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讓孩子學會去表達愛

2021-02-18 時尚辣媽育兒幫

  親子教育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愛的表達方式,下面就用具體的故事來通俗的分析親子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批評與鼓勵要二八分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一隻跳蚤放進杯子裡,跳蚤一下就能從杯中跳出來。然後,心理學家在杯子上蓋上一個透明蓋,跳蚤仍會往上跳,但碰到幾次透明蓋後,碰疼了,慢慢地就不跳那麼高了。過了一段時間,將透明蓋拿走,發現那隻跳蚤仍舊只跳那麼高,它已經永遠跳不出那個杯子了。

 

  在講座中,親子教育專家用這個心理案例作比喻說,如果孩子是那個杯中的跳蚤,家長的負向教育就像杯子上的透明蓋,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和潛能的發揮。假如家長長期對孩子採取負向教育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再也沒有勇氣跳出那隻杯子了。她說,成人對孩子的教育一般分為兩種,正向教育和負向教育,一般對孩子的正面教育要大於

 

  80%,負面教育必須小於20%。

 

  「賞識你的孩子,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用負面的話語,讓他變成那個可憐的杯中的跳蚤。」親子教育專家說。

 

  成功箱盛滿點滴進步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親子教育專家當然也不例外。從兒子很小的時候開始,親子教育專家逢人便誇獎自己的孩子:「我兒子特別聽話,從來不惹我生氣。」當著孩子的面,她更是毫不吝嗇讚美的話語。有朋友到家裡做客時,親子教育專家會說:「你看我的兒子,回家總是先寫作業,從來不到處去玩。」客人越多,她越這樣說。在她經常有意無意的誇獎下,兒子越來越自覺,果然如她所期望的那樣,一直都很聽話、懂事,很少惹她生氣。

 

  親子教育專家還給兒子準備了一個「成功箱」,裡面裝進了孩子點點滴滴的成就和進步。成功箱裡的第一件東西是兒子1歲時畫的一幅畫,一根歪歪曲曲的直線上勾了幾個不規則的圓圈,那是一串冰糖葫蘆。曾有人問親子教育專家:「這也能算成就嗎?」親子教育專家自豪地回答:「1歲的孩子就知道冰糖葫蘆是由棍跟圈組成的,就已經很棒了。」兒子上幼兒園了,親子教育專家為他製作了一個成功表,兒子的每一個進步都用象徵性的東西貼上去。如今,兒子的「成功箱」已裝不下了。

 

  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的優點,展示孩子的優點。親子教育專家說:「孩子的優點可以無中生有,可以引導栽培。不是孩子沒有優點,而是一些家長沒有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

 

  孩子,你是最棒的。

 

  芸芸和蘭蘭住在同一個小區裡,兩人都剛上一年級,是同班同學。一次數學考試,芸芸和蘭蘭都得了98分。放學回家後,芸芸興奮地告訴媽媽:「媽媽,我數學考了98分。」媽媽正在炒菜,頭也沒回,心不在焉地問:「你們班幾個考100分的?」芸芸愣了一下,小聲說:「四個。」「那你高興什麼呀?下次要考100分,知道嗎?」媽媽提高了聲調。「知道了。」芸芸應聲,垂頭喪氣地悄悄走出廚房。

 

  蘭蘭告訴媽媽這個消息時,媽媽也正在做飯。聽了女兒的匯報,媽媽趕緊放下手裡的活,轉過身驚訝地問:「你說什麼?」蘭蘭似乎被嚇了一跳,怯怯地說:「我數學考了98

 

  分。」媽媽笑得特別燦爛,開心地說:「蘭蘭,你真棒,真優秀,剛上一年級就考得這麼好。媽媽今晚加幾個菜慶祝一下。」「我們班有四個同學考了100分呢,我下次一定要考100分。」蘭蘭信心十足地向媽媽保證。

 

  親子教育專家用這個案例來說明激勵孩子主動性的重要:同樣是「下次要考100分」,芸芸是在媽媽的呵斥聲中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的,蘭蘭則是在媽媽的讚賞下主動地產生了這樣的動力和願望。得到激勵與成功,會變得主動,得到打擊與失敗,會變得被動,與成人相比,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學會告訴孩子:「相信你是最棒的。」

 

  藍絲帶的哭泣

 

  親子教育專家給家長們講了一個藍絲帶的故事。

 

  二戰結束後,美國一對夫婦接到參戰兒子的電話。兒子在電話裡說,他即將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他希望能帶一個缺少一條胳膊和兩條腿、但曾救過他生命的戰友與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們猶豫了:「孩子,你回到我們身邊不容易,不要再讓這樣一個殘疾人來打擾我們安靜的生活了!」兒子在那頭默默地放下了電話。

 

  幾天後,這對夫婦接到部隊的來電,對方說他們的兒子自殺了。焦急的夫婦趕到醫院,護士揭開蓋在他們兒子身上的白床單,父母驚呆了:安靜躺著的的確是自己兒子,但他卻失去了一條胳膊和兩條腿……兒子的手腕上綁著一根藍絲帶,上面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為了你們晚年的幸福,我選擇了離開。」

 

  故事講完了,報告會現場傳出低沉的哽咽聲,不少母親的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親子教育專家說,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財富,不論是富裕還是貧窮、健康還是殘疾,父母都應該堅定不移地支持、幫助他們。

 

  學會愛的表達至關重要

 

  親子教育專家邀請兩位年輕的母親上臺參與互動節目。她讓一位母親背面站立,另一位端坐在她後方凳子上,閉上雙眼默默感受。「你面前的是小時候的你。那時候你是不是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母親拌嘴,一次次留給母親無情的背影?」《燭光裡的媽媽》背景音樂下,親子教育專家對坐著的母親說。

 

  親子教育專家說,一大早,她就給媽媽打了電話,祝媽媽節日快樂。她也同樣收到了兒子的祝福簡訊。要教孩子懂得愛,也要學會表達愛。現在的父母總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判孩子能否成材,這是不正確的。其實父母們更應該為孩子創造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學會感恩,成績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520告白日,讓孩子學會表達愛
    當然不是,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可以在這一天告白,愛要表達出來,才能讓你愛的人感受到。中國的家庭大多內斂,父母孩子之間不善於表達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有表達愛,會更懂得體諒、感恩和付出,在成長中也會更加的幸福,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愛呢?
  • 七夕│寶媽沒有情人節,但可以教孩子學會表達愛
    02學會五種愛的語言這麼說,七夕節豈不是很沒勁兒?其實也不會。雖然沒有鮮花蛋糕燭光晚餐,但我們眼裡有孩子啊,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教育孩子表達愛的好機會。北德克薩斯大學教育系教授、遊戲療法中心負責人Dee Ray說:「我們應該把情人節當作一個對所有人分享愛的節日,而非僅僅是浪漫的節日,這樣可以在家人和朋友之間傳遞愛」。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愛的表達」?
  • 「母親節」這些母愛爆棚的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看到這個新聞,除了揪心,憤怒,還有淡淡的憂傷:我們養娃,除了衣食無憂,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 教會他們感恩,是不是也同樣重要呢? 趁著母親節將至,小編整理了關於媽媽,愛和感恩類的繪本分享給每一個媽媽,希望能用繪本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表達愛。
  • 正確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當然,絕大多數父母都是在無私地愛著自己的孩子,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對孩子缺乏愛心的家長也沒有資格奢談對孩子的教育。但是,為數不少的家長並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甚至錯誤地信奉「打是親,罵是愛」,採取嚴厲的管教方式對待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引起親子關係緊張和破裂,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惡性事件。
  • 讓孩子學會愛 教育愛的八種方法
    比如:帶著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討的人,給他們幾元錢;有些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主動帶著孩子為災區人民捐款;看到路邊的流浪貓,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給貓吃;等等。這些都是在給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在父母的愛的感染下,孩子碰到這樣的問題,也會用父母的方式來做,這就是一種愛的教育、愛的傳染。
  • 最好的親子關係:掌控情緒,合理表達愛
    文:ICE蟈蟈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聽話,自己家的孩子怎麼這麼讓人操心?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嗎?還是自家孩子比較調皮?其實,每位父母都是在摸索中前行的。記得土豆姐分享過一句話,父母是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的職位。換句話說,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傳統教育已經不能適用於新一代人了。
  • 最好的親子關係:掌控情緒,合理表達愛
    《高情商養育》詳細分析了親子教育中的各種問題,還介紹了很多解決方法,助大家成為更有愛更有智慧的父母。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分享,如何成為高情商父母,養育高情商的孩子。一、尊重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在父母眼裡孩子始終是孩子。
  • 停止「過度教育」,不要為了「愛」孩子而去「愛」孩子/教育心理
    當然,絕大部分的父母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愛著孩子的父母們,是否了解過,孩子是否知道自己對TA的愛呢?我們用著自己的方式愛了孩子一輩子、付出所有自己的能夠給予孩子的。但是,我們了解,孩子要這些嗎?比如,我們想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我們想要聽到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嗎?
  • 讓孩子在親子對話中感受父母之愛
    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語言向來是一門藝術,通常,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親子之間的溝通亦如是。家長不妨通過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模式,來減少二者之間的衝突,讓孩子更願意採納自己的建議,使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高效。不少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同感:很多時候,自己知道父母說的有道理,但偏偏不願意照著去做,理由很簡單,就是不能接受父母的命令,更不想事事被父母控制。
  • 孩子學會了頂嘴?別急,父母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孩子頂嘴的行為,讓父母覺得很沒有面子,也讓父母覺得失去了威嚴,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產生了挫敗感。這時候父母的內心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他以前明明那麼乖,為什麼現在居然學會了頂嘴?這對他的人生會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父母們不要急,也不要慌,接下來將為大家分析一下孩子頂嘴的原因。
  • 媽媽愛抱怨孩子脾氣大?父母學會積極表達,家庭和諧孩子聽話
    相信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家庭氛圍當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身邊都有一個喜歡抱怨的媽媽存在,那麼有個愛抱怨的媽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鄰居聞聞媽媽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她總是習慣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在處理親子關係這方面,她的負能量特別多。總是向我們抱怨孩子越來越不愛與她親近,回到家就關上房門,拒絕與她溝通。
  • 凌霄媽媽明明愛孩子,卻因不懂一致性表達而屢屢傷害孩子
    明明心裡是想提醒孩子安全問題,可是出口的卻是責備,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媽媽的愛,而是「我又做錯了」。如何說才能讓孩子聽起來更舒服,促進親子溝通呢?在王小騫的《媽媽知道怎麼辦:王小騫親子說》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方法:一致性表達,讓親子溝通更有效。
  • 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天生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卻是需要所有的父母學習和重視的。新手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真的不夠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常常會莫名其妙、手足無措,因為初為父母的角色,誰都沒有經歷過育兒「崗前培訓」,孩子出生時更沒有附帶「說明書」,所以育兒路上也只能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知不覺間孩子長大了,家長似乎才學會如何去對待孩子。
  • 親子教育 | 孩子愛頂嘴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總是頂嘴,今天就來說下這種情況怎麼辦。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家長認為孩子「頂嘴」,而從孩子角度看,這是家長在「幹涉」他的行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解讀,不過家長掌握著家庭的話語權,孩子表達不出來他的意見和聲音,這樣的一些事情就被定義成了「頂嘴」。有時,孩子「頂嘴」純屬淘氣,有時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反對,宣洩自己的不高興。
  • 重慶親子教育研究會會長出席臺灣家庭教育,交流親子教育現狀策略
    參加大會的有來自臺灣臺中教育大學知名教授,臺中市學習障礙協會、崇倫國中等多所學校教育工作者,還有來自各地的領導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研討會由臺灣家庭生命教育交流推廣學會會長吳幹教授主持,王麗卿教授作了《了解孩子特質順勢引導》主體報告。同時,大會期間與會的專家學者就親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地方差異和共性問題,親子教育的認知、策略方法等學術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對話。
  • 讓孩子學會愛 如何進行「愛的教育」
    ..首先得學會關愛父母。試想,一個連自己朝夕相處,對自己百般呵護,有養有之思的父母都可以呼來喝去,冷嘲熱諷的人,又怎麼可能奢望他去愛別人呢?現在,就請你開始加強對孩子的「愛的教育」,讓他們學會愛人吧。 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之有效舉措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冠以「愛的教育」 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
  • 親子間交流有障礙?要拉近親子距離,破解孩子「隱表達」是關鍵
    親子間的溝通可謂是一座橋梁連接著父母與孩子的兩扇心門。親子間的溝通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許多家長都知道溝通很重要,努力的想要走向孩子的心門。但是卻發現這座橋沒有的終點是緊緊鎖著的。鄰居孩子葉葉小時候熱情開朗,整天像只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特別喜歡表達自己。葉葉媽媽卻是個文靜的個性,對於兒子的多話能忽視就忽視,偶爾有點正事才給予回應。
  • 家長喜歡嘮叨,孩子只會更逆反,恰當表達的愛,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父母習慣的嘮叨,會對孩子進行心理幹預,最終導致說教無動於衷,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還會失去了最終的意義,甚至還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和反感。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嘮叨而走向反面,甚至變壞。 3、影響親子關係。
  • 親子教育講座《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管理》
    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對象是父母,在解決教育問題之前,先要學會解決情緒的問題,掌握了社交情緒能力,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課程老師簡介:安心P.E.T.父母效能訓練資深督導,陶虹、李小萌等影視名人的親子關係老師。
  • 好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之間有愛的流動
    但是我們和父母之間,這些愛和理解可能是很難表達出來的。學會理解母親,也就學會了做母親有一次,我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碰見一位教授,晚上一起聊天時候,她談起她有5個孩子,我很驚訝:」那麼多孩子,一定很幸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