視頻看哭了: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守護
    因為兒子有視力障礙,媽媽把他帶到街上,幫助他學習走盲道。視頻中媽媽在一旁很耐心地教兒子,盲道的豎直條代表可以放心走路,盲道的圓點凸起則表示有障礙物或者要轉彎。媽媽還告訴兒子,如果感受不到,可以停下來用手摸一摸。看到孩子蹲下來,在盲道上小心翼翼地摸索著,看著孩子謹慎的腳步,甚至有些踉蹌的背影,我的淚水在眼裡打轉。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心理學家:父母可以用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我們家長要懂得,讓孩子學會分享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和對方更快樂。所以,不要為了分享而做出分享的行為,要允許和包容孩子的「自私」,幫助孩子慢慢的度過他的「自私期」,等待自己的孩子慢慢的愛上分享! 父母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 高考結束,孩子要名牌手機,家長要不要答應?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
    高考結束,孩子要名牌手機,家長要不要答應?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高考結束,很多學生都要求家裡給買手機或者是換手機,而且還都要名牌,那麼作為家長該不該答應呢?下面就聽聽過來人父母分享的親身經驗吧。首先,這個要根據個人的家庭情況來決定,如果自己家庭經濟比較差,這時候就沒必要給孩子買名牌手機,手機只要有該有的功能就行
  • 「我的孩子不用分享玩具」,這位媽媽的做法贊爆了
    分享是一種美德,我希望孩子學會分享,更希望孩子能真正享受與人分享的樂趣。教孩子學會分享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和勇氣。想要孩子能分享他們的「財產」,就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尊重他們的物權意識。其實,獨佔-交換-分享,是孩子成長的自然過程。強行要孩子分享,就像要求還沒有學會走路孩子練習跑步一樣,本末倒置。想教孩子分,請先讓孩子享。
  • 數十位媽媽的實戰經驗: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據孩子媽媽介紹,孩子現在已經會拼寫兩千個單詞,而這一切主要靠孩子自學。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內含大文章,其中最關鍵的點在於:言言是怎麼養成如此強大的自學能力的?言言的爸爸媽媽又起到了哪些關鍵作用?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調研了身邊數十位實戰經驗豐富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