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2020-12-15 花花媽媽談教育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在生活中,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存在著問題。

曾經看到一個報導,北京市一家機構,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的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態度這一項中:

有56.28%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有超過50個孩子,對父母極度反感,而對孩子有好感的孩子平均不到5個。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最親近的人。可是,孩子討厭父母,父母和孩子關係出現問題,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無從談起。

因此,如果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改善親子關係

但如何改善並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親子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好比橫在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堵牆,而父母需成功推開牆上的三扇門,打開親子關係的通道,從而才擁有高質量親子關係的基礎。

一、溝通之門:80%的時間傾聽,20%時間講話。

父母和孩子能夠順利地交流思想和溝通,對於相互之間保持良好關係非常重要。

生活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跟自己講講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父母就可以理解和幫助他們。

當問到父母是否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想溝通,但是,我們經常說可他一點也不聽。」

其實,父母所謂的跟孩子的交流、溝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嘮叨、批評、說教、威脅、質問、評論、奚落……

假如孩子是你的朋友,跟你交流時,你總是板起面孔教訓一頓,你們的友誼還能維持多久?

沒有人喜歡整天被教訓和說教,不管出發點是多麼好,父母的這些做法,孩子不但不聽,還會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更加緊張和充滿敵意。

這是因為父母犯了一個重要的錯誤,就是他們說得太多、傾聽得太少。

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了「二八法則」,

即我們80%的收穫卻僅僅來源於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帶來20%的成果。

我們做事情應該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少數問題上,因為解決這些重要的少數問題,你只需花20%的時間,即可取得80%的成效。而和孩子溝通,亦是如此。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建議:在溝通時,把80%的時間留給對方來發言,把剩下的20%的時間拿來提一些能夠啟發對方說下去的問題。也就是說,溝通過程重在傾聽。

所以,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程度把握好談話的「度」。

一般來說,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要側重管教,而對大孩子則多交談。例如,當2歲的孩子碰電源時,與其告訴孩子電源是危險的,不能碰,就不如把他的手一把拉開並嚴厲地說「不能碰」,這樣更能使他立即理解你的意圖。

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需要大量的空間去表達自己、需要耐心的聽眾,所以,父母應該用時間多多傾聽,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這樣,順暢的親子溝通,就會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二、信任之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關於」對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失敗和困難,在孩子失去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句「你可以的,相信你」,就如把一股力量注入孩子的心裡,讓他又充滿了勇氣,立刻振作起來,繼續前行。

《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輛奧迪車被劃,監控顯示一位小男孩曾經接觸過這輛車。

但男孩在接受調查時,堅稱自己沒有划過車。但是監控記錄裡顯示前後的30個小時內只有男孩一人接觸過奧迪車。

可男孩的父親相信自己的兒子,並且為了查明事實真相,和警官一直為此努力著,最後終於發現早在之前車上的劃痕就有了,只是車主沒有發現。

男孩的父親,用自己的實際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最後還了孩子一個清白,相信這個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以後不會懼怕任何人生的艱難險阻,將來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父母的信任,就是他克服一切困難的後盾。

育兒專家黃靜潔曾在書中寫:

「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很少給予孩子信任,不相信孩子能改正錯誤,不相信孩子下次考試能考好.....

試想一下,因為監控擺在眼前,導致父母不相信和孩子,因而懲罰孩子,那麼,給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多大的陰影?

曾有這樣一個問答:不被父母信任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個網友說,從傷心到自我懷疑,再到如今的自卑,抑鬱,甚至懷疑別人說的每一句話

因此,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只有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能信任父母,從而願意跟父母溝通,願意把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跟父母交流,從而形成融洽的親子關係。

三、孩子的心門。

在《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父母回到了他的身邊,可季楊楊認為父母六年來,只顧著工作,沒有陪伴自己,因此,怨恨父母,跟父親的關係非常緊張,對父親冷嘲熱諷,處處跟父親作對,拒絕父親的溝通。

當看到孩子的種種表現,季勝利開始反思和做出改變,強迫自己去學孩子喜歡的運動和遊戲,最後,經過一系列努力,終於打開了季楊楊的心門,和孩子的關係得到了改善。

其實,每個孩子的「心門」,從來都不是突然關閉的,也不會因為某件事,而將父母關在「心門」之外。

作家蘇珊·施蒂費爾曼說:「一切親子關係都始於陪伴。」

父母的陪伴,才能更加增進彼此的感情和親密度,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所以,父母安排一定的時間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鬧、一起閱讀,要知道,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光並不長,而且,你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成為生命裡一段美好的記憶。

曾經有人對全球35名各領域大咖做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童年其中的一個共同特質:

和父母的親子關係良好。

作為父母,只要努力去打開這『』三扇門",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難事,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更容易變優秀。

相關焦點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常言道: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父母和孩子關係融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刻,也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方式。現在很多父母的事業都很成功,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並不怎麼成功,我們作為家長,不妨問問我們自己,是否足夠關心孩子,是否關注他快不快樂、有沒有朋友,孩子是否缺少關懷等。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都存在誤區,也許很多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親子關係比親子教育還重要?
  • 好的親子關係,比好的教育更重要
    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和孩子之間沒有足夠的陪伴,結果教育顯得格外吃力。而親子關係好比是聯結孩子與父母的心靈管道,管道出了問題,孩子的心靈就沒有了家,教育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如何培養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牢記這3點,好關係是好教育的基礎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育兒的道理也都懂很多,只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再好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好的效果。有很多父母卻不知道怎麼去做,才能和孩子關係相處得更好。其實建立一個好的親子關係,關鍵就在於定位。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朋友關係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指在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的總和。那麼,什麼又是「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尊重孩子來教進行教育。
  • 好的親子關係 從好的親子觀念開始
    簡 單最近讀完了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獲益匪淺。「技巧」似乎讓人聯想這是一個技術性的書,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給我更大的收穫是改變了自己曾經的一些想法和觀念,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育兒和親子關係。李中瑩感慨,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培養出良好健康的心理,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 親子教育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當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當父母強迫孩子遵照父母規劃的道路前行時,親子關係往往會出現問題,而家庭的和諧也會遭到破壞。你說的話遠沒有親子關係更重要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收到效果。
  • 親子關係比教育更重要?心理學: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能「太好」
    文|明美媽咪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和分享經常聽到有人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會認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比教育本身更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適當的狀態呢?那些和孩子相互依賴、相互束縛的關係真的是親密的親子關係嗎?
  • 北大高材生與親生父母決裂?論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是好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基礎,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就沒有影響力,教育也就在還沒開始時就失敗了。正如美國著名兒童精神科醫師 James Comer所說:沒有強有力的聯繫,學習就不會有顯著的進步。  案例   北大高材生與親生父母決裂,相信大家不會陌生。
  • 親子關係好,教育才有效
    最溫暖的教育—親子陪伴時刻父母從沒有打罵過我們,也從不把「愛」字掛在嘴上。但他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讓我和哥哥感受到濃濃的愛。而現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發展的提速。人們在享受到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卻越來越焦慮。
  • 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怎樣的親子關係才是良好的融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親子之間能實現良好有效的溝通。永遠說教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營造溫暖的親子氛圍。加強親子有效溝通,讓孩子多說,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傾訴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彼此才不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 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和平式教養法」的創始人考拉·馬卡娜博士曾說過:育兒中要把80%的力氣,花在搞好親子關係上。親子關係這麼重要,究竟是什麼呢?首先來說說,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就是嬰兒乃至兒童與生活中教養他的人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
  • 親子關係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改善親子關係,從改變自己開始
    所以說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礎。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正如畢淑敏所說:「良好的關係,就像是一罐新鮮的牛奶,芳香醇厚極富營養,可以滋養生命從幼小走向健壯;若是一團不良的關係,雜草叢生蚊蠅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沒,伊波拉病毒肆虐,會傷及生命。」
  • 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放棄3件事情
    我們常常會像埃裡克的爸爸一樣,在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是說教或者指責,忘了去感受孩子的心情,接納他的情緒。「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 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現在在意媽媽的看法,並且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親子關係的作用了。就像在《媽媽是超人》中,當黃聖依說起自己平時怎樣管教孩子時,育兒專家告訴她:「親子關係沒建立好,他不會聽你的話。」原來,當建立好了親子關係,父母成為了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就會願意聽父母的話,他們怕父母生氣,不願打破這種關係。
  • 親子關係一切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是孩子來是孩子來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好壞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堂課,父母對孩子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當代未成年人心裡危機調查》一書作者認為,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教育,沒有哪一種愛能全面代替父母的親情。
  •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家長都做對了哪些?
    如果他和父母一直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尊敬、信任父母,那麼父母說的話更加會讓他信服,和父母對話時的情緒也更加理智、平和,而不是憤怒、激動。如果親子關係不好,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會大大減弱,教育的有效性隨之大打折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親子關係大於教育。
  • 育兒:​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放棄3件事情
    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曾說:「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親子關係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獲得愛和安全感的源泉。而能感知愛,表達愛,建立安全感,更會影響他們性格和人格的養成,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
  • 親子關係有哪些影響 改善親子關係下面方法適用
    第一叛反期:2歲半到3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第二叛反期:7-9歲,準大人期第三叛反期:12-15歲,青春期下面是一些原則性的提醒,更是很多父母容易疏忽的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逆反教育孩子不能採取高壓政策對於不同逆反期的孩子,父母需區別對待
  • 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
    如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父母為孩子做很多決定,即使是對他們生活中最關鍵的問題,如教育、工作甚至婚姻,都要做很多決定。儘管許多父母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但他們對如何最好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缺乏足夠的知識。
  • 乖孩子成績不理想離家出走: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基礎
    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親子關係,也就沒有成功的教育。你們和孩子並沒有建立起很好的親子關係,孩子平時對你們的服從只是壓抑自己的表現。 而一個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通過從小在家庭中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形成的。 被父母認可,生發了成就感;被父母接納,滋生了幸福感。 那些與父母親子關係和諧的孩子,即使一生平凡,依然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