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後,孩子和爸媽關係好的表現有哪些?抓住這些親子關係轉折點

2020-12-20 橘媽育兒

文丨橘媽育兒

前兩天有位寶媽私信我,說這段時間孩子沒開學,爸爸沒復工,好不容易一家人長時間團聚,卻覺得家裡氣氛有些「詭異」,三個人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吃飯的時候都不怎麼說話,每天唯一的交流就是媽媽中午和晚上問問大家想吃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也是「都行」。

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孩子越大話越少,平常回到家就是鑽進自己房間誰都不理。

從嬰幼兒時期對爸爸媽媽的依賴,到越長大越疏離,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時什麼時候出問題的呢?

兒子今天6歲,從他身上,我有時候就會感慨,孩子長大就沒有那麼粘媽媽了,等到上了小學,他的世界會更大,親子關係這塊兒,我一定要好好經營。

很多爸媽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和孩子漸漸疏遠的,想要知道孩子的哪些表現說明親子關係很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觀察。

——經常對爸爸媽媽表達愛——

孩子什麼表現最能體現和父母關係好?毋庸置疑,就是孩子可以順暢的對爸爸媽媽表達愛意。

在傳統的親子關係中,我們不善表達,羞於表達,父母總是端著自己威嚴的形象,孩子很少能夠對著爸爸媽媽說愛。

王鷗在《我家那閨女》中,談到自己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絕對說不出「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這樣的話,只是默默的關心。這正是很多家庭的常態,是很多孩子從小養成與長輩的相處習慣。

我們印象中,現在的孩子是經常對父母表達愛的,但實際上,能不能表達愛不光是新老時代的差異,同樣是在現在,也有很多孩子依然不會表達愛。

要讓孩子表達愛,首先對孩子表達愛。

孩子愛爸爸媽媽,這是天然的,本能的,雖然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偉大,但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更確定更純真,不缺乏愛,那就是缺乏對表達的覺知。

很簡單,父母常常對孩子說,媽媽愛你,孩子自然也就會回應,我也愛媽媽。

能夠順暢表達愛,這就是關係好的表現了。

——認為爸爸媽媽有趣——

其實,孩子和爸爸媽媽不管什麼時候,在智力見解等方面都是存在差異的。小時候是爸爸媽媽教孩子,長大後可能是孩子教爸爸媽媽,不同智力水平的人,能夠說到一起,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需要爸爸媽媽主動貼合孩子的發展需求。

在孩子小時候,要調動自己的童心,和孩子玩兒到一起,用符合孩子智力水平的交流方式來溝通,全力去和孩子做朋友。

同時還要保持自己的趣味性,讓孩子永遠覺得和爸爸媽媽有話說,爸爸媽媽像朋友一樣有趣,開明,這是已經足以讓孩子驕傲的事情。

保持這樣的有趣,才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收穫孩子的喜愛,讓孩子主動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當然,父母也需要能夠發現孩子的有趣,孩子每個階段天馬行空的想法,可愛的面龐做出的可愛摸樣,還有不小心做的一些小蠢事,都是陪伴孩子成長收穫的快樂,這樣才能實現親子之間快樂的雙向流動。

——願意把難題告訴爸爸媽媽——

關係好就是,有問題第一個想到你,相信你一定會幫我。

對孩子來說,他對父母的依賴是天生的,但也會出現因為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太嚴苛,孩子轉變為對爸媽隱藏問題的階段。

很多孩子小時候會偷改卷子分數,被別人欺負了不敢告訴父母,甚至丟了貴重物品寧願想其他方式也不想告訴父母。

雖然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態,但是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找爸爸媽媽幫忙,而且為了「攻略」爸爸媽媽,一定會找其他人幫忙,一起同過難的情誼,會讓孩子和朋友關係更為親密。

不把難題告訴父母,其實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安全感的表現。在一個階段裡,孩子會覺得自己給父母帶來了麻煩,尤其是爸爸媽媽經常批評和貶低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怕給父母找麻煩。

表現為,當你發現了孩子隱瞞的難題,對他說:「傻孩子,手機丟了就丟了,爸爸媽媽更擔心你啊」,孩子會突然哭起來,因為孩子正有這樣的懷疑,不確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這不正說明親子之間出現這種不能安心的問題了嗎。

而如果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難題交給父母,說明他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一家人,不用因為爸爸媽媽對自己好而心生愧疚,也不用因為自己不夠好而心生自卑。

——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小秘密——

前兩天偶然刷到演員王豔和兒子球球的一段視頻。主持人問到球球有沒有交女朋友,王豔幫孩子回答說沒有,但是她很盼著孩子能更她說一說這些小秘密。

孩子會和自己說一些小秘密,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的一個心願吧,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和爸爸媽媽親密無間的關係。而如果孩子在爸爸媽媽面前有這些表現,那確實是值得父母驕傲一下了。

一般來說,開明的父母才能做到這樣,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能夠採取動態的方式來看,知道這是發展中正常的現象,而不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黃磊曾在採訪中說,不應該說孩子早戀,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這是正常現象,不應該打上早戀的標籤。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能夠和最親最近的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利於父母更好的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現在對你還有這些表現,那麼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還很健康,如果孩子已經開始變得封閉自己,放棄和父母溝通,那就要儘量挽回,向孩子表現你毫無保留的愛、平等友善的態度、可靠忠實的幫助、獨立開明的思想,讓孩子與你相處沒有壓力,能感受到快樂和安心,這就成功了。

相關焦點

  • 你和爸媽的關係還好嗎 疫情對親子關係是雙刃劍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藺秀雲曾接待過眾多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問及這些家庭裡的父母有何共性時,她列出的第一大共性就是父母強勢,這容易讓親子關係緊張,「家長不聽孩子的意見、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並由此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抗」。
  • 親子關係糟糕,孩子不想活了,爸媽怎麼破
    我老惹你們生氣,什麼也做不好,你們都不喜歡我,我還不如死了好了。」妹妹和妹夫嚇了一跳。聯想到小區一男孩因爸媽打罵跳樓了,妹妹和妹夫非常後怕。 妹妹、妹夫不知道怎麼改善和孩子的關係,特地到我家向我求助。工作中,我也接到一些爸媽求助,他們辛辛苦苦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結果親子關係不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苦於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 孩子如果有這三點表現,說明你們的親子關係很好
    「反感」和「痛恨」兩個詞看得讓人心頭一震。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親密但又很脆弱。其實,好的親密關係是有跡可循的,通過孩子以下三種的表現,我們可以到觀察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真實情況。看到這條新聞時,難免替孩子感到心痛,6歲的孩子,寧願忍受鋼釘「穿膛」的痛苦,也不敢告訴爸爸媽媽。很多孩子遇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要是讓爸媽知道就慘了」,害怕父母知道後會責備,會不接納自己。像這樣遇到問題選擇獨自承受的孩子,缺少的是對父母信任。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孩子有問題找父母的時候,他們以批評為主,而不是安慰和提建議。
  • 親子關係有哪些影響 改善親子關係下面方法適用
    因為家長擔心孩子會「玩物喪志」。可「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都是貪玩的,因此,「玩」與「學」經常成為引發親子矛盾的導火索。說到親子矛盾,我們發現很多電視臺做訪談類節目都會涉及對親子矛盾的調解。為什麼孩子會和生養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對自己親生父母痛下毒手?當矛盾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它背後的實相是什麼?親子矛盾表面看起來是因為溝通不暢造成的。
  • 親子關係造就孩子性格的多樣性:詳解親子關係的發展
    這些不同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或許覺得應該和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那麼,兒童與父母的關係是怎樣發展的呢?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環境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3歲之前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首先接觸的就是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早期的親子關係是以後兒童建立同他人關係的基礎,兒童早期親子關係好, 就比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較好的關係。
  • 同學,宅家半年你和爸媽的關係還好嗎
    目前,有5門功課「掛科」,為了可以順利畢業,他要在家裡複習好這5門功課通過補考。然而在家的學習並不順利,父母經常去馬源房間檢查他的學習情況,如果他白天睡覺或者早晨起得比較晚,就會被嘮叨:「怎麼還不複習,再不複習怎麼畢業,不畢業的話怎麼養活自己……」父母每天的嘮叨讓馬源覺得壓力特別大,嘗試和父母溝通的時候,沒說幾句就會吵起來。馬源和父母的緊張關係並非個案。
  • 增加親子關係的10個小遊戲
    親子關係是指爸媽子女關係。在法律上是指爸媽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爸媽和子女是血緣最近的直系血親,為家庭關係的關鍵組成部分。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增加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多領域發育,爸媽與小孩多進行遊戲互動則可以增加親子關係,減少與小孩的隔閡,能夠進一步增加親子關係的發育、親子感情為基礎,也會使小孩可以在更大限度上感受到爸媽的愛與關注。親子遊戲是家庭內爸媽(包括血親關係的親生爸媽與擬血親關係的繼爸媽與養爸媽)與小孩之間,以親子情感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關鍵形式。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維護親子關係七大攻略
    三、親子關係的影響力:  1、對語言發展之影響(語言的發展更多收益於母親)  2、對人格形成之影響(家庭失和協造成幼兒口吃、緊張、易怒,長大後有神經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對社會人際關係之影響(良好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需要、被欣賞、被接受,奠定了孩子與他人之間良好的適應基礎,家庭冷淡、無愛的孩子長大後不易相信別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破壞親子關係最大殺手,就是爸媽不懂教育
    破壞親子關係最大殺手,歸根到底就是爸媽不懂教育。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興趣培養,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思維要求孩子,更不該用自己的犧牲要挾孩子做什麼。教養子女的3大原則,讓親子關係和諧有愛①爸媽意見一致,獎懲得當假設爸媽倆人想法不同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指在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的總和。那麼,什麼又是「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通過引導、尊重孩子來教進行教育。
  • 睡前一小時堅持和孩子做以下事情,親子關係好,孩子越來越優秀
    很多女性公眾人物生完孩子後,接受採訪的時候都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有孩子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關係?但問男性這個問題的卻是少之又少。好像社會都默認,女人只有能拼得了事業,又能把家庭和孩子照顧得很好,才能稱得上合格。
  • 親子關係頻亮「紅燈」?專家:高品質關係需要明確界限和適度情感
    共生關係是指不同個體之間形成的互利寄生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係就是個體關係界限的模糊。對應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或是孩子對對方表現出的過度依戀,離不開對方等都是共生的體現。像李女士這樣對孩子過度依賴的情況其實相對是比較少的,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孩子對父母過於依賴。
  • 好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之間有愛的流動
    臨近母親節的時候,我就想寫一篇和母愛有關的文章,親子欄目不都是和母愛有關的嘛。遲遲不知怎麼寫出不同,慢慢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後,終於碼出這些字。雖然母親節已經過了,但是我覺得把「母親」的字眼替換成「父親」也是同樣適用哦。
  • 聰明家長會經常說這4句話,不僅孩子會很優秀,親子關係也會更好
    琪琪今年6歲,父母在她的教育上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對孩子都抱有很大的期望,除了保證孩子吃穿用的都是最好的之外,還非常關心她的學習狀況。每天琪琪放學剛到家裡,琪媽媽就督促她去寫作業,並給她報了興趣班,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特長。看似精細化的打算,卻讓琪琪越來越厭煩學習、越來越厭煩在家裡,甚至也越來越厭煩自己的父母!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零零後》:孩子拒絕溝通?父母巧用「名片效應」,建立親子關係
    去年,一部記錄電影《零零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關注,這部電影歷經13年才拍攝完成,一經上映就創下了豆瓣8.2分的好成績。很多看了此片的朋友都讚不絕口,極力推薦,認為影片很有溫度,值得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去認真觀看。
  • 養育孩子:親子關係擺第一位
    但是自那以後,慢慢地老師反映小男孩是不是有多動症,讓父母親帶小男孩去醫院看看,因為小男孩通常不能安靜地在座位上坐著,要不在座位上扭來扭去,要不就去搗亂,而且老師講話時總喜歡插嘴等等,於是父母親帶著小男孩來做諮詢了。有位小夥伴聽了很著急問道:「沒發生被拒之門外事件之前小男孩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呢?」「之前雖說表現沒有特別地乖,但是也沒有這些看起來有點出格的表現。」
  • 想孩子聰明,和父母關係好!3歲前多玩這6個不花錢的親子遊戲吧
    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親子遊戲是兒童遊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兒童遊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密切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所以說親子遊戲對孩子的好是很多的。
  • 親子關係——一切關係的根源
    究其根源,在孩子幼兒階段甚至是更小的三歲以前的階段,我們只知道0-6歲重要,卻不知道為何重要,也不知道如何養育才能對得起這份重要。殊不知很多問題已經開始又迸發的苗頭,只因不了解,不知道而錯失了最佳的時機。小學三四年級開始,人際交往已經成為了很多孩子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