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媽育兒
前兩天有位寶媽私信我,說這段時間孩子沒開學,爸爸沒復工,好不容易一家人長時間團聚,卻覺得家裡氣氛有些「詭異」,三個人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吃飯的時候都不怎麼說話,每天唯一的交流就是媽媽中午和晚上問問大家想吃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也是「都行」。
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孩子越大話越少,平常回到家就是鑽進自己房間誰都不理。
從嬰幼兒時期對爸爸媽媽的依賴,到越長大越疏離,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時什麼時候出問題的呢?
兒子今天6歲,從他身上,我有時候就會感慨,孩子長大就沒有那麼粘媽媽了,等到上了小學,他的世界會更大,親子關係這塊兒,我一定要好好經營。
很多爸媽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和孩子漸漸疏遠的,想要知道孩子的哪些表現說明親子關係很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觀察。
——經常對爸爸媽媽表達愛——
孩子什麼表現最能體現和父母關係好?毋庸置疑,就是孩子可以順暢的對爸爸媽媽表達愛意。
在傳統的親子關係中,我們不善表達,羞於表達,父母總是端著自己威嚴的形象,孩子很少能夠對著爸爸媽媽說愛。
王鷗在《我家那閨女》中,談到自己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絕對說不出「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這樣的話,只是默默的關心。這正是很多家庭的常態,是很多孩子從小養成與長輩的相處習慣。
我們印象中,現在的孩子是經常對父母表達愛的,但實際上,能不能表達愛不光是新老時代的差異,同樣是在現在,也有很多孩子依然不會表達愛。
要讓孩子表達愛,首先對孩子表達愛。
孩子愛爸爸媽媽,這是天然的,本能的,雖然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偉大,但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更確定更純真,不缺乏愛,那就是缺乏對表達的覺知。
很簡單,父母常常對孩子說,媽媽愛你,孩子自然也就會回應,我也愛媽媽。
能夠順暢表達愛,這就是關係好的表現了。
——認為爸爸媽媽有趣——
其實,孩子和爸爸媽媽不管什麼時候,在智力見解等方面都是存在差異的。小時候是爸爸媽媽教孩子,長大後可能是孩子教爸爸媽媽,不同智力水平的人,能夠說到一起,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需要爸爸媽媽主動貼合孩子的發展需求。
在孩子小時候,要調動自己的童心,和孩子玩兒到一起,用符合孩子智力水平的交流方式來溝通,全力去和孩子做朋友。
同時還要保持自己的趣味性,讓孩子永遠覺得和爸爸媽媽有話說,爸爸媽媽像朋友一樣有趣,開明,這是已經足以讓孩子驕傲的事情。
保持這樣的有趣,才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收穫孩子的喜愛,讓孩子主動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當然,父母也需要能夠發現孩子的有趣,孩子每個階段天馬行空的想法,可愛的面龐做出的可愛摸樣,還有不小心做的一些小蠢事,都是陪伴孩子成長收穫的快樂,這樣才能實現親子之間快樂的雙向流動。
——願意把難題告訴爸爸媽媽——
關係好就是,有問題第一個想到你,相信你一定會幫我。
對孩子來說,他對父母的依賴是天生的,但也會出現因為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太嚴苛,孩子轉變為對爸媽隱藏問題的階段。
很多孩子小時候會偷改卷子分數,被別人欺負了不敢告訴父母,甚至丟了貴重物品寧願想其他方式也不想告訴父母。
雖然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態,但是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找爸爸媽媽幫忙,而且為了「攻略」爸爸媽媽,一定會找其他人幫忙,一起同過難的情誼,會讓孩子和朋友關係更為親密。
不把難題告訴父母,其實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安全感的表現。在一個階段裡,孩子會覺得自己給父母帶來了麻煩,尤其是爸爸媽媽經常批評和貶低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怕給父母找麻煩。
表現為,當你發現了孩子隱瞞的難題,對他說:「傻孩子,手機丟了就丟了,爸爸媽媽更擔心你啊」,孩子會突然哭起來,因為孩子正有這樣的懷疑,不確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這不正說明親子之間出現這種不能安心的問題了嗎。
而如果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難題交給父母,說明他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一家人,不用因為爸爸媽媽對自己好而心生愧疚,也不用因為自己不夠好而心生自卑。
——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小秘密——
前兩天偶然刷到演員王豔和兒子球球的一段視頻。主持人問到球球有沒有交女朋友,王豔幫孩子回答說沒有,但是她很盼著孩子能更她說一說這些小秘密。
孩子會和自己說一些小秘密,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的一個心願吧,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和爸爸媽媽親密無間的關係。而如果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有這些表現,那確實是值得父母驕傲一下了。
一般來說,開明的父母才能做到這樣,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能夠採取動態的方式來看,知道這是發展中正常的現象,而不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黃磊曾在採訪中說,不應該說孩子早戀,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這是正常現象,不應該打上早戀的標籤。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能夠和最親最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利於父母更好的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現在對你還有這些表現,那麼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還很健康,如果孩子已經開始變得封閉自己,放棄和父母溝通,那就要儘量挽回,向孩子表現你毫無保留的愛、平等友善的態度、可靠忠實的幫助、獨立開明的思想,讓孩子與你相處沒有壓力,能感受到快樂和安心,這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