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2020-09-13 小權姐一家

過年那段時間,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

「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沒想到她嫌少,不高興了,『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同學都有一兩千!』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喜歡攀比,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

一時間,大家都在感嘆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不懂感恩的孩子,是被父母「愛」出來的

很多父母的愛,過於簡單: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解決所有麻煩。

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拿好,飯盛好;

寫作業時,陪孩子一題題做好,檢查錯誤;

晚上睡覺前,幫孩子收拾書包,帶齊東西;

孩子要幫媽媽忙時,「你不用管家務活,搞好學習就行了。」

殊不知,低到塵埃裡的溺愛,不是愛,是一劑毒藥。

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不懂得珍惜,容易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越是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無條件付出,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

赴日本留學5年的24歲上海人汪某,從未打過工,每個月都張口問母親索要7000元的生活費和學費。

作為單親母親,經濟來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工資,她省吃儉用,為了兒子出國留學捨不得花一分錢。

而他的兒子呢?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減輕她的負擔,反而像寄生蟲一樣不斷向母親索取、榨乾。

那天,他又像平常一樣向母親要錢,母親四處舉債,拿不出。他就惱怒失控,在機場對著母親連捅9刀。

我們愛孩子,但是也一定要教會孩子「去愛」。

否則只會演變成: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不懂感恩,不知進取,過著失敗的人生。

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有句話說:「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懂得理解和包容,心態更加平和樂觀,人際關係也會更好。

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會自私地索取、目光短淺、喜歡斤斤計較,總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

就像生活中最傷人的是,對於一些朋友,即便10件事你做好了9件,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他就只記得你的壞,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甚至和你翻臉。

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一對夫婦,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當孩子說想領養一隻寵物,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養計劃。

包括:去哪家領養,路線怎麼走,手續怎麼辦,誰負責衛生,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

後來,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養機構,籤字畫押,收養了一隻小狗。

幾年來,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從不麻煩父母,表現得十分有責任感。

這位父親表示,他不希望孩子養成一時興起,然後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

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付出和給予,會逐漸明白父母愛她照顧她的不易,更是從中懂得承擔責任。

養育孩子,不是砸錢,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堅毅的意志品質,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父母最好的愛,是適時的放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換句話說,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替他解決所有麻煩,那麼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

養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這是他懂得去愛、去給予、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

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因此,父母要捨得放手,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餵孩子;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乾淨襪子而幫他洗······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製造麻煩,從壞到好,是需要時間的,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

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為他解決所有麻煩,試著多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家長只參與、不過多幹涉。

比如假期怎麼安排,作業什麼時候完成,哪怕孩子一開始沒有經驗造成失誤,但是他會品嘗到「不按時完成作業被批評」的後果,這樣他能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自我管理。

父母也不需要總是表現地多麼能幹、萬無一失,累了難過了、需要幫忙時,也可以偶爾示弱,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給孩子關心、照顧他人的機會,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每一位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請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本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收穫幸福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 感恩≠孝道,教會孩子感恩,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家長知道嗎
    不少網友批判校方的這種行為是在作秀,形式大於內容實際的意義,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學會感恩。因為孩子的感恩,從來不等於孝道,孩子聽父母的話,孝順父母,根本原因是出自於愛,對父母深沉的愛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反哺父母。
  • 教孩子最重要是讓他們懂得愛與被愛,懂得感恩
    教孩子最重要是讓他們懂得愛與被愛,懂得感恩20190503周五 香港>今天早上女兒一睡醒就說了「媽媽我愛你」,我心裡暖暖的。要讓一個孩子由心地說出這樣的話是很不容易的,平時要付出很多愛,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你的真心,她才會從心底去愛你。
  • 親子教育:讓孩子學會去表達愛
    親子教育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愛的表達方式,下面就用具體的故事來通俗的分析親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批評與鼓勵要二八分   「賞識你的孩子,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用負面的話語,讓他變成那個可憐的杯中的跳蚤。」親子教育專家說。
  • 孩子缺愛,脾氣變壞:父母該如何愛孩子?
    子不教,父母之過。既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就要對孩子這一生負責任。愛孩子就要陪伴孩子,只有願意給孩子時間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愛孩子就是要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做到「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慢慢少」。愛的教育篇   孩子是禾苗,父母是土壤,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與時俱進,不要用昨天的方法,來教育今天的孩子。
  • 教孩子學會感恩十大技巧
    當寶貝長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對父母及家人感激,那麼這種養育一定是失敗的。其實,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美德,且能夠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各位父母朋友都一定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今天我們的課堂就教一教讓孩子學會感恩的十大方法。
  • 愛是純粹的,請不要用你的愛去綁架你的孩子
    是有智慧的媽媽給予孩子的愛嗎?我想不是,這樣的愛是媽媽們盜用了愛的名義去誤導孩子了,讓孩子錯誤的認為,父母愛的是我的行為,愛的是我為父母帶來的榮譽和面子,而不是我。孩子需要愛。儘管每個人都需要愛,但是孩子更為需要,這就像一棵新生的樹苗比一棵長大了的樹更需要陽光和水分一樣。孩子得到愛,才能去愛別人,愛生活。」
  • 「母親節」這些母愛爆棚的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看到這個新聞,除了揪心,憤怒,還有淡淡的憂傷:我們養娃,除了衣食無憂,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 教會他們感恩,是不是也同樣重要呢? 趁著母親節將至,小編整理了關於媽媽,愛和感恩類的繪本分享給每一個媽媽,希望能用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 教孩子學會感恩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今天育兒分享話題:教孩子學會感恩最近我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十歲的孩子,全班奧數考第一,英語樣樣精通,可他居然說爸媽不配擁有我這麼好的兒子,聽到這樣的話真的讓人感覺特別寒心。太豐盛啦,爸爸給孩子買了一件禮物,我會教孩子說謝謝爸爸送給我的禮物,我特別開心,相互表達感謝的時候,並不是為了那一句謝謝,而是引導孩子看到別人為自己做的事情,同時明白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事情。
  • 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要以真心誠意,去尊重、理解和愛護孩子
    從表面上看來,接受不同教育的孩子,在小學階段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到了青春期、高考或者大學階段,因為小時候父母給予孩子愛的方式不同,孩子的性格秉性就會天差地別。孩子讀小學時,有些父母因為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但是學習成績還不錯,甚至還有些得意;可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就會突然覺察到父母曾經的冷漠和疏遠,對於家庭生活開始厭倦、煩惱和困惑,甚至無心學習。所以說,父母無暇陪伴的孩子,很難學會感恩。
  • 孩子不懂感恩,家長不要放縱不管,這三招可以讓孩子學會感恩
    如果說父母能夠好好地教育孩子的話,讓孩子擁有著一定的感恩意識,那麼他們也願意為自己的父母去付出一些東西。只是現如今他們仍舊不會通過一些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必然是被動的。如果說放任這孩子不懂感恩的話,那麼最容易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在今後的生活當中,很有可能變得不孝順。因為孩子以前天天習慣父母給予自己所有的愛,一旦父母不能夠再一次對孩子好的話,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因素,覺得父母並不是疼愛自己的,於是就呈現出了叛逆的一面。
  • 停止「過度教育」,不要為了「愛」孩子而去「愛」孩子/教育心理
    當然,絕大部分的父母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愛著孩子的父母們,是否了解過,孩子是否知道自己對TA的愛呢?我們用著自己的方式愛了孩子一輩子、付出所有自己的能夠給予孩子的。我們學會了溝通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要親近對方……我們學會了除了語言溝通之外,還有非語言溝通。我們渾身解數的去學習,和孩子溝通……可是,為什麼,孩子還是聽不懂呢?是啊,為什麼聽不懂呢?可能,我們需要問一下自己。
  • 如何教孩子學會感恩?
    文/雲朵老師原創家長提問:如何教孩子學會感恩雲朵老師:女兒的班主任上個周組織召開網上家長會,班主任給家長說「我給孩子開班會的時候告訴孩子,我們要學會感恩家長為我們做的一切。今天給家長開會,我要給我們的家長建議,我們也要感恩孩子」。我對這個觀念特別認可,在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天經地義應該感恩父母的情況下,這個老師的觀念也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 教育孩子,最高級的炫富,富在愛與陪伴,學會感恩!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是人中龍鳳,有良好的品行,過人的頭腦,為此在教育孩子時父母都走了很多艱辛的路程,而唯一支撐他們前進的便是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呵護,這樣孩子的童年才會更加的精彩,而現如今很多家長卻做不到花時間陪孩子成長。
  • 用愛孩子的方式去愛自己
    從孩子情緒穩定後母女的談話中得知,孩子吃了一位老人帶給自家寶寶的草莓,還想吃,但是遭到了那個寶寶的拒絕,所以哭了。最後媽媽和孩子商量好,等孩子平靜下來,一起去買草莓。她沒有安撫性的話語,也沒有提供任何的「幫助」,譬如跟很多媽媽一樣提供即時的「解決方案」—— 用買草莓的方式去安慰女兒;又譬如和很多爸爸一樣見縫插機的教導:「勇敢一點,不要為了這點小事哭泣」。
  • 別讓溺愛毀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想讓孩子懂得感恩,這些方法要學會
    因此,父母有義務教孩子學會感恩,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艱辛,明白愛需要感謝,明白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明白應該有所回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就能經受生命中的挫折與不幸,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就不會一味地怨天尤人,就能有信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戰;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就會永遠保持健康進取的心,就能擁有五彩繽紛、美麗多彩的人生。
  • 520告白日,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當然不是,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可以在這一天告白,愛要表達出來,才能讓你愛的人感受到。中國的家庭大多內斂,父母孩子之間不善於表達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有表達愛,會更懂得體諒、感恩和付出,在成長中也會更加的幸福,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愛呢?
  • 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薦書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總要面對許多問題,讓愛,讓陪伴,為孩子的生命鋪陳陽光底色,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陽光、健康、快樂成長!裡面有很多溫暖的小故事,教育孩子們只要保留著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就都能交到值得信賴的好朋友,拆除心靈的圍牆,去學會分享,學會愛與被愛。
  • 《學會愛自己之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教孩子學會正確說「不」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是《學會愛自己》系列的其中一本,這本是由艾迪特*史萊博*維克編寫,卡羅拉*霍蘭德繪圖,張清泉翻譯的。《學會愛自己》這一整套書都在向孩子們傳遞「學會保護自己」和「懂得善待自己」的理念,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好好保護自己、學會進行自我行為管理。
  • 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去贏,而是教會孩子懂得愛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句話是否熟悉,很多家長都會跟孩子說這樣的話,記得我小時候,爸爸媽媽也講過這樣的話。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每次考試都希望孩子能考第一,都能考100分。其實就是在教孩子去贏,但是在孩子漫長的人生當中,贏只是最後的結果。人的一生,贏的事情有很多,但能愛的和愛你的人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