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多、愛操心的媽媽,養育出的孩子要麼霸道,要麼窩囊

2020-08-30 沛澤媽讀心理


《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劇中的齊明月是一個隱形的可憐蟲,相比凌霄、賀子秋、李尖尖,她雖然有父母的疼愛,卻活得一點都不輕鬆,因為她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媽媽。

讀高中的時候,媽媽要求她不能做千年老二,一定要考第一名,考第三名就被認定考得很糟糕,要被送到輔導班;媽媽帶她去買衣服,她看中一件白色的T恤,被媽媽否定,「太難看」,給她選了一件粉色的T恤,25歲了,買了一條粉色的睡裙,被媽媽說太幼稚,齊明月問媽媽:「你不是說穿粉色的好看嗎?」媽媽否定;一家三口出去吃飯,媽媽讓齊明月點菜,嫌棄齊明月不會點菜,總是老三樣,齊明月不點菜,又要挨訓……

齊明月因為有這樣一個媽媽,也就不難理解她暗戀凌霄9年,遲遲不肯表白,被凌霄拒絕後,又將責任歸咎於自己,「我連點菜都沒辦法自己決定,你不喜歡我也正常,我沒主見,還自作多情……」

由此可見,齊明月真的是一個小可憐蟲,明明很優秀,卻活得很不自信,膽小慎微,而這都與她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媽媽密不可分。控制欲太強的媽媽,是費力不討好的媽媽,她們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但她們也是最容易破壞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否定自己,不敢追求夢想

齊明月在外人看來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讀高中時是班長,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人長得又漂亮,可在媽媽眼裡,女兒什麼都不行,學習是千年老二,不會買衣服,不會打扮,找不到喜歡的男孩,連點菜都不會。

其實,不是齊明月什麼都不會,而是媽媽一直在控制女兒的成長,當女兒做出自己的選擇時,媽媽立馬全盤否定,把女兒罵得一無是處,久而久之,齊明月就養成了依賴的心理,一切都讓媽媽來決定,不然自己做了決定,也會被媽媽罵,被媽媽否定。

漸漸地,齊明月就失去了自我選擇的能力,到了該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就決定自己選的一定是錯的,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一直在不斷地否定自己,用她的話說就是比較擅長自我檢討,說到底還是不夠自信。

一個不自信,總是否定自己的人,就像水中的浮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追求什麼,即使有夢想,也無法去勇敢地追求,因為他的命運都是別人替他安排的,他已經喪失了選擇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活得沒有價值觀和成就感,生命也失去了活力。

孩子的幸福指數低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曾追蹤調查了5362人,從10歲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兒時父母對他們的行為限制,以及長大後的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結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調查對象,長大後比較不快樂,獨立性較差。而那些從小就能到父母溫情回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

齊明月已經是成年人了,而且是一名新聞記者,可她卻害怕與媽媽相處,寧可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願回家,更不敢在媽媽面前暴露真實的自己,活得很憋屈,只敢和閨蜜李尖尖、唐燦「耍無賴」發脾氣,試想一下,一個帶著面具的人,將自己偽裝起來,怎麼能過得幸福呢?

讓女兒變得霸道,讓兒子變得懦弱

有一句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這並不是空穴來風,這是認同心理,認同是指個體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認同,以消除個體在現實生活中因無法獲得成功或滿足時,而產生的挫折所帶來的焦慮。

在《以家人之名》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凌霄請齊明月吃飯,以表示歉意,在點菜時,齊明月還是按照媽媽的方式點了菜。這就很有意思了,齊明月明明很討厭媽媽的專制,為何還效仿她呢?

這就是認同心理在作怪,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家暴的父親往往會有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兒子,而愛嘮叨的母親往往會養出個愛嘮叨的女兒,這就是「遺傳」的作用。

同樣的道理,控制欲太強的媽媽往往養出一個同樣有控制欲望的女兒,如果是兒子,反倒更懦弱,因為女人在一個家庭中太強勢,那麼,其丈夫往往比較懦弱,而男孩是學著爸爸的樣子逐漸長大的。

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就剝奪了孩子自己長大的權力,孩子若自己無法長大,就無法自立,更別說自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哪怕孩子摔倒,都比捆綁住他的手腳要好得多。

相關焦點

  • 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要麼養老院。問:要孩子到底有何用?
    有書君覺得現在一般人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要麼進養老院都是正常現象,那麼要孩子到底有何用?1.享受陪伴孩子帶給自己的快樂從懷孕開始就給父母帶來希望,體悟生命初始,你陪伴著孩子的點滴成長,他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吃奶跟你第一次咿咿呀呀的交流,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牽你的手,太多的快樂都是孩子給予的。
  • 要麼不管,要麼就管對,父母需掌握這2點
    5歲的小侄子,不愛吃飯。吃飯也行,給我開視頻,一邊看視頻一邊吃飯,結果導致小侄子成了在飯桌上看視頻的人……說過多少次了,就是改不了。怎麼辦?明明到了飯點,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飯,一邊吃飯一邊發呆,要麼看手機視頻,要麼就是乾脆不吃。要想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找到發生問題的根源,無外乎有幾個:①孩子貪玩②孩子飯前吃了零食,根本不餓,所以會使勁兒拖延時間,吃的超級慢。
  • 未婚先孕男友媽媽卻讓我拿掉孩子,還說要麼分手要麼「淨身出戶」
    我們交往一年多了,今年二月份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懷孕了,可是我們一直都在糾結孩子到底要不要生下來。男友回去跟他媽媽說我懷孕了,想和我結婚,但是他媽媽不同意,還要我把孩子打掉。當時我自己也很慌亂,想著自己的工作也還沒穩定,男友也不能跟我結婚,我自己感覺這種情況下孩子也發育的不太好,就去醫院做掉了,做完我就後悔了,感覺自己的內心無比的痛苦。
  • 一生只有一次真愛的四大星座,它要麼不愛,要麼相守一生!
    第一:金牛座忠誠的愛情金牛座的人對待愛情的態度——踏實靠譜,如果對方是認定的終生伴侶,就一定會全身心投入到這段感情當中,他們愛得瘋狂,愛得熾熱,也愛得忠誠,可以為愛無私奉獻,可以全心全意為愛服務!不過當處女座的人迎來屬於他們愛情的「春天」,他們也是會用全部的愛去呵護另一半,去全身心投入到這段幸福的感情當中,他們會儘可能創造一切條件,讓對方體驗新鮮的感覺,而且一旦認定是那個對的人,就會攜手白頭到老!
  • 孩子性格由什麼決定?不想長大管不管,小時候養育方式很重要
    ,往往0-6歲就已決定,養育方式不改變,越大越難管小區有個11歲男孩,前幾日被一位老爺爺打了。如果前面階段發展得不好,那麼在後一個階段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特別是0-6歲的孩子,如果心理沒有發展得好,那麼性格缺陷很可能會伴隨一生,並且越大越"難管"。二、性格"偏差"表現為怎樣?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將孩子有偏差的性格大致分為兩類:進攻性和退縮型。
  • 【黑幼龍】做不操心的父母 養出高情商更自信的孩子 華人卡內基訓練之父50年養育價值觀
    這三子一女,別看現在懂事成才,小時候可讓父母操碎了心:「問題孩子」二兒子立國,從小頑劣異常,要麼玩鞭炮被投訴,要麼拿打火機點鄰居的汽車,要麼往割草機裡加牛奶……有一次,他居然在超市裡偷東西被逮了個正著畢業之後,他們更是展現出了學校裡沒有教過的溝通能力,以及超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忘掉在學校所學的每一樣東西後,留下來的,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教育。黑幼龍還有15個孫子孫女,他可以和幼兒園的孫女玩積木,也和青春期的孫子討論剛經歷的失戀,他是孫子們眼中最愛的爺爺。
  • 老公,我就是這麼不講理,要麼你讓小姑子搬走,要麼我們就離婚!
    老公,我就是這麼不講理,要麼你讓小姑子搬走,要麼我們就離婚!凌飛的爸媽沒什麼意見,可是我爸媽卻讓我再仔細的考慮考慮,因為凌飛有一個妹妹,而且凌飛的爸爸媽媽很偏心,經常寵著妹妹,所以她就養成了一個強勢霸道的性格。
  • 「隔代養育」到底是被誰妖魔化了?婆婆,媽媽,還是專家?
    現在又出來一個隔代養育的罪,這個和指責媽媽不同,讓原本就心有忌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加手足無措,愛還是不愛,管還是不管,教育還是不教育,都成了壓在老人心頭的一座座大山!作為一個放養式養大兩個孩子的媽媽來講,我來分享一下我理解的原生家庭,父母養育,尤其隔代養育的心得體驗!事實上,每個爸爸媽媽,每個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孩子和孫子都是有100分的愛!而孩子,只要給你他足夠的愛,原則上,他就能成長為好孩子!
  • 小學生作文要麼「雷人」,要麼「雷同」!這些誤區慎入
    每天分享有趣,有用,有料的作文技巧,手把手教孩子寫作文,歡迎關注。提起小學生寫作文,一句話可以概括:要麼「雷人」,要麼「雷同」。「雷人」其實還不是最可怕的,至少說明孩子勇敢表達真實內心,童言無忌!一個8歲的孩子寫作文,開頭竟是這種文風:「在我的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樣多……」「在我的一生當中,經歷過很多磨難,像石頭一樣多……」3全班同學看到公交車上小弟弟讓座作文題目是「高尚」,第二天老師就收到的
  • 女人說晚安,要麼愛你入骨,要麼對你無感!
    微博有個話題「說完晚安後的你」很多女孩分享了自己為什麼要說晚安的理由「有多少晚安,藏著說不出的愛你」晚安拆解成拼音「wanan」就是我愛你愛你,多少人在閃爍屏幕下,打出這兩個字,也許是思念太濃,也許是心口難開,也許是禮貌拒絕。但不管怎麼樣,女人說晚安,要麼愛你入骨,要麼對你無感。
  • 孩子內向窩囊,可能是因為「綠色天分」,父母不要一味的責罵
    前段時間,我帶著孩子在遊樂場玩,看到看到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起了爭執,其中一個孩子低著頭不說話,但是也不退讓,另一個孩子佔了上風。沒多一會,兩個孩子的媽媽過來了,看到兩個孩子的表現,都認為是那個低著頭的孩子的錯,作為成年人的理智,她們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是低著頭不說話的那個孩子在喝奶茶,而另一個孩子也想喝,就搶他的奶茶。
  • 隔輩愛,是孩子最大的幸運,隔代養育,能滋養孩子一輩子!
    奶奶專心的陪2歲的兒子,給他讀書,和他做遊戲,幫他吃飯,洗澡,哄睡,兩歲的兒子學了大量的德語詞彙並開啟了話癆模式,每天吃飯都欽點奶奶挨著他坐,每天祖孫倆滾在地板上玩得熱火朝天!奶奶這麼專心致志的陪孫子,兩歲的孩子感受特別清晰,奶奶的愛,比媽媽來的還要更加有耐心!
  • 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達外競爭多激烈,其他同學考到前600家長都有獎,而我呢?不要把我和那些非常努力學瘋了的那種人比,我不是多麼有志氣,多麼高尚的人,我只是遵循我的心,做一個我想做的人。」「我就故意不學習,考差點,希望我爸能問問我之類的,稍微改改,然後打電話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達外讀了?我跟你轉到其他學校去,莫浪費老子的錢。」「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 準兒媳懷孕以後,婆婆:要麼零彩禮嫁給我兒子,要麼你做未婚媽媽
    但如果涉及到遠嫁,如果不跟婆家住在一起,有個好老公即可;但如果和婆家住在一起,則必須有好老公和好婆婆,缺任何一個都會出問題。女人在遠嫁之前,必須要多花時間去判斷男人適不適合嫁,以及男人的家人都是什麼人,否則,如果你什麼都不考慮,什麼都不關注,甚至做出了懷孕這種魯莽之事,有你後悔的時候。
  • 5歲孩子說:要麼讓手機陪我,要么爸媽陪我。你會怎麼選呢?
    同事曾無奈地說,5歲的兒子給她出了道選擇題:要麼給我手機,讓手機陪我,要麼你們陪我,你選吧?作為父母,你會怎麼選呢?,但真正陪伴的時間卻少得可憐。而孩子一個人玩得無趣了,便會呼喚:媽媽,你陪我玩一會吧。「好,等一會,我把手上的這件事忙完。」但,有時候,等忙完時孩子早已在等待中失去了耐心。還有不少家長,雖然人在陪孩子,但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電視。孩子和我們溝通時,我們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 不要幹涉男人的社交生活,要麼接受現狀,要麼另尋他人
    不要幹涉男人的社交生活,要麼接受現狀,耐心點兒,要麼另尋他人,反正不要逼著對方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試圖改變他的生活。如果你的男朋友想加入一家時髦的健身俱樂部,那裡有許多長腿美眉,你可不要叫他去街上慢跑,或者在家裡鍛鍊。
  • 愛到最後,要麼一生,要麼陌生
    有些愛情,愛著愛著,愛人就不見了。剩下的是滿滿的思念,也許還帶一點悔恨。當愛情走到盡頭,拼命挽留也沒有用。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輕易離開。緣分散去,愛已隨風。留在心裡的是曾經的美好,殘留的溫存,只能憑著記憶去回味。轟轟烈烈的愛情已成過往,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全都化為泡沫。
  • 智慧的父母:無條件愛孩子,有技巧養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你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快點把作業寫完,媽媽最愛你了;再或者,再這麼調皮搗蛋,我就把你丟掉。類似於「你不怎麼樣,我就不愛你」,「你要怎麼樣,我才愛你」的「條件式教育」,在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中,隨處可見。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始終帶著條件。我們在努力學習育兒技巧,卻努力養不出一個滿意的孩子。不禁反思,是我們的愛不夠好,還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 李玫瑾:這5種媽媽,容易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在其中嗎?
    越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媽媽,越是容易養育出「不孝子」。也許在她們自己看來,她們的這種做法沒有什麼。但是,她們的這種做法是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愛自己的,時間久了,孩子對媽媽的感情就會越來越冷淡,長大後很難孝順媽媽。
  • 讓我愛你最後一次,要麼永不相見,要麼此生只有你!
    讓我愛你最後一次,此生要麼只有你,要麼永不相見!這社會上感情結果應該分為兩種吧,一是永不相見,二是廝守終身吧!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90後這一代的人,對於感情的輕浮,遠遠超過了80,70後,當然了,如果00後現在也可以計數的話,其實比00後還多,但是00後最大的也就19歲,很多還是未成年,也就不做比較了。而從各種數據上來看,戀愛分離與婚後離婚的人群,也是90後的人最高。細細想來,真的好可怕,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魅力或者誘惑讓我們這一群人將感情看得如此輕浮不在意?