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之間有愛的流動

2020-09-10 香媽的育兒經

臨近母親節的時候,我就想寫一篇和母愛有關的文章,親子欄目不都是和母愛有關的嘛。遲遲不知怎麼寫出不同,慢慢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後,終於碼出這些字。雖然母親節已經過了,但是我覺得把「母親」的字眼替換成「父親」也是同樣適用哦。




有一個腦筋急轉彎是這樣的:

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去電影院,為什麼她們只買了三張票?


答案是:他們是女兒、媽媽、姥姥,其中媽媽既是「媽媽」,也是「女兒」。


我相信大多數的母親,現在都是這樣的雙重身份。

但我們和兒女的相處模式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往往是涇渭分明的。



我們不吝嗇對孩子表達愛,做錯事情會自然和孩子道歉;

但是我們和父母之間,這些愛和理解可能是很難表達出來的。

正因如此,直至成年離家,我們可能和母親還有心結。



很多人和父母,本該親近,實則遙遠

豆瓣上有個很著名的小組,一度十幾萬成員,你可能聽說過,叫「父母皆禍害」。這個小組裡,處處充斥著怨懟的情緒,讓人心情壓抑。組裡的成員都有個共同點:無法和父母相互理解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很長時間裡,養育子女都被看成是父母單方面的付出,甚至是犧牲自我成全孩子的過程。而且,很多父母會整天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多麼辛苦,因為孩子自己犧牲了多少等等。



這其實是一種長期的感情要挾,讓孩子從小就背上愧疚的心裡枷鎖,覺得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才讓父母過的不好。

這 種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生出一種「我的感受和生活不重要,父母的感受和生活才重要」的心態。

考的不好,會覺得「辜負了媽媽的期望」;

談個戀愛,最擔心遠走後父母的傷心;

媽媽的一個眼神,就害怕媽媽生氣......

我曾經的家庭也是這樣,在父母的打鬧中長大,有一次媽媽要走,我和姐姐拼命地拉著媽媽,最後媽媽在床上嚎啕大哭。那時候我想:「要是媽媽走了,我和姐姐該怎麼辦呢?」


學會理解母親,也就學會了做母親


有一次,我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碰見一位教授,晚上一起聊天時候,她談起她有5個孩子,我很驚訝:」那麼多孩子,一定很幸苦吧?」

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個教授滿懷回憶地說:

確實有辛苦的時候,但他們上帝送給我的禮物,因為他們每個人都給我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愛,給了我很多甜蜜時光。



聽到這個回答,我有點傻眼了。原來,孩子對有些父母來說不是來「討債的」,而是禮物!原來孩子也會給父母帶來愛和甜蜜!

從那以後,我慢慢明白:父母的婚姻是他們的課題,他們吵架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在他們吵架時萬分自責,想方設法讓他們和好。

後來,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在接觸的西方父母中,大多數人不會抱著「養孩子是為了有一天孩子能回報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這當然與他們自己的養老計劃和經濟能力有關,而另一方面則是源於他們對養育孩子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他們覺得:

是做父母的自己決定要生養孩子,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孩子並沒有決定權,孩子的到來讓他們有了更多的人生體驗。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雖然有辛苦,但同時孩子也給予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和甜蜜的時刻,所以辛苦是值得的。

他們也不會覺得養育了孩子,孩子就虧欠了自己。


在對待我女兒時,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

每次看到她全身心信賴和依戀的眼神,感受她給我的暖暖的擁抱,聽著她可愛的童言稚語,我都會覺得自己被她無條件的愛滋養著。看著她一天天長大,小腦袋裡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看待問題的純真視角,也讓我的心靈有了再次成長的機會。

我的父母,對我和姐姐的養育方式確實不是理想化的,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造成了我的掙扎和痛苦。

但是,我現在能明白她的成長環境和認知局限,在那樣的情況下,她已經用盡全力了。



我很感謝她在即使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也一直鼓勵我和姐姐努力學習,在我們高考那年,還特意從外地回來,專心陪我們備考;在我滿身發水痘的時候,沒日沒夜的照顧我;每天早起為我們準備早餐,晚上煮泡麵給我們宵夜...

對媽媽的感恩,不是源於誰對我進行了「感恩教育」的點撥,而是我記憶中她一點一滴愛我的場景,那些場景讓我感受到她對我的愛,讓我知道她已經在盡力愛我了。

當我做了父母之後,我也明白沒有「完美父母」,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所處時代及個人成長經歷的烙印

但我所希望的是:我能為自己的生活和選擇負責,做好孩子的安全基地和港灣,和孩子一起成長


好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之間有愛的流動

每到母親節這樣溫馨的日子,我總會看到一些文章在告訴父母們: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不要養出「白眼狼」。每次看到這樣的文章,我總會覺得有點煞風景。

一個人感謝他人的幫助和付出,感謝他人對自己的關愛,不是灌輸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心理感受,進而在這種心理感受上自然而然所表現出的相應行為。

我女兒和我身上都有個類似的淡淡胎記,以前她問我為什麼這裡會有個傷疤的時候,我告訴她:那不是傷疤,那是我和她獨特的記號,所以她才能找到我,做我的寶貝。

因為曾經看過《尋夢環遊記》的電影,五歲多的她現在已經可以明白每個人都會老,都會離開這個世界, 但是她堅信會像電影裡一樣,死去的人只是以另一種模樣去另一個世界生活。



今年清明節,全國為新冠肺炎中死去的人默哀,那天我們又聊到了死亡的話題,她指著身上的胎記說:

「媽媽,等你去了另一個世界,我看著這個記號,就會想起你笑著的樣子。」

我抱著她,想讓氛圍輕鬆一點,一邊做著鬼臉一邊問:

「那媽媽兇你的時候的樣子呢?」

她說:

「那些不重要,我腦袋裡有個橡皮,會把它們都擦掉。因為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

那一刻,我摟著她,我感受到是我和她之間愛的流動。


真正的「感恩」,其實就是愛的流動,付出愛,感受愛。


對於親子關係惡劣,家庭氛圍差的家庭,這樣的日子不過就是個噱頭。與其教育孩子感恩,不如努力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讓你和孩子都感受到彼此的愛。

那些從來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甚至苦苦求而不得的孩子們,就算上100節宣講課,每天要求孩子給父母洗腳,也拉不近和父母的距離。

營造一個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愛、自由表達愛的家庭氛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尊重、善待和換位思考,這比什麼都重要,都美好。

相關焦點

  • 幸福媽媽:我是這樣讓愛在自己和孩子之間流動起來的
    媽媽感知到了,表達出來了,孩子接受到了,於是就流通起來了,愛就變成了一種流動的能量,不僅僅在母子之間流動,也慢慢地在家裡流動起來,也在整個群裡流動起來。愛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言語,無需多麼深刻的意義,只需要一種無阻礙的流動通道。
  • 6歲後,孩子和爸媽關係好的表現有哪些?抓住這些親子關係轉折點
    ——經常對爸爸媽媽表達愛——孩子什麼表現最能體現和父母關係好?毋庸置疑,就是孩子可以順暢的對爸爸媽媽表達愛意。在傳統的親子關係中,我們不善表達,羞於表達,父母總是端著自己威嚴的形象,孩子很少能夠對著爸爸媽媽說愛。
  • 【臺北瘋關動】從家庭開始,營造讓愛流動的幸福關係
    有沒有想過,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能不能期待,自己也擁有美好的家庭關係?─面對未來的多變與挑戰,讓我們重回起點──【營造好關係~讓愛流動】2019/06/11公益親職講座現場直擊!在社會發展、教育創新,面對「迷茫」的年代,親子要如何一起攜手往前?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指在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的總和。那麼,什麼又是「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尊重孩子來教進行教育。
  • 心理學: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
    是關係,它就會遵循關係的內在規律,所以這才有了今天的主題,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總結一下,親人之間關係太好,往往意味著關係之間的距離太近,衝破了彼此的邊界,於是就會引發兩個人自我的衝突,矛盾由此而來。2、親人之間,關係也不要太好,因為愛也會傷人我見過愛會傷人的現象,最多的是在家庭關係中,特別是在親子關係中,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與愛重逢 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 說說如何打破無效的親子關係
    作為母親,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懂得越來越多,我漸漸感到自己的無力感。和孩子生氣、冷戰、發生語言衝突越來越頻繁,周圍的許多家長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甚至有的大打出手。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青春期的到來,親子關係陷入無效的越來越多。最近有幸拜讀了周衛慧的《與愛重逢 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讀完之後心中頓時豁然開朗。
  • 《婆婆和媽媽》林志穎:疏離的親子關係也有愛,即便曾經有傷害
    林志穎和自己媽媽之間比較生分,因為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做了母親,面對孩子和自己,如何選擇做了媽媽,有了孩子,還能做自己嗎?在這個世界上,親人和自己的關係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思考的,一個不需要很多字的稱呼便勝過千言萬語。有人說:父母在時,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時,人生只剩歸途。雖然林志穎和媽媽之間有些疏離,但是兒子和母親之間的愛是割不斷的,總會有彼此專屬的牽掛。
  • 好的親子關係,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朋友每次一回家都能發現孩子身上有一堆行為問題,但是還沒說兩句,孩子就賭氣。我對他說:「你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不良才是最大的問題。」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和孩子之間沒有足夠的陪伴,結果教育顯得格外吃力。
  • 親子關係&太極推手
    一提親子關係必然繞不過去「無條件接納孩子」這個話題,所謂無條件接納孩子,我的理解是既看得見孩子陽光明媚美好的一面,也接得住孩子背對陽光的陰影面,接納孩子不是一個完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李老師常在課上常提的一個問題是「先有媽媽,還是先有孩子?」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父母與孩子是同時產生並存在的。由此推及,我們常說的「陪孩子長大」,何嘗不是「孩子在陪伴父母的成長」呢? 陪伴,是父母與孩子互相的陪伴;接納,是父母與孩子互相的接納;引導,是父母與孩子互相的引導……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從來都是雙向流動的。
  • 孩子如果有這三點表現,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很好
    「反感」和「痛恨」兩個詞看得讓人心頭一震。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親密但又很脆弱。其實,好的親密關係是有跡可循的,通過孩子以下三種的表現,我們可以到觀察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真實情況。孩子如果能在你面前毫無顧忌地生氣、委屈、難過,甚至無所顧忌,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反而證明孩子非常信任你,在你身邊有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發脾氣,看你臉色,又或者表現出冷漠,拒絕溝通,才是父母真正感到擔心的。會主動關心你、愛你好的關係,其實都是相互的,不應該只有一方付出,愛是雙向流動的。
  • 超長假期,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2020年的寒假有點長,防疫居家,孩子和家長四目相對,相顧無言有點言過其實,但是有些家長確實有這樣的小困擾。這段時間是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階段,父母不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管理權,按照成人思維去安排管理孩子的假期生活,不能由於自己的焦慮讓孩子高強度學習,小學生沒有反抗能力但有不滿情緒,處於青春期的初中生則已經開始叛逆了,如此一來,原本就有距離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漸行漸遠,甚至慢慢惡化。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常言道: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父母和孩子關係融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刻,也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有家長甚至會認為,親子關係不重要,只要孩子成績好,能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可。但其實,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而非學校。
  • 親子關係比教育更重要?心理學: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能「太好」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經常聽到有人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會認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適當的狀態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賴、相互束縛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嗎?
  • 無聯結不教育,想要構建良好親子關係,要懂得和孩子建立聯結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愛和期望,我們希望孩子們越來越好。但事實是,我們總是似乎和孩子之間有著一道隔閡,親子關係也一直很緊張。這是為什麼呢?
  • 你和孩子有交流嗎?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是親子關係的絆腳石
    一件這麼小的事,我們做父母的竟然沒有理解孩子的需求,沒有共情,還條件反射式地做出和孩子需求完全相反的反應。這種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只能說是親子溝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親子溝通」是親子之間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互動,會更偏向以成人為主體,由成人主導,對孩子進行有既定目標的引導。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會讓父母變成孩子「重要他人」,從而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根本力量,對於孩子日後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呢?其次是親子關係的濃度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才能進一步對情感和認知有需求,也就是親子關係的濃度。在孩子心裡,再貴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會帶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謂陪伴孩子,也並不是說要我們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不在時間長短,在於用心。
  • 親子關係好,教育才有效
    父母從沒有打罵過我們,也從不把「愛」字掛在嘴上。但他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讓我和哥哥感受到濃濃的愛。而現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發展的提速。人們在享受到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卻越來越焦慮。當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時,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跟孩子的親子關係,親子互動出現了問題。女兒小學時的一個同學媽媽,經濟條件很好,就是工作很忙,很少時間陪孩子。總是會跟我們訴苦,說兒子怎麼怎麼不聽話,怎麼怎麼做事拖拉,自己又是怎麼發火、打罵都無濟於事。
  • 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愛你
    想要良好的親子關係,除了家庭環境要和諧有愛之外,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是必不可缺。這類孩子表面上生活條件非常好,可能家長們也非常愛他們,但是他們內心是非常孤單的,只有在去學校的那段時間和小夥伴相處比較快樂,回到家之後沒有一個人懂他們,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們說話,漸漸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內向,有的時候孩子心中出現了什麼事情,家長都不知道,最後導致孩子成長上出現了很多隱藏的問題,家長們發現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