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媽媽明明愛孩子,卻因不懂一致性表達而屢屢傷害孩子

2020-08-14 Helen告

昨天在路口等紅綠燈時,看到一位媽媽和孩子正巧剛到路口,媽媽看見是紅燈就停下了,但是孩子並沒有注意到,一直往前走,媽媽一把抓住孩子,生氣地說:「是紅燈,沒看見嗎?再往前走,要是被車撞了怎麼辦?」

這樣的話語經常出現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中,明明是在關心孩子的安全,但是聽起來卻那麼刺耳,讓孩子感到害怕。

明明心裡是想提醒孩子安全問題,可是出口的卻是責備,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媽媽的愛,而是「我又做錯了」。如何說才能讓孩子聽起來更舒服,促進親子溝通呢?在王小騫的《媽媽知道怎麼辦:王小騫親子說》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方法:一致性表達,讓親子溝通更有效。

作者王小騫,著名央視主持人,親子教育專家,本書在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統與孩子的發展規律上有很多實操方法。

、為什麼心中有愛,表達出來就變了「味兒」?

1.不會使用正向的語言

「你要是不收玩具,我就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

「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是這樣!」

「我教了你好幾遍了,怎麼還不會,真是笨!」

無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成為父母面對我們的孩子,這些話再熟悉不過了。當我們說出這些話時,會引發孩子負面的情緒,「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我是不是真的很笨?」時間長了,孩子就真的接受了這種負面的語言,就會覺得自己笨,什麼都做不好。

我們不妨換種說法:

「你可以把玩具們送回它們的家的。」

「你再試一下,哪裡不清楚和媽媽說。」

……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媽媽回國後去見凌霄,說明她是愛孩子的,但是她在咖啡館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刺痛凌霄的心。

比如,「李海潮對你好不好呀,你爸給他錢了吧,他有花在你身上嗎?」「如果你覺得委屈的話,或者哪裡不舒服的話,別憋在心裡,你記得告訴你外婆!」

雖然是關心,但這些話卻讓凌霄覺得很刺耳,讓凌霄覺得「媽媽是在指責養我的爸爸」,而不是「媽媽在關心我」,所以他並沒有接收到媽媽的愛與關心。

想給予孩子愛,就需要用積極正向的語言來表達出來。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用什麼樣的語言和他溝通。

2.沒有發現自己情緒的出現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察覺到情緒的出現,即使察覺到也不知道是什麼情緒,更不會真實地表達情緒。這就是一種情緒表達障礙。

這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小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教我們說出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只能把情緒憋在心裡,或者用不當的方式來表達。

在《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媽媽因失去女兒而變得敏感、易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凌霄爸爸吵架,絲毫沒有顧及凌霄也在。這就是因為凌霄媽媽沒有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她不是真的想和凌霄爸爸吵架,只是因為她心裡內疚、自責。她如果及時覺察到她的情緒,可以和丈夫溝通,也會顧及到凌霄的感受。也正是這種家庭環境,讓凌霄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當媽媽回國找他之後,他失眠、做惡夢,當時無法救妹妹,現在無法救自己。他把這些情緒憋在心裡,不曾訴說。

在生活中,父母經常會說:「不許哭,再哭我就……!」「不許說了,我說一句,你有十句等著是吧!」聽著這樣的話,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久而久之,我們感受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弱了。

溝通的前提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3.沒有留出傾聽孩子的時間

經常會聽到父母說孩子說話晚,即使會說也不主動說話,其實不是孩子說話晚,也不是孩子不想說,而是我們沒給他機會說。

記得有一次在醫院,一個兩歲的寶寶還是不開口說話。在醫生的詢問下才知道,家裡僱了兩個保姆,每次孩子想吃什麼,喝什麼,孩子只要指一下,保姆立馬就拿過來了。孩子的目的達到了,他自然就不會去說了呀。

等孩子上學了,父母只要聽到老師說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吃飯或者是打架了,見到孩子的第一句就是:「你怎麼又不好好吃飯?怎麼又打架了?」絲毫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有的甚至上去就是一頓打。

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不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盲目打孩子或者讓孩子去道歉的行為,會讓孩子慢慢關閉心門,不想和父母溝通。因為即使說了,父母也不會聽。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看到小凌霄拿著被扔掉的全家福照片,凌霄媽媽火冒三丈,她沒有問小凌霄為什麼要撿回來,而是直接邊吼邊打:「給我!你給不給!你給不給!」還有這樣的話,「還有你,為什麼要給你妹妹吃核桃」「都是他」句句都在指小凌霄,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小凌霄坐在那裡,被媽媽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說。

遇事我們需要先停一下,至少聽孩子怎麼說。傾聽,是溝通的橋梁。

二、如何學會一致性表達,實現有效溝通?

1.覺察和管理情緒

先管理好情緒,再進行溝通。

當我們忙了一天,下班回家,本想好好陪孩子,可是看到滿地都是玩具,頓時就會火冒三丈,生氣地說:「我說過多少次了,玩具玩完怎麼就是不收呢?快點收起來,不然我就打屁股了!」

這時,我們需要按下「暫停鍵」,先問問自己,是因為孩子沒收玩具而生氣,還是因為白天工作中的事情而生氣?也許這滿地的玩具只是一個導火索,所以我們先弄清楚我們要表達什麼情緒,然後再和孩子說話。

如果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收玩具,我們可以先離開現場,到臥室或者洗手間待一會兒,先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想想怎麼和孩子說,最後帶著平靜的心態來面對孩子。

在使用這種「逃離現場」的方法時,要注意三個原則:

  • 「事發地」要在家裡或者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
  • 不要扭頭就走,容易被孩子誤解。
  • 離開前儘量以平穩的語氣和孩子說一聲,比如,「我馬上要發火了,我要自己待會。你先自己想想這個事情」,然後可以離開。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如果凌霄媽媽能夠及時覺察到自己敏感、自責的情緒,知道這種情緒是來源於「失去女兒的痛苦」,同時覺察到兒子凌霄對失去妹妹的自責。積極地面對這種情緒,當家人不能幫忙排解這種情緒的時候,去找專業的醫生來幫助自己,先把自己的情緒梳理好,再去安慰兒子凌霄,這樣就不會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走向分離。

覺察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輕鬆進行親子溝通。


2.同理心傾聽

同理心,簡單來說就是設身處地、投入感情地理解對方,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共情。

很多父母也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但是具體怎麼做卻不清楚。在書中,作者王小騫給出了四點建議:

(1)認真看著孩子,只用耳朵聽,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既然是傾聽,那麼我們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沒有人喜歡被打斷,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只需要看著孩子的眼睛,用耳朵專心地聽孩子說就好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才會願意和我們溝通。

(2)重複孩子說的話

當孩子說完的時候,我們要簡單地重複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或者梳理一下他的意思,這樣,孩子才能確定我們是用心在聽他們說話。

(3)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由於我們比孩子經歷的多,所以我們內心會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會讓我們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維去理解孩子的話。所以,我們需要轉變思維,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說的話。將自己的理解告訴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可以問孩子:「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這樣的方式也是在教孩子學習換位思考,會更加理解父母。

(4)保持語氣平穩、態度溫和

我們傾聽孩子,就是為了理解孩子,並且把我們的解決方式傳達給他們,如果我們以否定和指責的口吻回應他們,溝通就有溝無通了。所以,我們需要用溫和、善意的態度和語氣與孩子溝通。

帶著同理心,傾聽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溫和的態度進行溝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正向語言做一致性表達

一致性表達,簡單來說就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就像開頭故事中的媽媽一樣,明明擔心孩子的安全,可是說出的話卻是在責備孩子。其實那位媽媽可以這樣說:「寶貝,慢一點,紅燈亮了我們就要停下來等一等,綠燈亮了才能過馬路。」孩子聽完這些話,心裡是溫暖的,知道媽媽擔心自己的安全,而且也明白了紅綠燈的含義,知道過馬路要看紅綠燈了。

同樣的愛,用正向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保持它原來的味道。

總結

親子溝通是維繫親子關係的紐帶,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我們要學會覺察情緒,管理情緒,耐心傾聽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用正向的語言表達愛,讓原汁原味的愛不斷流動。

這本《媽媽知道怎麼辦:王小騫親子說》中提到的很多方法,不僅適用於親子溝通,也適用於成年人之間的溝通。


我是,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老母親好話不好好說,根源在情緒表達障礙,「一致性表達」是良方
    劇中作為英子媽媽的宋倩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們暫且不論英子媽媽對女兒所實施的教育方法是對還是錯,僅就其對女兒說話的方式而言,作為孩子的媽媽確實不夠格,這從她們的日常對話中就可見一斑。英子媽媽在心中對女兒的愛無可否認,但這份「愛」從英子媽媽的嘴裡一次次說出來的時候,似乎變了味,帶給女兒的卻是一次次的傷心絕望,發展到後面還被診斷出患了抑鬱症。
  • 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從傳統眼光來看孩子「懂事」是自家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一個「懂事」的孩子也向來是家長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相對於會哭會喊的孩子乖孩子似乎更讓人心疼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想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不喜歡;明明想做的事情
  • 傳統家庭的悲哀:父母明明很愛孩子,卻給不了他想要的被愛方式
    我同學從小喊她父親叫做「叔」,我們還以為她是養在這家的孩子。後來才知道,早些年傳統家庭裡的孩子就是把父親叫作「叔」,我們現在聽著就有隔閡。所以,她很羨慕我們這些從小「喊爸」的孩子,能跟父母撒嬌,還能隨意開玩笑。她覺得,自己很不幸,父母一點也不愛她。其實,傳統家庭的父母,未必比現在開明式家庭的父母為孩子付出的少,只是他們不懂跟孩子親近。
  • 被「以家人之名」親情勒索的孩子到底有多痛苦,看看凌霄就知道了
    這些天一直在追《以家人之名》,看到因妹妹的離世小小年紀便被媽媽陳婷怪罪,繼而拋棄,長大後又被陳婷以家人之名親情綁架和勒索的凌霄,真的特別心疼他,對陳婷的所作所為也特別的氣憤。凌霄幼年時,陳婷把兩個年幼的孩子鎖家裡,自己跑出去跟人打麻將,凌霄餵妹妹吃核桃,核桃卡在妹妹的氣管裡導致妹妹窒息而死,一個幾歲的孩子眼睜睜看著一個鮮活的生命從自己眼前消失,內心的恐懼和害怕可想而知,但陳婷做為一個大人、做為媽媽,卻可恥地把看護失責的責任推給了幼小的兒子。
  • 《以家人之名》奇葩爹媽扎堆,孩子深受其苦,父母就能傷害孩子嗎
    齊明月媽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媽媽類型,她很愛自己的孩子,可獨獨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控制欲太強。唐燦媽媽在明星家庭中比較常見,尤其是童星家庭,她或許愛自己的孩子,但更多的是想通過孩子來改善生活,是位極其自私的母親。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原來這三類媽媽最讓孩子感到窒息
    陳婷的失敗在於,太情緒化,冷漠自私,一心想著自己的感受,完全沒有照顧凌霄的情緒。她不高興,就要所有人都跟她一樣不高興;而且最恐怖的是,明明心裡不高興,還能裝出很和善,又說著客套話,讓人起冷汗。嘴裡說著為兒子,其實是為自己;用冷漠來對抗兒子的意見。
  • 用愛的名義,帶給孩子一生的傷害,太可怕!教育孩子最欠缺的一課
    家長真的愛孩子,可是,卻沒有教給孩子如何來表達對別人的愛,才會在看到弟弟犯錯以後,馬上就開始責備,本來是充滿了愛心的行動,卻因為傷害對方的話語,讓對方難以接受這樣的關心和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哪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呢?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
    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兩個孩子臨近高考時,凌霄母親和子秋父親突然回國,兩個孩子對曾經的遺棄心生怨懟,因此不願相認。就在所有人以為生活重歸平靜的時候,凌霄母親發生車禍,舅舅提出讓凌霄報考新加坡的大學,便於照顧母親。
  •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以家人的名義傷害孩子
    一、別老挑兒女的錯,以愛他的名義傷害他「別人可以做到,為什麼你不能?」「你應該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對身體好」「我是你媽媽,我能害你嗎?」國人總是習慣把血緣關係看得很近,以為只要是家人就不會傷害你,但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打著「愛你」的旗號去傷害你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不能只為父母而活,他們因為你而來到這個世上,但他們有自己的靈魂和思想,作為父母,能給孩子的只有愛,而不是想法。
  • 揭秘媽媽與孩子的相處秘訣,讓親情和愛共存
    劇中明明是陳婷自己的責任,但是她卻把所有的責任歸結到兒子身上,甚至以「愛」的名義綁架兒子凌霄,直至把兒子逼迫到抑鬱的邊緣。這種母愛是瘋狂的,因為在凌霄媽媽心中,好像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無關痛癢的。這樣的親子關係無疑是最糟糕的一種,因為兩個人都感受不到親情該有的溫暖,況且對於凌霄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兩個孩子臨近高考時,凌霄母親和子秋父親突然回國,兩個孩子對曾經的遺棄心生怨懟,因此不願相認。就在所有人以為生活重歸平靜的時候,凌霄母親發生車禍,舅舅提出讓凌霄報考新加坡的大學,便於照顧母親。凌霄不想離開與自己相伴十年的家人,舅舅便怒氣衝衝地控訴凌霄:可她是你媽媽呀,她都這樣了,你還想著回家,你小的時候就因為你,你妹妹才沒了,你就是個冷血動物!凌霄本就因為當年妹妹的離去倍感自責。
  • 《以家人之名》: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凌霄,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陳婷
    被拋棄的子秋,被否定的齊明月和成為父母賺錢工具的唐燦,這些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每個都能單獨拿出來寫篇文章。而最讓我心疼的就是凌霄,年幼時被媽媽狠心拋棄,長大後又被媽媽不停的索取。他那個陰陽怪氣的媽媽陳婷,憑藉陰魂不散的實力被罵上了熱搜。可凌霄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李尖尖一家人,他們好心收留了凌霄,給了他家人般的愛和關懷。
  • 管得多、愛操心的媽媽,養育出的孩子要麼霸道,要麼窩囊
    媽媽否定;一家三口出去吃飯,媽媽讓齊明月點菜,嫌棄齊明月不會點菜,總是老三樣,齊明月不點菜,又要挨訓……齊明月因為有這樣一個媽媽,也就不難理解她暗戀凌霄9年,遲遲不肯表白,被凌霄拒絕後,又將責任歸咎於自己,「我連點菜都沒辦法自己決定,你不喜歡我也正常,我沒主見,還自作多情……」
  • 懂事的凌霄為何會抑鬱:恨不了媽媽,只能恨自己
    你發現沒有,生活中越懂事、聽話的孩子,越有心理問題。在《以家人之名》中凌霄就是這樣的孩子,他事事為陳婷考慮、開脫,到頭來卻將自己拉入深淵。這場因陳婷疏忽導致的意外,讓這個家庭在暴風雨中不斷搖晃,爭吵逐步升級,歇斯底裡的陳婷在某一天對凌霄喊出了,「都是他害死的。」讓凌和平情急之下打了她一巴掌,一巴掌打散了夫妻情分,也打碎了本不穩固的婚姻。陳婷和凌和平離婚後,陳婷離家那天正好遇到放學回來的凌霄,李尖尖一句,阿姨,你不要凌霄了嗎?陳婷一面走一面回了一句「給你了。」凌霄失去妹妹後,又被母親拋棄。
  • 孩子餐廳買兩份飯被媽媽怒罵,不懂愛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
    孩子餐廳買兩份飯被媽媽怒罵,不懂愛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上周在高鐵候車站看到這樣一對母子:一對母子在高鐵候車站候車,孩子說餓了,媽媽就讓孩子自己去對面的店鋪買飯吃,媽媽給了孩子一些錢,孩子蹦蹦跳跳就跑過去了,過了一會帶著兩份飯高高興興回來了,對著媽媽說:「我們一起吃!」
  • 媽媽因愛拋棄子秋,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傷害孩子
    成年後的凌宵本來規劃好跟子秋和李尖尖一起去北京上學,但是陳婷因遭遇車禍導致癱瘓,雖然她沒有養育過凌宵,但在這時,凌宵作為她唯一值得依靠的人,卻被親戚以血緣關係為由,要他擔負起照顧媽媽的職責。這種事在周邊發生的並不少見,而《以家人之名》又何止是陳婷綁架了子女,劇中大多數父母,都在用自以為是的愛,傷害著子女。
  • 《以家人之名》細思極恐,6點證明凌霄不那麼愛李尖尖
    大哥看透一切這種明明知道別人喜歡自己,還利用別人的喜歡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人,真的很無情啊。真正愛你的人會那麼狂、那麼自信的宣示主權嗎?肯定不會啊,愛你比你愛他多一點的人肯定是小心翼翼的、患得患失,生怕你不喜歡他。哪敢那麼拽。凌霄這狂拽的樣子只會讓我想到陳冠希與PUA。因為李尖尖抱怨兩個哥哥幹涉自己私生活,賀子秋選擇向李尖尖道歉,凌霄是生悶氣,等著李尖尖來道歉。
  • 《以家人之名》陳婷是最自私的媽媽?知名教授給出了不一樣的見解
    在觀眾的印象中,陳婷絕對是最自私的媽媽,自己打麻將把兩個孩子鎖家裡,女兒發生意外後,陳婷大罵年幼的凌霄,把全部的責任歸咎於兒子。後來,撇下年幼的凌霄獨自遠走高飛,卻在發生車禍後,又恬不知恥的要求凌霄盡贍養責任。各種道德綁架幹涉凌霄的生活、各種卑鄙手段不讓凌霄回國、最後逼得兒子抑鬱了還不肯罷休。
  • 讓人感動的小故事,你永遠想像不到,孩子究竟有多愛你
    而她卻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媽媽你要不給我講講你的題吧~」我說「這些題你不會感興趣的,因為你可能聽不懂。」,實際上,真的會聽不懂,因為拗口的內容,對於我來說也是難理解的。最後,看到她的狀態,心疼的我,放棄了複習,趕緊帶著她睡了。
  • 「你媽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毀了多少孩子?不要把傷害當做玩笑
    他們只是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不安的情緒,只懂得用哭鬧來發洩不滿。在大人眼中,卻成了「沒出息」。近些年的新聞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事件。孩子在親朋好友的引逗下,過度飲用白酒致殘致傷。一位兩歲多的男孩,因被二伯哄逗著喝了一些自釀的米酒,導致孩子因酒精中毒而導致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